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新獨角獸!TutorABC 集團完成超過 60億台幣投資,估值超過300億台幣!” 與新的 8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新獨角獸!TutorABC 集團完成超過 60億台幣投資,估值超過300億台幣!

Posted: 19 Nov 2015 05:11 AM PST

photo4(圖片來源:TutorABC 官網,CEO楊正大博士)

成立於2004 年,以 TutorABC、VIPABC 、TutorABC Jr等服務為人所知的TutorGroup 線上學習平台,宣佈已經取得超過 2 億美金的 C 輪投資,投資方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 GIC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成立於1981年5月22日,是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俄中投資基金(The Russia-China Investment Fund ,RCIF)、高盛銀行等知名機構,TutorGroup在全球60個國家、80個城市擁有4,500多位外籍顧問,提供在線真人互動英語教學服務,近年於全球總共已提供超過1,000萬堂線上教育課程。

創辦人楊明先生表示「在現今可謂極為挑戰的經濟及投資環境中,我們吸引了世界級投資者的關注,這證實了TutorGroup在線上教育行業中的領導地位,我們擁有的科技、策略和團隊實力使我們在業內成為贏家!TutorGroup已經穩居行業龍頭,這次投資將加速我們線上教育行業的發展!」

TutorGroup共同創辦人兼CEO 楊正大博士說:「我們期待透過這次的資金,繼續將平台事業(Platform Business)拓展至全球,並推出英語教育以外的H2H (Human to Human Service)人對人線上互動服務。」

TutorGroup打破傳統教育框架,並致力於科技創新,位於矽谷的研發中心以領先技術打造線上教育平台,使得教育不再受時空限制,遠程的學員和顧問可以投過網路即時互動交流,學員更擁有自主權,可以選擇任何時間、任何主題學習英語,營運十多年來在教育領域創下全新商業模式。

而在現今共享經濟 (Share Economy) 成為全球風潮之際,楊正大認為,隨選專家 (Expert on Demand) 時代已經來臨,未來將進一步擴大服務範疇,成為「隨選專家」平台。包括財富管理、金融、法律、甚至於廚藝、醫療等H2H (Human to Human Service)專業諮詢,均可以納入服務範疇,成為無地域時間限制,能連接學員、專家、及專業內容,提供多元的人對人線上互動服務(H2H Service)的Expert on Demand ─「隨選專家」平台。

楊正大說明:「我們在2015年推出的TutorGlass教學服務,就已經實踐了隨選專家功能,包括廚藝、運動健身、桌遊、甚至彩妝課程,都是由外籍顧問透過TutorGlass即時互動教學軟體與遠程的學員線上互動授課。我已經不僅僅是語言教育專家,我們是隨選專家!」此輪融資再度創下全球線上教育行業紀錄,這也是繼2014年初獲阿里巴巴集團、新加坡淡馬錫基金、啟明創投和日本軟銀SBI集團投資一億美元之後,再度吸引國際級策略投資者的投資。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迷你航拍機 ZANO 群眾募資 8000 萬胎死腹中,贊助者怒:騙局一場!

Posted: 19 Nov 2015 04:54 AM PST

b3b617971c2d731f3e070230288a9ff4_original

去年在 Kickstarter 上造成話題的迷你空拍機 ZANO,總共從 1.2 萬名贊助者募集到 230 萬歐元(約合台幣 8000 萬),打破歐洲產品在 Kickstarter 募得金額最多的紀錄,前景看似一片光明,原定今年七月出貨,卻一再延宕。今天提案者英國 Torquing 公司發出信件宣告,終止 ZANO 專案,再次引發網友對群眾募資的疑慮。

雖然贊助者收到的訊息顯示「破產執行人於下週開始與所有贊助者聯繫」,但沒人知道自己能夠獲得多少賠償,在 Kickstarter 上贊助一台 ZANO 大約得付出 139 歐元起跳(約合台幣 4800 元)的代價。

儘管 ZANO 頻繁發布進度報告,從 11 月 24 日專案上架至今已發出 48 次更新訊息,10 月 15 日最後一次發出更新訊息,甚至給出延期後明確的出貨日期,但最終仍宣布胎死腹中。

上週 Torquing CEO 與技術總監 Ivan Reedman 以「健康因素以及無法和解的分歧」為由辭職,更讓人質疑拋下責任落跑。部分贊助者氣炸了,痛罵 ZANO「完全是場騙局」、「詐欺」、「失敗作」,甚至有人在 Change.org 提案要求 Torquing 負責退款,已獲 1000 人連署。

這個事件讓群眾募資的不穩定再次浮上檯面,有贊助者指出,Kickstarter 作為平台,只要專案成功達標,就會收取 5% 的總募資費用(若沒有達到集資目標則分文不取),以 ZANO 來說「1 萬 2000 個人平白損失了金錢」,但 Kickstarter 獲得了 400 萬台幣服務費,且不必負擔專案的失敗責任。

Kickstarter 向美國媒體 Quartz 表示,「沒人能夠保證專案一定會開花結果,我們也正努力教育贊助者意識他們必須承擔一定風險。在他們贊助專案前,我們會叮囑『Kickstarter 並不是一家商店』。」

成功獲得募資的專案最終卻以失敗收場,早有不少前例可循。2013 年名為「The Doom That Came to Atlantic City!」的桌遊就是經典案例,這也是美國政府首次調查群眾募資詐騙,因為提案者多次違規使用資金,把錢花在租賃、搬家、購置私人物品等等無關專案的私人事務上。但所幸最後有其他遊戲公司接手,依然順利上市。

在以文字與影像鋪陳的美麗夢想背後,贊助者付出熱情與金錢前,也許該做好心理準備:你既可能慧眼獨具、提前全世界發現下一個蘋果,但也可能把錢丟到水裡、有去無回。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阿里巴巴擴張生態鏈,投資百億成立台灣創業者基金

Posted: 19 Nov 2015 03:35 AM PST

20151119_170251(0)▲由左至右分別為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楊文鈞

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今年雙 11 剛繳出 900 億人民幣(約台幣近 4600 億)的傲人成績單,今天又於世貿發表創立台灣創業者基金,將由阿里巴巴集團出資,並交由中華開發負責投資相關事宜,今天開始接受投資計畫申請。

今年初馬雲訪台時,發現台灣產業界對於無人接棒普遍感到憂心,與團隊詳加研討後,便決定要投資 100 億元台幣,扶植台灣新創產業。

20151119_170140

此筆創業基金另設獨立董事已監督運作,董事名單包含 AAMA 台北搖籃計畫共同發起人顏漏有,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蔡忠翰,以及洪霖全球運輸董事暨執行長邱垂元。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則由前安泰銀行 CFO 李治平擔任。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本基金屬於非營利性質的基金,不過並非做慈善,投資方面還是會交由具投資專業經驗的中華開發來審慎評估。非營利代表的是,阿里巴巴集團並不會拿取投資標的的報酬,新創團隊的獲利將依比例全數回饋至基金內部,繼續幫助其他公司。

20151119_163302

申請資格

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提到,本基金的申請條件,主要有兩點:

  1. 團隊必須與台灣有在地關聯,大多數成員是必須是台灣人或是在台灣有實質營運,在哪裡註冊不是重點。
  2. 接受投資的新創公司必須參與阿里巴巴的集團生態鏈,如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台、國際交易市場、阿里巴巴平台相關的物流及金流服務、連接阿里巴巴集團的 API ,或是在阿里雲上架設網站等等。

當然除了以上條件外,團隊基本上必須有獨特的構思和可行的商業模式,有高度成長潛力,以全世界為市場,就算在台灣以外地區也能成功拓展業務,可能是中華開發和董事會評估具有潛力的公司。
20151119_164747

每筆投資金額上限?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楊文鈞透露,投資金額總額 100 億,不過會收到各新創利潤回饋再投資,理論上能成為自給自足的循環。每一筆投資金額方面,要視新創團隊需求而定,沒有特殊上限,不過以中華開發投資新創公司的經驗來看,每筆初期發展大概會投資 100 -- 500 萬美金左右。

20151119_165513

中資問題

另外大家關心的中資問題方面,楊文鈞表示,已經過詳細的討論,這次投資金控扮演主要運作的角色,且相當有經驗,一切都符合台灣法規。外資來台皆會經過經濟部投審會,一切公開透明,而且此基金投資標的為新創產業,對於台灣產業經濟及安全的衝擊較小,投審會方面並沒有太大問題。

由於阿里巴巴提供資金,但基金運作是由獨立董事會及中華開發金控治理,並獨立於阿里巴巴集團,接受申請後後會在台灣招募更多的投資經理人才,擴張團隊。

相對的,蔡崇信表示,若新創公司使用阿里雲,則必須符合中國法規,若台灣創業者因此對資訊平台有疑慮,在台灣設立雲端平台也是可能的選項。

投資標的

蔡崇信表示,由於阿里巴巴業務範圍相當廣,符合合作條件的產業也很多,此次也歡迎各產業的新創團隊報名,基金今日啟動後相信將收到許多申請,預計在收到申請後的三個月內盡快給出回覆。楊文鈞也補充到,每個產業都有潛力,不過要進阿里巴巴生態鏈,直接設立雲端應用看來是最直接的方式,不過現在阿里巴巴也有扶植文化創意產業,這也有可能是接下來的投資標的。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為什麼「殭屍」與「末日科幻」受人喜愛,歷久不衰?

Posted: 19 Nov 2015 02:10 AM PST

dr3_mainPhoto Credit: Primagames

整個城市正以飛快的速度化作地獄,路上每台車都撞在一起冒著陣陣濃煙,許多已化為活屍的人們正瘋狂追逐捕食著另外活著的人類。運氣好的人得以逃過一劫,但其中總有人被咬了一口,只能眼睜睜坐視自己轉化成「它們」.... 場景再一轉,自從事件爆發後已經幾年過去了,世界大部分地區已化為焦土,罕無人煙甚至怪物橫行。

有些人建立起防禦高牆,開始過著資源缺乏高度集約的生活,但不服從權威的人只能過著漂流在外的日子....這些經典橋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電影、影集,世界末日 (post apocalypse) 或殭屍 (zombie) 已蔚然成為廣受歡迎的文本主題。但你有感覺到嗎?以末日與殭屍的題材的遊戲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廣,像是最近剛上市就熱賣的《異塵餘生4》、被譽為遊戲界「大國民」的《最後生還者》,或是《垂死之光》、《死亡復甦》,甚至到《決勝時刻》的僵屍模式,這些好像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素材了。為什麼這些預言現今人類生活反面的題材,會如此深植人心?

殭屍:人類恐懼的總和

這兩個題材在很多作品裡都結合在一起,許多殭屍電影或遊戲最後的結果都是文明毀滅,屍橫遍野,不過這裡先分開來個別談論。談到殭屍還是不得不討論其一代殭屍電影大師 Geroge A Romero ,雖然他首部殭屍題材《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並不是第一部 zombie 電影 (不過在這之前,螢幕上的 zombie 大多是原意指受到巫毒教控制的人類),但卻從此開啟殭屍類型電影大門。許多影評認為《活死人之夜》中,透過嗜食人肉殭屍與手握武器倖存者的暴力表現,暗諷了 60 年代美國受冷戰結構與越戰陰影的社會問題,而往後 Geroge Romero 的殭屍電影也多半具強烈批判當時社會現象的意涵。

romero_2728825b▲ George Romero 開創殭屍電影先河,Photo Credit: Rex

我們現在所熟悉殭屍的具體特徵,例如吃人肉、行動緩慢、具高度傳染力並已形同死屍的形象都是由 George Romero 所建立。這些鮮明形象其實反應人類相當多的恐懼因素,例如,「吃人」對人類自身而言就是生物本能中最恐懼的事情之一。

觀眾看到直接啃咬吞食活人的畫面,其實就與史前人類看到野獸捕食人類一樣,是該警戒、該懼怕甚至該「排除」的生命體。活人被咬到後逐漸喪失意識只剩食慾,肉體開始腐爛等轉化成殭屍的過程則是一種經典的恐怖類型「肉體恐怖」,源自於人類對自己身體變異、破壞或衰退「喪失自我」恐懼,同時也是個人在生與死界線的拉扯。高度傳染力則是人類社會一直以來都懼怕傳染病,人類歷史上就不乏諸如黑死病或天花對人類造成的重大病亡。

不僅如此,美國學者 Kyle William Bishop 就認為,殭屍本身其實可以代表任何一種人類賦予它們的意義。它們就像白板可以讓人重複書寫。有的作品裡甚至殭屍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若仔細觀看,包括 George Romero 本人的《活屍禁區》、英國《活人牲吃》或是《芝加哥打鬼皆是以賦予殭屍一定的性格對社會做出反諷。

末日科幻:日常生活的翻轉與出路

末日科幻是另一個熱門題材,就跟開頭提到的經典橋段一樣,在末日生存的人們面對已鉅變的大地,道德、秩序的面貌也與現實社會不同。末日電影不一定像殭屍一樣,帶給觀眾直接的恐懼刺激,但它更表達人類的集體生活焦慮,或是批判現今發展過度的資本主義社會。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末日就以主流類型之一不斷被電影工業所詮釋。

例如耳熟能詳的《魔鬼終結者》系列,造成人類滅絕的原因反而是人類所發明的人工智慧,深入暗諷當時冷戰後期美蘇雙方軍備競賽,讓世界籠罩在核武攻擊下的時代背景。《世界大戰或《ID4 星際終結者等外星人侵略則是表達人類對優於自己種族所表現的無力感(雖然這兩部最後人類都想出了擊倒外星人的方法)。

terminator-salvation-t-600-1▲ 《魔鬼終結者》經典之處在於毀滅人類的 AI,就出自人類文明本身,Photo Credit: Collider

許多殭屍電影像是《世界大戰 Z、《惡靈古堡與《活屍禁區》本身背景就是世界末日。而無論末日科幻或是殭屍主題,許多人認為 911 之後,包括出兵伊拉克、炭疽病毒事件與卡崔娜颶風等一連串重大事件讓美國社會產生鉅大的集體焦慮。另一位曾在大學開授殭屍課程的美國學者 Arnold T. Blumberg 就表示過,大眾娛樂常反應人們在特定時間的恐懼,只要社會進入高度衝突的時期,總是會有恐懼的代表躍上大螢幕。

book_of_fallout_by_bryanfuel▲ 末日的生活孤獨、失序,激起觀眾的「同理心」,Photo Credit: bryanfuel

並且大眾習慣藉由虛擬的電影從中更加感受時代所帶有焦慮、恐懼與悲傷等情緒;等到電影結束,人們藉由回到平安的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落差尋得平靜。某種程度上,這種情感被「末日後」的求生群像進一步強化,透過影像中角色在末日中得以生存的能力,觀眾也會想像自己在末日後該怎麼活下去。不只如此,失去法律後的社會秩序更會是日常生活中難以得到的體驗,所以殭屍反而只是大環境因素,著墨在人性刻畫的《陰屍路》會大受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

Walking-Dead▲《陰屍路》因深刻描寫末日中人性的曲折,因此大受歡迎,Photo Credit: AMC

遊戲技術的長進,擴大「體驗&對抗恐怖」的可能性

遊戲的出現,讓人們對恐懼或是末日後體驗需求又更加多元。尤其以 PS 為主的第五世代主機時期,遊戲產業進入了 3D 時代,此時《惡靈古堡可謂開創了新的殭屍遊戲先河,至今依然有許多人對一代活生生殭屍轉頭的畫面記憶猶新;而二代在城市裡全面爆發感染的劇情,更是直接將許多殭屍電影的經典體驗搬到遊戲裡,因此讓《惡靈古堡廣受歡迎。 不過受限於當時遊戲技術與硬體的限制,主機遊戲還是以「單線敘事」進行為主。

zombie▲ 惡靈古堡經典一幕「第一隻殭屍」,Photo Credit:Saikyo Mog

但到了 90 年代後期到進入 2000 年的第六世代,隨著 3D 技術與網路環境越來越成熟,主流遊戲進入「大文本」時代,無論單機或網路遊戲,能提供巨大的空間讓玩家探索成為大作級遊戲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是如此讓沙盒式 (sandbox) 遊戲開始崛起,讓過去自由度極高但受限於硬體限制,只能以 2D 畫面搭配劇情文字的主流歐美 RPG 在這個時代獲得新面貌。在巨大的 3D 虛擬世界玩家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動、探索、戰鬥,選單指令式的 RPG 也開始變成動作遊戲,帶給玩家更即時與刺激的感官享受。《俠盜獵車手系列就是這時期的翹楚。

las▲ 被譽為遊戲界「大國民」的《最後生還者》,Photo Credit:Global Panorama

而到了 PS3、XBOX 360 與 Wii 為首的第七世代,無論  PC 或主機遊戲隨著 HD 畫質普及,在 3D 畫面皆能表現精美且足以貼近現實的水準,同時遊戲內容與網路化皆進一步強化,程式所撰寫出的虛擬世界也越來越龐大,越來越擬真。而在此時,末日科幻與殭屍主題遊戲風潮一口氣爆發開來。

除前述的幾款以外,像《DayZ》、《戰慄深隧》、《全境封鎖》與《惡靈勢力都是著名的末日或殭屍題材遊戲。就像電影一樣,這些自由度高、畫面精緻的遊戲滿足玩家世界末日下以及被群屍環繞的體驗,擊退似人卻非人的殭屍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所不能體驗的戰鬥慾,在末日中冒險則能投射自己若真的遇到災難時是否能得以生存。

未來十年殭屍與末日還會繼續紅嗎?

殭屍與末日不只是豐富的題材來源,它還是一門好生意。根據 NBC 報導統計,「殭屍經濟」早在 2011 年就為內容產業帶來超過 50 億美金的產值;其中電影與遊戲就各佔了快一半。它們也跟「其白板可以讓人重複書寫」的定義一樣,只要更換場景或時代(例如海島度假勝地,英國,或拉斯維加斯....嗯,你知道我在說哪幾款),又是一款新的遊戲或電影。

但也別忘了,這些讓人感到無力、恐懼的作品,通常與大時代的集體焦慮連結在一起。環境破壞與人類間的衝突,或許讓世界末日距離我們其實沒想像中那麼遠,但最好還是讓末日與殭屍作品只停留在螢幕上吧。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物聯網將成資安大漏洞,勒索詐騙也準備全面入侵企業界

Posted: 19 Nov 2015 01:47 AM PST

vetaPhoto Credit: 顔なし

最近若是科技圈或是工程師的朋友,可能對「靠北工程師」其中一篇火紅的文章印象很深:有間公司的會計部 ERP 伺服器獨立於資訊部,會計部有自己的資訊組。有天會計部資訊組打電話給資訊部說 ERP 當掉了,深問之下才發現是會計部同仁收到「免費中獎 iPhone」的 mail 還把它點開,一重開機發現全部資料中了 cryptolocker,欲哭無淚。整間公司因而大亂,最後會計部主管還因此下台....雖然在網頁上看起來很好笑,但它是不折不扣的資安事件。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會覺得「會計部的人怎麼那麼白癡呀,連這種低級的社交工程都會點?」但在資安專家的眼中,「人」就是整個資安環節最脆弱的一環。今天趨勢科技舉辦「2016 資安預測」報告,發表 2016 未來一年中,在資訊安全層面到底有哪些趨勢將很可能發生;其中最重要的預測之一,就是「2016 將為網路勒索盛行之年」。

勒索/詐騙獲利驚人將高速成長

為什麼會說 2016 為是網路勒索盛行的一年?其實從 2014 下半年開始到現在,台灣遭遇勒贖軟體發生的案件可以說是大爆發!其中「加密型勒贖軟體」更是成長迅速,從 2014 Q4 的 3000 件才過一季, 2015 Q1 就暴增到 8000 件。像是一開始提到的「免費中獎 iPhone」就是經典 cryptolocker 的加密型勒索手法。

不過,這還算手法粗糙的;目前「變臉詐騙」更是逐漸盛行。駭客在駭進企業交易雙方的信件後不會馬上行動,而是當中間第三者,不斷在其中透過信件內容搜集雙方資訊,等到時機成熟,雙方要準備匯款交易時,駭客再出來偷天換日只把帳戶掉包,等到雙方一再確認發現有問題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另外,2014 至 2015 年之間加密勒贖搭配數位貨幣匯款的案件更是直線上升。

bigs

▲台灣遭遇勒贖軟體案件從去年 Q4 就大爆發!資料來源:趨勢科技

至少發生一起嚴重的消費型 IoT 裝置故障事件

隨著無人機、智慧監控器,或是家電像智慧電視,甚至到汽車等智慧型設備高度成長,發生意外的機率也隨之成長。像是 BMW 或 Skoda 的系統都傳出有漏洞被駭入的消息,今年七月台北也有發生無人機直衝撞擊 101 的事件。趨勢科技認為,IoT 裝置遇到故障、駭客入侵、或是裝置遭到濫用的風險將會大增。有時候入侵或濫用並不會影響到原有功能,而是跟 DDoS 攻擊一樣,透過 IoT 裝置收集資訊再去攻擊,或是侵入智慧監控器直接觀察家戶裡的一舉一動。

全球行動惡意程式將突破 2000 萬,主因來自中國第三方市場

趨勢科技表示隨著中國市場逐漸擴大,2016 全世界的行動惡意程式將突破 2000 萬大關。在趨勢科技蒐集資料中,估計中國市場上約有 13% 的 app 是惡意程式。這是由於中國使用者大多習慣在第三方 App Store 下載軟體(Google Play 上只有 0.16% 帶有惡意程式),失去官方管控導致惡意程式肆虐的結果。

新一代支付系統將成為駭客下個目標

隨著各大行動支付逐漸成形,這些「有利可圖」的金融工具自然成為駭客接下來瞄準的對象。不管是純軟體的系統 Apple Pay、Google Walle,或是實體 EMV 、非接觸式 RFID 晶片感應信用卡,甚是各種在推行的手機支付系統,都有可能面臨嚴峻的挑戰。

在 2016 網路攻擊技術日異月新的威脅下,你與你的公司準備好了嗎?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整個地球都是我的辦公室!一邊工作一邊環遊世界的「數位遊牧民族」

Posted: 19 Nov 2015 01:34 AM PST

本文轉自合作媒體 Tech2ipo。講述的是 Buffer 創辦人的行動辦公生活。我們借此能夠看到幸福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它也許更加貼合我們每個人的理想生活:一邊把事業建立了,一邊環遊了大千世界。他通過本文向我們展示了當一位「數位遊牧民族」的好與不好。

所謂「數位遊牧民族」,就是徹底擺脫了地理位置的束縛,徹底實現自由行動辦公的新人類。他們居無定所,以探索這個世界,結實朋友為幸福的根本。他們往往就一個背包,生活辦公所用的一切均在裡面。無論是在公園、抑或是咖啡館,打開筆記型電腦即可實現遠端工作。

去年 12 月,我朋友,也是我的共同創辦人 Brian 無意間給我提到他特別喜歡出去旅遊,想要探索亞洲。這一下子激發起來了我對亞洲的感情。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在日本生活了 3 年半,還曾經在 2012 年於香港住了半年時間。是不是現在可以和 Brian 一起抓住這次機會,暢遊亞洲一次呢?

在 Buffer,我們是完全分布式的團隊,一共 31 名員工,分布在 22 座城市。 我們所有人都是「遠端工作」的實踐者,並且從中收獲了很多樂趣。它第一次讓我在工作中實現了最大化的自由,擺脫了地理位置上的約束。大家相互彼此信賴,都知道對方能夠很好地處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但是作為遠端分布式團隊,我們同樣相信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必要性。所以每 5 個月,我們就安排全體成員在世界的某個度假勝地見面開會。 在去年 12 月,我們下一次的聚會地點定在了澳洲的雪梨。我和 Brian 已經打算好要暢遊亞洲,而雪梨的這次聚會又近在眼前,於是我們決定花一個月的時間在亞洲逛,最後擬定一條路線直抵雪梨。

在 2015 年的前三個月,我的日程安排是這樣的:

  • 舊金山, 加利福尼亞 (2014 年 5 月 → 2015 年 1 月 2 號)
  • 東京,日本 (1 月 3 號→1 月 11 號)
  • 首爾,韓國 (1 月 11 號 → 1 月 18 號)
  • 新加坡 (1 月 18 日 → 1 月 27 日)
  • 雅加達, 印度尼西亞 (1 月 27 日 → 1 月 28 日)
  • 新加坡 (1 月 28 日 → 1 月 31 日)
  • 雪梨,澳洲 (2 月 1 日 → 3 月 3 日)
  • 聖塔莫尼卡, 加利福尼亞 (3 月 3 日 → 3 月 14 日)
  • 奧斯丁, 德州 (3 月 14 日 → 3 月 16 日)
  • 休斯頓,德州 (3 月 16 日 → 3 月 21 日)
  • 檀香山, 夏威夷 (3 月 21 日 → 6 月 / 7 月)

在 3 個月的時間,我輾轉了 11 座城市,在 14 個不同的地方住宿過。(2 家酒店,11 處 AirBnb 公寓,1 處朋友家)

下面是路線圖

001

我感覺我有太多想要去體驗,去見識的東西了,我意識到我不僅僅是一個創業者,更是一名珍惜當下一分一秒的體驗者。在我 23 歲的時候我創辦了 Buffer,5 年時間讓我覺得自己真的老了不少,而我去的地方還那樣少。這一切讓我不僅徹底下決心成為一個隨遇而安的「數位遊牧民族」,更堅定了打造一個「分布式團隊」的決心。我希望在 30 歲之前能夠走完很多地方,然後在世界上選擇一個角落安定下來。

James Caan 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少有人走的路,去觀察體驗世間百像。

在 Buffer 創辦的過程中,其實我走的路遠遠沒有那麼多了。這也導致了我們最終選擇分布式團隊工作的原因,沒有老板,完全自我管理。 350 萬的融資讓我們手頭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項目開發運營。

我要做的是一名只身一人上路的背包客,隨身攜帶的只有一個背包而已,這個背包滿足了我生活、工作的雙重需要。

這是充滿驚喜、期待的三個月。下面是我在這三個月中的收獲。

六點收獲

1. 第一個月是我和共同創辦人 Brian 一起旅行的,太有趣了。

如果你有一次機會跟朋友共遊,請抓住這次機會,共同旅遊會讓彼此了解的更深。在我和 Brian 兩個人旅行的一個月中,有太多值得珍藏的回憶了。我們一起玩兒相撲摔跤,跟一群日本人一起喝的酩酊大醉,用手比劃著試圖跨越語言的障礙進行交流,還曾經一起到過北朝鮮和韓國邊界。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2. 短短幾個月時間裡領略了各個地方最知名的地標建築和風土人情。

003

004

其實周一到周五,我還和平時一樣規律工作,每次啟程以及落地安頓都是在周末來完成的。所以我在旅行過程中一直都能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但在工作之余,我都能徹底投身於當地的風土人情中。

在這三個月中,我的視野被無限地打開。從東京天樹俯瞰下去的景色實在太震撼了;我在東京和首爾還曾去過幾間寺廟;曾經在一家以忍者為主題的餐廳吃過晚餐;曾經在新加坡的濱海灣金沙購物中心喝過酒;曾經在雪梨歌劇院欣賞了鋼琴演奏家 Ludovico Einaudi 的表演;我曾經在雪梨的 Bondi 以及夏威夷衝浪,值得說的事情太多太多。

002圖注:在首爾的一頓豐盛的午餐

FvHK3akSNc3IyU3zWirlbyXLjlyI圖注:在澳洲的雪梨我見識到了最美的落日

3. 結交了無數朋友

 

006圖注:在印尼的雅加達

007圖注:在澳洲的雪梨

最棒的事情是在一個新的地方你總是能結識新的朋友。在每一個新的城市,好奇心與興奮讓我覺得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 ,都是新的。有些時候能見到 Twitter 上經常打交道的一些朋友,有些時候是遠端工作時共事的同事,有些時候朋友把我帶向他的朋友圈。如今很多人都不斷一邊工作一邊輾轉地方,有幾次我在 A 地方遇見了他,還會在下一個地方再次相遇,這種經歷非常美妙!

4. 在旅行過程中還不忘健身

008

在 12 個星期裡我準備了 31 次健身訓練,平均下來大概一個星期有 2.5 次。

5. 旅行讓我的思維與興趣大開

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但是事後想想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比如我在日本的時候就非常執迷於鍛煉自己的日語口語能力。同時,我還在日本發現了很多 Buffer 的用戶,這讓我意識到了一款產品的在地化工作是多麼的重要。

6. 在旅途中我還做了很多演講,我想應該是幫到了很多人

在旅途中我樂於分享,更重要的是在隨著 Buffer 這款產品一步步走向成功,我開始汲取別人給出的反饋與意見。雖然有些時候沒有辦法做到逐個回覆,但是盡可能在旅途中舉辦演講,讓更多人能與我,與 Buffer 一起成長。

三點挑戰:

1. 不得不承認,你在旅途中不可能保證自己的工作效率是滿狀態的,很多時候還是會受到影響。

之前我提到過,周一到周五的時候我都是正常工作,周末才輾轉各地。這三個月裡,相對來說我的工作效率是維持在某種程度之上的。

但是與此同時,你每次換一個新的地方肯定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哪怕是找一些附近的便利店以及菜市場。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時間,更需要適應,如果出現種種變數,達不到你的預期甚至會影響心情。作為一名遠端工作者,我當然最喜歡咖啡館作為辦公環境,但惱人的是往往到了某間咖啡館,出於各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太吵雜,又或者是無線網絡不太好,總之無法帶給我理想的工作環境。你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找到這樣一處地方。

還好我適應能力很強。

2. 在一個地方待一兩個星期,這不足以讓你建立起長久的朋友關系,也無法真正潛入生活中體驗當地的文化 。

旅行固然很好,但是因為輾轉太過頻繁,人如走馬燈一樣在你眼前經過。久而久之,你需要某個集體所能賦予的歸屬感,需要一群很了解你的朋友。但短暫的停留某地是無法幫我實現這一切的。

另外,我認為旅行最大的意義是去體會每一個地方的文化,不僅是體會,更是融入。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你至少需要在那裡待 3 個月的時間,甚至半年,這樣才會發生一些真正的改變。

3. 孤獨席捲而來,有好些時候我也曾沮喪不已

事實上,我穿越了 3 個大陸,走了很多人們夢寐以求的地方,但是我仍然會感到失落沮喪,這聽起來似乎挺不能理解的。我認為對於一名真正的「數位遊牧民族」來說,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孤獨感」。

這次經歷給我的三點收獲

1. 旅行是一件奇妙的事。

旅行是「偏見」、「自大」、「狹隘」的敵人。一個慷慨、心胸寬廣,視野開闊的人必定不會一輩子局限於世界的一個角落 - 馬克 吐溫 

過去幾年的旅行真的讓我變得更加優秀。如果你有機會出去走走,我強烈建議你不要錯過機會。如果你能在工作的時候一邊行走那更好不過。哪怕短途旅行也好。它會讓你變得更加優秀。

2. 你需要知道旅行的目的是什麼,並且不要忘了生命中其他的任務。

我想每一個人都應該在旅行前了解自己的處境,你是年輕的,專注於旅行享樂呢?還是你已經有了夢想中的職業,努力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實事求是地對自己進行定位,分清當下最重要的事情,這一點很重要。

3. 對於我來說,成為一名「數位遊牧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旅行」

所謂的慢旅行,意思是至少在某個地方待上 3 個月,甚至 5 個月到 6 個月甚至更久時間的旅行。短於 3 個月,一切都是浮光掠影。這樣一來,因為你適應了環境,你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保證,人際關係也能穩定下來。這對於我來說,才是數位遊牧民族的理想生活方式。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Google 搜尋再進化,免安裝直接「串流」用 App

Posted: 18 Nov 2015 06:01 PM PST

 

google_search_ios_deep_linking

Google 推出新功能,將沒有網頁的 Android app 建立簡介索引,並開始實驗讓使用者雲端串流 app ,就算沒有安裝也能用。

從 2013 年開始,Google 已經測試搜尋 app 的各種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3 年,目前為止,Google 就只能搜尋到手機裡對應的 app,或是他們的網頁版內容。這一次,不只是網頁,你還可以搜尋到 app 裡面的內容,並直接瀏覽,就算沒有安裝 app 也一樣,不用再忍受品質參差不齊的手機版頁面。

而且如果你的手機上沒有安裝 app,當你進入手機搜尋頁面,只要按一下搜尋到的 app 「串流」按鈕,便會直接進入模擬頁面,直接在雲端上開始使用 app。這項功能目前只有支援 Android Lollipop 以上的平台,而且要透過 Google Now 搜尋,不能使用網頁版 Google 搜尋。還有,既然是「串流」網路不穩或頻寬不夠的話,可能會不太順暢。

hotel-tonight

根據 VentureBeat 的報導,雖然這兩個功能目前可用的地方很少,若使用者反應良好,Google 將會擴大它的規模。

這技術是由 Google 收購的 Agawi 提供,能在 Google 雲端平台上運作模擬器。台灣新創團隊 VMFive 也有類似的技術,之前針對廣告行銷,推出了 AdPlay 功能,讓使用者能夠在下載手機遊戲前先在廣告中試玩,現在則跟趨勢科技合作。

只要開發者使用 Google App Indexing API ,就可以讓 Google 搜尋 app 內容並將其串流給使用者。這次更新已經有 9 個 app 可以使用,分別是 Hotel Tonight、Weather、 Chimani、Gormey、My Horoscope、Visual Anatomy Free、Useful Knots、Daily Horoscope, 以及 New York Subway。

google_search_ios_deep_linking

這對 Google 來說是一場創舉,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行動搜尋的樣貌。Google 從搜尋手機上的 app,或者對應的手機版頁面,到現在不論你有沒有安裝都能讓你使用 app。Google 也公布了他們現在有超過 7 千億連結到 app 內的 deep link,現在超過 40% 的 Google 搜尋會呈現 app 內容。

這也展現了 Google 搜尋將不斷往行動開發,不再聚焦於桌面版,而他們投資 app 搜尋的理由,大概就是想囊括全世界的資訊,而不再限於舊有形式。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締造諾基亞的芬蘭,整個國家就是一個巨型創業育成中心

Posted: 18 Nov 2015 04:55 PM PST

finland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 iFanr

當汽車漸漸駛進位於芬蘭第二大城市艾斯博的這座大樓時,我並不知道在我面前的這座建築的身份。已經進入冬季芬蘭白晝時長較短,雖然只是下午三點多,太陽已經開始下山。直到經過大門時,我看到了牌子上寫著這個名字:Nokia。

002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這裡曾經是諾基亞的辦公大樓,如今許多樓層已經人去樓空,一家名為 Enevo ONe 的創業公司租下了其中一層作為辦公場地。

看上去很憂傷,但其實這是一個新舊傳承的過程。諾基亞手機的離去對於芬蘭的陣痛不言而喻,但時局的改變往往也會帶來新的機會,諾基亞手機的離去意味著資源的重新調整。

被割去手機部門的諾基亞,如今分為諾基亞網絡和諾基亞科技兩個部門,前者正在進行 5G 網絡的研發,後者則注重開發貼近消費市場的科技產品——這次他們就在 Slush 大會上展出了非常酷的虛擬實境裝置 OZO。

003

除了辦公場地,諾基亞手機留下技術、人才以及精神等遺產仍然能為芬蘭所用。芬蘭政府也有著一整套的舉國創新體系與之對應,從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學校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諾基亞在手機領域的淡出並不意味著芬蘭在科技領域的倒退,相反,芬蘭的創業環境能讓他們在這個領域持續保有活力。

可以說,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巨型的創業育成中心。

Tekes——國家級育成中心

芬蘭的國家創新系統從上到下共有六個層級,分別進行政策的制定、解讀、指導、執行以及應用等工作。其中,在政策的指導層面,簡稱為 Tekes 的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發揮巨大的作用。

Tekes 創立於 1983 年,你可以簡單將它理解為一個國家級別的創業育成中心,它獨立決策,不僅為創業者提供資金上的支援,還會幫他們尋找合適的大學科研機構進行合作。Tekes 上海地區事務負責人、芬蘭駐滬總領事館科技領事賀亞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芬蘭近九成的企業創新都與 Tekes 有關。

遠至諾基亞,近到開發《部落衝突》的 Supercell,都曾經得到過 Tekes 的資助。單單在 2014 年一年,Tekes 就已經投入 1.34 億歐元,資助了 660 個專案。文章開頭提到的 Enevo ONe 團隊就從 Tekes 那裡得到了 1600 萬歐元的投資。

004

但是和許多育成中心不同的是,Tekes 用政府的資金為新創企業提供資金,僅僅收取 1% 的利息,而且如果新創企業破產,甚至可以不歸還這筆錢。Tekes 的傳播經理 Eeva Landowski 告訴愛範兒,Tekes 之所以這麼慷慨,是因為芬蘭政府認為這部分的投資本身就是社會服務的一部分。由於芬蘭本身社會福利極佳,大家生活安逸,某些程度上也會缺乏冒險的動力。這樣的環境下,政府提供的資金和機會,能鼓勵企業進行冒險和嘗試。

但並不是所有提交申請的芬蘭新創企業都能成功獲得 Tekes 的資助。當新創企業提交申請之後,Tekes 會對新創企業的想法、規劃進行評估,然後才決定是不是要投資。而且 Tekes 只提供 50% 的專案支出,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跟 Tekes 要 50 萬,新創企業自身也得有 50 萬的資本。所以這些新創企業成立時仍然需要自行尋找投資人。

如果把新創企業的成長比喻做飛機起飛的過程的話,由於有了 Tekes 的資助,在芬蘭的新創企業的在跑道上加速的時候會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進行各種嘗試,而在矽谷的企業一旦短期加速不能成功起飛就有墜毀的危險。

當聊到美國矽谷的時候,Eeva 做出了這個形像的比喻。她還提到了諾基亞,即使當年諾基亞業績如日中天並不缺錢的時候,也會找 Tekes 尋求資助,用於一些風險較大的專案,而只要專案有前景, Tekes 也非常樂意提供這樣的幫助,而對於諾基亞這樣的巨頭,Tekes 也會要求他們將成果分享給芬蘭的中小企業,幫助他們一起成長。

除了提供資金上的援助, Tekes 還在市場開拓以及技術輸出等方面幫助芬蘭企業。芬蘭電子標簽裝置制造商 Confidex 的銷售副總裁 Jarkko Miettinen 對此說道,Tekes 在幫助芬蘭企業走出國外並落足國際市場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2005 年,創立不久的 Confidex 想要獲取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主要市場信息,通過 Tekes 的幫助,他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了專案合作。

Tekes 在尋找研究專案以及推廣新品牌方面非常有經驗,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的芬蘭企業大部分都與 Tekes 合作過。

極佳的創業氛圍

要體驗芬蘭的創業氛圍,每年的 Slush 大會將為你提供一個極好的場所。這是一個創業者不容錯過的盛會,各大新創企業在展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除此之外,大會還設置了好幾個舞台,不間斷地有創業者甚至各國政要登台演講分享創業信息。場館內還專門設置有類似談判桌的區域,創業者會對投資人進行游說,爭取在討價還價之後一錘定音。

005

遊戲《部落衝突》開發商 Supercell 的 CEO Ilkka Paananen 也認為芬蘭的創業環境極佳。繼開發憤怒的小鳥的 Rovio 之後,這家來自芬蘭的遊戲企業脫穎而出,除了《部落衝突》,他們的另外兩款遊戲《卡通農場》和《海島奇兵》也同時躋身全球手游綜合收入榜前十位,使得成立於 2010 年的 Supercell 在 2014 年的收入已經達到 20.55 億美元。而 Ilkka Paananen 本人也成為明星,當他在 Slush 大會上演講時,全場座無虛席,場外也圍滿了人。

006Supercell CEO Ilkka Paananen

在談到芬蘭的創業環境時,Ilkka 表示,芬蘭的企業稅率非常有競爭力。從明年起,稅率只有20%,是歐洲最低的稅率之一。而且芬蘭的創業公司相互之間都非常友好,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一個公司學到的東西,很樂意分享給其它公司。而公司內部的文化也非常友好,同事間交流簡單直接,同事相互間沒有猜疑。

去年諾基亞還在 Slush 大會上發布了平板 N1,並且宣布今年在中國首發。而今年諾基亞董事長 Risto Siilasmaa 在登上本次 Slush 大會最高規格的銀色舞台(Silver Stage)講話的時候說道,與三年前相比,諾基亞已經失去了 99% 的人才和資源,一切都是重新開始,他們會在手機之外的新領域重新開始自己的品牌,而諾基亞精神也將永存。

007右邊那位就是諾基亞董事長 Risto Siilasmaa

對於諾基亞來說,失去手機部門已成事實,確實沒必要過多沉浸在歷史中,不如將這一切看作轉型的機會。對於這家有著 150 年歷史的企業來說,這也不是第一次了——要知道在幾十年前,諾基亞原本是一家造紙公司,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才轉型進入通訊領域,最終靠著手機業務大獲成功。

公司轉型,芬蘭人對於諾基亞的認識也在改變。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大學生。在之前,所有的大學生都夢想加入諾基亞工作,而如今的大學生則更加希望能自己創業。
鼓勵創業的教育

在 Slush 大會現場,我剛好就遇到了幾位在芬蘭讀書的中國留學生,來自阿爾托(Aalto)大學的學生許智恆告訴我,在芬蘭的學生團體中,也能感受到濃厚的創業氛圍,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有自己的公司。

芬蘭的政府和學校也非常鼓勵學生創業,一方面在芬蘭注冊公司的流程非常簡單,另一方面學生還可以申請免費的辦公場所。

許智恆所在的阿爾托大學就有一個 Startup Sauna 育成中心,許多學生創辦的新創企業都可以向他們申請投資和幫助,而他們之中的成功者也會回到 Startup Sauna 對創業者後輩進行指導。

008

Illka 曾自豪地說芬蘭有著 PISA 標准評選的全球排名最佳教育體系。而我所遇到的留學生也告訴我,芬蘭的教育風格和國內非常不同,學生並非為了考試而學習。如果考試不能通過也不是世界末日,導師會繼續對學生進行培訓。而且芬蘭有著極其靈活的教育模式,在芬蘭的大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主修課程之余自由選擇課程,甚至還可以通過教育系統選擇芬蘭其它大學的課程。

除了 Startup Sauna,芬蘭還有 Aaltoes 和 Startup Life 這兩個組織。前者是一個由學生運營的組織,每年都會組織將近 100 場相關活動;而 Startup Life 則會將最優秀的學生送去美國矽谷的創業公司進行實習。

不單單是大學教育,芬蘭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具有自己的風格,位於埃斯波的 Vindängens 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利用 iPad 來進行教學,每個學生自己領一部 iPad 回到自己座位上,根據上面的題目進行作答。雖然就目前而言並不是每一所小學都會這麼做,但未來在芬蘭的學校中我們會看到電子裝置在教育中的越來越多地得以應用。

009

Vindängens 小學的校長還告訴我,芬蘭的小學不會對學生進行排名,顯然他們希望大家成功,但是他們不希望孩子從小擁有太大壓力:

我們認為學生在開心的狀態下能學得更好,這是我們的理念。

看到現場的芬蘭小學生們一個個在學校不論上課還是下課都會露出的開心而真誠的笑容,對比起國內許多小學生哭著喊著不願意去上學的情景,不免讓人唏噓。

總結

從政府層面的 Tekes 出錢投資,到創業盛會 Slush 和育成中心 Startup Sauna 為創業者提供舞台,再到芬蘭的教育輸送人才,這些資源都被高度整合,這或許是芬蘭國家競爭力一直高居全球前十甚至一度連續三年位居第一的原因之一。

從國土面積上來看,芬蘭並不算大國,因此必須充分整合資源才能爆發。芬蘭的模式告訴我們,將手頭上所有的資源充分整合的話將會爆發出極大的能量。雖然諾基亞手機已經不在,雖然面臨著又一輪的經濟衰退,但是芬蘭的科技發展以及創業氛圍卻沒有因此減弱。

對於芬蘭來說,曾經諾基亞手機的成功已成過去,而出現這樣的巨頭本身就是非常罕見的,芬蘭政府也明白不能一味依賴這樣的大公司,通過廣撒網的方式培養這些新創企業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在舉國創新體制下,如今像 Rovio 和 Supercell 等公司已經成為新一批的芬蘭明星企業,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的創業團隊脫穎而出站上舞台。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非營利組織將可透過 Facebook 專頁募款

Posted: 18 Nov 2015 04:54 PM PST

原文刊登於聯合新聞網

根據 Facebook 宣布消息,將針對非營利組織提供專頁工具進行線上募款,預期將能透過 Facebook 廣大線上影響力協助諸如美國國家多發性硬化症學會 (National 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NMSS)、慈善會 (Mercy Corps)、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等非營利組織進行募款。

fundraisers-on-desktop-and-mobile-v21

Facebook 宣布針對非營利組織推出全新募款工具,將使加入合作的非營利組織可透過專頁詮釋本身運作目的、募款細項,以及目前從事計畫等內容,同時可讓使用者透過專頁與分享在個人動態牆內容所出現捐款按鈕進行線上捐助,同時也會累計該非營利組織累積募得金額。

由於目前 Facebook 已經累積相當龐大的線上使用族群,因此藉由此優勢推動線上募款預期將能獲得更大關注與迴響,甚至可直接透過線上匯款方式協助這些從事人文關懷、自然保育或特殊疾病照護等非營利組織運作所需資金,例如未來使用者僅需透過線上點按按鈕即可簡單完成捐款協助保護北極熊,並且可透過募款專頁了解北極熊當前處境,以及協助保護原因。

目前 Facebook 已經與包含美國國家多發性硬化症學會 (National 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NMSS)、慈善會 (Mercy Corps)、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等 37 家非營利組織單位合作,未來 Facebook 也會持續與符合美國境內 501c3 稅法的非營利組織合作。

fundraiser-on-mobile-and-shared-with-friends-v4

donate-button-on-page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