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想進蘋果工作?先解決這 33 道難題”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想進蘋果工作?先解決這 33 道難題

Posted: 29 Oct 2015 04:44 AM PDT

appleinter

Photo Credit: matt buchanan

你想進蘋果工作嗎?對很多人來說,進蘋果絕對是夢寐以求卻又充滿挑戰性的一回事。想當然爾像蘋果這種科技業的領航者,要捧他們飯碗絕對不簡單。蘋果也跟其他大科技公司一樣喜歡在面試的時候問些匪夷所思的問題刺激你的大腦。有些是很複雜的數學或程式題目,但另外一些則是看似簡單卻又會讓人想破頭的大哉問。

以下列出 33 個各種職缺會被問到的問題:

數學與計算類

「這裡有 100 個硬幣平放在桌上,每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其中 10 個正面, 90 個反面。 你自己沒辦法看或是用任何感覺,分辨硬幣是否正反。現在找出方法把他們分為兩堆,每堆的正面數量都要一樣。」 -軟體工程師

「有三個箱子,其中一個裡面只有蘋果,一個只有橘子,一個裡面兩種水果都有。這些箱子被貼錯了標籤,無法確認裡面到底是哪種水果。你只能打開一個箱子,而且不能向裡面看,你可以拿出一個水果。通過觀察它,你如何立即正確分辨出三個箱子中各裝有哪種水果?」 -軟體測試工程師

「你放了一杯水在黑膠唱片上,接著唱片開始慢慢的轉起來。請問杯子會先滑落、翻倒,還是水先濺出來?」 -機械工程師

「現在有一個罐子混裝了正常與作弊硬幣,你拿一個出來並轉了面,這個動作重複三次,依序得到了正、正、反的結果。那麼你獲得正常或作弊硬幣的機率為何?」 -首席分析師

「一天有多少小孩出生?」 -全球供應經理

coins

▲看來硬幣與機率是蘋果的經典題目

Photo Credit: William Warby

客服類

「向一個八歲小孩解釋什麼是數據機/路由器,並介紹它的功能。」 -在家電話客服

「你正處理已經等了二十分鐘並造成騷動的一位客戶。她正喊著要跑去 Best Buy 或微軟零售店去找她適合的電腦。請解決這個狀況。」 -專員

「有顧客打電話來說他的舊電腦已經變磚頭了,你會怎麼做?」 -在家客服顧問

「為客戶解決問題與創造更好的客戶體驗,哪一個比較重要?」 -在家電話客服

「把我(面試官)當作顧客,示範你怎麼只用語音幫助他們。」 -在家電話客服工讀生

「如果你今天是一個走進蘋果的顧客,你首先會注意什麼?你的第一印象為何?」 -專員

cts

▲解決疑難雜症是客服人員的使命

Photo Credit: CWCS Managed Hosting

解決問題

「有個像 iTunes 類型的 APP 隨著時間一久,會將上面大量的圖片給拉下。你會用什麼方法重新刷新這些被拉下來的圖片?」 -軟體工程師

「如果你要從最高樓層丟下 2 個雞蛋但不能破掉,你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軟體工程師

「假設你不同意經理的決定,你怎麼解決你們之間的分歧?舉個實體,並解釋你如何消除分歧,並導致什麼結果?這位經理現在怎麼評價你?」 -軟體工程師

「你如何分析你面前這隻筆的成本?」 -全球供應經理

「描述一個有趣的問題,並說明如何解決它。」 -軟體工程師

「你怎麼測試你最喜歡的 App?」 -軟體測試工程師

「你如何測試一台烤麵包機?」 -軟體測試工程師

toast

▲要當維修工程師,連測試烤麵包機也得懂

Photo Credit:danjo paluska

你的個人特質&etc.

「你最好的朋友是誰?」 -Family Room 專員

「形容自己,什麼事物會讓你興奮?」 -軟體工程師

「如果你進來了,你想做哪些工作?」 -高階軟體工程師

「你聰明嗎?」 -建構工程師

「你失敗過嗎?你從中得到了哪些教訓?」 -軟體經理

「你做過最自豪的事情。」 -軟體工程經理

「為什麼我們要錄用你?」 -高階軟體工程師

「你充滿創意嗎?你覺得什麼東西最有創意?」 -軟體工程師

「描述一段震撼人心的經驗。」 -蘋果零售專員

「為什麼公司名稱要從蘋果電腦改名為蘋果公司?」 -專員

「你看起來很積極。那什麼事情會讓你低落?」 -Family Room 專員

「你今天為什麼來這?」 -軟體工程師

「過去四年你最美好跟你最糟的一天?」 -工程專案經理

「這 5 年內你想做什麼?」 -軟體工程師

「你為什麼想加入蘋果?如果成功,你目前工作中最值得你留戀的東西是什麼?」 -軟體工程師

原文出自Business Insider,經編者編譯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從Call Saver與華碩的抄襲疑雲案,探討App的智慧財產權

Posted: 29 Oct 2015 03:44 AM PDT

001

本文轉自智由博集〈從Call Saver與華碩的抄襲疑雲案,探討App的智慧財產權〉,作者為 Max。Inside 獲授權轉載。

有朋友這樣問:「難道被抄,就只能悶不吭聲嗎?」

如果你手上沒有什麼權利,那還真只能這樣。噢!也不是,你可以到媒體那控訴,把整件事訴諸道德壓力。但然後呢?你還是什麼都拿「不」回來(除了面子之外)。

近日新創團隊Call Saver的產品「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疑似遭到華碩致敬(抄襲)的事件,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數位時代》比較「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與華碩的服務快撥小幫手後,發現有許多地方竟然『巧合的雷同』,使用者只要按下撥號鍵,App 就會自動送出轉接代碼,直通客服專員(筆者不負責任的自行簡稱:一鍵撥客服)的服務一樣就算了,其他如:App 子目錄選項數量一致、錯誤的用語一樣、資料庫裡一樣的標示、空號錯誤、原始碼的資料結構相似等,就真的有點巧了!

事件一出,不管是新創圈還是一般網友,皆群起憤慨要Call Saver團隊向華碩提出告訴!也有不少神秘社團的朋友,與媒體朋友們來詢問筆者對於此事件的看法!

老實說,我的第一想法是:『Call Saver團隊要拿什麼告?』

很有趣,大家總以為做了跟別人相同產品的那個企業,就一定是抄襲、一定會被告!但老話一句,就像馬拉松賽跑或百米游泳一樣,難道我不能也穿慢跑鞋跑步?也不能用自由式游泳?

如果你想要限制他人和你做相同的事情,那麼你得拿出一些權利,最直接的莫過於智慧財產權,若您擁有專利權,就可以排除他人與您實施(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相同的技術,若您擁有商標權,就可以排除他人於同一或類似商品與服務,使用與您相同或近似,而可能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的商標,若您擁有著作權,便可排除他人使用(重製、公開傳輸、改作等)與您相同的電腦程式著作。

於是癥結點,就回到最根本的一個問題了:「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這個App到底擁有什麼權利?或者應該說,一個App可以擁有什麼智慧財產權?

002(筆者整理)

筆者整理了上面這張圖,好像就不用多說了(喂~文章不是這樣寫的)。不如舉一些案例來看看吧,以『Dropbox』的App為例,Dropbox公司為它內部的技術手段申請了不少發明專利,如使用者如何透過不同的觸控動作,來對文件檔案進行快速管理的技術(美國發明專利公開案第US20140143738號)、可於電子郵件內直接將附件轉存入雲端空間的技術(美國發明專利公開案第US20150172239號)、快速共享特定文件與同步技術(美國發明專利公開案第US20150213101號)等。

003美國發明專利公開案第US20140143738號的示意圖

再者,Dropbox公司除有替『Dropbox』這個英文字申請美國註冊商標外,在App的Icon上也下了不少心力。目前在台灣與美國,Icon是可以被接受申請為註冊商標與設計專利的(中國部分,因為規定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須與產品綁定,方才可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因而單純Icon是否能申請仍有待個案驗證)。Dropbox公司也為Icon的設計申請有設計專利(美國設計專利公告案第USD732072號)。

004
(左) Dropbox App現在使用的Icon,(右) 美國設計專利公告案第USD732072號的示意圖

舉另一個本土新創團隊的案例,提供來電快速辨識的『Whoscall』(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其在產品最重要的兩個技術手段上,皆有申請台灣發明專利,包括如當電話號碼來時,可快速於遠端電話資料庫進行搜尋並顯示的技術(台灣發明專利公告案第I467486號),以及可對電話號碼的出現次數進行統計,並根據使用者的回饋判斷是否為詐騙電話的技術(台灣發明專利公開案第TW201510898號)

005(左) 台灣發明專利公告案第I467486號的示意圖,(右) 台灣發明專利公開案第TW201510898號的示意圖

不過他們並未對App的Icon或UI部分做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這也是台灣的團隊可以多參考國外團隊作法的地方,有時候,內部的技術手段並不容易判斷是否真的相同,但外部的Icon或UI是最顯而易見的。

另外,還有Nike+、Uber與Candy Crush等App的案例,有興趣者歡迎參閱以下簡報:

最後,讓我們把故事拉回Call Saver團隊,若依照上面個案來分析「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有怎樣的智慧財產權,『一鍵撥客服』的技術手段應該有申請發明專利的機會(至於能不能真的通過審查拿到專利權,還要看該技術手段符不符合專利要件: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的使用者介面設計』或許可申請設計專利(但筆者認為UI部分因較無創新性的設計,要核准的機會比較不高)、『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的名稱、Logo與Icon設計』可申請商標或設計專利。

006(「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App的Icon與使用者介面,圖片源自Google Play)

而著作權部分,因在電腦程式著作創作完成之時便享有著作權,故而Call Saver團隊的程式人員在完成「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App時,便已擁有了著作權。這裡順帶一提,為了訴訟時的舉證,建議團隊還是得進行著作權登記,或到郵局透過寄存證信函的方式給自己,以留下第一個完成程式撰寫的證明。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Call Saver團隊顯然沒有擁有什麼專利權!所以,Call Saver團隊要拿什麼告?著作權。Call Saver團隊的創辦人-魏孝丞昨日也在臉書表示:「目前,正在蒐集各方意見並與律師討論,是否對華碩提出著作權侵害的告訴。」

剛看到有朋友分享華碩獲得經濟部頒獎臺灣品牌第一名的報導,想到去年經濟部也有頒發給Call Saver「最佳創意獎」這次華碩的事件,記者看到相關訊息討論找上時,我很猶豫該怎麼回應,沒資源的小螞蟻怎麼有辦法跟大財團的法務對抗?但想到,都...

Posted by 魏孝丞 on Wednesday, October 28, 2015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全球線上旅遊業大洗牌,台灣準備好了嗎?

Posted: 29 Oct 2015 02:45 AM PDT

travel

Photo Credit : chou i ci

日前 10 月 26 日,中國兩大線上旅遊服務公司(簡稱 OTA)攜程與去哪兒以第三方換股的方式宣布合併,為中國網路業又增添一筆「強併強」的案例。消息一出,攜程、去哪兒以及出手收購換股的百度三間股價立即看漲,過去市場極度燒錢的價格大戰即將畫下句點。

不過這股 OTA 業界併購的風潮其實並不只專屬於中國境內,今年二月世界第二大 OTA 公司 Expedia 才剛用約 13 億美元現金,收購第三大 Orbitz 以對抗龍頭 Priceline。究竟全球的線上旅遊業發生了什麼事?台灣在這中間又面臨什麼樣的處境?

說明:OTA 是 Online Travel Agency 線上旅遊業的簡寫,意指將開團、收單、旅客支付、出團操作等傳統旅行社核心業務線上化,比起傳統旅行社,OTA 在網路提供更即時與互動性的服務模式。美國著名 OTA 有 Priceline、TripAdvisor與 Expedia,中國為攜程、去哪兒與藝龍為前三大,各家都有其特別的服務模式與主力產品。國內則是以易遊網(ezTravel)、雄獅旅遊、可樂旅遊為代表除了易遊網、燦星旅遊等是晚近直接以 OTA 開始經營以外,台灣多數 OTA 公司皆是由傳統旅行社轉型,線上系統也大多不像國外業者積極開放 API。

世界併購四起,意味大環境已劇烈變化

其實稍早在這次攜程與去哪兒合併之前,攜程也才在五月收購中國第三大 OTA 藝龍,目前中國線上旅遊業前三大已經完成實質合併。不僅如此,這樁併購案背後還藏著百度在「BAT」大戰中積極佈局 O2O 的身影。業界人士表示,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線上旅遊市場未來將走入新的局勢。以議價層面為例,集結三大公司的力量面對航空公司與酒店時將得到更大的議價空間,進而擺脫過去的消耗戰擴大盈利。

為什麼線上旅遊業不斷發生併購?這是因為更垂直型的 O2O 服務迅速成長,開始壓縮到 OTA 的市場。廉價航空在航空市場中越來越受歡迎,Airbnb 也讓使用者直接跳過代訂找到令人滿意的民宿,機票住宿分開訂的狀況越來越普遍。像這樣以機+酒為主力商品的 OTA 服務自然備受壓力。

雖然中國的 O2O 有自己的獨特生態系,並非直接受到廉航與 Airbnb 外來者的壓力,不過線上旅遊業還是面臨相似的處境;中國三大航空公司開始不給代訂業者退傭金,連鎖星級酒店也增加自己線上訂房的能力,對 OTA 進行一定程度的抵制。

外敵環伺,台灣能走出新的道路?

無論以美國為首或是中國獨特的生態系,全球旅遊業都發生了劇烈震動。那麼台灣呢?

據訪問幾位專業人士的意見,業界普遍認為目前隨著國內大型業者紛紛上市,併購的機率的確是比過去大。不過,台灣旅遊業整體而言並非晚近興起,以股權結構來看,大多公司的都還是家族持股型態為主,單一公司的股權與經營權還是緊緊握在少數人手上。

此外,台灣也沒有一個像百度的公司,想在背後積極佈局「一統江湖」。縱使台灣最大的線上旅遊公司易遊網早在 2009 年就被攜程入主,但在其 CEO 梁建章的「狼群理論」下,至今還是保持獨立運作未有太大變化。但台灣旅遊業的處境,很可能問題最大還是出於自身的體質。不少人認為,目前台灣旅遊業甚至連徹底 OTA 化都還有一大段距離。傳統旅行社所依賴的實體店面,也將會因成本疊高,服務範圍卻逐漸縮減而面臨瓶頸。

美國與中國不斷併購的訊息告訴我們,世界旅遊業發展趨勢早已開始進入 OTA 之後的下一章了。面對像 uber、Airbnb 這種可能是外來垂直服務未來的霸主,甚至還有不斷積極搶攻市場的團購業,是否台灣該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加緊自己網路化的腳步找出線上線下統合的新路線,面對即將到來的局勢呢?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從歹徒要求比特幣付贖款,看電子現金詐欺及洗錢犯罪的問題

Posted: 28 Oct 2015 07:47 PM PDT

10307460906_047d444aeb_c

Photo credit:Antana

原文刊登於 Medium,本文作者 DTCO 聯合創辦人曁執行長 J.L.。

這兩年最常出現的比特幣詐騙例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以高報酬之名,吸引用戶投入比特幣的龐氏騙局。
  • 以炒某幣的幌子,吸引用戶購買泡沫幣,最後血本無歸。
  • 透過病毒、木馬,綁架使用者錢包,把比特幣轉走。
  • 損害使用者電腦的重要檔案,進行勒贖,交付贖款才還原。

在討論犯罪集團用比特幣來當做洗錢工具之前,最好先了解比特幣做為存儲與交易的特性:

  1. 比特幣在技術上是不存在的,它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幣』,它比較像在會計帳上,是一疊『傳票』做帳紀錄,記載著輸入輸出的單據憑證。
  2. 每個比特幣的錢包用戶,都各自有一份全球交易的歷史紀錄帳本,因此每筆交易都是透明而公開,無法隱藏,即使只是等值一元台幣。正確的即時交易會透過彼此相互稽核機制承認,寫入歷史的帳簿。
  3. 帳簿是透明的,交易不可逆轉,歷史記錄無法竄改。
  4. 不論是收款或付款,都會有個比特幣的地址與轉帳密碼,如同銀行帳號,每個用戶可以擁有很多地址。
  5. 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全球帳本,交易一產生,都有上下游的關係,所以一但『地址』與『金額』被鎖定,就幾乎無法躲藏,不論怎麼轉帳,或者分散到許多地址,都可輕易查出流向與關聯。
  6. 比特幣的市值、流動性與法定貨幣、鑽石黃金,比較起來是有相當差距的。黃金約有20兆美元的市值,比特幣目前已發行市值只有40億美元。任何一筆稍大的交易金額,都可以造成比特幣的顯著波動。
  7. 兌換比特幣的管道,地區的平台通常只接受台幣十萬元內/天的交易。大的金額,必須到國際交易所平台。比特幣國際交易所,都必須遵守防制洗錢的銀行規範,否則無法營業,因為銀行不會合作。防制洗錢簡單說,就是了解客戶與實名身分認證。
  8. 比特幣的匿名性,等同現金,支付的時候,不需要被『索取個資』,這樣一來,可以避免許多因為個資洩漏,被非法使用的損失,不管是企業、銀行、還是個人。
  9. 要做大筆金額的比特幣買賣,不是非常容易,通常必須通過國際交易所的身分認證,否則透過一些P2P市集平台,或者私下交易,交易詐騙、損失的風險相當高。
  10. 持有大量比特幣遭受駭客竊取,或者因為軟硬體設備損害造成損失,是用戶特別要注意的問題。持有者需具備良好的管理與備份技能,或者運用知名有保障的錢包服務管理公司來存放。

日本的便利商店櫃檯通常會備有一個橘色小圓球防止搶案:

這個就是對歹徒『染色』的技術,讓警方執法人員,可以很快的辨認歹徒,繩之以法。正好比特幣也有類似的技術 BLOCKSEER:

比特幣的追蹤,主要是提供給執法單位,對於『地址黑名單』的鎖定、讓金錢的流向可以掌握。當有心人試圖透過比特幣交易所換成其它貨幣,可能就會遭受帳戶凍結。

看到這裡,您還會覺得用比特幣洗錢,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不是不行,但真的不容易。

正因為比特幣的透明性與可追蹤性,不僅在金流交易上可溯、可追蹤,目前非洲的鑽石交易,也應用了這項技術,來防範『血鑽石』的非法活動。我們是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的一員,也正打算運用比特幣(區塊鏈)這項技術,落實在『綠色供應鏈』產業,包括針對食安問題,提出解決之道。

現鈔其實更不安全,搶案頻傳,2009年,國際間最新的重大竊案,瑞典居然有搶匪搭著直升機,用垂降的方式,闖進保全公司搶走大批現金。 瑞典是歐洲第一個使用紙鈔的國家,不過,現鈔在瑞典已越來越吃不開。 如今瑞典已經是無鈔化電子現金交易國家,現鈔僅佔整體經濟的3%,也大幅降低搶案犯罪率。

這兩天的新聞,勒贖富豪2.9億,首例要求比特幣:勒贖富豪2.9億 首例要求比特幣 

綁匪開出贖金7千萬港幣才肯放人他們要求以等值的虛擬貨幣「比特幣」匯款,後來改成要家屬23日赴香港交付贖款。可能歹徒後來發覺,要用現金7千萬港幣要買比特幣,其實是有困難的才改變主意。不過還好,家屬未交贖款,歹徒已經落網。

比特幣是『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如同寄電子郵件,成本低又方便,是一項創新的金融科技,是開放、人人都可參與,全球公民的共同資產。但是要做為犯罪集團的洗錢工具,恐怕其透明、可追蹤特性,是犯罪集團所不了解的,就算要運用比特幣洗錢,也要面臨兌換管道『黑吃黑』、『地址被鎖定』等問題,真要談洗錢,現鈔、藝術品、賭場籌碼、黃金鑽石,可能還更容易方便。

創新,通常也會帶來產業或文化的衝擊,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金錢本身並無善惡之分,但我們不會因為現鈔不好,就不用錢。也不應該因為比特幣交易所倒閉,就認為比特幣泡沫化,歹徒用比特幣勒贖,我們就認為比特幣很可怕。這都是以蠡測海的觀點。

我們應該還給比特幣一個公道,比特幣已經邁入第七年了,不但屹立不搖,而且產業持續壯大發展。我們應該了解其優缺點,加以運用,扶植台灣的金融科技產業,畢竟消息面的東西,就是曇花一現,如同價格,一天到晚都有波動,長期太注意那些東西,不如進行價值創造,讓數位貨幣國力得以提升,找回失落的亞太金融中心。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