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德國出版巨擘 Axel Springer 宣布以 4.42 億美金收購美國網路媒體 Business Insider” 與新的 5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德國出版巨擘 Axel Springer 宣布以 4.42 億美金收購美國網路媒體 Business Insider

Posted: 29 Sep 2015 05:10 AM PDT

Screen Shot 2015-09-29 at 8.05.12 PM

德國出版巨擘宣布以 4.42 億美金(約 142 億新台幣)收購美國商業網路媒體 Business Insider1,先前傳出的收購價格為 5.6 億美金。

Business Insider 位於紐約,由前華爾街分析師 Henry Blodget 創辦於 2007 年,每個月可吸引 7600 萬不重複訪客,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也是股東之一,2013 年與多名創投共同對 BI 投入 500 萬美金,2014 年又再加碼 1200 萬美金2

468e810805484546Business Insider 創辦人 Henry Blodget

根據 Recode 報導3,2013 年 BI 營收達 2000 萬美金,不過此後並未再公開財務數字,Henry Blodget 只於今年一月透露,2014 年營收大幅成長 70%。不過營運長 Julie Hansen 表示 BI 因近來擴張之故,尚未獲利。BI 剛在英國開張 TechInsider,側重「科技、科學、創新、文化」議題。

網路媒體投資潮

過去幾年,歐美傳統媒體除了將本來的觸角延伸至數位領域,也開始投資網路原生媒體,寄望能從這些讓年輕人拋棄報紙與電視的媒體或平台,學到一些本領。比如今夏 NBCUniversal 就各投資了 2 億美金予 BuzzFeed、Vox Media,將兩者估值分別推升到 15 億美金與 10 億美金。

不過真的砸錢買下一家網路媒體就真的比較罕見了,最近的例子可能要追溯到 2010 年 AOL 買下 TechCrunch,據傳金額介於 2500 萬到 4000 萬美金之間4。2011 年,AOL 又以 3.15 億美金將《赫芬頓郵報》收歸旗下;而 Recode 也在今年被 Vox Media 收購,但未透露金額。

今年截至目前最重大的媒體收購案例則是日本經濟新聞社(Nikkei)砸 13 億美金買了歷史悠久的英國《金融時報》,但這是屬於傳統媒體集團併購的範疇,據稱 Axel Springer 在這場交易中不敵日經。

除了 BI 之外,Axel Springer 先前也曾投資另一家新媒體 OZY。經此次收購後,Axel Springer 的影響力將擴及全球 2 億人,躍升成全球第六大出版商。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再忙也不能忘了讀書!Mark Zuckerberg 今年已經看了 19 本,你呢?

Posted: 29 Sep 2015 02:17 AM PDT

11242204_10102213598502651_8844763194612103317_o

前幾天分別忙著跟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印度領袖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會面,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終於有時間好好歇息,不過——他可不是一般人,他的字典裡沒有休息兩個字。Mark 從今年初立下的新年新希望,利用假日履行「兩週一書」的計畫,至今從未間斷,現在已經進行到第 19 本,而在 Mark 的超強加持之下,光憑一己之力就讓某些書籍狂銷,例如第一本《The End of Power》隔天就在亞馬遜完售。

讓我們趁著颱風假從最新的《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看看他截至目前閱讀了哪些書籍,順便自我反省一下

(以下若有中文譯本,則以中文譯本當小標,並附上原文書名與作者。若無中文譯本,則直接以英文書名為標。)

19.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

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作者:Matt Ridley

It's good to be back home after a busy week traveling!My next book for A Year of Books is The Rational Optimist by...

Posted by Mark Zuckerberg on Monday, September 28, 2015

 

今年我讀過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國家為什麼失敗》這兩本書,都探究了社會與經濟進展,怎麼一同形塑更好的世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認為兩者交相輝映,而《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認為,社會與政治進展最終將會控制社會所塑造的經濟成就。我正在讀的這本書則提出相反的觀點,經濟的進步,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更大力量。我期待發現哪種看法更引起我的共鳴。這也是今年我所讀的第二本由 Matt Ridley 撰寫的書籍。讓你們看看幾個禮拜前我跟 Beast 一起讀他的《23對染色體》的留影。

18.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作者: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

12006203_10102373150429311_7100952638742128928_n左邊 是 Mark Zuckerberg 與妻子 Priscilla Chan 的愛犬 Beast

這本書探討了國家為了促進繁榮、經濟發展、消除貧窮,所採取的不同社會制度與激勵措施。這本書可以作為上一本針對貧窮原因與如何消除貧窮的《Portfolios of the Poor》的延伸。

順便讓你們看看我跟我的狗狗 Beast 一起在草地上用 iPad 看書的照片,他肯定也是「A Year of Books」的粉絲。

17. Portfolios of the Poor:How the World's Poor Live on $2 a Day

作者:Daryl Collins、Jonathan Morduch/Stuart Rutherford、Orlanda Ruthven
(暫無中譯本)

這本書揭露了一個令人驚愕的事實:幾乎全球一半的人,也就是 30 億人,每天收入只有 2.5 美元甚至不到,10 億人每天收入不到 1 美元。它敘述了這些貧窮家庭是怎麼進行投資,讓生活過下去。我希望閱讀這本書後,對於未來如何幫助這些群體能有更充分的瞭解。

16. 宗教經驗之種種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作者:William James

閱讀《人類大歷史》的時候,我覺得其中描寫人類進化歷程中,宗教扮演的角色這一章特別有趣,我想深入挖掘這個部分。1880 年代的哲學家 William James 在當代心理學領域中,有著重要的貢獻。我和 Cilia 正在度假,這本書看起來是很棒的假期讀物!

15. 23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祕的生命之書

Genome: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
作者:Matt Ridley

這本書從遺傳學、而非社會學的角度闡釋人類歷史,這個角度是我今年閱讀其它歷史書籍中尚未碰觸過的,這本書可以補足另外一面的知識,同時也是我剛讀完的《Energy》很好的科學延伸讀物。我一直很想拜讀 Matt Ridley 的書籍,他最近《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討論人類經濟進化的著作,也在我的閱讀清單裡。

14. Energy: A Beginner's Guide

作者:Vaclav Smil
(暫無中譯本)

這本書談的是物理,而不是社會科學。《Energy》討論了幾個重要的議題:能源怎麼運作、人類的生產與利用如何進化、它們又將怎麼對氣候變遷造成影想。Vaclav Smil 很受比爾蓋茲推崇,如果有機會我也想讀讀他的《Making the Modern World》。

13. The Player of Games

作者:Iain M. Banks
(暫無中譯本)

讀了一堆社會科學書籍之後,今天來換換口味。這是一本科幻小說,敘寫有著人工智慧與活躍文化的先進文明。再跟你們說個消息,我邊營運一家大公司一邊看書,已經跟不上我的閱讀清單累積的速度了。

12.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Sapiens (From Animals Into God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這是一本以宏偉的敘事手法,闡述關於人類文明的歷史學研究書籍,從早期人類怎麼啃食虎狼的採集者進化的,直至今日人類又是如何組織當代的社會與經濟體制。《人類簡史》以 1300 年知識份子的角度講述這段歷史,在這之後,我希望能多讀一些從不同角度解讀這個話題的書籍。

11. 歷史緒論

Muqaddimah
作者:Ibn Khaldun

這是一本關於世界歷史的書,由一位生活在西元 1300 年的知識份子所寫。這本書關注社會與文化的流動,包括城市、政治、商業與科學的誕生。雖然 700 年後的今日,書中很多內容被否定了,但彼時人們是怎麼理解整個世界還是相當有趣的。

10. The New Jim Crow

作者:Michelle Alexander
(暫無中譯本)

這本關於社會正義的書,揭發美國刑事司法體系怎麼在各方面歧視、貶低弱勢族群,阻礙人人獲得公平對待的機會。我一直對刑事司法改革很感興趣,很多我信任的人推薦我讀這本書。

9. Orwell's Revenge

作者:Peter Huber
(暫無中譯本)

相信大家對《1984》並不陌生,書中提到的「老大哥」、無孔不入的監視,已在我們的文化中滲入恐懼的陰影。《Orwell's Revenge》則是作者 Peter Huber「重寫」的《1984》,看過真實的歷史之後,他在小說中描寫了,網路這樣的媒介,怎麼讓人類社會變得更好。

8. Dealing with China

作者:Hank Paulson
(暫無中譯本)

Hank Paulson 擔任美國財政部長與高盛負責人期間,與中國領導人打交道長達 20 幾年,這本書就是他的心得。過去 35 年裡,中國歷經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與社會變革,好幾億人擺脫貧困,就很多方面而言,中國解除人民貧困的成就,可能甚至超越全世界其他國家加總的貢獻。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對中國文化、歷史與語言很感興趣,我期待看這本書,能從 Paulson 的角度,理解中國崛起的意義。

7. 理性的儀式

Rational Ritual
作者:Michael Chwe

這本書告訴我們「常識」的概念,以及人們處理周遭世界的問題時,不只本著我們各自所理解的事物基礎,也需要知道別人知道什麼,以及普遍共有的基本常識。做為社群網站的建構者,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因為在這過程之中,我們經常面臨,權衡為每個個體創造個人化體驗,以及為大眾塑造一貫體驗之間的關係,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更多啟發。

6. 科學革命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者:Thomas Kuhn

這是一本科學史書籍,探討科學技術的進步,究竟是不斷前進,亦或是源於其他社會力量驅使。我個人希望,科學不間斷的持續進步,直至永遠。我想如果可以在科學研究上投入更多資源,全體人類都將受益,變得更加富足。我迫不及待要翻閱這本書了。

5. 創意電力公司:我如何打造皮克斯動畫

Creativity Inc: Overcoming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
作者:Ed Catmull

作者即是皮克斯公司創辦者本人,Ed Catmull 親自揭開他是怎麼建立能夠激發創造力的文化。他認為,人們生而具有創新本能,但現實中,卻有很多阻力妨礙自己在工作中全力發揮。我很喜愛看這種來自第一手的書籍,探索人們講述自己怎麼建立大公司、怎麼培育創新與創造力,好比皮克斯這本就是。有著同樣願景的人會從本書中獲得很大的鼓舞,希望我們可以利用書中所言,連接全世界!

4. On Immunity: An Inoculation

作者:Eula Biss
(暫無中譯本)

接種疫苗是一個重要、即時的問題,疫苗接種對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這本書先討論了為何有些人對疫苗有所質疑,接著有邏輯性的針對這些問題一一擊破,疫苗其實是有效而且安全的。在公共衛生單位工作的科學家與朋友們相當推薦這本書,這是一本相對輕薄短小的書,可以在幾個小時內 K 完,我鼓勵你也可以讀一讀並加入討論行列。

3. 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

Gang Leader for a Day: A Rogue Sociologist Takes to the Streets
作者:Sudhir Venkatesh

其實我還在讀《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目前來說,這本書很棒,解釋了鑑於有效的治理、商業的發展與思想的傳播,暴力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減少的現象。我認為 Facebook 很多人都在關注這些議題,我們所發出的、代表自己的觀點愈多,就愈能同理別人,尊重彼此的權利。同樣的,我們若從全球貿易與其他人為我們提供的服務獲益愈多,希望大家生活都能更加安全幸福的願望也將更強烈。《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與《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在主題上有些關聯,他們都描述了,被有效治理排除在外的生命,過著怎麼困厄的生活。

2.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A History of Violence and Humanity
作者:Stephen Pinker

這是一本關於解釋暴力如何在社會中穩定下降,以及人類該怎麼延續這個趨勢。最近一些事件,讓人們恐慌,暴力與恐怖主義似乎捲土重來。在這種時刻,我們更該理解、認知所有種類的暴力,甚至是恐怖主義,其實正在減少。如果能夠了解人們曾經驅逐過暴力,我們就能沿著這段歷史走向和平。

1. The End of Power

作者:Narendra Modi
(暫無中譯本)

我的年度讀書計畫,第一本書是《The End of Power》,闡釋世界怎麼將曾被大政府、軍隊與其它組織壟斷的權力,逐漸轉移給個人。我深信這個趨勢會讓大眾獲得更多權力,我會繼續詳細閱讀這本書,研究更多細節。

Mark Zuckerberg 截至目前的書單林林總總,涵蓋社會、政治、經濟、能源、歷史,他挑戰的都是些念理科出身的自己可能不太熟稔、不太好啃的主題,其實作為偉大的創業者,除了要有堅韌的技術,洞悉人性、鑑往知來,也是邁向成功、實踐願景的關鍵一步,而書本,無疑就是探索浩瀚世界的寶庫。

又要學中文、又要看書、又要當志工、又要去聯合國倡議網路人權、又要穿西裝見總理,身為全球最大社群帝國領袖,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安排時間的。我們會緊盯 Mark 的進度,持續更新書單,大家也快加緊腳步,學習 Mark 放下手機,多看幾本書吧!

所有照片皆來自 Mark Zuckerberg 的個人 Facebook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17 直播被「一起」下架!麻吉大哥 App Store、Google Play 皆失利

Posted: 29 Sep 2015 12:21 AM PDT

17logo▲人氣直播 app 「17」 的 logo

日前屢傳捷報的 17 直播,目前有 220 萬使用者,每天有 70 至 90 萬人上線,而且似乎集所有成功因素於一身——明星創辦人、話題性內容、各方創投看好,創造居高不下的官方商店排行。然而,近日卻接連慘遭 app 兩大官方商城 App store、Google Play Store 下架。失去這兩家商店的導流,新用戶成長將變得困難。

爆紅?長紅?

其中,對一般使用者而言最大的賣點同時也成為這次下架風波的致命原因——色情內容,其實各大視訊網站多少都曾深受其害。如影片網站起家的 Youtube 除了手動審查,也會以系統輔助過濾違反規範的內容,Vine、Snapchat、Instagram、Tumblr 也曾因此鬧得滿城風雨,但在後期管理得當,現在都能穩定發展。反觀目前 17 直播除了加強人力審核檢舉影片並下架外,並沒其他有效方法,而人工審查的速度仍遠遠落後不良內容出現的速度,內容之光怪陸離也未見減緩跡象,突然遭 Google Play Store 下架之後,17 今天在 App Store 也面臨相同命運,能不能有效管制內容將成為未來關鍵。

17 成名之路

12019788_1135192643177568_2956801285650766311_n▲紅到中國、香港,甚至美國的 17,卻也迅速跌落谷底

17 直播創辦人之一是大有名氣的藝人黃立成,團隊初期便獲 AppWorks 之初創投及中國大陸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的投資。由於黃立成的演藝圈背景,許多明星加入直播帶動了人氣,而隨之加入的直播主獲得的瀏覽數更可直接獲得分潤,提供強烈動機做出吸引目光的無下限演出,也導致了此次下架危機。

危機也是轉機

藉著這次下架危機,17 若能加強內容審核並轉型吸引更多面向的直播內容產生,想要憑此勢頭成為一方之霸也不是不可能。根據 TVBS 報導,黃立成聽聞撤下消息「錯愕、心情沮喪」,已向 App Store 申請重新上架,但不知一審得審核多久。

也許是紅得措手不及,目前團隊限於硬體設備和人員不足,10 人小團隊明顯管理不了現在的直播內容,而依靠廣告盈利的模式也還沒確立,若不能把握機會,且仍只想靠煽情內容取勝,恐怕還是只能在短線奏效,除了引來看熱鬧的觀眾以外,沒有同時讓使用者發展出社群黏著度,熱度一樣會像曾經紅極一時的 Chatroulette 一樣迅速消散。

延伸閱讀: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Instagram 廣告在台推出,你不可不知的視覺行銷 6 大招

Posted: 28 Sep 2015 08:35 PM PDT

Sony Mobile HK_Carousel Ad 2 (1)

原文刊登於 SYNC UP 行銷濾鏡

eMarketer 預測 2017 年 Instagram 的全球行動廣告營收,將達到 28.1 億美金,在台灣 Instagram 也廣受年輕族群的歡迎,根據天下雜誌調查,Instagram 在台灣 24 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占 46.1%,25 到 29 歲的人為 29.3%,30 到 34 歲則為 15.8%。Instagram 也正式在台灣推出廣告服務,你的產品或服務鎖定年輕族群嗎?那你知道怎麼使用 Instagram 行銷嗎?Instagram 快速成長的速度令人驚艷,讓我們立即來看看,如何運用 Instagram 廣告,來增加品牌知名度並帶來獲利吧!

Instagram 廣告類型介紹

知名媒體 Venture Beat 近期報導,由 mobile marketing agency Moburst 創辦人 Lior Eldan 所執筆的文章,分享其親身體驗發現,Instagram 用戶相較起臉書用戶更為活躍,同類型的廣告在臉書上得到 15-30 個讚(like),但是在 Instagram(以下簡稱 IG)上卻可以得到 300-500 個讚(double tap 在 IG 上針對圖片貼文快速點擊兩下,則會送出一個愛心,類似臉書的讚),在我們探討如何運用 IG 廣告來增加曝光銷量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 Instagram 廣告的形式有哪些。(註:各廣告類型支援地區,請以 Facebook或 Instagram 官方消息為主)

1.圖片廣告(Image Ads)

IG 的圖片廣告能以正方形格式或橫向格式呈現,透過圖片能更加完整的呈現產品或服務意象,右上角會顯示「贊助」字樣,右下角會有行動呼籲按鈕,IG 廣告建議圖像大小為 1080 x 1080 像素,細節可點此,而行動呼籲可點此瞭解更多。

20150918pic1

20150918pic2

2.影片廣告 (Video Ads)

20150918pic3

可提供最多 30 秒的影片廣告,動態的影片更能吸引用戶目光,點此瞭解更多。

3.多圖廣告(Carousel Ads)

Carousel 廣告其實在今年三月初就已推出,目前筆者先將其暫譯為多圖廣告,該廣告由數張圖片組成,用戶可透過左右滑動來觀看圖片,最後一張圖片下方有行動呼籲按鈕。

ig-carousel-03-2015

圖片來源:Adweek

如何製作吸睛的 IG 廣告,增加曝光帶來流量?

本文將會聚焦在「最新的 Carousel 廣告」,和國外的成功案例分享。

若你有興趣的是,針對如何運用「貼文(post)」,帶來更多 IG 粉絲,請見此篇(擁有三億活躍用戶的 IG,你知道怎麼操作嗎? 搞懂這七點搞定你的 IG 為你帶來粉絲高人氣!),想參考更多 IG 行銷的實際案例,也可參考另外一篇系列文章(INSTAGRAM 火速竄紅,你還能在 IG 缺席嗎?專家預測:INSTAGRAM 行動廣告營收,一年後突破 20 億美元!關於 IG 行銷,你不可不知的七大重點(上)(下)

在 IG 上美麗的圖片是個 must,最基本的門檻,人們上 IG 是為了看更多感興趣的內容,例如旅遊、時尚或各種興趣娛樂,所以在 IG 上的廣告 tone 調,也要符合這個平台的使用特質,這個 mindset 希望大家可以先記在心裡,在臉書上常看到銷售氣息較濃厚的廣告,在 IG 上可能就比較不適用,IG 的本質是圖像式社群媒體,什麼樣的圖片會被 share?什麼樣的畫面,是消費者喜歡也能夠呈現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這是首先要思考的點!

IG 除了原本的圖片格式、影片格式外,又多了多張圖片組成的 carousel 廣告,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要怎麼「玩」這樣的廣告,讓一張圖片變成多張後,能夠達到數倍的效果,成功的為品牌傳遞訊息!

重點一:第一張圖片要「搶眼」並傳遞「完整訊息」

ig-carousel-02-2015

圖片來源:adweek

多圖廣告用意,是要讓廣告商從本來只有一張圖片可以發揮的空間,擴展到更多的版位,但前提是「消費者都有看到」!所以,要讓第一張圖片夠搶眼,引起用戶的注意並願意繼續滑到第二張、第三張照片,甚至進而點擊最後的行動呼籲按鈕。負責 Instagram創意策略的 Derek Echevarria-Scott 表示,第一張圖片要有足以讓用戶停止滑動動態消息,並停下來仔細觀看的 stopping power!

所以,無論你的多張圖片設定的情境為何,第一張圖片要有搶眼的功能是必備的,此外,第一張圖片最好也要能夠「傳遞完整訊息」,你會希望即便消費者沒有停下來,往右滑第二張圖片,但是只看到第一張圖片的他們,也能夠感受到你的品牌精神或產品訊息。

重點二:創造誘因,讓人們想點擊下張圖片之「多圖拼接」

ig-carousel-gmc-hed-2015

圖片來源:adweek

當大家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應該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吧!通常人們滑到第二張圖片的時候,其實就可以假設他對這張圖片的興趣,應該強烈到足以支撐他滑完剩下二三張圖片,所以何不運用拼圖的概念,抓緊拼圖的好奇心理,呈現一個符合品牌風格的畫面。

這是通用汽車旗下的 GMC 品牌的廣告,運用這樣的多圖呈現,讓觀看者更有身歷其境坐在車裡的感覺,視野遼闊突顯產品特色之外,車外的風景也是經過設計的,車外的雲海、日出,和左後視鏡微笑的女子,以及右側拿著相機捕捉這風景的男子,令人聯想到「開車出去旅遊的放鬆假期」,除了這些給予消費者感官想象的畫面外,每張分割的圖片,其實也都很清楚的呈現儀表板的功能、車內配備等具體的產品資訊,這樣能夠結合產品/服務「具象面的功能」,加上「抽象面的情感訴求」,無疑是 carousel 廣告最棒的例子之一。

20150918gmc1

20150918gmc2

圖片來源:GMC Instagram

重點三:善用多圖廣告呈現各種「產品使用情境」

20150918oldnavy

圖片來源:Advertising age

無論是產品或服務,其實都會有許多不同的產品使用情境,例如,Old Navy 利用 carousel 這樣的廣告模式,融合產品使用情境進入真實的生活場景,來宣傳其 Baja 系列的服裝—第一張拿著衝浪板的畫面,第二張的太陽眼鏡,再到第三張認識異性,最後以一張海灘前的拍立得作結,運用四張圖片美好繪製,夏日衝浪與戀曲的畫面吸引消費者。

20150918loreal

圖片來源:Instagram for business

另外一個例子是 L’Oreal Paris,邀請到知名部落客 Kristina Bazan 合作,以呈現出 L’Oreal 口紅產品的持久性,用視覺美麗的畫面來顯示出其產品的特性。上述兩個例子,是以單一故事性的方式呈現「產品特定情境」,但其實品牌也可以各自做更多地發揮,服飾產品多半有不同的風格或 collection,四到五張圖片就是呈現產品多樣化最好的機會(例如接下來 Banana Republic 的例子)。

其實多圖廣告,也可以呈現不止一種畫面,例如鎖定企業用戶,B2B 的商業模式,也可以用產業來切換使用情境,例如販售影印機的公司,在零售、醫療、商用大樓等各個產業的產使用情境,也可活用這樣的版位,去做更多變化。

雖然現在 IG 上行銷的對象,多半是 B2C(企業對消費者),但一但這樣的廣告模式成熟後,相信觸及對象也會更廣,我們可以思考的是,當新的廣告模式出現,就如同多出一張畫布,如何用符合該平台的特性去傳遞訊息,用這樣來發想,其實自然就會有很多 idea 喔!

重點四:用「連續性故事」吸引進一步點擊

20150918samsung

圖片來源:Advertising Age

多圖廣告的重點,還是希望能夠吸引消費者持續看完系列圖片,除了可以在 storytelling 的方向思考外,其實也可以用「教學」的概念,透過提供給消費者更多資訊的想法出發,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例如 Samsung 聚焦在 Galaxy S6 的智慧型手機相機,透過系列圖片介紹如何使用相機的特色,也是一個很值得學習的方法,例如彩妝、髮髻、裝扮或是其他和產品/服務相關,可以逐步教學,以提供更多好內容來吸引讀者觀看,內容行銷的概念也可以在這裡多加運用!

重點五:打造產品形象意境

20150918tiffany

圖片來源:Advertising Age

有時候行銷最高的境界,反倒不是把產品具象的功能,逐一完整介紹,而是借用觀看者的想像力,推高產品的層級,Tiffany & Co. 在這裡就是一個很棒的例子,在它的男用手錶廣告中,將其與紐約代表性建築並列,讓建築美學與精品工業呈現一個完美的交點,更彰顯出該產品的非凡氣度,用數張圖片營造的意境,打動目標客群的心。

重點六:引導消費者點擊行動呼籲按鈕

20150918banana

圖片來源:Instagram for business

原本的 Instagram 沒有直接的連結可以連到外部網站,只能在 profile 面放上網址,但現在有了行動呼籲按鈕之後,廣告設計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透過內容觸發消費者的興趣,進而點擊 Call to Action。來看看 Banana Republic 的例子,與本身擁有 260 萬追蹤者的知名部落客 Aimee Song 合作,由其展示最新的 spring collection,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後,進而點擊 learn more。

除了用產品的最新設計,吸引消費者之外,也可以放上類似「預告」,或是「未完待續」等沒有完整結尾的內容,進而引導消費者去點擊按鈕觀看更多,既然現在的 IG 可以直接連到外部網站,更要好好利用這樣的優勢。

實際參與Carousel Ad製作過程

在大家看完這麼多 carousel 廣告的重點後,有沒有更多想法了呢?以下讓我們透過一只影片,實際參與品牌如何製作 carousel 廣告,觀察 TOYOTA、HP 和 Capital One 等三大品牌,如何 brainstorming 做出好成品。

看了這隻影片,大家應該就更能夠瞭解,Instagram 的屬性,它不是要讓你創造一個,多四個版位的廣告,而是另一種 mindset,希望品牌能夠用 storytelling 的方式,去傳達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創造消費者想看的內容,透過這個過程去傳遞產品訊息並感動消費者。

結論

來自 Sprinklr 的 Jamie O’Brien 指出,Instagram 廣告將有更多不同的風貌!由於之前的 Instagram,無法直接連到外部連結,但現在的 Carousel ad 加上行動呼籲按鈕,將帶來更多豐富的可能,IG 不再只是一個純粹做 branding 的工具,而是可以連結到具體的 Call to Action 按鈕,例如與我們聯絡、立刻購買、註冊、觀看更多、搶先預定等動作,這將會為 IG 廣告帶來全新不同的風貌,無論是 ecommerce、新聞媒體、app 下載等更多品牌,將蓄勢待發的加入 IG 廣告的行列!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美國首席資訊長發佈全新設計準則,政府官網不再難用且醜陋

Posted: 28 Sep 2015 07:42 PM PDT

01

美國貴為全球資訊科技首屈一指的國家,網站、行動服務不但顧及內容,易用性與視覺風格的考量也早已不在話下。但其政府網站相形落後許多,比如 FBI 官網,彷彿 10 年前的遺跡。

不過,The Next Web 報導美國政府首席資訊長(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辦公室近日發表了一系列新的設計指南,以及開源組件,協助政府各個部門網站從時光機中解放出來,跟上潮流,讓全民都能大讚「實用」,找資訊不再是件挖礦般的苦差事,而能快速從網站中要到所需資料。

02

目前有些網站已經採用了新的作法,例如 vote.usa.gov 與 US Digital Services Playbook。

最重要的設計原則有四:

  • Making the best thing the ‘easiest’ thing:讓開發者與設計師都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傳遞高品質的內容。
  • Accessibility out of the box:設計準則需符合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的標準,從色彩組合到程式碼皆然。
  • Flexibility:政府網頁必須適應不同的裝置螢幕大小,在不同的 .gov 網站中也應維持連貫的體驗。
  • Reusing best practices:重複使用最佳的作法,學習私有的風格指南,為政府網站審視與建立模式、程式碼與設計。

想更進一步了解最新發佈的美國官方網站設計指南,可以點此或到 GitHub 留下意見。

Screen Shot 2015-09-29 at 10.32.23 AM先看看英國政府網站

說到各國政府官方網站,就一定要提英國。2013 年英國官網打敗來自建築界、時尚圈、產品與傢俱設計等各領域 98 件各式作品,奪得英國年度設計獎。只有文字,幾乎沒有任何圖示的網站,表面看似簡單素樸,背後設計邏輯大有學問,而且確實讓人民上網搜尋政府相關資料的阻礙降到最低,秉持為使用者而生的理念,果然反映在流量上,現在 gov.uk Alexa 排名穩居英國網站 30 名左右。作為對照組,gov.tw 在台灣 1720,只能說,我們還有非常、非常廣闊的努力空間。

Screen Shot 2015-09-29 at 10.31.51 AM▲再看看台灣政府官方入口網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NASA 證實:火星地表有水,而且是會流動的液態水

Posted: 28 Sep 2015 06:07 PM PDT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8日宣布一項意義重大的發現:火星今日仍然有水,而且是液態水,而且夏天時會在地表流動!

NASA科學任務部(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副主任葛倫斯菲爾德(John Grunsfeld)表示:「我們的火星任務一直是在『追尋水的蹤跡』,一如我們在宇宙中尋找生命。如今,我們擁有了可信的科學資訊,證明了我們長久以來推測的現象。」

「這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發展,它顯然證實了今日火星地表,仍然有液態水在流動,儘管是含有鹽份(briny)的水。」

001火星赤道地區這些黑色的條紋,實際上就是水流形成的溝槽。(NASA)

雖然科學家還不確定這些水的來源與化學成分,但是其發現已經足以改變人們對於火星的認識,它不但可能是太陽系最像地球的星體,而且有可能是微生物的溫床。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

NASA的「火星偵察軌道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太空船自2006年3月進入火星軌道以來,針對火星地表的化學特質進行觀測。近年科學家發展出一套新的技術來分析觀測資料,因此有了重大發現。

002火星赤道地區這些黑色的條紋,實際上就是水流形成的溝槽。(NASA)

MRO於2011年觀測到,火星的赤道地區有一些會隨著季節變化而出沒的條紋,名為「季節性斜坡紋線」(recurring slope lineae,RSL)。RSL長達數百公尺,寬度不到5公尺,在火星溫暖(攝氏零下23度以上)的夏天出現,似乎會流動延伸,一旦天氣轉冷,便又消失無蹤。

現在科學家相信,RSL是由流動的水造成的溝槽。原因在於,MRO在其中發現水合礦物鹽(hydrated minerals),其形成過程需要液態水。鹽份降低了水的凝固點,因此可以在攝氏零度以下流動。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