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旁觀創業家 10 大特質:抱怨是在理清思緒,找出癥結點”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旁觀創業家 10 大特質:抱怨是在理清思緒,找出癥結點

Posted: 24 Sep 2015 02:22 AM PDT

episode-03-03-1280Photo credit:HBO 影集 Silicon Valley 劇照

本文作者為 YingZhu ( YZ ),參與開放知識基金會 ( OKFN Taiwan ),前 Code for Tomorrow 成員,興趣在於研究及收雙智慧城市與開放政府資料應用相關議題。

在台灣有不少創業聯誼社群,除了台灣本地官方、民間的各種社群外,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創業聯誼社群。在這裡所談的創業聯誼社群,可能是一群有興趣自己開創事業或是正在開創事業的人,透過實際面對面接觸或是利用方便的網路交流機制的團體。活動的型式可能是藉由一個或多個創業者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或是透過團體之間的實際互動,會後再透過社群的分享,以延續成員之間的熱度。

上星期第一次參與了創業者的聯誼活動,生活裡有些朋友經歷創業的前段,或是已是市場先行者,所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分享我自這些創業中的朋友們所學習到的事:

1. 所有事物不是理所當然

這些朋友們不會對生活裡的事物感到理所當然,他們相信有更好的方法,也隨時記錄下自己感到不合理的地方,並找尋解決的方法。

例如在台灣,一般人可能很習慣行道樹被水泥、磚塊疊壓著,或是習慣於接受政府所給的補助、資源、資料,習慣於政府所提供的保護,習慣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但有些人會注意到:在其他國家,行道樹的種植分布、水溝蓋的布建方式,如何對用路人更為友善?如何合理、快速的擴散知識與訊息。

2. 擁有天生的使命感

在與這些創業者們交談的過程中,都會聽出他們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感,他們相信生命的旅程裡是需要做某件事情,需要做出某種改變,這也成了他們熱情與專注的來源之一。

3. 要抱怨,但更熱衷於溝通與執行

創業的過程相當辛苦,中間可能會有親友的不諒解、資源的限制,心中難免有不吐不快的感受。這些朋友們會利用不同的型式抒發自己的心情,但在抱怨後,也會開始著手離開這些瓶頸,而不是坐在鐘型瓶1裡怨天尤人。

他們也許會抱怨資源的不足、政府法令限制、消費者長久來被誤導的認知,他們對事不對人,在抱怨後,堅定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找出導致問題的來源,不斷與之溝通、處理、測試;儘管資源有限,先利用手邊現有的、可以掌握的資源,來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之後一再的嘗試、測試,最後解決問題,他們的抱怨比較像是在理清自己的思緒,找出解決問題的癥結,也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早一步發現與願意動手解決問題,擁有先行者優勢。

4. 賺錢不是第一順位,但卻是必要因素

熱情也許是支持創業的必要因素,但不賺錢的生意在熱情燃燒殆盡後只剩下灰燼。我在朋友們身上看到的熱情,並不是賺錢的熱情。他們的熱情來源並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是改變日常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理所當然,提醒大家事情還有更好解決方式。當他們站在台上分享的時會告訴台下的人,賺錢是必要的,但是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才是不變的初衷。

少數的朋友是孤注一擲的投入創業,這樣的壓力也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他們還是會提醒自己以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壓力,這條路行不通,就換另一條路走,不改變目的地,中間也許多繞了一段路,就當作是上天要讓你多看、多體會這一段路的風景,為未來可能的一切先做準備。

5. 沒有捷徑,一切都是穩紮穩打,咬緊牙根走過來的

在聖經裡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少年大衛只憑著堅定的信心和石頭,就打倒了巨人歌利亞,讓非利士人落荒而逃,救了自己的國家。

創業者就像是大衛,巨人與軍團就是既有的競爭對手,甚至是政府。大衛有信心、有工具,也許資源很少,但他看到了巨人的弱點,也看到狀大的軍團其實只是靠著巨人的威嚇。所以他先打倒巨人,非利士人軍隊也隨著巨人倒下而潰散。

有些在創業過程中受到挫折的人,認為站在台上的分享者一定有所謂「成功的捷徑」,可能有人脈、有金援。但我所見到的這些分享者,在創業的過程裡,他們也是一步步從無到有走出來的。有次與朋友聊天時,對方說:「沒有經過爬、沒有經過蹲,怎麼知道如何跳(飛)?怎麼跳(飛)得高?」如同沒有人只靠著讀MBA就能當一個稱職的主管。站在台上的都是已經有成績的人,但他們之前的努力、咬牙撐過的那段時光,是被台下聽眾所忽略的。這段低頭苦撐的經驗造就今日站在台上的分享者們,他們比台下的聽眾更能體會早期資源不足的痛苦。

大衛自告奮勇與巨人對抗,掃羅王問他:「你不過是個孩子,怎麼與身經百戰的巨人對戰?」大衛也回答他:「曾有大熊和獅子抓着我父親的羊,我卻把牠們打死…」所以大衛也是有和熊與獅子對戰的經驗,不是只憑信心與石頭而已。

6. 獨立,但不孤僻

巧合的是,我所遇見的創業者,他們習慣自己一個人解決事情。他們也許有團隊,但也都是團隊中的領袖,獨立、不依賴他人的協助,主導著創業團隊的發展方向,在遇到問題時,通常這位領袖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反應並解決問題。

雖然他們習慣自己解決問題,但他們樂於交流,以誠待人,也樂於將經驗傳承給團隊中的其他夥伴,希望透過快速複製的方式能把經驗教授出去,他們便可以更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

7. 觀察、聆聽、分享

研發人員與創業者的不同在於前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專注於研發;創業者發現並利用專業來解決生活裡的問題,也樂於聆聽其他人生活中的問題或自觀察他人生活方式中發現問題並給予協助。

他們樂於分享自身的經驗,希望能協助其他創業者在創業的這條路上做好心理準備,這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分享經驗的過程中裡,他們也不斷的審視自己在這條路上有沒有多走了哪段冤枉路?透過這樣的分享也許可以協助其他開發者。

8. 專注,懂得時間管理

不是以晨型人或是夜貓子這種二分法來看時間管理這件事。這些創業的朋友們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社交生活、家庭生活、工作時間、娛樂不互相衝突,什麼時間就做什麼事,專注在自己的事業、眼前的議題,相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時間是創業者們最重要也是最可以靈活運用的資本,大家的時間同樣只有24小時,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反而成了決定的關鍵,同時,他們會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

9. 愛惜自己的羽毛

儘管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但這些朋友們不會迷失在成名的光環裡。有的朋友已經是顧問級的人物,有些朋友在他人的心中已是事業有成,但他們不會自吹自擂,不會過度吹噓自己做了多少事。他們做多少事說多少話,也不會因為不斷的演講邀約而浪費自己的時間,選擇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為自己累積良好的人脈與資源。

10. 適時的放下並懂得感謝

這樣的特質幾乎在每個創業者朋友們身上出現,他們有時會不自覺得對這任何已發生的好或壞的事表達感謝,遇到好的事,他們感謝上天、機會與朋友;遇到不好的事也感謝上天給予他們磨鍊、解決問題的機會。我最常聽到的是:「當下你所遇到的,在意的事,當過了10年、20年後,回頭再看,你會為你自己的在意感到可笑。」

參加聯誼社群的好處就是可以遇見各種不同的創業者,也可以交流不同的資源並整合在一起,達到效益最大,也可以累積人脈。書裡有句話是這樣的:「一起嘔吐過的人最容易結為知交」2,有共同目標和理想的人才會聚在一起交流,身處於創業途中,有這樣的交流社團可以互相給予協助、資源交流,甚至是不同資訊的傳遞,也應該提醒自己做一個開放心胸交流的資訊分享者,協助其他同在創業中的同路人,才能造就整體創業環境的正向發展。

最後,如果還在社群裡抱怨著分享者不願與你分享秘訣,希望一切的資料、資訊都由其他人準備好送到眼前,還是會建議立即停止抱怨,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吧!


  1. 詩人Sylvia Plath的作品《瓶中美人 (The Bell Jar)》「我坐在同一個玻璃鐘型瓶下面,在我的酸苦之氣中慢燉慢熬,自作自受。」 (I would be sitting under the same glass bell jar, stewing in my own sour air.)
  2. 取自《瓶中美人 (The Bell Jar)》的導讀文。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怎麼花錢大不同:矽谷搶人才,亞洲砸行銷

Posted: 24 Sep 2015 02:07 AM PDT

asian-silicon-valley-people-marketing.001-720x540

原文來自 Tech in Asia​,作者 Anh-Minh Do。Tech in Asia 為 Inside 內容合作夥伴。

如果你在亞洲創業圈打滾夠久,你一定常聽到這般的老調重彈:解決問題,瞄準大市場,發展區域策略,還要打造一個最棒的團隊。但現實是亞洲人做生意通常跟以上你聽過的建議八竿子打不著。你只要觀察亞洲公司都怎麼花錢就知道了,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見識過。

在和我們 Tech In Asia 矽谷出身的一位社群使用者討論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頗有見地的觀點,矽谷的公司會募大筆資金來雇用「銀髮族」。Google 就是個明顯的例子,Eric Schmidt 以執行董事的身份受聘。以 Apple 來說也是如此,Steve Jobs 必須說服 John Sculley 來幫他經營公司。比較新的例子還有 Yahoo 為了搶人才激進地併購公司,Uber 從一堆人選中雇用了 Andrew Chen , Facebook 挖角 Google 的員工 ⋯⋯ 等等。難怪這些矽谷的頂尖巨擘們最後耗資 4 億美元在挖角官司上。

他們知道讓最好的人才替你工作有多重要,而且他們願意為此花大把銀子。所有的募資都為了這個:薪水和股票選擇權。這不僅是隨便找個有經驗的老人而已,它反映了公司願意為頂尖能人付頂薪。

把你的錢投到行銷上

在亞洲,我覺得會這樣做的玩家只有矽谷的大人物,像是 Uber 和 Rocket Internet 的公司。特別是 Rocket Internet 的公司因雇用麥肯錫退役人員然後訓練他們成為常務經理和共同創辦人而出名。(注意,他們還是有鉅額的行銷預算)。最近他們甚至雇用了前 Amazon 的經理群來領導。反之,亞洲新星們比較愛用待訓練的菜鳥,然後把大部份的預算丟進行銷。

走一趟各大亞洲科技研討會,然後看一下會場和台上有多少人是在產業裡已經待超過十年的。看看下一代的,A 輪投資後的公司,他們的創辦人通常是團隊裡年紀最大最有經驗的。大家也有看出來嗎?還是我漏掉了什麼?

如果以上是真的,一切就說得通了。亞洲市場實在太新了,所以把預算分配到教育產品的受眾是很好的運用。這也算是亞洲生態圈普遍這麼年輕的症狀之一,在這個洲沒有這麼多人身價 6 位數 。也許把剛得到的資金花在行銷是比較安全的賭注。

asian-silicon-valley-people-marketing.002.jpg.001-720x540

亞洲專屬?

但這真的可續性高嗎?矽谷先來後到的人們花如此多錢在「銀髮族」上的原因是他們能帶來維持世界級公司運轉的流程、系統以及經驗。他們知道什麼有用。那就是為什麼他們領這麼多錢。如果你每一毛錢都拿去行銷,日後你只會剩一個還過得去的事業和一群你不甚了解的客戶。你最後建立了一個充滿年輕小夥子的團隊,每輪投資都在把這岌岌可危的沙堡蓋得愈來愈大。

當然原罪就是亞洲的生態系太年輕了,以致於沒有多少人見過產業榮衰。照理說,亞洲還在繁榮成長的期間。那個等級的人要多到可滿足雇用的需求大概還要再十年。

除了募集大量資金來拉矽谷人才進來幫你建立公司以外,我沒看到什麼實際的解決辦法。你就是得準備把你辛辛苦苦賺的現金砸下去誘惑他們。

話說回來,可能亞洲創業家天生就不適合做這件事。他們會想要和其他亞洲人合作,而且亞洲文化的階級制度要引進「懂得比你多的人」很困難。總而言之亞洲要找到自己的出路,這就是亞洲式固執。

延伸閱讀:

創業者不為外人道的辛酸事
【織田紀香專欄】當你找來員工都是可以被替換的,那真正要被替換掉的是你
紫牛北京行:帝都衝擊過後,台灣團隊還剩下什麼?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虛擬世界線上諮詢會議 Part 8 將於 10 月 1 日舉行

Posted: 23 Sep 2015 10:03 PM PDT

960x641airbnb-new-01

 

虛擬世界線上諮詢會議 Part 8

時間:104年10月1日 19:00-21:00

主題:型塑臺灣數位生活型態的未來願景-共享經濟

 

上次關於 Uber 營運模式議題,激起很大的迴響。這次「vTaiwan.tw」將於104年10月1日 19:00-21:00舉辦第八場實體會議。邀集主管部會、學者專家與社群參與者,主題為「型塑臺灣數位生活型態的未來願景-共享經濟」。有關近來各界所關切的 Airbnb 短租模式引發經營爭議究竟該如何規範?歡迎各界至「vTaiwan.tw」http://vtaiwan.tw留言表達意見,您的意見將會在會議上被充分討論。

「g0v零時政府」專案參與者建置的「vTaiwan.tw線上法規討論平台」https://vtaiwan.tw,是行政院首次使用網路社群平台,廣泛蒐集公民對於虛擬世界政策制定及法規修正的意見,以因應世界潮流變化快速,政策形成時間縮短,快速整合不同意見,理性討論、形成共識的重大挑戰,而這也是政府與網路社群共同努力的目標。

本次會議並將同步於「LIVEhouse.in」的vTaiwan直播頻道進行實況轉播,歡迎觀賞。

會議資訊以及相關資料將持續更新於「虛擬世界法規調適交流平台」 ,敬請上網查閱。

另有vTaiwan粉絲團 ,提供虛擬世界法規調適相關之即時資訊,也請您給個讚。

(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管理會廣告)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鎖定「非家用物聯網」,Smart X Lab 奪得 SSW 冠軍!

Posted: 23 Sep 2015 07:25 AM PDT

IMG_7815▲SSW Taipei 主持人 TK

本文由 Liz Chen、Lisa Lien 共同編寫。

由瑞士發起的 Seedstars World(SSW)創業競賽,是一個投資早期團隊為主的創業競賽,去年首度在台灣舉辦 SSW Taipei 分賽,由 QSearch 勝出,代表台灣至瑞士參加總決賽。

第二屆 Seedstars World 台灣區分賽 9 月 23 日在三創生活園區登場,活動獲得台灣國發會大力支持,評審團則邀請到國際知名創投擔任,包含 Seedstars World 瑞士總部的 Katarina Szulenyiova、Quest Venture Partners 的管理合夥人 Maarten't Hooft 等,Uber 台灣總經理顧立愷也在列。比賽團隊需以全英文上台發表 6 分鐘,介紹自己的創新產品或服務,另有 4 分鐘須接受台下評審提問。以下為團隊簡介(優勝者請見文末)。

Screen Shot 2015-09-24 at 1.29.30 AM▲SSW Taipei 評審

Graphr

仿照 Airbnb 模式,建立更快速、更透明、更有品質的專業攝影師平台,讓消費者可以從地點與服務種類(例如婚禮攝影)選擇攝影師,攝影師可按照個人專長或需求提供更多加值付費服務。目前仍為 private beta,商業模式為雙方成交、平台抽取 10% 佣金。團隊預計從規模較大且攝影產業產值達 100 億美金、年成長率 2.2%,相對成熟的美國紐約與舊金山市場切入。

評審綜合意見:敢於直接挑戰陌生的美國市場很好,不過可能要考慮使用者黏性不夠,人們一生需要專業攝影師的次數不多,另外攝影師原有的社群可以很快複製相同的模式,壯大的速度也許更快。

BistroX

我們的生活中,有 71% 的用品都是消耗品,必須經常性、週期性的補充購買,台灣的新創團隊 BistroX 為此設計出一個特別的按鈕,簡化大家的購買流程。怎麼做?使用者只要打開 App,在收藏的品類按鈕上輕輕一按,1 分鐘就能向商家下單。初期,BistroX 僅提供咖啡豆的購買服務,未來也會逐步增加商品品項。也許有人會說,Get 這顆按鈕是否和 Amazon Dash 一樣?但最大的不同是,實體的購物裝置「Dash」售價 5 美元,Get 按鈕則不用花費任何一毛錢。

評審綜合意見:合作夥伴的多寡,意即消費者可以購買的品項多寡,對 BistroX 團隊將是很重要的課題。另外,如果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消費者行為數據,比如通常什麼東西最常買,多久消費一次等,將會是很珍貴的數據資料。

WageCan

讓比特幣轉成美金更便利,使用者持有「WageCan」,至任何接受 MasterCard 的提款機都可以將比特幣轉換成美金,獲利方式為收取交易手續費,平均每月約可從每名月活躍使用者獲得 100 美金收益,目前月活躍使用者約有 100 位,皆為外國人,全體使用者 200 位。現在每月交易量以 70% 的速度成長,主要服務客戶為比特幣採礦者、投資者、自由工作者等等,特別是經常在世界各地出差的商務人士,利用 WageCan 可以節省匯差。2016 年計劃發展離線交易模式。

評審綜合意見:鑑於比特幣的使用者依然非常有限,對其如何規模化有所質疑。

THEIA

THEIA 是一個技術堅強的 7 人團隊,以全息投影技術,結合投影、積分影像、3D演算法,讓透明鏡片能夠呈現出立體圖像。未來這項技術,可望應用在投影、展覽、廣告行銷領域。THEIA 目前找來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統專長的學者黃乙白擔任顧問,其他合作夥伴包括奇想創造、時間軸等。

評審綜合意見:技術性非常高,建議發表時,可向大家多多介紹此項技術的使用情境。比如,當應用在廣告上時,民眾可以看到什麼樣的場景和效果;另外,也建議必須更加精準切入鎖定的市場和目標客戶。

Smart X Lab

sxl▲Smart X Lab 開發的模組

非家用物聯網領域 2020 年產值將達 3200 億美金,不過現在智慧型設備、裝置的製造者與系統整合者缺乏簡單的方式連結、管理、運用巨大的無線物聯網(wireless iOT)。

上台 Demo 者為 Smart X Lab 總經理葉承軒,曾任 Intel 物聯網台灣市場開發經理。Smart X Lab 目標瞄準的便是潛藏巨大商機的工商業、政府機關、城市。裝置業者跟系統整合廠商,只要接上 Smart X Lab 開發的無線模組,就可以立即在手機或電腦上看到或控制裝置或系統的狀況。很多模組在環境裡的話,還能做室內定位。現在致力於感應器(sensor)的整合。最近 Smart X Lab 已與位在新莊的工廠合作,在裡面佈建感應器,能夠隨時無線監測馬達、幫浦的狀況。同時也可以設定數值,一旦有異狀,如溫度升高,就能自動發出提醒。

評審綜合意見:非常精彩的簡報,也很有前瞻性。不過諸如整合成本,合作對象是否延伸到個人仍待解答。

Mapping Bird

2014 年全球有 11 億使用者出國旅行,超過 65% 會在網路上做功課。不過要將所有資訊整合在一起是很耗費心神的事,Mapping Bird 在瀏覽器中提供一鍵存取地點、自動擷取所需資料的功能,並且整合第三方服務如 TripAdvisor,可以獲取其它相似推薦的地方。營收來源有幾種可能:客製化行程、自獨立導遊收取短期導覽手續費、付費離線地圖。

評審綜合意見:非直接票券(飛機、飯店等)出售的旅遊服務難以商業化、且仍以網頁為主,不符合「行動第一」的趨勢。

SAVY

買二手車總是讓人感到麻煩,因為你必須花費很多力氣,調查車況。但現在有了 SAVY 團隊幫你分析相關的數據資料,大家可以不再冤望買到爛車。SAVY 和廠商 Automatic 合作,讓使用者在買車前,可先運用智慧車載裝置 OBD 連結汽車,接著再透過和手機的配對,一手掌握汽車的引擎運轉情況、油耗等問題。當然這中間還得多虧像是 Vinaudit.com 等平台所提供的汽車歷史數據作為數據分析的來源之一。目前 SAVY 推出的 AutoInsight 服務在美國的市場規模每年約有 11 億美元。

評審綜合意見:明確解決消費者買二手車的痛點,且硬體、軟體整合得宜,較值得注意的是,智慧車載裝置 OBD 在服務拓展時期的普及,將是一項挑戰;另外,數據資料的來源儘管現在取得容易,但未來卻很難說。

iStaging

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技術,可讓房仲帶領消費者看屋時,即可在現場利用 iStaging 的 app,不必事先丈量空屋尺寸,不需熟悉任何 3D 軟體,顧客可立刻體驗未來居家佈置後的視覺感受。目前全球有 1000 萬不動產經紀公司、10 億購屋者、7000 億傢俱產值。

評審綜合意見:怎麼說服房仲與室內或傢俱設計師配合,是個挑戰。

IMG_7916▲台灣團隊 Monolith Studio 特別將研發的「Orbit1 桌上電鍍機」帶到會場,向評審展示。

Monolith Studio

以往 3D 列印受限於材料,多半只能呈現單調的塑膠材質。但台灣團隊 Monolith Studio 研發的「Orbit1 桌上電鍍機」,以簡單的操作介面,簡化繁瑣的電鍍流程,讓使用者可把不同性質的表面,鍍上各種金屬,並自行調整鍍層厚度。Orbit1 曾在 Kickstarter 進行群眾募資,雖後來不幸失敗,但團隊很快調整商業模式,降低進入門檻,目前採出租以及服務收費的方式營運。

評審綜合意見:Orbit1 是一款亮眼的產品,但建議必須深究在募資平台上為何失敗,到底 它真正的目標族群在哪,大家的需求是什麼。

Hour Masters

創辦人先前曾創辦 Pubu 電子書。一般使用者想找專業人士諮詢,比如顧問、律師、會計師等等,通常是 Google 搜尋或在社群上請親朋好友推薦人選。鐘點大師想解決這層阻礙,發展使用者與鐘點計費職業橋接的平台,現在先從模特兒經紀公司與名人(celebrity)為起點,未來將展開更多元的業務。鐘點大師預計以收取 20% 的佣金作為獲利來源。

評審綜合意見:空有想法,缺乏具有參考價值的元素。類別太雜,應該思考要從高端或低端切入;此外雖然欣見類似 Uber 點對點的服務出現,然人力並非立即性的需求,也可能發生雙方透過平台接洽後就捨棄媒介了。另外也有評審表示,無論是垂直或綜合的類似競爭者眾,然創辦人無法提出足以說服眾人的差異性。

Smart X Lab 奪冠,將前進瑞士參賽

歷經整個下午、十組團隊輪番上台 Pitch,Smart X Lab 跳脫主流思維、瞄準「非家用」物聯網基礎建設,且背景扎實、執行力強,讓眾多評審眼睛為之一亮,Quest Venture 合夥人 Maarten't Hooft 稱讚 Smart X Lab「很棒,我很開心看到『非家用』的物聯網新創公司!」無疑是前途最被看好的明日之星,最終毫不意外獲得冠軍,即將代表台灣前往瑞士與全球超過 50 隊伍競逐 150 萬美金投資,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們順利站上國際舞台。

另外,我們也發覺,與去年的 SSW 相比,這屆十個團隊的台風與語言能力都有大幅進步,幾乎都能流暢穩健地在 6 分鐘內完整表達產品核心,不再出現聽不懂評審問題、需要外人解圍的尷尬情況。

整體而言,本屆主題多元,不像其它新創公司 Demo 活動,常常有兩三組做了類似的服務,讓人分不清楚差異性。此外,打從一開始就放眼國際的團隊也多了不少,例如 Graphr、Mapping Bird,勇於直接鎖定「大市場」的心態,備受肯定。

當然,評審也指出台灣團隊的一些缺失:例如,有些團隊不願意公布數據,唯一出現的數字只有未來的市場規模潛力。無論現在使用者是多是少,都沒關係。評審抑或台下包括創投在內的聽眾,想要確知「你們正處在什麼階段」。此外,上台自信十足,卻只講概念要聽眾憑空想像,不是值得讚揚的 pitch;即使產品或服務尚未上線,只有 mockup 也請大方秀出來。

其他諸如「說故事」的能力不足、以及商業模式的思慮不夠周延等等老問題,也都還有待解決。這次的 Pitch 比較特別,每五組結束後,主持人會請評審講評個別團隊的優勢與劣勢,但不少團隊的優勢被以「ui 不錯、講解清晰、簡報不賴」等較浮泛的內容匆匆帶過,而劣勢可就能講一大串。評審的話不見得中聽,也不一定非要聽評審的話不可,畢竟真正的創業者是自己,不過這仍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看見產品或服務可能存在的盲點,也許正是參加創業競賽最可貴的經驗之一。

得獎者:

  • 冠軍:Smart X Lab
  • 亞軍:Monolith Studio
  • 季軍:Mapping Bird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