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找共同創辦人就像找結婚對象,該怎麼尋覓跟你最天造地設的伴侶?” 與新的 9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找共同創辦人就像找結婚對象,該怎麼尋覓跟你最天造地設的伴侶?

Posted: 27 Jul 2015 03:39 AM PDT

Andrew Garfield, left, and Jesse Eisenberg stars as "Mark Zuckerberg" in Columbia Pictures' THE SOCIAL NETWORK.

photo: 社群網戰劇照

本文作者蕭瑟寡人。沒事看書充飢、有閒寫文聊聊時事。現專注於教育科技、社會企業、科技創業與創業輔導。個人臉書費德智庫共同創辦人暨專欄作家。

創業,通常省不了與自己個性和專長上互補的共同創辦人。在尋找共同創辦人時,疑難雜症實在不少:

  • 我是商科背景,要怎麼找到一位技術人才跟我合作?
  • 我要如何說服朋友辭職跟我一起創業?
  • 創業夥伴的責任和股份要如何分配?
  • 我的夥伴和我有個點子,但我們需要請人才能夠完成開發產品,怎麼辦?
  • 共同創辦人有經濟壓力,我們應該支薪嗎?

這些都是一家新創公司的成敗關鍵。

找共同創辦人好像結婚一樣,甚至比結婚還麻煩(因為你們相處的時間並非自己可以溝通控制,而是視公司情況必須自行適應),若不謹慎往往釀成大錯。

今天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尋找合適的共同創辦人?

共同創辦人可遇不可求

講這話,不是潑冷水,而是希望我們對於尋找創業夥伴先有正確的觀念。

一個不合適的人,不管你如何利誘逼迫,都是一個不合適的人。

而不合適的人,不代表他能力差或是人格有問題,他只是不適合跟你合作,或不適合創業罷了。一位需要你想破頭去說服、拿出田頭的人,不管能力多強、個性多合,都不是個好夥伴。

你應該將時間精力用在跟你有同樣願景、同樣熱忱的人身上。

先有共識,再談共事

共同創業,最怕的就是一大一小、一老一幼、一熟一嫩,無非就是怕兩人之間見解不同。在共事之前,你是否有問過你的創業夥伴,我們個人對於公司的貢獻是甚麼?專業能力?資金?人脈?設備?空間?

這些問題乍聽之下像是嫌隙之言,但認清創業夥伴在彼此心中的地位與自己的認知是否一樣,非常、非常重要。創業夥伴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對等關係,還是船長跟副手,還是隊長跟傭兵,都會影響未來合作的默契。若頭先沒共識,未來將會有吵不完的架。

創辦人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標準答案。我看過許多CEO主商、CTO事工的雙頭團隊,也看過CEO單刀聘僱、指揮VP(通常是決策比重對等但是股權不對等),但也看過以前共事過的老闆員工出來創業,老闆以CEO獨尊,而其他創辦人實為早期員工。這些不同的合作模式都有成功案例,但重點永遠是溝通。若事先沒溝通好,好比一艘船的風帆尾舵會不由方向盤而自主亂動,這種團隊沒有辦法長久。

各為所長

討論完合作關係上的共識,接著就是尊重彼此的專業,同時也要尊重自己的專業。

尊重彼此的專業,因為高手做事總是從容不迫,看在菜鳥眼裡好像一切都很容易。不同專業的合作基礎在於了解彼此專業的深度,而不會彼此相輕。

尊重自己的專業,則是常常被忽略的一點。尤其近年來科技創業興盛,時時有人鼓吹"外行人也能自己動手寫程式"的說法。然而這種涉獵非專業領域的行為,乍看之下很勇敢,其實是在浪費極大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論商,不是會做做簡報、把話從頭到尾說完就會有人買單、投資。商業行為以人脈為基礎,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非常微妙的。有些人天生就能輕鬆使人放下戒心、敞開心胸而談。長久以來的談判經驗、養成的人格特質、訓練出來的口才不是幾個月就能夠培育出來的。

而論工,也不是學習幾種語言,把程式寫出來就算了。軟體在資料量大小改變時有截然不同的調校方式,需要演算法設計、資料結構設計、資料庫管理、網路管理,甚至硬碟、處理器的電路概念,才能依照不同的商業和工程問題去設計最佳化的軟體架構。工程細密的設計思維也不是花三個月、六個月去學習如何寫手機程式、寫Ruby後端就可以訓練出來的。

因此,請重視你自己最有價值的地方,把你最缺乏的部分交給擁有該專長的夥伴來主導。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行,天真地想用硬幹的蠻勁去取代一位好的創業夥伴,冒這種險、浪費這種機會成本,真的很不值的。

誠信至上,說到做到

夥伴之間,一定說到做到。做不到,就要虛心檢討,而不是互相推卸責任、互相指責,更不能滿口大話。

很多人在初期跟一位夥伴共事的時候就能察覺自己的夥伴常常說了卻沒做到,或是說了以後卻拖泥帶水完全不守時。另一種現象就是夥伴做錯事以後會為自己找藉口,不然就是推說是你沒聽清楚、誤會他了,反而轉過來指責你。我相信很多人跟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的想法一樣,都以為這是因為兩人缺乏默契,一切都將隨著時間改善。

其實不是,這是根本的人格問題。這種工作態度,是不管兩人如何培養默契都難以解決的。

請記得兩人合夥是把個人的長處結合起來一同衝刺,若一個人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好,這種人當然不是好夥伴。訓練夥伴的誠信與責任感不是你的責任。

兩人三腳,同心協力

創業最困難的就是跨出第一步,而當有共同創辦人時,這第一步要怎麼跨,更是門學問。

許多人問過我:自己已經不支薪在做全職,但是自己的夥伴說因為經濟壓力必須要等到公司籌資後才能夠正式加入。該怎麼辦呢?

很遺憾地:這位並不是理想的創業夥伴。

這位夥伴或許真的有經濟壓力,但若這經濟壓力影響到他對於創業的執行力,那他就不適合創業。請記得這不代表他能力不好,或是人格有問題,只是純粹的利害關係。而你在選共同創辦人,不是在選出去喝酒聊天同樂的朋友,而是要一位能跟你共事的夥伴。你一定要保持腦袋清晰去分析其中的利害關係,不能感情用事。

如果必須要等到你把資金、設備、輔導師資都弄到手後才肯專心做事的,這位是員工,不是夥伴。重述:這不是論人好壞,只是人適合幫人做事還是創業而已。

管理第一位員工,方能知其性

講到這邊,可能教人有些沮喪:真正看清一位創辦人,要等到你們開始管理第一位員工。

為什麼呢?

因為許多資淺的創業家都沒有管理經驗,就算在大公司任職過的經理,管理和實作並進的經驗也很難直接應用在新創公司中。

當你的創業夥伴開始管理第一位員工的時候,你可能會觀察到這位夥伴的其他特質。一位好的管理者,要負責也要究責,要放權也要輔導,最重要的是要將自己的個別專業適時傳授給員工,讓一個人的產能推至一個團隊的產能,更要鼓勵團隊去超越1+1=2的線性績效。

而一位差的管理者呢?常常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第一丟給手下。碰到手下出問題,自己不負責反而把員工推上前線去受責。做事時,自己能力很強,但是卻害怕員工超越自己而不願意去輔導員工,莫名其妙地抑制員工的成長空間。

說穿了,常常在第一位員工進來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的夥伴是否能夠管理、領導團隊,還是注定只能做位獨行俠。另一方面也能洞悉夥伴是否是一位能夠放權給賢能的人,還是會暗中打壓隊友。

此時,若夥伴真的不適合跟著公司發展,創辦人們應該坐下來談談如何調整團隊的指揮和分工模式,以持續成長。

所以⋯⋯

在尋找創辦人的時候,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不斷地讓步,而且感情用事。夥伴之間的個性契合度固然重要,但別忘了大家合作的最終目的是要造就一家成功的新創公司。別嫌公司的績效冷血,公司畢竟是公司,未來避不了的議題,最好是一開始大家就講清楚、說明白。

最後,希望在尋找共同創辦人的朋友能順利找到夥伴知音!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Google 首度遊戲大調查:台灣女性玩家多、全台每天玩掉 3,000 年!

Posted: 27 Jul 2015 03:36 AM PDT

google thinking gaming
(照片提供:Google)

Google 今日舉行「Think Gaming with Google」活動,首度公佈台灣遊戲玩特色、喜好與消費趨勢。1調查結果顯示:66% 網友過去半年平均每天玩遊戲超過 30 分鐘,而且女性玩家(52%)比例更是高過男性(48%),即便只看重度玩家,比例也是男女各半。Google 更表示,如將調查結果套用到全台灣人口,等於一天會玩掉 3,000 年。

⾸度公佈台灣玩家數據

teresa huang
▲ Google 台灣行銷協理黃寶萱(照片提供:Google)

Google 與捷孚凱行銷研究顧問有限公司(Gfk)於 2014 年第四季針對台灣 16–45 歲玩家進⾏調查,希望藉此勾勒出更全⾯的在地遊戲玩家⾯貌。研究結果重點節錄如下:

  • 全民瘋電玩 每⽇玩遊戲 3,000 年:台灣近七成(66%)網友每天打電玩超過 30 分鐘,意味著每十個網友就有近七個⼈瘋電玩。在年齡層分佈⽅面,雖然 26 至 35 歲玩家仍佔較⼤比例(40%),但 36 至 45 歲輕熟玩家和 16 至 25 歲年輕玩家也各佔 30%,顯示玩電動不再是年輕⼈的專利,⽽是全民進⼊玩遊戲時代!以玩遊戲的時長來看,所有台灣玩家每天玩遊戲 的總時數⾼達 3,000 年!
  • ⼥性比男性更愛打電動:超過五成(52%)⼥性喜歡打電動,⾼於男性(48%),這不僅推翻了男性是遊戲主要消費族群的刻板印象,更顯⽰遊戲開發商不可忽視這股 girl power!
  • ⾓色扮演(RPG)與策略遊戲是台灣玩家的最愛:⾓色扮演(RPG)遊戲是最多玩家曾經玩過的遊戲類型(45%),其次是策略遊戲(40%)及動作遊戲(34%)。
  • ⾏動裝置推升遊戲熱潮:超過九成(92%)台灣玩家透過行動裝置玩電動,更有超過一半(52%)輕度玩家(每天玩 0.5 到 1 ⼩時)只透過⾏動裝置玩電動,顯⽰行動裝置已經是台灣遊戲熱潮的重要平台。
  • 近六成(56%)玩家最近半年內曾花錢玩遊戲:台灣玩家每⽉平均花費新台幣 350 元購買虛擬寶物助攻升級,⽽重度玩家(每天玩超過 3 小時)每個⽉平均花新台幣 440 元在遊戲上,⽐中輕度玩家多花費新台幣 120 元,顯示出台灣玩家玩越多花費越⼤。
  • YouTube 協助玩家發現新⼤陸:雖然台灣玩家主要還是借助⼝耳相傳接觸新遊戲,但也有許多玩家透過網路研究甚⾄下載遊戲。其中更有⾼達 79% 的玩家喜歡透過 YouTube 進⾏資料蒐集。玩家最喜歡在 YouTube 上看的遊戲相關影片類型前三名依序為新遊戲發表(65%)、遊戲試玩(62%)及新遊戲上市(53%)。

Google 給遊戲開發商的六大建議

⾯對持續成⾧的遊戲市場,Google 也針對上市初期的新遊戲以及需要增加玩家黏著度的成熟遊戲各提出三大絕招,希望藉六大建議協助遊戲商推廣遊戲更為快、狠、準:

遊戲上市初期打造知名度:

  • 建議⼀:運⽤ YouTube 創造曝光:隨著玩家喜歡在 YouTube 觀看遊戲影音,在 YouTube 刊頭廣告(masthead)創造最佳曝光,同時借助 TrueView 廣告,有效推送玩家感興趣的影⾳內容。
  • 建議二:投玩家所好精準⾏銷:透過「已下載 App 類別精準⾏行銷」(Installed App Category Targeting)針對不同玩家對於遊戲類型的喜好,投放他們感興趣的遊戲廣告。
  • 建議三:⼀有搜尋立刻引導下載:隨著搜尋行為往⾏動裝置發展,玩家在⾏動裝置搜尋遊戲時,就直接將玩家引導⾄遊戲下載⾴面,吸引下載。

提升遊戲玩家黏著度:

  • 建議四:靈活遞送虛寶廣告,讓玩家不卡關:不同等級的玩家對於虛擬寶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透過「Google Deep Linking」廣告,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玩家最適合的廣告,吸引玩家購買所需虛寶。
  • 建議五:找到付費玩家提升消費⾦金額:透過「App 內消費⽤戶精準行銷」(In-app Purchase User Targeting)針對過去有消費紀錄的玩家投放廣告,更精準抓住有消費意願的遊戲玩家。
  • 建議六:遊戲更新通知吸引⽼玩家回流:在遊戲更新時提供更新通知,吸引流失玩家回流。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也於昨日在聯合報發表文章,2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了台灣手機遊戲的龐大商機,他引用果合移動廣告《2015 台灣移動遊戲市場白皮書》指出,台灣是 App Store 全球營收排行第十的市場。去年台灣約有 800 萬名手機遊戲玩家,直接為產業創造出 180 億元,如果加上金流與周邊服務,估計可達 250 億元。


  1. 本研究報告為 Google 與捷孚凱⾏行銷研究顧問有限公司(GFK)於 2014 年第四季針對美國、台灣、泰國、⾺來西亞、印尼等地 16–45 歲玩家進⾏。台灣地區樣本數量為 307 份,男⼥比例、手機遊戲與電腦遊戲玩家⽐例皆為 1:1。
  2. 名家縱論/手機遊戲 行動網路大商機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台灣創業者叩關世界!2015 SSW 開始報名,前進瑞士爭奪 50 萬美金投資!

Posted: 27 Jul 2015 01:26 AM PDT

314845827_1cbc5f100d_o-710x434

2015全球創業競賽Seedstars World台灣區發表團隊開始報名,爭取總金額高達近兩百萬美金的投資額!

還記得去年台灣首屆Seedstars World台灣區(SSW Taipei)分賽,以投資為目的的早期網路團隊創業競賽嗎?去年超過60組新創團隊角逐台灣區總決賽,最後僅剩18組團隊入圍,經一番激烈競爭後,最後由QSearch代表台灣至瑞士參加總決賽

台灣第二屆全球創業競賽Seedstars World台灣區 (SSW Taipei) 將於9月23日週三下午兩點在三創生活園區11F盛大登場!即日起開放發表團隊報名囉!只要屬於

  • 早期種子網路相關新創團隊
  • 公司成立未滿兩年
  • 已有產品MVP且具備國際視野打全球市場

你將有機會爭取2015年瑞士全球創業競賽 Seedstars World (SSW) 全球贏家,獲得50萬美金的投資額

今年活動不僅獲得台灣國發會、美國矽谷創投Quest Ventrue Partners、三創育成基金會(Star Rocket)、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簡稱TSS)以及瑞士商務辦事處的大力支持,更邀請國際知名創投擔任評審團,包含 Seedstars World 瑞士總部的Katarina Szulenyiova、Quest Venture Partners 的管理合夥人 Maarten't Hooft,以及其他國際創投熱情邀約中。此外更特別邀請到知名連續創業家現任台灣Uber總經理Likai Gu擔任評委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SSW總冠軍的獎項除了豐厚的總決賽冠軍50萬美金的投資額外,更針對旅遊 (Travel)及網路金融(Fin Tech)的新創公司各別增設了各高達50萬美金的投資獎項,將由Lastminute.com Group等單位進行投資,以及再另外增設兩項特別獎分別為太空類 (Space)與社會企業類(Social Impact);此外,SSW將提供所有各區分賽總冠軍參加為期一周的訓練營,讓所有新創團隊不僅只是參賽發表而已,更強化團隊的市場與募資戰鬥力。投資項目相關詳細說明請看官網

Seedstars World SSW Taipei 今年將開放新創團隊與合作的社群夥伴索取邀請碼(invitation code),取得一組邀請碼後請到Seedstars World 官方網站台灣區登入報名程序,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8月24日止,若有其他疑問歡迎來信到 sswtaipei@seedstarsworld.com 詢問。

歡迎團隊與我們聯繫索取 SSW Taipei 2015 發表申請登入的邀請碼:
Inside
Liz Chen -- liz@inside.com.tw

或是與底下的合作社群夥伴們索取:

夥伴單位

Garage+
May -- may@epoch.org.tw
Entrepreneur+
Alex Lee -- tzongyehl@gmail.com
AlphaCamp
Tim Du -- tim.du@alphacamp.co
創立坊
徐誌謙 (Mulder Hsu) -- mulder.hsu@gmail.com
RTM 泛旅遊
Daniel Cheng -- kichito.taiwan@gmail.com
Taiwan Startup Stadium (TSS)
Ivy Liao -- Ivy@startupstadium.tw
三創育成基金會(Star Rocket)
Ariel Chen -- ariel@starrocket.io
The Entreprenuer Society of Taiwan (EST)
Jeffrey -- Lingdecklee@gmail.com

Seedstars World 發展從30多個地區增加至今日已超過50多個地區,關注新興國家新創團隊包含亞洲、中東地區、非洲、拉丁美洲,參與國家包含了日、韓、新加坡、越南、印尼、以色列、墨西哥、杜拜等,並於各地大城市共襄盛舉,各地區優勝團隊可獲得補助免費前往瑞士參加總決賽及為期一周的訓練營及總決賽,總冠軍還可取得國際創投公司的早期投資。

Seedstars World SSW Taipei 繼續努力落實台灣的創意創業團隊與國際市場接軌,透過創業家們的熱情參與串聯彼此的資源整合,從臺灣望遠國際,激發豐富的文化蘊涵與明確的創業經濟價值,讓台灣新創團隊與國際碰撞出亮麗的火花。

主辦單位:Seedstars World ,由瑞士發起的全球創業競賽 Seedstars World (SSW),在全球有評估超過1000家新創公司經驗,他們透過 SSW 競賽將全世界的新創公司集合起來,並清楚地知道,是什麼造就了不同地區創業者的不同,如何藉由整合全球新創公司的經驗,達成國際創新創業虛實整合的前瞻性與創意落實。

主辦單位:Seedstars World 台北辦事處
合辦單位:國發會、Quest Ventures Partners、三創育成基金會(Star Rocket)、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
協力夥伴:Uber、瑞士商務辦事處
媒體夥伴:數位時代、Inside、癮科技、PunNode
社群夥伴:Entrepreneur+、RTM 泛旅遊、AlphaCamp、創立坊、EST、Garage+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從 Facebook 的風向上來看,其實 Gogoro 前景一片大好

Posted: 26 Jul 2015 09:23 PM PDT

First首位交車民眾 Gogoro 001 from Gogoro粉絲頁

本文原刊登於 Q Search 臉書大數據〈7/25正式上路的Gogoro,臉書風向報告〉,作者鍾政維。Inside 獲授權轉載。

一月初 CES 2015 亮相,四月初信義體驗店開幕,6/17 記者會高調上市,至今日為期一個月的預購結束、正式上路,一直是許多人關注的話題。這個投資 1.5 億美金的品牌,是否能在台灣推廣成功呢?

先說結論,以社群網絡而言 Gogoro 值得看好,主要理由如下:

  1. 產品受到早期使用者的肯定,產品體驗佳。
  2. 已累積一定數量的忠實支持者,能為負面論述辯駁。
  3. 於社會大眾成功建立高價、高質感形象。

相關重要資訊與時間點整理如下(熟悉的朋友可以跳過閱讀)

Gogoro(睿能創意) 為 2011年時任宏達電創意長的陸學森領導創立,主要出資者為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對自身之定義為能源系統公司,其目前主要組成包含Gogoro能源網路(電池交換站)與Smartscooter智慧雙輪,已與北市、新北市進行合作,預計年底將佈達150個充電站,目標推廣其能源系統作為智慧城市之基礎設施。

Gogoro 於4/1成立信義體驗店,並於 6/5推出「見‧試 Gogoro」首次供大眾試乘,七月初體驗店門市人次已達20萬,且超過三千餘民眾試乘,滿意度高達97%。6月17為上市記者會,公布了價格(售價12.8萬元,899元電池月租費)以及其他重要資訊,並宣布 6/27 至 7/24 為「預go專案」,預購產品可免2年的電池交換費用,並提供2年不限里程保固維修、每年2次共2年4次的道路救援以及1年的丟車賠車保險。

公佈價格後,大眾社群幾乎一面倒直呼「貴」,比當初各家預估不超過七到十萬的貴了不少。並面臨了不少對於價格、品質、商業道德的種種質疑。

以下將透過下列順序進行報告,分析時間段為 6/1~7/24:

  • 時間軸概覽
  • 主要影響力者(influencers) 與對應社群分析
  • 公關事件分析
  • 品牌形象的樹立與相關商業分析

時間軸概覽

鍵入關鍵字「Gogoro」觀察其社群模式(pattern),並找出關注高點,判斷事件的分佈。

new+post+count

new+like+count

new+share+count

將三條折線交疊,標出綠色時間區段,其中的公關事件(event)及特殊高點(peaks)值得特別分析。

cGogoro於Facebook上話題消長的趨勢圖 from QSearch Trend

簡單計算6/1~7/24期間之數據如下:
Post (avg) Like (avg) Comment (avg) Share (avg)
27.69
6134.31
264.65
300.17
  1. 平均貼文數達27、like數達6000以上、share數達300(平均每篇貼文有十篇以上分享),可見gogoro官方及相關團體並非影響社 群網絡的主導的力量,其關注度已遠遠擴散到其他社群(如傳統媒體、商業社群、科技社群、汽機車愛好社群),可見傳播力之強。值得注意的是平均 comment 數高達264,也就是平均每篇貼文中將近有10篇回應,可知討論相當熱烈、話題性高。如何將話題性逐漸轉變為口碑,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2. 有七個主要的公關事件期間(上圖綠色):
    除了少部分忠誠度高的主動支持者外,大多數的淺在粉絲都是透過「公關事件」,透過可相關事件議題 炒作的方式,被動地取得gogoro之相關資訊,而品牌印象之建立,則是由許許多多的事件逐步累積而成。觀察上述曲線 gogoro 主要的七個公關事件期間,分別為 6/2~6/5、6/17~6/20、6/23~6/29、7/1~7/2、7/4、7/7~7/9、7/24。亦即這些期間的公關事件具備較大傳播力, 值得特別分析。
  3. 發現三個高峰,明顯乖離其他曲線。在貼文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推測為主流媒體的報導。理由為主流媒體之報導的社群傳播力道非常強,題材的選擇通 常炒作性高,下標題通常較為聳動、情緒性,因而創造非常高的like數或share數。此為大眾鄉民主要透過這種方式累積印象,品牌多半需要積極回應。
  4. 熬過這個月,主流社群的關注度已大幅下降,媒體甜蜜期已過,話題不再新鮮,於主流社群品牌印象已大致奠定。日後若需改變消費者的品牌印象,需要耗費更大的成本,或者爆發其他正面/反面事件,才能再掀起討論。

 主要影響力者與群眾分析

分析社群影響力者(influencer)及其內容影響力值(Engagement Score)排名、熱門貼文(Hot Posts)、熱門網頁(Hot Topics)、以及時間軸傳播力分配點狀圖(Timeline),可快速歸納出四個族群,平均社群影響力由大排到小分別是:「主流社群(A社群)」「機 車愛好者社群(B社群)」「商業科技與3C社群(C社群)」「其他小社群(D社群)」。
725_6/1~7/24 Facebook粉絲頁Gogoro話題盤點 from QSearch Trend
a
根據上述社群模型,分別點擊時間軸傳播力分配點狀圖(Timeline)上影響力較強的貼文,檢視後可以分析以下結論:

1. 主流社群(A社群)

主流媒體關注的時間點主要落在上市記者會(6/17)和後幾天,以及些許公關事件期間。其面對的主要社群為大眾鄉民,以台灣高機車持有率而言可進一步理解為「大眾通勤族」。從價格公布後,鄉民們一面倒的負評,攻擊非常貴、不合理。整體而言,主流社群所接收到的 Gogoro 訊息大多為負面(偶有正面介紹),評論風向也從頭到尾幾乎是一面倒都是負面的。

2. 機車愛好社群(B社群)

其對應族群為機車愛好者,及其他機車產業相關人士,整個期間都對 Gogoro 保持著相當高的關注度。這個族群以青年男性居多,擁有較高的收入,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購買相關產品。但同時也是最注重產品性能、質量、商業倫理者,對該產 業及其他類似產品有較多知識及辨識能力,其粉絲頁多為意見領袖。對產品智慧雙輪而言,以定價來看,是最重要的早期使用者。根據貼文觀察,可大致歸納價格公佈價格前、公佈價格時、公佈價格後三個時期,態度普遍由「期待」轉為「觀望」再轉為「正面評價」。

  • 公佈價格前-智慧雙輪於CES亮相後獲得台灣機車愛好者社群之關注,眾多車手表示期待。
  • 公佈價格時-態度明顯轉為保守,多數意見領袖持觀望態度,推測受到主流評論影響。評論明顯出現分歧,有人認為「超值、划算」、「準備入手」、「很棒的產品」,也有人認為「太貴」、「裝飾品」。
  • 公佈價格後-社群成員中的「城市新探」密集發佈試用心得報告,風向逐漸轉變。其社群與粉絲對評 價逐漸好轉:「手感好」、「速度快」、「扭力強」、「顛覆想像」。證明「城市新探」已顯著消去早期使用者社群的疑慮,品牌效果持續發酵,是為非常成功的策 略。值得關注的是,發生公關事件時,有支持者出面為其說話,可見已出現品牌忠實支持者。
3. 商業科技與3C社群(C社群)

關注時間點較不固定,主要集中於產品亮相後,深入報導推出時間為主。其對應的社群為主流中對商業、科技、3C持續關注者,收入較高,為gogoro可能的早期主流客戶。粉絲頁報導主要著重技術、產品、商業之深度解析,立場較為保守、理性、深入,從多元觀點切入分析(如分析其售價高的理由、商業策略分析、產業鏈分析種種)。風向較亂,意見較為分歧,多數評論仍多持負面觀點,普遍認為其售價過高,前景看壞。

4. 其他小社群(D社群)

以藝人、娛樂設群為主,各自擁有所屬的粉絲,關注期間以該社群領袖貼文之時。主要為行銷活動「城市新探 BETA PROGRAM」找來之早期使用者、社群意見領袖。透過藝人的行動(代言、曝光),其粉絲回應明顯與主流媒體差異甚大,非常正面,對gogoro留下相當 好的評價(酷、帥),其中較富裕者很可能為gogoro淺在買主。到後期,甚至出現非「城市新探」之藝人進入體驗店拍照、試騎並貼文,可見早期使用者已帶 來模仿效應,樹立正向的品牌印象。

下圖為近日熱門回覆以及扣除主流媒體之近日熱門回覆,可供簡單參考:
hot comments近日熱門回覆 from QSearch Trend
_hot_comments扣除主流媒體之近日熱門回覆 from QSearch Trend
可看出扣除第一大社群(主流社群後),主要呈現第二大社群(機車愛好者社群),風向明顯完全不同。

 公關事件分析

從圖表上可以看出 6/2~6/5、6/17~6/20、6/23~6/29、7/1~7/2、7/4、7/7~7/9、7/24 是社群注意力較高的區間,稱之為公關事件期間,可以推測此一時間有些公關事件的發生足以造成品牌印象的累積,可以分析事件對照趨勢圖進行觀察。

6/2~6/5

中國電動車「小牛N1」推出,炒熱相關議題。鍵入關鍵字「小牛 gogoro」可發現,四天共出現37篇貼文討論「小牛 gogoro」,總like數約5k,share數約620。集中出現於商業科技與3C社群(B社群)。
於此事件,社群風向普遍看好 Gogoro、看壞「小牛N1」,一方面 Gogoro價格尚未公佈,另一方面與中國大陸劣質產品印象有關。於此,Gogoro官方粉絲頁並無任何相關回應,粉絲頁正在推動「城市新探 BETA PROGRAM」以及6/5之「見.識 Gogoro」試乘活動。然6/17上市記者會不久,經歷了第二波傳播高峰,主要對比Gogoro高昂的價格。

小牛最近可說是中國科技業的重點話題,重點是他很便宜,在價格上可以給 GOGORO 很大壓力,雖然是中國產品但電池不是雜牌,爆炸的機率應該低很多。

Posted by Technews 科技新報 on Wednesday, June 3, 2015

6/17~6/20

6/17 為上市會,貼文為252篇,like數為45k,share數為4462。為品牌傳播力最強之時刻,亦為社會大眾第一次接觸到「Gogoro」品牌。幾乎 所有社群都有報導,於主流社群中(A社群),粉絲頁標題多以售價12.8萬做文章,大眾普遍感到昂貴並做出攻擊;機車愛好社群(B社群)亦有部分成員感到 昂貴,風向普遍由期待轉為觀望;商業科技3C社群(C社群)中,成員多半看壞。機車愛好者社群、商業科技與3C社群中,出現了部分擁護者,認為價格合理, 這幾天意見較為兩極、風向較亂。

一台要價快13萬的電動機車,你會想買嗎?#電動機車 #gogoro #環保

Posted by Yahoo!奇摩新聞 on Tuesday, June 16, 2015

Gogoro 於此次上市記者會最大的缺失,是將產品與傳統125速克達進行比較,而非與Vespa或其他經典品牌並陳。記者會看上來非常的「精打細算」,讓人感覺似乎是為通勤族設計的,因而社群焦點幾乎集中在「摩托車售價12.8萬」上,為記者會一大敗筆。

發表會上市記者會簡報圖 from 科技新報

 6/23~6/29

此期間發生了兩個事件「電池合約事件」、「補助質疑事件」。

電池合約事件:鍵入關鍵字「Gogoro 電池 合約」。6/22 晚上 Mobile01有用戶質疑gogoro的換電馳合約對消費者不友善,獲得論壇普遍支持與轉發。隨即於6/23~6/25三天出現了20篇貼文(約3k個like,380個share)討論「電池合約事件」,多數為極端、激烈的負面攻擊。此事件的主要關注者為商業科技3C社群與機車愛好者社群(B、C社群)。

爭議也太多了吧!#3C小神童 #gogoro 【Gogoro電池合約爆爭議 網友:完全一面倒】http://bit.ly/1Hagf5O●想看更多最新消息!請前往卡提諾論壇http://ck101.com●想更加暢快瀏覽文章?《卡提諾論壇》也有APP嚕!Android版請點這裡下載:http://bit.ly/1cPG1yliOS版即將推出,敬請期待。

Posted by 卡提諾論壇|CK101.COM on Monday, June 22, 2015

時至6/26早上十點gogoro於官方粉絲頁貼文,並於官網公告「電池賠償豁免方案」,6/26開始至6/28,社群風向出現明顯改變,gogoro對 於事件的反應受到普遍肯定,質疑的聲音也快速消失,尤其機車社群已出現忠實支持者主動替 gogoro 說明(以及轉發聲明)。gogoro的快速反應贏得了機車愛好者社群的支持,防止負面消息進一步擴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各界的指教與鼓勵、意見與建議,Gogoro 都聽到了,而在這裡也想要跟大家分享未來將進行的產品開發計畫: 1. 制定以使用量計價的「換電馳」月租方案。2. 推出符合更多消費者需求之車款。3. 開發家用充電設備。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

Posted by Gogoro Taiwan on Thursday, June 25, 2015

補助質疑事件:發生於6/23、6/24,風傳媒首先貼出「朱淑娟專欄:空污基金補助購買Gogoro沒有正當性-風傳媒」後,不少小眾主流社群予以轉發,鍵入關鍵字兩天共出現16篇貼文,接近2k個like,250個share。此事件主要發生於其他小眾社群,沒有興起其他太大反應,gogoro官方也無任何回應。放著負面論述不管,並不是好的做法。

【#朱淑娟專欄】一部售價高達12.8萬元的電動機車,等於是有錢人的玩具,能買得起這種機車的人,為什麼需要補助?如基於環境正義,空污基金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做,例如污染重鎮高雄大林浦、雲林六輕所在地,需要合格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並提出有效的減污措施。這才是空污基金最該用的地方,而不是用於補助特定少數人。☀加入風傳媒觀點將帶給您更多專業評論

Posted by 風傳媒 on Monday, June 22, 2015

7/1~7/2

發生了兩件事,「桃園車禍事件」、「圖利廠商質疑」。

7/1日PTT八卦版貼出日前gogoro於桃園發生車禍「徒手將把手給掰斷(非撞斷)、車殼脫離」的照片,隨後引起了蘋果日報的關注,刊出【更新】gogoro把手被掰斷?  業者:是測試車。此貼文主要傳播於部分大眾社群,該標題及內文引來了大眾鄉民社群的猛烈批評。

[鄉民很震驚] 熱議翻天的gogoro 一場車禍就解體?

Posted by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on Wednesday, July 1, 2015

相反的,機車愛好社群中討論不多,其中騎士多站在gogoro立場表明支持,亦有轉發gogoro官方聲明者。甚至有 Gogoro 騎士指出車禍已久(發生於6/25),是不懷好意的粉絲頁蓄意題材炒作(查詢後可推知為「中華民國機車黨粉絲頁」),而觀察後可發現的確該粉絲頁持續傳播 gogoro的負面消息。這起事件約有250個share,2500個like。根據關鍵字「gogoro 車禍」中的熱門網頁(Hot Topics),研判的確可能是對手蓄意攻擊。

最近看到某些喜歡棒打紅黃牌重機的團體又把矛頭指向電動機車,抓到一些圖片而大做文章,把車子視為毒蛇猛獸,把騎此車的人視為白痴,其心可議雖然此車個人覺得還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但是也覺得他是台灣唯一可以上國際的電動機車,仍願給他極大的期待與支...

Posted by 老貓不負責任的機車評論 on Wednesday, July 1, 2015

7/1日出現兩篇貼文「Gogoro未通過TES安全測試,政府搶先補助」「 政府補助gogoro,就是在「劫貧濟富」!- 專欄部落格 -- 商業周刊」,文章出現在於小眾社群,總共不到1100個like,200個share,傳播力弱。但對於gogoro商業道德的質疑,已經逐漸形成較為完 整的論述(如:補助獨厚gogoro有官商勾結嫌疑、王雪紅及HTC的負面形象),於此 Gogoro 無任何回應。

 

【時事話題>> 政府補助gogoro,就是在「劫貧濟富」!】不少輿論質疑12.8萬的定價太貴,業者爭辯說,消費者購車可享政府補助一至兩萬元,因此消費者實際負擔只有10.8萬元而已。這種說法是錯的。因為政府補助不會憑空出現,其來源乃是稅收......

Posted by 商業周刊 on Wednesday, July 1, 2015

7/4 

奇摩新聞引述《今周刊》於陸學森之專訪「台灣有個毛病,每個人都比價錢,不在乎品質...」

「台灣有個毛病,每個人都比價錢,不在乎品質...」#gogoro #電動機車 #網友

Posted by Yahoo!奇摩新聞 on Saturday, July 4, 2015

引起鄉民大力圍剿,於此,Gogoro並無相關回應,也僅有少數粉絲頁進行轉貼,然單篇貼文就造成大眾社群極差的印象,認為其態度高傲,不檢討自身還攻擊使用者。

7/7~7/9

檢視後可知由兩個主要事件:第一個是一些「城市新探」於此時發佈與gogoro相關的正面貼文,創造短期高峰。第二個 則是機車社群中「GOGORO 實測分享 (7/7更新)」,指gogoro會因電池過熱而自動降速,引起不少騎士關注,對早期使用者社群造成了一定影響力(約5500個like,55個 share)。Gogoro 對於此事件並無回應,不利於品牌。

跟大學長一起夜騎。#摩登少年1976樂團Gogoro Taiwan

Posted by 宇宙人 on Tuesday, July 7, 2015

a

 

只要天氣一熱GOGORO的電池一下子就跳過熱警告了系統就強迫自動降速保護 (嘆氣)http://forum.jorsindo.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478238&pid=6740252

Posted by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on Tuesday, July 7, 2015

7/24

這到底是TOTORO還是GOGORO?

Posted by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on Thursday, July 23, 2015


過去Gogoro在偏向大眾社群上被認為是「有錢人的玩具」「有錢人才買得起」,對於品牌的負面評論不絕於耳。然而當 這樣的產品親民化,走入大眾社群時,大眾社群卻相當歡迎。意味著過去鄉民並不是真的厭惡這款產品,而是可能因為產品過於「高大上」,似乎與自身無關聯,心 理上將之歸類於外圍團體(out-group 非我族類),因此採取區隔、攻擊、酸的方式反應,實際上心理卻是羨慕居多。

小結

  1. 最重要的時刻 6/17 之上市記者會處理不當,使主流媒體關注重點為「125cc VS Gogoro」,而非如「台灣工藝之智慧結晶」、「Vespa 結合 iPhone之製造、設計能力」。引來為數眾多引頸期盼的通勤族攻擊,然而其產品定位並非設計給主流通勤族。
  2. 負面內容與質疑需小心處理,主動破解不實謠言。否則日後負面內容形成完整、系統性的論述,逐漸與社群價值觀進行結合(如政府圖利財團),其負面印象將烙印更深。也很可能為日後埋下反對者炒作、攻擊的題材。
  3. 訪談必須謹慎,談話內容很容易被媒體刻意去脈絡化,挑起鄉民情緒。如此不僅滅火不得,反而火上加油。因此在對媒體之公共關係中應特別小心。
  4. 「城市新探」行銷活動相當成功,透過良好的產品,瞄準社群意見領袖進行試乘,有效傳遞品牌口碑。然而網路社群經營過於被動,極少數會主動建立論 述,供支持者轉發、討論,使得公關事件發生時幾乎站在挨打的份,好在於產品性能夠強,有社群支持者替之進行反駁,使得許多負面消息不再持續延燒。

根據產品生命週期之概念而言,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受到創新者(自家員工)與早期採用者(機車愛好者)社群之普遍認可。截至7/25,智慧雙輪銷量已破 400 台,相對大台北地區他牌電動車每月銷售不足七十台,客觀而論是不錯的成績。

回頭思考定價與其商業策略的關聯,12.8萬/13.8萬的價格,跟大眾社群、通勤族裡印象中的傳統125機車相比, 都明顯的拉出了相當大的價格區間(溢價50%~100%),肯定無法在剛推出為大眾所接受,其訂價顯然是因為 Gogoro 的目標為佔據早期使用者,而非低價直接切入大眾機車市場。

iPhone 與 Tesla?

不久前,加拿大投資銀行公布最新報告,全球智慧手機製造商中 Apple 享有92%的總利潤,三星居次為15%,第三名 Blackberry 僅勉強打平。全球智慧手機品牌超過一千家,也就是其餘廠商全數處於虧損的狀態。iPhone平均價格為 624 USD,Android 平均價格僅185 USD, iPhone 市佔率不及20%,卻獨享 92% 淨利,可見其議價能力非常的強。

從歷史來看,Apple 以電腦品牌的背景,無人看好的情況下,推出了首支 iPhone,訂出了599美元驚人的高價。時至今日已推出至 iPhone 6,這個價格制高點依然影響著今日 iPhone 的定價區間。從這個角度看去,可推測 Gogoro 是刻意要拉開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價格,以高價從同質性高、成熟的台灣機車市場掙脫而出,價格肯定不親民。

2008年,Tesla 推出產品Roadster,便大膽訂出接近10萬美金的高價。並以高超的工藝技術,扭轉大眾對電動車的看法。雖未受市場青睞,但成功吸引全球的注視,樹立 了企業使命與品牌價值。第二款產品 Model S,產品性能比Roadster更強、續航力更好,質感更加,從雙門變成轉為四門跑車,售價卻僅 6.9 萬美金,首次交車時創造roadster四倍的銷量。

有物報告指出

Tesla 2012 年的大戰略(Master Plan)寫得很清楚:
建一台超跑
用賺的錢建一台較便宜的車
用賺的錢建一台更便宜的車
順便提供零污染的電動動力系統

根據陸學森所言「Gogoro 賣的不是機車,是行動能源」,而Forbes Tech News則拿Gogoro與機車界的Vespa、手機界的iPhone相比,因此其訂價策略很有可能參考iPhone與Tesla的做法。

結語

Gogoro 以精緻的工藝技術,建立起高階的品牌形象,以12.8萬的高價,定錨出消費者認知的售價區間。智慧雙輪在早期使用者(機車愛好者社群)中受到好評,並不是因為性價比高,而是產品性能驚艷,這的確是精品應展現出來的樣貌,由此可知其品牌印象建立十分成功。

高價格考慮的可能是在未來成功打造平台與生態系後,更為廣大的利益空間。如果僅為了衝高短期銷售量,降低了品牌定位, 走入了台灣機車市場的紅海,成天比拼市佔率,也許並不是作為「行動能源系統供應公司」最佳的策略。此一定價策略是以更高的風險進入市場,換取未來更巨額的 報酬,具有前瞻性。

就社群分析而言,普羅大眾雖然在傳統媒體上、表面上罵著昂貴、愚蠢,但實際上出現於個別小社群時,則多半是羨慕的居 多,如搭訕、偷拍、「好潮」、「酷」,甚至有粉絲頁貼文寫著「嘴巴上說不要, 身體倒是挺老實的.....」,來描述這樣的現象。今日上路之後,透過模仿效應,富裕的民眾很可能會轉變成早期大眾使用者。

嘴巴上說不要, 身體倒是挺老實的.....

Posted by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on Friday, July 24, 2015

這一個月來行銷推廣並不算挺好,然而產品價格高支撐起品牌想像、性能好體驗佳支撐起品牌口碑,這兩點算是成功。

未來,Gogoro 運用此策略最重要的是速度與品牌價值:

  • 速度是指必須在投資耗盡前,排除一切困難從零開始打造完整的行動能源生態系。有財力豐厚的潤泰集團撐腰個三年五年,加上經驗豐富的大量台籍精英的投入,再看看政府的立場,以及世界上普遍看好電池技術的發展,我想不成問題。
  • 品牌價值則是持續維持在消費者心中100%MIT、高品質工藝水準的印象。Gogoro 需盡力維持其精密與挑惕的技術水平,使其第二、三代產品及其他產品線,持續讓世人感到驚奇,充滿亮點,那便不是問題。

必需特別小心的公關事件為對於產品性能的質疑(如車禍把手搬斷事件),畢竟是精品而非是生活必需品,對品質的質疑將造成對品牌的劇烈傷害。另外需盡可能避免Gogoro與hTC、潤泰集團連結,理由為該印象可能讓人產生圖利私人部門的想法,降低政府補助、扶植之正當性。

反之,若著手於公共性、公益性、在地性,如:協助政府推廣「智慧、環保能源」、培育台灣優質技術人才、MIT品質保證等,將非常有利於品牌推廣。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禁藥風波愈演愈烈,電競聯盟8月開始嚴格查禁

Posted: 26 Jul 2015 08:06 PM PDT

20150726-040044_U3293_M75778_1903傳出禁藥風波的佛瑞森曾為美國知名電競隊伍Cloud 9的一員,
參與過多場比賽,但日前因表現不佳而被解聘。(取自推特)

本文原刊登於風傳媒〈禁藥風波愈演愈烈 電競聯盟8月開始嚴格查禁〉,作者陳俐穎。

知名的電競選手佛瑞森(Kory Friesen),以山菲斯(Semphis)為名在電競界闖出名號,他曾是美國著名CS隊伍Cloud9的核心人物,但在日前的採訪中,他卻大方承認在三月的比賽期間,他持續服用處方藥物利他林(Adderall)。而此舉也引發電子競技聯盟(Electronic Sports League ,ESL)的關注,電競選手日益頻繁服用禁藥的現象已成為電競運動的一大隱憂。

禁藥入侵電競場

在傳統的運動中,運動員為了增強體能會服用使體能增強的藥物,而在電競世界中,選手往往為了增強精神能力而服用藥物。利他林原是一種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處方藥物,因為此藥物具有提高專注力與減少反應時間的效果,所以有許多人為了獲取更好的表現而非法取得此藥物。

因此電子競技聯盟與世界反運動禁藥組織(World Anti-Doping Agency)合作,希望為電競世界創造「公平,可行的和決定性」的政策。雖現在尚未公布規範的藥物種類,但電子競技聯盟表示,為了維護比賽的公正性,將會在8月下旬的比賽開始實施取締,在賽前進行皮膚檢測。且聯盟也提出預防方法,教育玩家服用興奮劑的所帶來的風險與提供他們精神與生理上壓力的支持。

為名利鋌而走險

電子競技聯盟擁有6百萬成員是世界上最大的電競組織,而贏得世界大賽則可獲得50萬美金的獎勵,「贏得競賽可以得到大筆金錢、名聲與贊助,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鋌而走險犯法。」新任歐洲遊戲家網站(Eurogamer website)副總編飛利浦(Tom Phillips)表示,電競是需要團隊合作與反應力的比賽,所以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林宇輝專欄】台灣電子大廠與物聯網新創團隊間的合作之道

Posted: 26 Jul 2015 07:45 AM PDT

3224736491_b363fea60f_b

 

Photo by Chad Rosenthal

最近數個月,「物聯網」這三個字越來越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就連不是圈內的朋友們也對這三個字耳熟能響,像是 Nest, Dropcam Fitbit, GoPro...等等,更是三天兩頭就會被提出來當案例。

毫無疑問,「萬物聯網」的趨勢成型,已被市場接受。然而創業界的人也很清楚,一談到 IoT startups,第一個會想到的是深圳,然後下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是 “台灣的電子代工大廠在幹嘛?為何 IoT 的趨勢已成型,這些大佬們卻白白把機會讓給深圳“?

在我剛進入 IoT 市場的時候,訪談了許多國內外的 startups、加速器、以及 VC… 等等,普遍的認知是 “電子大廠只懂看產量大小,價格又貴,無法和 startups 合作”,於是電子大廠只好默默的被冠上 「不懂變通、沒有遠見、跟不上市場趨勢」 的惡名。小弟身為創投界與酸民界的一份子,當然也要加油添醋、忿忿不平的加入批評電子大廠的行列。然而旁觀者迷,當局者清;  Mesh Ventures 成立後,我們陸續帶入了三個案子和廣達有進一步的合作,當真正 hands-on 去和公司內的副總、業務、RD、PM 協調後,我發現表象和事實略有差異。

當我們 Mesh Ventures 團隊第一次和 BU 副總坐下開會時,不料對方劈頭第一句話就是:「出貨量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點,代工費也可以針對不同的案子有不同的彈性」。這句話和我們普遍認知上差距太多,令我們有點瞠目結舌。正當我們消化當中含義的時候,副總又道:「我們最怕的反而是 startups 突然要大量出貨」。完全無法理解,也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度以為副總在逗我們玩,經過深入的討論後,我才慢慢體會到電子大廠的難處。

其實,連瞎子都看得出來 NB 市場正在萎縮, IoT 市場正在崛起, 電子大廠們何等精明,哪有不明之理。大廠們也明白,若想和 IoT startups合作,就要接受他們量小錢少事情多的事實,所以心態上、做法上已經做了許多讓步與調整,但至今為主,大廠與 startups 合作仍存在許多難關:

  1. 預估不準、財務不穩:量小有量小的做法,只要穩定成長就可獲利,但若 startups 一下子大賣,廠商大量備料,下個月出現另一個更好的同類產品, 業績立刻暴跌,startups 拍拍屁股關門走人,準備下一次創業。接一個單賺不了多少,倒一個 startups 的庫存卻會讓代工廠損失慘重。另外,在財務未穩的情況下,放 term 當然也是天方夜譚的事。
  2. 培養艱難、搶單不難:電子大廠已經接受和 startups 合作初期很難賺到錢的事實,與其說是做生意,倒不如說是培養幫助團隊比較恰當,但是含辛茹苦地把 startups 撫養長大後,別的代工廠立刻就來殺價搶單。在商言商,若代工廠品質差不多,能省錢當然沒理由拒絕。這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現實。簡單說,電子大廠和 startups 合作前期沒錢賺、後期沒單做,那在瞎忙些什麼呢?
  3. 天南地北、雞同鴨講:大部份國外的 IoT startups 都沒有真正量產的經驗 (這點台灣 startups 相對佔優勢),對於量產上需要的設計、測試、文件、流程、器材、零件選擇.. 等等。對於習慣和 Dell, HP, Apple 這種大廠合作的業務來說,當然不知道對方什麼聽懂了,什麼沒懂,更沒耐心去一一解釋,再加上英文語言上本來就有些代溝,常常球掉了,雙方也不知道。
  4. 訂單不大、別人優先:電子大廠雖然開始有意願和 startups 合作,但畢竟開門做生意,還是以利益為主,大公司大訂單仍是優先處理,像是遇到搶人力、零件、產線等等資源上的衝突,startups 除了乖乖等待,似乎別無他法。

雖然和電子大廠合作的確有難度,但幾個案子跑下來後,還是整理出了一些和電子大廠的合作方向和邏輯:

  • 以前電子大廠都和國際級大客戶合作,只要埋頭做就好,不用考慮市場或風險,反正不管產品賣得好不好,客戶不會倒,錢一毛不會少 ; 但現在和 startups 合作則需要在成本、獲利、和風險中取得一個平衡。所以在合作前,我們會先幫廣達把案子的商業模式、財務狀況、市場狀況、以及風險屬性全盤弄清楚,讓代工廠清楚了解 startups 的潛力和風險,甚至會提到未來做代工以外更深入合作的可能性,例如投資股份或 Joint Venture 等等。而對於挑案子的策略,我們則傾向於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 startups,簡單說就是以 data / service 為主要營收的公司,因為若是以硬體為主要收入的 startups,庫存的壓力太高,收入的穩定性低,無論對創投或代工廠都是很大風險。
  • 創投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就像媒人婆,在合作開始前就先讓雙方更瞭解彼此,降低誤會的產生。在互動的過程則要忽遠忽近,平時當然是讓 startups 和代工廠直接溝通,但是當發現球掉了,雙方有些認知上的差異,那就要跳出來幫忙協調。
  • 多了創投的色彩,電子大廠在合作上配合度也明顯較高。Mesh Ventures 等於是代工廠的眼,負責在全球找尋及挑選過濾出最優秀的 IoT startups,過程中幫忙溝通協調,出貨後除了幫忙 startups 開發市場,也幫代工廠監督市場和財務狀況,全程沒向代工廠收半毛錢,百利而無一害。對代工廠來說,我們的一個可以源源不絕的提供好案子的角色,相較之下,合作上自然會比單一 startup 更俱有 bargaining power。

科技產業一向是台灣人的驕傲,讓台灣 90 年代在國際間引領風騷。然而,在接下來的「萬物聯網」時代,台灣業者似乎還沒回過神,深圳已經全副武裝,急起直追了。我深信台灣這幾十年累積的技術優勢仍在,我們必須擅用這些優勢,找到對的切入點,吸引國際最優秀、最創新的 startups 來台灣合作,除了接單製造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創新,如何利用日新月異的物聯網技術來打造 innovative / disruptive 的 service model。若能如此,物聯網將會是下一個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絕佳機會。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寫碼容易,讀碼難:工程師 千萬別重寫程式碼

Posted: 25 Jul 2015 10:49 PM PDT

2946943615_b92cd7a3c8_o(photo by Turinboy)

 

本文轉自虎嗅網 《程序員,為什麼千萬不要重寫代碼?》

 

作為100offer 工程師拍賣的行銷,我們常常和用戶交流討論,有一個話題經久不衰:工程師入職新公司後接手已有的程式碼,怎麼處理?

大家都有一顆工程師的心,所以當他們到一片新的場地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舊的一切打掉重來。是的,他們決不會滿足於簡單的增加勞動量。

或許這種微妙的心理定位可以解釋:為什麼工程師進入新項目組後寧願丟掉舊程式碼重新寫,也不願意修修補補,他們認為舊程式碼簡直一團糟。

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你之所以認為舊程式碼一團糟,其實是由編程的一個基本定律決定的,那就是:寫碼容易,讀碼難。

為什麼你覺得舊程式碼異常混亂?因為讀代碼更難

這大概就是程式碼 Reuse 難以實現的原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你組裡的每個人都喜歡用不同的功能將分割的字符串轉換成一個數組。比起猜測舊的功能是怎樣實現的,重新寫一個自己的功能要簡單和有趣多了。

作為這個公理的推論,你可以問問身邊的工程師他們正在奮戰的程式碼怎麼樣? “簡直是一塌糊塗!”他們肯定會這樣說。 “我簡直想打掉重來!”

為什麼認為程式碼這麼糟糕呢? “看看這個功能,竟然有兩頁長!完全不知道這些東西為什麼在這裡!完全不知道這些 API 是幹什麼的。”他們會這樣回答你。

 

1154558253.jpg漫畫:讀別人代碼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曾經, Borland 的創始人 Philippe Kahn 當初就是向記者們吹噓: Quattro Pro 會比 Microsoft Excel 要好用得多,因為它是從頭開始編寫的,全部都是新的源代碼!

但是,認為新程式碼比舊程式碼好簡直就是荒謬。舊程式碼是已經運行過的,測試過的。無數的 Bug 在被發現前都上線運行過,發現之後工程師們可能在花了好些日子才修復了這些 bug 。這種修復可能是一行程式碼,也可能是幾個字符,無數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這些 bug 修復上。
當你決定拋棄這些舊程式碼從零開始的時候,你也丟掉全部前任努力的結果。

 

新程式碼一定比舊程式碼好? NO,重寫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對技術領導者來說,重寫項目的程式碼代碼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因為從公司層面說,重寫程式碼甚至會威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一旦決定重寫程式碼,那麼與競品相比,你可能落後了2~3年——在軟體行業,這時間可夠長的。

 

你理想中的新程式碼會帶來產品功能的提升▼

1156381351

但事實上,即便重寫的新程式碼可以實現舊程式碼的所有功能和需求,但是為產品帶來的市場競爭力只有邊際提升。因為重寫用的新技術、新語言、新框架並沒有給產品帶來質的提昇。

更不用說在重寫的漫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比如:

1、缺錢:資金鍊的斷裂

1157094204

 

2、缺人:核心工程師離職

1158088674

最終導致效果不佳:達不到原產品應有的所有功能和需求,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也丟掉了市場競爭力。

所以重寫程式碼意味著,你在把自己置身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可能幾年後你也寫不出比以前更好的代碼。你只是花了一大筆錢把已經存在的程式碼又寫了一遍。

 

當你覺得眼前的舊程式碼很爛時,該怎麼辦?

 

你覺得舊程式碼寫的很爛,那又怎樣呢?它們已經上線,已經在實際運行中承受住了考驗。所以當你發現前任留下的程式碼亂七八糟的時候,不妨冷靜下來,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理解程式碼、改善程式碼:

 

1、程式碼的結構有問題

如果一段網路程式碼突然彈出了自己的對話框,應該是 UI 程式碼需要被處理。這些問題可以被解決掉,你要一次次小心地移動程式碼,重構,改變接口。還需要一位細心的工程師立馬仔細地檢查這些改變是否有問題,從而不打擾到其他人。事實上,甚至比較大的結構變化也可以不扔掉代碼程式碼來完成。

大牛工程師 Joel Spolsky 回憶說,曾經在某個項目中,他和他的團隊花了好幾個月重新架構在一點上:把程式碼動來動去、清理、創建有意義的基類,並創建了模塊之間的完美接口。但是他們始終非常小心翼翼,並沒有產生新的 bug ,也沒有丟掉任何舊程式碼。

 

2、程式碼的效率不高

曾經, Netscape 的渲染程式碼被傳非常緩慢。但事實上,這只會影響該項目的一小部分,這部分是你可以優化甚至重寫的。你完全不必重寫全部程式碼。優化速度的1%工作量,會讓你獲得99%的爆炸性提高。

 

3、程式碼寫得很醜

有些程式碼真的寫的很醜,比如 Joel 曾參與一個項目,開始用下劃線做開始的成員變量約定,但後來改用更標準的“M_”。所以一半的功能用“_”開始,一半用“M”開始,這看起來真的很醜陋。但這個問題5分鐘就能解決,而不用從頭開始寫全部的程式碼。

最後,你要記住,從頭開始再寫一遍並不意味著你會寫出比以前更好的程式碼。因為你沒有參與到上一個版本的創建,所以你其實根本就不算有經驗。一旦你準備打掉重寫,你可能會再犯一遍版本一犯過的錯,甚至會產生更多的新問題。

 

總結

 

面對糟糕的舊代程式碼Keep Calm & Carry On!

在大型商業項目中,打掉重來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當然,如果你是在做實驗,想到新算法可以隨時重寫。如果你跳槽、或剛接手一個新項目,面對看上去異常混亂的舊程式碼,請冷靜下來,忍住打掉重寫的衝動,想想上面這些經驗之談。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向矽谷的90後取經 如何成為受歡迎的工程師?

Posted: 25 Jul 2015 06:39 AM PDT

134534699485

本文轉自虎嗅網《程序猿看過來~就算没有 Fenng 的文筆,也能一步步建立個人品牌》

 

在工作​​中,我常常和矽谷地區的工程師交流,時常討論這樣一個話題:什麼樣的工程師,在矽谷是最受歡迎的?

90 後矽谷工程師 Feross Aboukhadijeh 是一個極好的學習榜樣。他並非祖克博那樣的矽谷明星,但作為普通矽谷工程師的一員,對於大多數工程師來說,他是一個通過努力可以到達的學習榜樣。他的經歷不僅僅對嚮往矽谷的工程師有幫助,對所有不再矽谷工作的工程師,都有極好的啟發。

下面分成四個部分來闡述,第四部分是 Feross 分享的他如何學習編程的經歷。

一、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在水準相同的情況下,擁有更高社交影響力的工程師,在職場中佔有更大的優勢和更多的機會:在換工作時擁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與同行中的佼佼者學習交流的機會,還總有人邀請你加入他的創業團隊當 CTO —— 不一定要做出改變的決定,但有更多的機會和見識總是好的。

和 Fenng 編程能力相當的工程師,很難有和他一樣的影響力,這是建立個人品牌的魅力。你不必擔心說:我沒有 Fenng 那麼好的文筆,也錯失微信公眾平台的發展紅利期。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願意在網路上分享,你就離成為下一個 Fenng 近了一步。

一些方法可以幫你事半功倍,比如建立你在網上的個人主頁。它可以是獨立 Blog 的 about 頁面,也可以是你的 about.me 帳戶。然後在你的 Facebook、Line、微博、知乎、微信、Github、V2EX、技術社區的主頁上放上它的鏈接。就像涓涓細流匯成大河一樣。
讓我們看看90 後矽谷工程師 Feross 的做法。他在 Github 上擁有2300 名關注者,8390 名推特粉絲,在問答社區 Quora 有12500 名關注者。他在這些網站主頁上都附上了個人主頁:feross.org。

 

1351128977

 

從 Github、Twitter、Quora 吸引來的網路訪客,在這裡開始了解他:畢業於史丹佛,在 Facebook、Intel、Quora 工作過,還有他的項目經歷、他的愛好等信息。

 

二、什麼樣的履歷是“完美矽谷求職履歷”

 

個人品牌影響力 = 能力水準 × 傳播度

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工程師,如果不善於在網路上分享,“酒香也怕巷子深”。前一部分便敘述了對此的解決方法。但自身能力才是根本,如果技能不夠,再傳播無濟於事。

履歷是求職的第一步。作為一個工程師媒介平台的營運者,我閱讀過數以萬計的履歷,但 Feross 的履歷是我見過的最完美的履歷之一。在這裡貼上一部分:

 

1353098044

 

這份簡歷至少在這兩點非常出色:

 

1、完美的版型

 

HR 每天要看不計其數的履歷,眼花繚亂的狀態下能看到這樣美觀清晰的履歷,簡直是一種視覺享受。

一份能被 HR 和技術負責人看懂的履歷,才是真的好履歷。這種看懂包含兩方面:一是履歷結構清晰、資訊充足但不冗雜;二是要讓不懂技術的 HR 也能從履歷中清楚地讀懂你的經歷和項目經驗。在這兩方面,Feross 的履歷都堪稱完美。

特別要強調後一點。在網路公司裡,HR 要對技術有一點了解是必須的。但無奈有的工程師履歷寫得深澀難懂,甚至不是同方向的其他技術人員都看不懂,更遑論 HR 了。 “ HR 水準不夠看不懂履歷,不是我的責任”,永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2、從這份履歷透露出的經歷

 

史丹佛畢業的教育背景、知名矽谷公司的工作/實習經歷、創辦過公司並被雅虎收購、豐富的項目經驗、有影響力的事蹟,還有 Organizations 、 Hackathon Wins 、 Awards 等加分大殺器。這樣的履歷就是“完美矽谷求職履歷”。

比如 Projects 中的 Youtube Instant,我們從連結中得知 Feross 的光輝事蹟:

Feross 在史丹佛上大三的時候, Google 推出了一項新功能 Google Instant ,可以即時顯示搜索結果。 Feross 覺得也可以為 YouTube 開發一個服務,讓 YouTube 即時顯示影片。於是他用3 個小時完成了 Youtube Instant 網站。

有一百萬人在10 天內訪問了這個網站。 Feross 因此收到了來自 Youtube CEO 的 offer ,還有 Engadget 、 TechCrunch 、 NY Times 等一票知名媒體報導了這事。

 

三、善用 Github

 

Github 對於工程師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招聘時,技術負責人會關注求職者的 Github 。我所在的公司100offer,也鼓勵用戶在填寫簡歷時附上自己的 Github 主頁。

這是 Feross 的 Github:

 

1358557698

 

當然,為了表面好看去刷提交次數或者 star ,是沒有意義的。善用 Github ,對求職、精進自己的代碼水準、擴大在同行中的影響力,都有非常好的正面作用。

 

四、Feross Aboukhadijeh是如何學習編程的

 

Feross Aboukhadijeh 在自己的 Blog 上記錄了自己學習編程的經歷, 同時發表在 Quora 上獲得了四位數的讚同。

現在全文翻譯如下:

 

我是怎麼學習編程的——別人常常問我這個問題,特別是在我建立了 Youtube Instant 網站並被很多媒體報導之後。在這裡我決定分享我的經歷。

一句話以概之:我學習編程的方法,就是大量創建網站。

我在很小的年紀就開始學習編程,學習的方法就是創建大量的網站。下面我將介紹幾個自己創建的網站,其中最早的一個,是我在11 歲的時候開發的。我希望讀者能從我的敘述中了解到:如果你想學好編程,做大量的練習性項目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一種技術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練習、練習。我知道的所有優秀的程序員都非常享受編程——編程是一件讓他們樂在其中的事情,所以他們大量編程,甚至常常到達廢寢忘食的程度。學會如何編程——還有如何做好這件事——並不需要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只要你願意動手開始做就行。

 

下面就是我如何學習編程的故事:

 

一、我的第一個網站

 

1030203570
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我決定給自己做一個網站。我記不清那時為什麼想到要做一個網站,只記得這樣我便開始做了。於是,我開始在網絡上搜索關於網頁、瀏覽器、HTML 工作原理的知識。雖然在這過程中,我發現網上很多信息已經過時了,甚至是明顯的錯誤(例如為IE 和Netscape 瀏覽器分別建立網站),但這個過程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儘管在網絡上得到的信息質量層差不齊,我最終還是完成了一個簡單的網站,我稱之為“ Feross 的網站”。我用 Frontpage 開發了它,那是一個很棒的所見即所得的 HTML 編輯器。我用很常見的語法,比如粗體和斜體對網站做修改,在編輯器裡即時查看這些 HTML 標記的效果。這是個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

這是我的第一個網站的截圖,現在它已經不存在了。

 

1030532976

 

這個截圖不能完全反映網站的狀況:事實上,網站上的每個元素都在動,有閃爍的動畫,還有聲音。我在網站的每個網頁上都放了不同的MIDI 格式的歌曲,並且全是自動播放,無法把它們停下來,除非把電腦設成靜音。哈,在當時這是很流行的網頁設計風格。
過了幾年後,我重新設計了這個網站,使它變得更美觀。我在網上找了一些免費的網站模板並使用它們,還用微軟的畫圖工具修改圖片。

 

1031305652

 

雖然我在建立網站的過程中大量依賴現成的模板,但這仍然不失為一個學習 HTML 和 Web 瀏覽器的好方法。 “ Feross 的網站”除了用來收集我小時候的一些影片外,沒有其它用處,所以不久後我便對它失去了興趣。

 

我第一個真正的項目

 

在我9年級,也就是我14 歲的時候,我和朋友們都沉迷於在 Newgrounds 和 eBaumsWorld 等網站上觀看 flash 視頻和動畫(這是2005年之前,那時 YouTube 還沒有出現)。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泡在這些網站上,所以我熟知所有最棒的影片和遊戲。

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我做一個網站,收集所有我喜歡的flash 動畫、影片、遊戲,那真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於是我便做了FreeTheFlash 網站,它是這樣的:

 

1032140110

 

感謝我在開發“ Feross 的網站”過程中學到的 HTML 知識,同時我還使用了 Macromedia 公司——也就是現在的 Adobe ——製作的 Dreamweaver 編輯器,通過這個軟體,我可以在網站重複的頁面上使用同一套模板。

 

1038219170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到可以讓網站動起來。我聽說可以用一種叫做 PHP 的編程語言來做(動態的)網站,於是我花了20 美元在 Amazon 上買了一本書,叫做《PHP and MySQL for Dynamic Web Site》。我通過學習,使用 PHP 和 MySQL 重新設計了網站,同時還對它進行了新的美化:

 

1033291068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對 FreeTheFlash 網站的開發持續了2年。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做一個“真正的”網站。對於一個初手來時,這個網站是成功的——在2006 年,它獲得了60 萬人次的訪問,以及300 萬的頁面瀏覽量。 FreeTheFlash 讓我感受到,做出一個成功的產品並看大量的人使用它,是一件多麼自豪的事情。從此,我決定做出更大更好的網站。

 

我的第二個網站

 

在中學時期,我在計算機課上做了很多筆記。在我11 年級的時候,我決定把這些筆記放到網上,讓那些不喜歡看課本的學生使用。我做了一個叫做 StudyNotes 的網站。在開發過程中,我使用了 PHP 和一種叫做 Joomla 的內容管理系統。我也嘗試使用 Drupal,但最後發現它太複雜了。

 

1034090673

 

還是這一年,我為學校的 Key 俱樂部建立了一個網站。

在這段時間裡,我花了很多時間泡在  WebmasterWorld  論壇裡,這裡有很多網站站長和 SEO 專家,他們推測 Google 的算法,討論 AdSense 技巧,調整網站問題等。

 

大量的學習和閱讀

 

在我進入史丹佛大學後,我學習了大量的計算機課程,諸如 CS106X 和 CS107 ,我還提前學習了一些 CS106 課程。

我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花在閱讀設計、編程、瀏覽器和 JavaScript 等領域的資料,平均每天4-5 個小時。我在讀些什麼?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其中有大部分,是我敬仰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寫的部落格。

 

一件意義重大的事

 

那是2010 年的夏天,我在 Facebook 實習的時候,因為和一個朋友打賭,我開發了 YouTube Instant 網站,它可以讓人們即時搜索 YouTube 上的影片。這個網站在建成後的10天裡獲得了一百萬用戶的訪問量,甚至連 YouTube 的 CEO 都表示願意給我一個 offer 。你可以點擊這個鏈接閱讀媒體們對這件事的報導。

我很清楚地明白,YouTube Instant 的成功歸功於好時機和幸運。

 

1039239161.jpg
繼續前進

 

我發現有很多人使用 YouTube Instant 來聽音樂視頻,這讓我想到了另一種使用 YouTube API 的好方法。於是我和朋友 Jake Becker 在2011 年的前3 個月裡開發了 Instant.fm,它能讓人們輕鬆地向朋友分享音樂播放列表。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

 

1040247321
在這個項目裡,我學到的技術:

  • jQuery
  • CSS (以及Modernizr和YepNope,幫助人們解決跨瀏覽器問題)
  • Python
  • Tornado
  • Git&GitHub
  • Last.fm API
  • YouTube API
  • 團隊合作

還有其它一些我們學到的東西:

  • Nginx
  • Supervisor
  • SQLAlchem​​y
  • Apache Ant

 

動手去做

 

我詳細敘述了我從11 歲開始做的東西,就是希望能告訴你:如果你想學習編程,你需要動手開始做!現在就去做,不要找任何藉口。動手做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把編程語言書從頭讀到尾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常常讀到一半你就堅持不下去了。但如果你打算做一個項目,你會在做的過程中明白自己應該​​學習哪些知識,這是學習知識更有效的途徑。

 

計算機課程

 

大學裡的計算機課程,是另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編程的方法。那些好的計算機課程,都十分強調學習計算機科學領域裡的重要概念,而不是局限於教會某個特定的語言。這可以幫助那些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在自學時開闊眼界。

我還清晰地記得,在史丹佛大學裡我上的第一堂計算機課(那是一堂關於C++ 的課程)。當時我還在想“變量前怎麼可能不帶$ 符號呢?”——因為那時我只使用過 PHP ,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改掉在變量前加$ 的習慣。

 

在 IT 公司工作

 

另外一個提高編程水準的方法,就是去 IT 公司實習,比如 Facebook 或者 Quora 。最近的兩個夏天裡,我就是在這兩個公司里工作。你可以從優秀的同事那裡學會如何更好得編程,如何閱讀和理解他人的代碼,如何在大項目中進行團隊合作。

還是那句話——比什麼方法都管用——學習編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項目練習。我是不是已經重複這句話無數次了:-)
如何學會編程:

  • 做 side projects
  • 看編程書
  • 做 side projects
  • 上計算機課
  • 做 side projects
  • 讀編程類部落格
  • 做 side projects

 

這就是我能給出的最棒的建議。 Happy hacking!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16人遊戲小咖,一年攻進蘋果、Google

Posted: 24 Jul 2015 10:23 AM PDT

OXON Game Studio
▲ 圖說:奧可森,站上中國App Store付費排行冠軍的台灣開發商 (攝影者.賴建宏)

本文作者為莊雅茜,原文刊載於《商業周刊》1445 期,Inside 獲授權刊登。

新台幣1千800億元,這是今年中國手機遊戲市場產值。但台灣想分一杯羹,該如何切入?

攤開中國手遊排行榜,清一色「Made in China」,在上萬款遊戲中,「只有2家遊戲外商能進入中國前20名,」全球行動遊戲聯盟在年度白皮書上,以此描述該市場之競爭。

選擇走高風險路:同業每季一款,它一年一款

台灣上市櫃遊戲大廠無緣進入名單。不過,台灣有一家只有16人的獨立團隊,靠一款手遊,不僅在一年內開始賺錢,去年11月推出當週,即蟬聯中國蘋果商城付費排行冠軍2週、3個月維持在前3名。

在手機遊戲壽命平均一個月的中國,它的表現,讓中國代理商谷得遊戲行銷副總經理黃承娟評價:不可思議。

它,是奧可森遊戲。

奧可森的《世界二》單機版,還被Google和微軟相中,成為Android TV和Xbox,唯一合作的台灣遊戲公司。

一家營運不到一年的公司,能殺進中國市場,並受蘋果、Google等國際公司青睞。懂看長期,是它能後來居上的關鍵。當同業一年推出好幾款手遊,奧可森一開始就選擇,花一年時間,深耕一款產品。

進入《世界二》遊戲畫面,奧可森創辦人兼執行長王樑華說,誤差須控制在200毫秒內,誤差程度要小到玩家感受不到才行。

在PC時代,這個問題容易解決,但放到手機上,背後卻是一連串耗電、吃記憶體等問題,特別在中國,白牌手機使用率高,效能參差不齊,奧可森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上百款手機上一一測試。

用一年時間投入研發,全年營運就壓寶在一款遊戲上,對台灣上市櫃的遊戲大廠而言,是風險過大的營運方式,在中國,不乏有遊戲只有一天的壽命就被淘汰。

對其他小廠而言,並沒有多少新創企業敢如奧可森,可以一年沒有進帳,砸下新台幣5千萬元去摸索研發。

我們看奧可森的模式風險很高,但王樑華的經營邏輯很簡單:「如果要做,就要做最Top。」這是在紅海勝出的唯一之道。

選擇跟玩家賭真心:不強迫推銷,好評黏住玩家

他們努力建立高門檻,正好切中中國手機遊戲中,玩家忠誠度高的打怪遊戲市場。雖不是市場大宗,但卻是玩家用戶最願意購買道具的遊戲類型。

當同業每季推出一款遊戲,就鼓勵玩家購買道具,以維持獲利。但奧可森選擇一開始,就賠錢讓用戶試玩。在世界二單機版本,它不賣道具,還免費讓玩家體驗更新版本。等玩家黏住後,再將其引導到網路版,一旦玩家變成死忠客戶,自然就願意掏錢買道具。

「我們把那個單機版本開發,當成行銷成本,」王樑華認為,強迫玩家買道具,賺的是快錢,而非長期獲利模式,重點是「玩家真心喜歡你的遊戲。」

做好產品最基本是一年:保有創作的「興奮」最關鍵

不向玩家強迫推銷,反而獲得好評。持續成長的奧可森,現在計畫將人力擴增一倍。但是王樑華仍不願循大廠多線並進的方式,還是把一款產品設定一年起跳的開發時間,「這是做好一個產品的基本。」

「我們做短期類的產品,就不會感覺到很興奮,不感覺到興奮,就做不出好的產品。」王樑華回答我們。他願意對自己的產品許下深耕的承諾,也確實被全球330萬個用戶,感受到了!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大數據與堅實網路社群當靠山 愛料理一年目標四到六本衝衝衝!

Posted: 24 Jul 2015 03:24 AM PDT

3食譜書裡的每一道菜,圖片、步驟都會全部重製、調整。照片提供/愛料理。

 

讀者的喜好基本上就是個大哉問,摸不清、猜不透,就像賭注一般既需要運氣又得要有點眼光與精算。然而,全台最大網路食譜社群愛料理出書卻完全無須為此糾結,不是因為他們心臟比較大顆,或是不愁獲利,而是因為愛料理擁有廣大網友行為的大數據做後盾,讀者喜好早就在他們的掌握之中,成為出書前最明確的起點!

許多人聽完愛料理執行長蕭上農分析他們的出書方向及策略後,應該都對他們的野心與魄力印象深刻。從 2014 年底開始計畫將觸角延伸至出版後,愛料理已經用驚人的速度,兵分兩路出版了三本的食譜書。

首先,愛料理先與布克文化合作,為站上頗受網友歡迎的布魯媽媽,出版《布魯媽媽的幸福食堂》。同時間,愛料理也與三采文化在 2015 年一連推出了《愛料理‧網友熱搜TOP100電鍋菜》與《愛料理‧網友熱搜TOP100下飯菜》。

兩個系列,一個是挑選站上受歡迎的食譜達人出版個人食譜,另一個則是由站方整理最受網友支持的料理類型與菜式,產出眾人合注心血之作。兩種雖然各有取向,但卻都源自一致的出版邏輯:菜式都會參考網友瀏覽、收藏、試做的數據,預計一年要共出四到六本。

換句話說,讀者的喜好都已經在愛料理的數據資料裡,出書大賣的機率,自然也就更高了!

然而,有別於一般出版社,蕭上農一再強調,愛料理出書卻不完全都是基於獲利考量。

用書籍凝聚網友的心

 

以《布魯媽媽的幸福食堂》為例,蕭上農解釋,許多食譜貢獻度超高的媽媽們,生活就是繞著家人、家庭打轉,對她們來說,出書就是重要的自我實現;站方主動邀約,碰上認同理念與期待自我實現的媽媽,就是一本好書的第一步。

愛料理湯品廚師暨行銷企畫葉羽軒進一步說明,在這樣的合作關係裡,愛料理扮演的角色比較類似「經紀人」,出面與出版社接洽,並建議菜單、試菜,確認風格與味道符合讀者期待後,剩下的工作,就全權交給出版社打理。

至於《電鍋菜》與《下飯菜》兩本,愛料理也都希望能夠儘量讓網友有參與感,雖然所有圖片、步驟都會全部重製、調整,但站方還是會一一聯繫曾貢獻的網友,把他們的名字放進書裡。

 

2015-07-20-下午4.42.37示範料理的準備過程繁瑣,多虧了幾個網友媽媽們的幫忙,為料理打點出最美的一面!照片提供/愛料理。

「原本的網友看到出書都會買,看到名字印上去都很開心,接下來,也有很多人都有表達意願想要參與,」葉羽軒笑說。

 

書就是名片,讓愛料理可在不同場域出現!

 

「本身就沒靠這個大賺錢,但重點是上面可以承載什麼樣的資訊,」蕭上農表示,就廣告的角度切入,置入性的食譜就是可思考的方向之一;另外,他心中更在意的是,如何靠著這一本一本的書,打進那些還沒認識「愛料理」的消費群。

他指出,雖然目前愛料理已經成為網路食譜的第一大站,但不可否認,的確還有一群不熟悉網路的潛在消費者,而書籍就是跟這些消費者溝通的另類「名片」。

「書架上看得到愛料理,這是一個意義;持續的在書架上被看到,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對蕭上農來說,任何一個可以接觸到消費者的管道,他通通不想放過:「現在這個時代,書是媒體、FB、IG(Instagram)都是媒體,要打到所有。每個點都要打,但也不能只打書,因為如果沒有站在書店翻書,就可能不認識你,就是要盡可能的被看到!」

在與出版社合作的過程裡,蕭上農也觀察到了兩方在工作方式上的差異:在行銷面上,出版社仍然較熟悉實體活動及贈書的操作,網路行銷反而得靠愛料理發揮互補的效益,此外,回報銷售狀況的速度,也讓網路背景出身,事事強調「即時」的他們,感到不可思議。

不過,這一切的磨合,都是必要的過程;因為所有的累積,都是為了蕭上農心裡的另一個長遠計畫。

 

累積自有內容,打造進階訂閱服務

 

蕭上農在美國食譜網站 Allrecipes 的身上,看到了可能的發展方向。

Allrecipes 是美國社群食譜網站中的佼佼者,在 2006 年被讀者文摘以 6,600 萬美元收購,六年後讀者文摘以 1.75 億美元,把網站轉手賣給旗下擁有「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t)品牌的 Meredith Corporation 媒體集團。在集團的支持下,Allrecipes 在 2013 年開始進攻月刊雜誌市場;隨著月刊的發行,網站會員數也從 20 萬用戶一路成長至 130 萬。

「這是從線下 push(刺激) 線上訂閱,」蕭上農分析,動力就來自於 Allrecipes 以紙本月刊,成功打進了從不同管道獲取資訊的消費群。「如果狀況不錯,(愛料理)也有機會往這個方向(月刊)前進。」包括綜合各種虛擬與實體內容商品的階層收費服務,或是進階訂閱服務,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但一年之內不可能啦!」蕭上農揮揮手笑說;談到這裡,愛料理的出版計畫,也才真正說得通了,因為即使不是為了當下的獲利,但他心裡,自然還是打過算盤才瞄準書市進攻。目前,愛料理已經與出版社一起交出三本暢銷書的成績單,後續表現,也更令人期待了!

PS. 葉羽軒也透露,在甫上市的《愛料理‧網友熱搜TOP100下飯菜》中,蕭上農也有貢獻一道菜色喔,好奇的讀者不妨趕快翻書查查到底是哪一道菜呢?

歡迎加入"Inside" Line 官方帳號,關注最新創業、科技、網路、工作訊息

好友人數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