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詹宏志提行動經濟 7 問,宣布三月將推出全新行動支付服務「Pi」” 與新的 7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詹宏志提行動經濟 7 問,宣布三月將推出全新行動支付服務「Pi」

Posted: 15 Jan 2015 07:26 AM PST

詹宏志提行動經濟 7 問,宣布三月將推出全新行動支付服務「Pi」

今日下午,PChome 創辦人暨董事長詹宏志受邀參加九易宇軒主辦的「2015 行動新經濟趨勢論壇」,宣布將在三月推出全新行動支付服務「Pi」,並以「行動商務七問——我的困惑與想像」發表主題演講。

背著包袱,一面思索一面前進

詹宏志首先形容何英圻過去是讓自己「惡夢連連」的競爭對手,現在成為在新領域共同前進的夥伴,受到他的刺激邀請,決定來談談幾個自己想到一半,有些正在行動,有些還沒發生的題目,「就像開放式的廚房,讓大家看看廚師怎麼煮菜。」

詹宏志說自己是背著(web)2.0 規格要邁向第三波趨勢的人,當初進入電子商務時沒有零售業的包袱,所以每一分的成長,都令他感到鼓舞,但很快地他也明白,每一個模式(model)的建立,都會成為下一個模式的障礙。他當年想要將轉單的方式改為自建倉庫、挑戰 24 小時到貨時,在內部也遭遇了相當大的阻力,因為新模式的營收會吃掉原來的營收,整體營收不變,成本卻提高了。

現在的處境也是類似,他說是「一面思索一面前進」,如果要做一點點行動相關的嘗試,同樣也會遭到反對。背負著業績壓力的人會認為,何必從原本做得很順的業務分出資源去做另一件結果不是很確定的事呢?

「那我可不可以另起爐灶,忘掉我已經有一家電子商務的公司,再去成立一家公司,自己打自己,會不會是比較好的方法?」詹宏志打趣地說。

詹宏志分享,一開始的行動方案連他自己都不愛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動方面的表現已經出現明顯的成長。目前 PChome 從手機來的營業額已經佔整體 25%,每個月以 1% 成長。他預估,不計入來自 iPad(平板)的部分,2015 年來自手機的單應該可以佔到 37-40%,如果可以達到 40%,那就代表著 100 億的營業額。

三月將推全新行動支付「Pi」

接著,詹宏志出乎意料地當場宣布三月將會推出全新的行動支付服務「Pi」,這個號稱「輕鬆拍,安心付」的行動錢包,根據詹宏志的簡短介紹,Pi 是一個強大的行動支付架構,使用跟信用卡一樣的資料按全標準 PCI-DSS,不管是透過 IP、電話號碼或拍照,都可以進行網路、線下與個人的消費支付,也可以在即時通訊中付款給別人。

「Pi 的意思就是『一拍即付』。」詹宏志說。

年輕人,要消滅我的話現在是最佳時機

詹宏志說自己雖然做了不少事了,但仍有許多疑問。同時,詹宏志甚至說自己鼓勵年輕人,要消滅他的話現在是最好的時候。因為年輕人現在跳進來做,做的就會是「純的行動服務」,而他自己身上卻還有許多的包袱。

Q1:何以來?如何來?

商務為何要行動化?什麼情況需要行動化?買東西要那麼即時?「例如緊急的事。」詹宏志以 Web 1.0 的股票機為例,因為股票交易分秒必爭,因此有了用 BBCall 頻寬就能運作的股票機。

或者是因為衝動?位置?還是生活方式?購物有時跟衝動有關,有時也跟位置有關,更重要的是,它有時是一種生活方式,使用者在家也不見得要開 PC 才能上網買東西,透過平板或手機也行。

那麼行動相較於 PC Web,是補充還是替代?如果是後者,那將會造成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是前者,那麼就緊急的部分,可能行動可以作為 PC Web 的補充。

「我都還沒想清楚(來自行動的交易額)就已經佔到 40%,顯然(mobile)是很嚴重的事。」

Q2:是 app 還是 mobile web?

大家都說是 app。但 app 會像 web 時代的網站一樣多而平等嗎?過去網站是大家都可以連過去,但 app 是非常有階級的東西,例如你會希望自己的 app 可以出現在使用者手機的第一頁,第二頁就有點慘了。而 Web 理論上可以接觸到所有人,
但 app 有一個過濾機制:下載。只要多一層,就少一群,「從網路母數變成下載母數」詹宏志說。(他的意思是,母數從原本的整個網路變成 app 下載數)

詹宏志說,app 能被使用者下載那是意義重大,因為一旦在手機上佔了位置,就有機會被常常打開,這時重點就變成你經營的電子商務是哪一種電子商務,因為使用者常用的 app 其實很少,「別忘了還有一個佔據龐大使用量的 Facebook」。

詹宏志也提到,app 的特性不比網路的連結性,app 之間無法彼此相連,他不太明白為何會走回頭路,從自由連結走向圍牆森然。詹宏志說自己相信 app 是少數而珍貴的位子,那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如果不能,他們就要想得更徹底,去思考 mobile web 未來的可能性。

事實上,無論是 Facebook 還是蘋果,都在嘗試解決詹宏志口中「app 無法相連」的問題。

Q3:多還是準?

多物件與快服務:PChome 只做這兩件事。詹宏志稱自己的服務盡量不要去猜使用者想要什麼,盡量把貨品備齊就對了。過去在網路上我們對「多」有期待,Google 會在桌面版的搜尋頁面寫明有多少搜尋結果,但是在行動版可就不會這麼做了。「我們會看完 1,500 件衣服後才決定要購買嗎?」詹宏志問。

所以,雖然頻寬問題已經解決,但是我們的眼睛同一時間能看的東西還是很有限,因此過去他們在做電子商務,只會想說要把整座森林搬過來,讓使用者自己找樹。「現在我們得要知道使用者要找的是哪一棵樹。」

Q4: 和原來 Web 有沒有關係?

詹宏志也好奇,未來人們還會買 PC 嗎?還是會改用另一個大螢幕(例如電視)?詹宏志也自問,已經累積的資料庫是基礎還是包袱,他認為要建新的資料庫,還是要沿用舊的(例如使用 PC 時代的欄位)?app 和 Web 的關係如何?都是值得思索的問題。

Q5: 和實體店有沒有關係?

LBS 與 O2O 都是人們在談論實體店時會提到的主題。人們還是會去實體的店面,那麼既然手機可以掌握使用者的位置,實體店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來「找到你」,例如 iBeacon 技術。

實體與行動商務的結合可能會比 Web 時代更自然,更普通,因為使用者身處行動之中,自然也是身處實體之中,詹宏志認為,行動時代下,實體將會重新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Q6:平台還是個店?

平台的概念與數量有關,個店的概念與獨特、與切身有關。個店直接提供 app 或是 mobile web 是可能嗎?詹宏志覺得這是可以的,因為假如使用者已經認得這家店,那麼想買東西直接找這家店的 app 或網站,可以減少買家跟賣家之間的各種阻隔,例如賣場、房東或平台。

但是如果消費者不認識這家店呢?認識過程要如何發生?記憶要如何維持?買東西是多樣的行為?還是穩定的行為?這時候使用者要去哪一家店?詹宏志說一個去中心化的平台、一個集體被認識、被搜尋是可能的,個店可以被認識,而平台則變成機能化。

Q7:轉型還是重來?

如果你在 PC Web 時代已有收穫,現在是延伸還是重來?原來的架構是有用的還是可用的?詹宏志說,根據他的觀察,歷史上發生典範轉移之後,通常是沒有包袱的一方獲勝。

「答案或許是 PChome 要賣掉?」詹宏志開玩笑地說。(觀眾大笑)

不過,詹宏志說遺產有遺產的力量,創新的力量具有破壞性,與新的性質相連,但他也在思考,遺產的力量,能夠讓我們回頭看看,是不是有什麼東西,可以持續利用、轉化。因此詹宏志覺得應該一方面試著利用遺產,同時為了保險,要做一些年輕人在做的事。

詹宏志說這七個問題,有些還沒有答案,有些雖然有答案,但心裡還是不太相信。他說,現在只能讓大家看到廚師炒菜的過程,還看不到所炒的菜端上餐桌。

美國設計師電商平台Etsy可能即將 IPO

Posted: 15 Jan 2015 06:37 AM PST

美國設計師電商平台Etsy可能即將 IPO

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手工品電商平台Etsy最早有望在本季度IPO(首次公開發行)。知情人士表示,Etsy正在就IPO事宜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展開接觸,希望募資3億美元。Etsy創辦人Rob Kalin是一名木匠兼攝影師。他在出售自己的手工木質電腦未果後,於2005年創立於Etsy。該公司目前上架的品約為2600萬件,涵蓋各種品類。

Etsy收取20美分的品上架費,並從每件品的銷售額中抽取3.5%的分成。該公司還可以通過廣告和支付業務創造收入。知情人士表示,Etsy可能會於本月提交IPO招股書。該公司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幾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人電商創業公司,Fab.com和Gilt Groupe也已達到這一級別。但有些企業已經陷入困境,例如,Fab.com最近就縮減了業務規模,而Gilt雖然去年嘗試IPO,但至今仍未完成交易。

由於亞馬遜在各大品類中均佔據主導地位,因此美國電子商務創業公司的前景始終比較渺茫。Etsy、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發言人均拒對此置評。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測算,2014年的美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為3057億美元,2018年有望達到4939億美元。亞馬遜是該國營收最高的網絡零售商,提供種類齊全的商品。Etsy則通過手工設計品這一垂直領域切入了這個挑戰重重的市場。

去年的電商企業募資額高達290億美元,包含了阿里巴巴集團的250億美元和京東商城的20億美元。而Etsy有望成為2015年上市的第一隻電商股。美國在家用品零售商Wayfair和食品配送網站GrubHub都在2014年成功IPO,上市以來的股價漲幅平均為46%。

Etsy CEO Chad Dickerson曾經擔任雅虎高層。該公司在全球多地設有辦事處,包括柏林、多倫多和墨爾本,其投資者包括合廣投資和Accel Partners等風險投資公司。(書聿)

一個餐廳訂位網,如何讓聯發科看上

Posted: 15 Jan 2015 03:45 AM PST

一個餐廳訂位網,如何讓聯發科看上

圖說:易訂網所屬三二三網路科技,在香港、東南亞都有據點,
創辦人陳翰林(圖前)刻意在台北總部辦公室的天花板,掛上各國國旗,提醒員工赴美上市的夢想。 (攝影者.曾千倚)

作者朱致宜,原文刊載於商業周刊 1418 期,Inside 獲授權刊登。

跨年夜餐廳很難訂?不!用手機在易訂網(EZtable)買五星級飯店餐券,順便訂位,就算臨時起意,也還找得到好地方。易訂網是全台最大餐廳訂位網,其趕在2015年來臨前,得到了一大筆資金。

2014年的倒數第二天,在可眺望一○一大樓煙火的辦公室裡,易訂網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取得1.6億元的資金,不但躋身台灣網路公司募資排行榜前5名,而且,隱身在創投基金背後的金主,竟是聯發科、聯電、義美等成名已久的大公司。

2012年,易訂網的上一輪投資人,就是以「破壞式創新」理論聞名於世的哈佛教授克里斯汀生。當時,克里斯汀生的創投團隊認為「用網路訂餐廳」的易訂網,最符合破壞式創新的理念,出手投資。

新一輪的投資,能夠讓科技大老點頭,聯發科旗下創投扮演著關鍵角色。

財務長顧大為說:「那只是創投單方面的決策,」強調易訂網不是聯發科的關係企業或集團公司。態度雖然低調,卻擋不住聯發科對電子商務產業的高昂興致。

2014年投資24億元認購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股票,取得不到0.05%股權之後,幾乎與投資易訂網同一時間,聯發科也買了團購網站夠麻吉股票,市場估計金額約9300萬元。

易訂網的崛起,得回溯到2008年。當時26歲的陳翰林,與3位就讀彰化陽明國中時的同學,湊了100萬元創立易訂網。當時的想法,是想把美國線上餐廳訂位網站Open Table的模式引進台灣。

邁入創業第7個年頭,現在易訂網專攻中高價位餐廳訂位,並販售餐券,目前擁有120萬名會員,與900家餐廳合作。2014年透過易訂網產生的餐飲交易金額達5億元,是台灣最大的餐廳訂位網站。

「電話就可以訂位了,為什麼要用網路訂?」當時,大多餐廳老闆根本沒意願,最後竟是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幫了易訂網一把。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五星飯店餐廳生意一落千丈,經過半年的拜訪提案,喜來登飯店抱持姑且一試心態加入,陳翰林把握機會,不只網站介面與結帳流程都配合客戶需求,還主動要求到廚房了解作業流程,獨家提供蛋糕預訂服務,半年賣出近千個。有了喜來登當先驅,其他五星飯店才陸續跟進,奠定易訂網在「中高價位餐廳訂位」的品牌形象。

訪談中,陳翰林多次語出驚人表示:「我們要在那斯達克上市!」敢要、敢言的個性,也讓他在業界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批評他難搞、狂妄、話說太滿,他大方承認,面對這些批評「我OK」。

儘管行事帶些爭議,但陳翰林卻總是可以在關鍵時刻說服重要客戶與投資人。有一次,克里斯汀生的兒子以股東身分來台開會,毫不留情拋出尖銳提問,從財務數字或商業合作細節,轟炸式質詢到深夜。旁人都替陳翰林捏把冷汗,但他卻毫無懼色,有條有理的說服投資人,成功化解僵局。

協助易訂網完成這輪募資的萬澤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蔣萬安說,在外資證券公司工作過的陳翰林,個性確實與眾不同,「在台灣,他算是非典型的創業家吧。」

1.6億元,一筆風光的進帳,卻是另一場戰役的開始;那斯達克上市的目標究竟是狂妄還是真能耐,這一役也考驗著敢衝敢搶的陳翰林。

林之晨:想想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零售商們還不趕快「行動」嗎?

Posted: 15 Jan 2015 03:21 AM PST

林之晨:想想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零售商們還不趕快「行動」嗎?

photo credit: wikimedia

AppWorks 合夥人林之晨在今天九易宇軒舉辦的「2015 行動新經濟」論壇中,以「恐龍不是被彗星殺死,而是被自己的臃腫遲鈍殺死」的比喻開場,呼籲網購店家,再不趕快「行動」,就來不及了。

2014,行動購物元年

的確,近年當我們討論到電子商務,都只能眼巴巴望著中國、美國每年翻倍成長的「行動」交易量,台灣儘管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高得驚人,卻沒有轉化成真實的銷售額。九易宇軒行銷長李朝基根據一份針對 105 家年營業額百萬以上的網路商店調查指出,國外針對行動購物佈局已久,然而直到去年才開始經營行動購物的本土零售商高達 83%,只有 17% 已經營一年以上,不過已有 87% 商家擁有來自行動端的訂單,「2014 總算等到我們的行動購物元年」。

目前行動端流量平均佔整體流量 17%,行動端業績也只佔整體 15%,不過已較去年成長 23%;來自行動平均訂單金額比 PC 少 5%,已經開始經營行動平台的業者,58% 採用 app 開店模組,51% 與購物商城 app 合作,於電商平台建立行動版網頁則有 49%。商店來自行動的業績,高達 62% 來自電商平台的行動版網頁或 app,41% 則是來自官方 app。

零售商用 app 當家作主的時代

九易宇軒創辦人何英圻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多數零售商仍選擇寄居於大型電商平台的 app 或網頁, 然而,興奇科技(後賣給 Yahoo)、九易宇軒創辦人何英圻認為,這不是一條長遠之道。他說,中國天貓去年雙 11 儘管創下單日 571 億人民幣的驚人營業額,「但是店鋪基本上都虧錢」, 新店家花錢引流量是天經地義,但老商家卻也受制平台,眼睜睜看著消費者被天貓推薦的其他商家吸走,「今年得砸更多廣告預算才能維持與去年一樣的業績」。

因此,去年九易宇軒以「去中心化」的概念,推出「單店單 app」模式。何英圻預言,「行動化」串聯虛實,將是繼電腦化、網路化之後,零售業的第三波革命。「未來零售業不再以虛擬與實體,而是以行動化、以及非行動化區分」,唯有前者會是贏家。

在他心中,每個商家都能因為有了專屬自己的 app,不再被平台綁架,而能當家作主。只要消費者下載 app,所有相關數據都能成為線上線下交互運用的利器,同時也能以推播等形式直接通知消費者產品訊息或優惠。何英圻相信,「新的獨立行動世代,將是波瀾壯闊的變革。」

網購大戰,2015 繼續延燒

林之晨認為,未來的世界,桌面購物與行動購物將會並存,前者像是大賣場慢慢逛慢慢選,後者則如 7-11 速戰速決。雖然 app 下載的門檻較高,但也代表吸引的消費者都是忠誠度較高的「粉絲」,消費意願自然較高。此外,網頁雖能以 edm 或再行銷等方式吸客,但成本高,而 app 的每一次推播,都是免費。

李朝基指出,未來行動商務發展將朝「以自己為核心」、「社群、品牌、會員經營」、「多螢幕官網、app 同步並進」以及「行動行銷需求大幅增加」四大趨勢前進。台灣的行動電商才剛起步,來自行動的業績、流量比例相對偏低,而且尚無出色的典範可供參酌,但是這股網購新浪潮,無論如何都是所有零售商必須面對的戰場。

近年來我們陸續看到第三方支付之爭/app 與行動網頁之爭/速度、價格與策展之爭,今年台灣電商又將開啟哪些話題,令人期待。

【滿滿有料】久未公開露面的李開復,發表他對行動網路看法

Posted: 15 Jan 2015 12:41 AM PST

【滿滿有料】久未公開露面的李開復,發表他對行動網路看法

作者為劉佳,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關注 TMT 產業。本文已取得原作者同意轉載,原出處為百度百家,為保留原意,無改動語詞。

1月14日,身在台灣養病而久未露面的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出現了,在一位台灣媒體同行的幫助下,我得以進入會場。李開復和往常在公開場合一樣,穿著一身筆挺的黑色西服,做了一場題為《數位革命: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的公開演講。

“今天的創業時代比人類歷史以來的任何一刻都帶來更大的機會。”站在台上的李開復看上去精神狀態很好,說話沉穩有力。

儘管淡出大眾視野,暫別位於北京的創新工場,但李開復依然對行業保持著高度的敏銳度和觀察力。在這場乾貨滿滿的演講中,他談了TMT行業的變遷、未來爆發式增長的科技趨勢和機會在哪裡、孵化器如何改變,以及移動互聯網投資“風口”正在轉變。

六大現象加速改變移動互聯網

一開場,李開復先講起了TMT行業的變遷:已經經歷了35年的PC時代改變了人們的辦公方式,又通過互聯網的串聯起來,連接了人和內容,帶來了電子商務和娛樂等的機會,並帶動了約25億台的設備的銷售;而過去的5年是則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時期,帶來了約60億設備的增量,這一變化也意味著,在過去七分之一的時間下帶來了超過3倍的成長。

“互聯網時代是讓人看到內容,移動互聯網則是讓人隨時隨地隨身看到內容,還可以無所不在地接觸到其他人,由此而來的最大的變革是兩個:移動和社交。”李開復說。

在人們的生活被移動互聯網改變的同時,經濟也發生了轉變。李開復舉例,在股票市場可以看到,20年前,只有IBM佔據了股市TOP10的位置,市值佔比約7%;而現在TOP10的企業中,46%的市值都是由蘋果、微軟、谷歌、阿里巴巴四家公司創造。

(圖片來源:李開復官方粉絲團)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不少都是十幾年前、二三十幾年前創立的公司, “20多年來,有四個公司迅速超越百年老店,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而且價值創造的速度非常快。”

而在這背後,李開復看到的是六個現象正在同時加速發生:第一是摩爾定律所帶來的是計算成本的降低;第二個是電纜、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是創業成本達到歷史新低。“從硬件時代的幾千萬美元創業,到軟件時代的幾百萬美元創業,到互聯網時代的幾十萬美元創業,到今天的一次給幾萬美金創業,一部分創業者不需要自建工廠和製造,而是所有渠道互聯網化,甚至連機房都不需要,3、5個人就可以創造巨大價值的公司。”

(圖片來源:李開復官方粉絲團)

第四個現象則是企業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非常快速的成長,例如,小米過去兩年從幾百萬漲到6000多萬台手機銷售,如果沒有互聯網化小米是做不到的。

第五是有越來越多聰明的企業和投資人湧入市場。例如穀歌去年花了60多億美元投資, FB作為一家營業額只有一百多億的公司卻花了200多億做併購和投資,並在投了錢之後用所有的流量和用戶去扶持所投企業的成長。

“我算了一下,美國互聯網公司在銀行的現金大概在1600億美元,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在銀行的現金大概是800億美元,這些錢都可以做投資併購。他們已經意識到巨大的機會,瘋狂投錢進入市場,而如果回到10年前,我們是不會看到IBM、微軟這樣的力度做投資。”李開復說

第六是不少聰明人、天才已經加入這一領域。“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大部分的聰明人介入同一個領域的時候,它的時代已經來臨。”李開復對台下的年輕人調侃道:“回去告訴你們的父母親,做醫生真的不是最聰明的人一定要做的事情,至少在美國不是這樣。”

  不要用過去的觀點想未來

(圖片來源:李開復官方粉絲團)

移動互聯網正在爆發式增長並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如果再往未來五年看,李開復認為,現在的變化或許微不足道。

例如,未來帶來爆發式增長的將會是在IOT(物聯網)、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這也將帶動約400億台相關設備的增長。李開復預計,一大變化在於未來所發生的變革不是產品的變革。“如果只是在想車會不會電子化,電視是不是智能化,那你想錯了。”

他以汽車為例,“從電子車到Uber到地圖和生活服務,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現象?如果有想像力一點,未來的整個運輸模式都會改變。不久的將來應該可以看到,一個汽車沒有駕駛,沒有駕駛,它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如果還在想你計程車哪個什麼事,地鐵什麼事,都有點OUT了,要往前想。”

“一些我們認為的危機,事實上都被巨大的變革徹底改變了。”李開復說。從前人們擔心石油不夠用,但現在現在很多汽車已經不需要汽油;而如果再回到100年前看,紐約市最大的問題是馬糞怎麼丟,但最後解決問題的答案並不是給馬吃什麼讓它少拉一點糞便,而是有了汽車,今天汽油問題也是這樣化解。

“未來我們的生活、娛樂、居住等等方方面面都會被徹底顛覆,絕對不能用過去的方法去想未來。”李開復說,這就像今天的iPhone不是一個iPod連上一個諾基亞就能出來,今天的互聯網也不是把每一個報紙掃描放上去就成了。

而對於火熱的大數據不是一堆數據上傳,而是數據加上場景和學習,帶來的對趨勢的洞察、預測和建議。“例如,未來的電腦應該比你先知道你今天想去哪兒、想吃什麼、去哪裡玩。就像過去每個公司都需要互聯網化,現在每個公司也都需要變成大數據公司。”

第三個變化發生在IOT,“未來的IOT不是硬件公司發明出來的,而是需要有顛覆式思維的公司發明出來。”李開復認為,人類總會高估這一兩年做什麼,而是低估了5年之後發生什麼,“雖然現在我不知道最後哪類IOT產品會脫穎而出,但全世界創業者會告訴我們在哪兒。”

第四個變化則是,在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你的基礎設施越強,你的包袱也越重。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超越了美國,美國的信用卡體系太強了,反而可以去找哪個國家落後的地方,反而是生機的存在。

他舉例,在非洲肯尼亞因為銀行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不完善,所以移動支付反而更快,而大的銀行則在用戶忠誠度方面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第五個變化是,“如果你想把握未來,多和年輕人接觸”。李開復透露,除了Google之外,幾乎每一個最新的應用都是自己的女兒告訴他。“未來這一趨勢會更加嚴重。今天十歲十五歲的孩子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未來的內容是他們所創造。”李開復說。

投資“風口”轉向

伴隨著未來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改變,李開復判斷,未來的投資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他認為,第一個變化是公司越來越值錢。在美國,過去四年時間裡企業的每一輪融資的價值翻了一倍,中國可能還不止,這帶來了很多賺到到第一桶金的創業者。

而接下來,那些賺到第一桶金的創業者,其中一些繼續創業或者去做天使投資。李開復稱,“在美國最棒的投資者就是年輕創業者,它們動手過,知道創業企業怎麼成長、怎麼做,美國有1萬個這樣的人,中國也是,他們會是未來的投資明星。”

這也意味著,那些傳統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慢慢也需要改變了。“因為加速器和孵化器要和年輕的天使競爭,它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專長,一個通用的孵化器未來的路會越走越難。”李開復預計。

第三個變化則是,谷歌、百度、騰訊、FB等巨頭都在花大錢瘋狂投資。

“這背後是'創新者的窘境'。”李開復解讀,這些巨頭非常清楚地看到了一個公司曾經創新創造的巨大價值,缺越來越難以顛覆自己,無法放下過去的積累。而企業要想維持創新和永續經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它們砸巨大的錢讓自己偉大的時間可以再多延續幾年。

“未來屬於創新者和小公司,而大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砸更多的錢擁有創新公司股份。總有一天下一個顛覆者來了,至少那時候它們已經延續最久,賺夠了。”李開復說。

例如,不少創新公司在做的就是不斷的推測一個狹窄領域的用戶想要什麼,不斷地把這一領域越做越大,當發現用戶的強大需求,狠狠砸錢進去,然後成為業界的領跑者。

“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過去一年就燒掉24億人民幣,聽起來可能有點瘋狂,或許兩家會死一家也不一定,但是在非常巨大的市場,領跑者的優勢非常顯著和巨大,所以砸錢是一個值得的賭注。”李開復說。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VC的壓力變得非常大,因為前有創業者天使,後有互聯網巨頭投資,VC們很難和它們競爭。

第四點投資方面的變化,是未來上市的市場會面臨巨大危機。

“因為上市需要要財務透明、各種代價、股東會囉嗦,每季度發布財報的壓力,但如果可以在私募市場融資10億、20億美元的錢,員工激勵的問題也有途徑解決,大家都不想上市了。股市吸引這些錢會越來越困難。”

這又引發了一個問題——普通投資人賺錢越來越難了。“過去你可以買微軟股票賺個20倍、30倍,但買Google、Facebook賺不到這麼多了,如果去買下一個上市公司如Uber、小米,上市以後有正常的回報就不錯了,它的幾十倍回報都被有錢人賺去了,普通人怎麼辦呢?這是一個問號。”

但無論科技的趨勢和投資的風向如何變化,有一個事情不會變。“最終最棒的投資人,不是最有錢的,一定是要有該領域的專長、很大的空間和非常樂意幫助創業者。”李開復說。

5 年內超越 PChome!中華電信【加倍奉還網】推會員制電商新模式

Posted: 14 Jan 2015 11:16 PM PST

5 年內超越 PChome!中華電信【加倍奉還網】推會員制電商新模式

中華電信旗下中華優購「加倍奉還」網(www.mybenefit.com.tw),今天舉辦記者會發表電商新模式,以「挑戰0毛利」為訴求,強調不賺價差,全站商品挑戰0毛利販售,並祭出多樣化服務優惠,打造全新網路購物模式,預計二月推出中華優購APP,屆時便可持APP至實體門市消費。

台灣網購族對價格的敏感度居全球之冠,根據Google2014年發表的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台灣人購物前先做功課(比價)的比率高達七成,加倍奉還網不以傳統從價差賺取利潤的模式,首創電商付費會員制,會員須年繳960元會費,挑戰全站商品0毛利販售,由於不賺取商品價差,可提供低於其它B2C電商平台平均15%左右的商品價格,讓會員購買。

加倍奉還網以奉還金的方式回饋會員,挑戰零毛利購物

SmartM 拍攝自記者會簡報

中華網購、加倍奉還網總經理葉奇鑫認為,「現在電商模式大家都一樣,要是還是做一樣的模式,就完蛋了!」葉奇鑫過去曾任台灣eBay安全交易長以及首任露天拍賣營運長,擅長打造創新的電商經營模式,對於此次推出的新模式,他表示網路購物過去十年來基本的獲利模式都是仰賴交易額的抽成,追求交易金額極大化以賺取利潤,加倍奉還網則追求顧客每次購物時,都能買到最優惠的價格,把「顧客滿意度最大化」是加倍奉還網收取會員費的基礎。

 
加倍奉還網總經理葉奇鑫

葉奇鑫在記者會中表示,加倍奉還網目標在3~5年內營業額超越 PChome,中華電信為中華優購網的母公司,因此中華電信門市會擔任協助招募網站會員的角色。為了讓會員享有更完善的購物保證,加倍奉還網優先考量消費者權益,針對個人會員推出業界史無前例的「沒省到就退費」方案,每1元會費省2元,在會員身份的一年期間內,若沒有省下2倍的會員費,將提供退費服務(購物金)。

除了商品價格的競爭優勢外,借鏡日本股東Benefit one的成功經驗,加倍奉還網也致力於發展「虛實整合」的O2O服務。加倍奉還網董事長謝繼茂認為,旅遊訂房、居家打掃、親子育兒等服務也都在加倍奉還網中找得到,單純的商品販售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O2O模式已經是現在式,所以加倍奉還網也販賣連鎖實體門店的優惠商品,如格上租車、肯德基等。目前加倍奉還網已提供包含全球最大訂房網Booking.com、台灣大洗e衣物清潔、空中美語線上課程、義大遊樂世界、QB HOUSE日式剪髮、好鄰居居家清潔等上百種服務。

【Benefit One公司簡介】
Benefit One 於1996年成立,主要業務為承攬企業員工福利外包,現有1,031位員工數,為東京證交所上市公司。在日本擁有超過5,000家的客戶數,會員人數達622萬人,提供超過90萬種商品及服務優惠,為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企業福利外包公司。

講個秘訣:技術簡報的好用工具

Posted: 14 Jan 2015 07:59 PM PST

講個秘訣:技術簡報的好用工具

本文原刊載於 ihower{blogging},Inside 獲同意刊登。作者為張文鈿,目前在 ALPHACamp 擔任 Web Development Bootcamp 講師,《Ruby on Rails 實戰聖經》作者,前 Faria Systems 技術長,多次 COSCUP、OSDC.TW、台灣與中國 RubyConf、日本 RubyKaigi 技術大會講者。個人部落格為 ihower{blogging},推特帳號是 @ihower

過去幾年經常作一些技術演講,尤其最近加入 ALPHACamp 擔任起全職的技術講師,上課和 Live demo/coding 變成家常便飯,自然得跟投影機和簡報軟體做好朋友。

要不要做 Live demo/coding 很大一部分決定了簡報的手法。如果不需要的話,那麼建議螢幕使用 Extended Mode,因為 Apple Keynote 會有 Presenter mode (設定在 Keynote -> Preferenses -> Slideshow -> Enable Presenter Display) 在你的筆電畫面上。在這個 Presenter 畫面有很多不錯的功能:

  1. 交換兩個螢幕的畫面。數不清多少次看到有講者發現投影的畫面相反了不知所措,工作人員還建議改用 Mirror mode,其實你只要點右上角的交換按鈕就可以了
  2. 可以看到下一張投影片的預覽
  3. 可以看到目前時間、已經花了多少時間
  4. 可以打開 Presenter Notes 看講稿

這個畫面是可以調整的,依照需求調到舒適的配置。

另外,我也喜歡打開 Keynote -> Preferenses -> Slideshow -> Interacting -> Show pointer when using the mouse or trackpad 這個選項,這可以讓你的游標在投影的時候顯示出來,就不需要什麼雷射筆了。

如果需要 Live demo/coding,你人就不能離開講台和你的電腦,因為你要打字。既然要打字,那麼螢幕最好用 Mirror Mode,而不是 Extended Mode。因為打字需要看螢幕,場地的關係你通常不能看到投影畫面,就算看得到拿來打字眼睛也會脫窗。

推薦以下的 Live demo/coding 工具:

PinPoint Mouse Enhancer: 這可以變更你滑鼠游標的樣式,讓它變得更大更清楚。它也會顯示功能性按鍵,例如 control, option, command, shift 等等。這在 Live coding (或錄screenshot)的時候就可以給學員更清楚你到底按了什麼。

Desktop Curtain: 可以很快的藏起你的桌面,避免意外資訊的洩漏。特別是如果你有奇怪的桌面背景,記得上台前把窗簾拉起來。

Duet: 這是最近發現的外接 iPad 螢幕神器,適合需要重度上台 Live coding 的朋友。試了這麼多套延伸 iPad 螢幕的 app,只有這套實用啊,畢竟還是直接用 USB 線最可靠又順暢。尤其是出門在外,無須搞網路,解析度達 Retina 60 FPS,插上去就可以用。

因為 Live coding 需要 Mirror mode,所以要放小抄只能用第三顆螢幕(總不好在主螢幕切換視窗讓學員知道你在看小抄吧… XD),這時候這小巧的 iPad 螢幕就派上用場了。這個 iPad 螢幕會使用 Extended Mode,將範例 code 放在這裡,必要的時候就 copy/paste 即可。我也可以透過這個多出來的螢幕打我的教學筆記,或是無聊的時候用這個螢幕上Facebook(啥?)。這裡的小秘訣是:要怎麼設定三個螢幕讓其中兩個是 Mirror,一個是 Extended 呢?

如果你直接勾選 Mirror Displays 選項的話,會變成三個螢幕都是 Mirror 喔!秘訣是你要按著 Option 鍵將其中一個螢幕疊到另一個螢幕,那麼就只有這兩顆就會是 Mirror,另一個螢幕保持 Extended mode。至於上面那一條白色的 Bar 也是可以拖拉的,這代表哪一個是你的預設主螢幕,因為我習慣將 Dock 放右手邊,所以主螢幕通常會設定成我右手邊的螢幕。

Side Mirror: 感謝 Richard Lee 推薦的一個厲害的工具。這可以在 Extended mode 中即時顯示另一個桌面的畫面,用處是 live demo 時可以透過這個視窗在筆電的桌面看到投影的畫面,就不需要用 Mirror mode 了。下次來試試看。

如果場地比較大需要麥克風,而你有要做 Live coding,那最好用小蜜蜂領夾式麥克風,讓你雙手可以空下來。這裡給 CLBC 一個讚,上次去臨時要竟然有準備 :>

最後,如果是不需要 Live coding 的中大型演講,我很喜歡 TED Talk 的形式:講者離開講台的舒適區,讓主角是你而不只是投影片大神,像這樣甚至有聚光燈就更棒了:

不過,大部分講者應該沒這麼厲害可以把全部要講的東西都背起來,必須靠放地上的多一台螢幕(字幕機?)提示,我還沒有機會用過有字幕機的場地,這一張是我在上海 Qcon 看到的:

我在 WebConf 2013 的時候試過這樣的演講方式,那時候是把筆電放在講台前面地上,有點克難就是了。要用這招還得配個簡報筆。

「台灣矽谷科技基金」擲30億台幣,幫助年輕人創業圓夢

Posted: 14 Jan 2015 06:57 PM PST

「台灣矽谷科技基金」擲30億台幣,幫助年輕人創業圓夢

「為年輕人找出路」是新內閣的施政願景之一,行政院將成立「台灣矽谷科技基金」,以建立台灣在矽谷的投資網絡為目標,初期以1億美金為目標,主要將由民間籌措、佔60%,政府資金則將以國發會之國發基金及科技部之科發基金等共同投資。

為打造友善創業環境,達到行政團隊為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目標,行政院長毛治國今(14)日聽取科技會報辦公室及相關部會「創新創業政策會報工作重點規劃」報告。

毛治國在會中指出,為了打造更友善的創新創業環境,目前工作重點包含培養新型態系統整合人才,並透過更強力的誘因,推動台灣最具優勢的快速成型技術打入國際價值鏈,此外,也需強化國際鏈結,不論在人才、技術或資金方面,都要和國際接軌。

毛治國強調,「創新創業政策會報」是重量級旗艦計畫,希望推動成果將來能在三塊重要領域中展現:當中包含上任後即十分重視的具創新動力之新創事業、我國經濟命脈的中小企業,以及對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社會企業。在分配上,中小企業是台灣的優勢所在,將持續維持最高比重,三領域各有分工,齊頭並進。

科技會報辦公室表示,創新創業政策會報已初步整合各部會推動的方案及資源,目的就是為年輕人找出路,目前規劃的工作重點,除了加強現有的實體計畫外,也擴大到網路世界,會報的重點將朝「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矽谷,並成為青年創業圓夢園地」的願景而努力。

依據科技會報辦公室提出的專案報告,政府部門為達成上述願景,共有創建虛實創業網絡、建構友善創新創業環境、發展創新創業群聚效應、激勵創意發想及加速青創育成,以及強化國際資源鏈結5項策略。

科技會報辦公室指出,今日在花博公園爭豔館展開的「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及工作坊」,就是創新創業政策會報推動的第一項工作重點項目,不僅結合國內外知名創投及創業家,提供創新的寶貴經驗,透過工作坊形式,也讓有意願進入創業的年輕人有實作及體驗的機會。而類似這樣結合國際及國內資源,並引入創投資金,讓年輕人嘗試創業的方式,將成為政府經常的施政項目。

除了「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及工作坊」工作重點外,科技會報辦公室表示,政府也將強化「青年創業及圓夢網」,推出創業服務旗艦店-啟動一站式創業基地的服務,於矽谷設立「台灣創新創業中心」,成立「台灣矽谷科技基金」等項目。

在法規環境上,近期也將協調完成群眾募資相關法制,並針對公司法修正草案進行研擬,以促進良好的創新創業投資環境。

科技會報辦公室表示,以將在矽谷設立的「台灣創新創業中心」來說,這是台灣在矽谷一個創新創業事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的灘頭堡,以強化台灣與矽谷之創新創業鏈結。未來將篩選國內孕育具備矽谷創業之潛力團隊,協助到矽谷開創事業。

此外,也將篩選國內之創業及創投人才,提供與矽谷接軌之在地訓練。中心下亦將設置創新技術監測平臺,進而引進矽谷技術、人才或是訂單來台灣。

科技會報辦公室表示,成立「台灣矽谷科技基金」,則以建立台灣在矽谷的投資網絡為目標,除了投資台灣的新創事業以外,也可針對矽谷的創新團隊進行早期投資,藉由創投資金的投入,提早建立夥伴關係。

基金初期以1億美元為目標,主要將由民間籌措(60%),政府資金則將以國發會之國發基金及科技部之科發基金等共同投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