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看似簡單背後有讓人流淚的大學問!女人迷讀吧的 Logo 設計故事”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看似簡單背後有讓人流淚的大學問!女人迷讀吧的 Logo 設計故事

Posted: 15 Dec 2014 01:31 AM PST

看似簡單背後有讓人流淚的大學問!女人迷讀吧的 Logo 設計故事

本文原刊於《女人迷》。女人迷上週推出 Android 版 app「女人迷讀吧」,本文為其設計師描寫 Logo 設計的過程與心得。

一個簡簡單單的 logo,背後是我們沒想過的大學問。新推出的女人迷 APP 服務 女人迷讀吧的 Logo 獲得各方好評,表示直覺、溫暖、很有女人迷態度,背後卻是設計師 Merci 花了好幾個夜晚,甚至重頭來過的設計心思!讓我們請到設計師 Merci 現身說法,和我們聊聊 Logo 的誕生故事以及她從這次的設計裡學到的設計心法!

大家好,我是女人迷的設計師 Merci,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安裝了女人迷的 APP 新服務女人迷讀吧呢?女人迷讀吧是我們的新寶貝,很高興在 Android 版本上線以來,有許多讀者給我們認真的鼓勵與回饋,也有很多人表示好喜歡女人迷讀吧的 logo!現在,就讓我用設計師的角度跟大家分享這個 logo 的創作理念與誕生故事吧!

看到這個 logo ,妳看到了什麼呢?有人說看到了紙,有人說看到了書,有人看到了 W。

我將代表女人迷 Womany 的「W」 擬物成一張紙,擬物成一份刊物,擬物成任何能象徵「閱讀」的符號——甚至是「書寫」的符號。

因為女人迷讀吧是一個全新的閱讀載體,致力於給妳優雅愉快的閱讀體驗,簡單乾淨的 W,代表著我們堅持提供去蕪存菁的好文章,給喜歡閱讀的每一個妳。這個 Logo 以淺米色作為 W 的主色,米色的靈感來自於書本印刷最常使用的道林紙。雖然摸不到這個 logo,但或許米色能讓妳想起那些捧著書,只有自己一個人徜徉在閱讀裡的美好時光。以熱情的紅色為基底,象徵著行動力與堅持,希望下載了女人迷讀吧的妳和你,天天都會打開它,認真的讀每篇我們為妳挑選的好文章!

這個 logo 從零開始到最後拍板定案,費時約兩週左右,歷經三輪的提案,總共有超過十個版本的設計。最終的版本是怎麼決定的?女人迷為什麼會選擇它呢?

一切的一切,從一張白紙開始

一開始發散型的嘗試各種草圖(當然,要秉持女人迷讀吧的精神!),大量的素描之後,整理出幾個原型,我就進入電腦繪製,看看從手繪發想的粗糙概念,在電腦協助與配色後是否能更完整的呈現。

在發展草圖的過程中,可能有些結果很可笑,有些嘗試失敗,千萬不要擦掉!這些軌跡除了提醒妳嘗試過的方向,也可能會再回來擷取其中一個繼續發展!

快速透過「測試」,篩選出適合發展的方向

發想很多種概念後,整理出幾個不同的雛形提案給團隊。人類通常是在瞬間抽出過去的記憶、對照、然後做出判斷。如果要讓這個 logo 在大家看到的第一眼就能記住,「具象的元素」會比較快速讓大家記住,但我還是保留了幾個簡化到接近抽象的圖形一起比較。

原本我自己最屬意的是前三個,覺得很符合女人迷與閱讀的意象,同時也保有層次感。但是大姐頭經過一道測試:找團隊外的人觀看並選出喜歡的版本,點醒我設計 logo 也別忘了使用者。5 的造型因為清楚簡單,看起來相當明顯,是測試最後的答案。身為設計師,還是不甘願放棄自己喜歡的版本,但是我也重新思考兩個 logo 的造型,如何能夠更精緻希望賦予他們更溫暖的個性。極簡的 Logo 雖然簡單明瞭,銳利的邊角卻會讓人有種距離感。呼應女人迷讀吧運用了許多圓形的介面,將這個 logo 修飾的更圓滑。

靜下心!回到 logo 設計的初衷

最後一輪的比較,相信妳已經知道了誰雀屏中選,連我自己最後也是選擇最簡單乾淨的,中間的版本。因為我自己也說服了自己,回到初衷,簡單有質感的閱讀體驗是女人迷讀吧重要的精神,這個版本能最快的看出背後的雙關趣味。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佐藤卓:「設計的時候,必須體會包容這些已經遍歷多種產品的顧客心情,那就是省略無謂,卻仍然漂亮美麗。」希望這個 logo 、這個 app 在妳手機裡存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以上是 logo 的設計過程,回顧這一次的設計 app UI 和 logo 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四件事,設計任何專案的過程其實都可以參考:

一、用手思考,再進電腦

過去的我太依賴電腦,覺得許多設計被打槍是因為在電腦上的完稿度不高,事實上是最前面的手繪素描還不夠完整,設計概念不夠扎實,進電腦又開始完全陷在畫面上那些物件的斜度、顏色、要不要陰影等種種小地方裡。

二、學會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與團隊溝通:恰到好處的原型

「恰到好處的原型製作」指的是,擷取我們想要知道的東西,然後做出恰到好處的解決方案來凸顯他。經驗老到的原型製作者懂得何時該說:「這樣就夠了。」- Tim Brown(IDEO 設計公司總裁)

在手繪稿後,剛進入電腦的設計階段並不需要把妳的設計稿刻到完美,只要做到 6 -7 分完成度就可以先停止,然後趕快拿給團隊夥伴看!因為非常概念的提案,只是各種差異較大的原型,這樣的程度就已足夠讓團隊快速的決定哪些要留、哪些可以繼續發展。每個設計要一次就做到最高的完成度很有風險,過去的我很容易每做出一個設計就會為了一個細節斤斤計較,但在最重要的概念還沒底定前,刻細節不只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團隊時間。

三、永遠不要停止問自己「為什麼」

身為設計師面對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還是會很容易鑽牛角尖,就為了要不要圓角,要不要線條,在同一個迴圈裡面出不來。要讓自己抽離這個狀態,重新檢視這個作品,重新說服自己每個添加的元素背後的原因(永遠不只是因為好看,還要問自己更多「為什麼」?),如果發現自己原本的設計元素其實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就狠心的拿掉他吧!

四、從團隊汲取更好的靈感

最後,別忘了妳的養分可以來自於團隊的其他夥伴!千萬不要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裡。

「多用手繪」的提醒是來自於工程師小蟹,在某個我設計遇到瓶頸的夜晚,他認真的跟我討論流程上到底是哪裡出問題,怎樣可以更好?他的一句:「我覺得妳就多回到 Sketch 吧!」一語點醒夢中人,因為他發現我太早進入電腦想要趕快完稿的心急。而讓我認清「永遠要問自己為什麼」的是大姐頭瑋軒,她不斷的針對設計提問,開放性的引導我思考,讓我對自己提出的設計執行大減法,甚至最後讓我下定決心在介面的設計全部砍掉重來一遍。

每一個女人迷的服務都是通過這樣的關卡才會來到妳眼前,因為我們很重視與我們相遇的每個妳和你。希望女人迷各個角落、呈現在妳眼前的設計,都能讓妳感到貼心。如果妳喜歡女人迷讀吧,請不要害羞跟我們分享妳喜歡哪一部份,讓我們知道!

當然,設計永遠沒有最佳解!我們還會繼續努力,讓使用女人迷讀吧的體驗越來越好!如果妳覺得女人迷讀吧哪裡可以更好,都歡迎來信到 goodapp@womany.net 告訴我們!

嘿,一起來讀吧!

別讓電商搶鋒頭!實體購物中心怎麼用科技反將一軍?

Posted: 15 Dec 2014 12:35 AM PST

別讓電商搶鋒頭!實體購物中心怎麼用科技反將一軍?

本文原刊於通泰媒體〈科技時代下購物中心迸出新火花〉。

時代的推演,行為的改變

大家回想一下,幾十年前的曾經,假日是如何度過的呢?小朋友吵著要去兒童樂園、玩具反斗城,但媽媽想去高級餐廳用餐,爸爸則只想放鬆看個電影,最後大家吵著吵著就乾脆待在家裡了,因為過去我們行為是零散的、資訊是零散的、資源更是零散的,但如今透過「整合」,我們可以在一間 Shopping mall 一次享受到這些需求。

而這幾年,是大數據的時代、科技化的時代、多元整合的時代,消費者行為模式全面改變,智慧手機的普及和無線技術的發展,讓 Social(社交)、Local(在地)、Mobile(行動)三者合一能更為緊密、無縫隙,產生了 SoLoMo 的概念。

圖 1. SoLoMo 的概念

百貨大舉登台,購物中心蓬勃發展

從 1976 年台北市人口大幅增加,日系百貨開始大舉登台,百貨持續蓬勃發展,到了 1994 年後百貨紛紛開始轉型成為購物中心,整體規模更加擴大也越來越多的特色餐廳及電影院進駐,成為各大百貨及購物中心指標性的特色,但現在放眼望去,購物中心過剩,今年還持續有許多購物商場新建,而企業要用什麼方式才能找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科技與零售已經展開一場革命性的碰撞!

革命性的轉變,虛實整合如何做?

這陣子各大賣場、百貨都紛紛架設屬於他們的 APP 以及 EDM,甚至結合購物網站發展電商,一直在積極發展 O2O(Online To Offline),想著如何讓線上線下連繫,而忽略了用戶服務及體驗,沒有充分利用移動網的社交平台這些互動資源,在未來很難規劃出一個長久發展的架構,更容易被取代。

星夢購物商城 楊勇認為:現在企業應把虛實發展模式從 O2O 的思維導向 OSO (Online + service + Offline),除了電商的二維服務與實體 3D 體驗結合外,多了一項「服務」的概念,而「服務」產生的會是倍增效益,整合現有的資源發展是當前任務重點。

然而我們應該‧‧‧‧‧‧

結合空間?結合體驗?結合科技?結合社群?

圖 2. Mobile 購物科技應用

購物中心與科技時代的火花

Phimedia 通泰媒體認為零售企業可以朝5個方向去整合或思考

1. 有感動漣漪的創新行銷體驗

行銷內容除了創新之外,能夠參與體驗甚至參加挑戰,身歷其境,那能使行銷更加有力!現今做虛實互動體驗的活動也不少,但要把核心概念在互動中傳達至使用者心中,創造感動的漣漪,並不是為了虛實而做虛實。

2. 服務智慧化購物時光零負擔

服務台的服務項目,停車卷兌換、嬰兒車租借、廣播尋人、免費寄物等等,若能將他們電子化,不僅省了人力成本,更增加了消費者的時間。還能做更多電子化服務,導航、記憶位置、商品查詢,讓購物的時光,不會因為處理麻煩的狀況耽誤了,把更多時間留給消費者。

3. 舒壓空間提升文化生活品味

高壓時代,假期人們只是想要找一個能寄託、能舒壓的空間。要營造出一個購物環境,而不是讓人有壓力的購物商場,不把銷售做為目的,創造一個讓人能百分百放鬆的空間。可以透過電子投影幕,讓產品活起來,呈現出產品的製造故事,使用方法,甚至是設計師介紹。

4. 拉近彼此跨區互動的社群交流

可以依據消費者購物習慣,建置獨立社群,讓有共同喜好的族群能互相交流,也可以一起使用專屬平台做活動與投票,選出最想要的贈品,成為專屬會員的來店禮,甚至是線上諮詢及內容提供,從關心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讓消費者不只在購物時能與品牌、企業有所聯結,更能深入消費者平日生活,讓你在線上購物或是線下體驗都能建立與該企業品牌的忠誠度。

5. 靈活管理應用智慧大數據

無處不在的海量資訊現在正改變著整個世界和日常生活方式。各家百貨及購物中心,若用大數據去記錄、整理顧客的消費行為及習慣,利用智慧化系統,便能更明確統整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數據,進而去做管理與行銷經營方向的決策。

核心概念,全新體驗

1. 電子商務「一號店」開幕,一夜之間 1000 家門市 – 智慧創新行銷體驗
虛實行銷很多種,但你有想過讓你的店家一夕之間產生 1000 家門市嗎?是否也很想一同參與體驗、接受挑戰呢?

2. QR Code 應用於聖誕禮物的小服務 – 智慧跨區社群互動
就快要聖誕節了!這是某年聖誕節推出的經典送禮服務,傳遞溫馨更加方便簡單!

3. 德國連鎖超市 EDEKA 發揮創意 – 智慧創新生活品味
來感受聖誕節氣氛吧,在德國,竟然有超市利用收銀台的「嗶嗶」聲演奏出一段聖誕歌曲,讓顧客超驚喜!

未來我們要建造一個 ─ 「購物樂園」

最初,一個購物網站只是購物網站,一個品牌只做櫃位銷售。現今,企業紛紛利用線上線下結合,將一個購物平台與實體店面做出連結,開始有虛實整合的概念,但還並不足以應付科技時代快速來臨的衝擊!「文創」在這幾年成為主流,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是因為它用「故事」包裝產品。所以,我們要讓產品都彷彿有一張嘴巴,跟消費者溝通。

如果「買」這個動作,對於零售業者會有最直接的營收效益,我們認為科技時代要從「體驗服務」中滲入,會比直接用「促使消費」的方式來得更加長久、更加堅固。「內容,是新的零售商店。」 _ Amaryllis Fox, Mulu Media CEO to USA Today

未來我們要建造一個樂園 ─「購物樂園」,我們在樂園裡享受體驗、樂趣與服務,不只是買一個商品,更是買一種感知、一種感動。雖然這還只是想像,但是這樣的想像指日可待!

美國人開會比較有效率,但也更愛開會?!

Posted: 14 Dec 2014 06:06 PM PST

美國人開會比較有效率,但也更愛開會?!

開會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如何有效開會的各種建議,例如這篇作者開宗明義就指出,

導致一個無效的會議,最重要因素在主席

該文總共列了六個如何開一個有效率會議的技巧,讀者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

筆者之前在台灣某大電信商的開會經驗,可以說是不堪回首,一堆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的會議都要開就算了,主要會議之前還要開各類的會前會,白天上班根本就是都在開會!筆者絕對不是管理開會專家,這篇文章也不是要來探討如何開會?要怎麼主持會議?會議記錄該如何撰寫之類的。

而是筆者從目前經營的線上多人視訊會議服務的全球數據,看到了美國與台灣兩地用戶,使用視訊會議的活動,有一些差異,於此分享。Zoom已經在美國推出一年多了,目前90%的用戶也是在美國,已經累積足夠的數據可以統計與分析。而台灣於十一月中旬才正式推出,雖然不到一個月,但因為用戶活躍程度高,目前累積的數據,還是具有參考價值。以下的資訊圖表,是依據 Zoom美國用戶第三季平均每月7800萬開會分鐘數,以及Zoom台灣用戶由2014/11/20~2014/12/12這段期間總共28萬開會分鐘數彙整的。而未來隨著服務拓展到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時,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不同國家用戶的一些開會活動的可能差異。

Zoom美國用戶與台灣用戶會議活動資訊圖表:

數字說明:

美國人開會比較有效率但更愛開會?!

看平均一場視訊會議的時間,美國用戶是47.64分鐘,而台灣用戶是53.23分,看起來台灣用戶開會的時間長於美國用戶,但美國用戶一週要開快要4場會議,台灣只開了2.55場,這樣算起來,其實美國用戶一週中開會的時間多於台灣用戶!但產業不同,會議的內容與型態都不同,這只是一個統計的結果,純粹是筆者要用標題吸引讀者,請見諒!但很有趣的是,這兩地用戶開會的時間,都超過Zoom的Freemium 模式中免費用戶可使用40分鐘的會議時間,也因此Zoom有不錯的轉換率!

行動裝置與行動網路上的working life!

從上圖顯示的數據,不論是美國或者台灣,都有超過25%的用戶(美國33%,台灣29%)是在行動裝置上參與視訊會議。不論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在使用者於工作上使用行動裝置已成風氣,或者是因為Zoom是一個Mobile First產品所以用戶易於且樂於在行動裝置上使用,於行動裝置上工作,是一個進行式,更已經是一個有足夠規模的事實了,還停在把它當成未來趨勢來討論與看待,都晚了。而其中也有不少比例是在行動網路上參與會議(美國17%,台灣11%),台灣的4G剛推出不久,據稱三大業者已經快速累積了200萬的4G用戶,這其中應該多數是上班族,筆者相信台灣用戶於行動網路上使用視訊會議的比例,會快速地追上美國的比例!

視訊會議但不想看你的臉?!

確實,筆者曾簡單地問過幾位用戶,為何需要視訊會議?又為何不需要?於會議中不啟動視訊者,一般回答都是不好意思,或者沒必要。而啟用視訊者,除了例如面試,看產品,或者就是要看到對方者,大部份是分享螢幕上的某個視窗或者文件,台灣用戶於66%的會議中會分享螢幕,美國是58%,看來是台灣用戶比較害羞?當然不是,反而是台灣用戶更善用視訊會議的功能!

島內視訊會議的機會才多咧!

跟Skype類似,筆者周遭的朋友都以為,線上視訊會議是跟國外客戶開會時比較有需要吧。從數據上來看,其實不然,台灣用戶的視訊會議,78%是百分之百在國內發生,而美國更多,85%。美國的市場可以理解,因為幅員廣大,東西岸搭個飛機就要五六個小時,向來是線上會議的大市場。而出口導向的台灣,原本以為對國外視訊會議的需求較高,但看起來島內更需要。雖然高鐵快又方便,但能線上討論,省時省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