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科技界大佬贊助,邀請年輕人齊聚「車庫」開創下一輪盛世”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科技界大佬贊助,邀請年輕人齊聚「車庫」開創下一輪盛世

Posted: 12 Nov 2014 01:20 AM PST

科技界大佬贊助,邀請年輕人齊聚「車庫」開創下一輪盛世

Bill Gates 與 Paul Allen 在車庫裡創造了微軟,Sergay Brin 與 Larry Page 在車庫創造了 Google,Steve Jobs 與 Steve Wozniak 在車庫裡創造了蘋果。美國車庫創業的神話我們聽了幾百回,其實下一個偉大企業的故事,正在我們周遭發生。十幾年後的現在,新一批懷抱熱情與理想的年輕人,陸續走進世界各個角落的車庫,「把雙手弄髒」實現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夢想。

台灣不乏早期白手起家的創業神話,不過鮮少是以車庫為起點。但是今天,在台北中山區嘉新大樓裡,一座命名為「Garage+」的創業基地就在裡頭誕生。走進佔地 200 坪的大型「車庫」,一輛旗下進駐團隊蓋亞打造的電動碳纖車迎面而來,雖是原型,但充飽電,就能上路。

Garage+ 堪比最豪華的車庫。宛若矽谷新創公司的繽紛色彩沾染四處,開放式設計、透明的玻璃會議廳,這裡沒有什麼秘密,簡直是我在台灣看過環境數一數二棒的創業育成中心。十月剛進駐的新創團隊成員倚在黑色桌子旁說,「我們剛剛跑上去 coding」。

麻省理工校長 Rafael Reif、廣達電腦林百里董事長

他口中的「剛剛」,是 Garage+ 的開幕式,九樓擠滿創投、天使投資人,以及台灣科技界重量級人物熱絡交談。廣達電腦林百里董事長、台達電子鄭崇華董事長、緯創資通林憲銘董事長、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張安平董事長、華威創投張景溢董事長等 30 多家贊助企業高層主管,都是座上賓。西裝筆挺的大佬在活潑的環境中有些突兀,但是他們可是這座豪華「車庫」的幕後金主,目的就是要讓年輕人在此,開創下一輪盛世。

科技界大佬齊聚 Garage+ 留下難得合影

今日在座者,最特別的當屬遠從美國波士頓訪台的麻省理工校長 Rafael Reif。Garage+ 其實是時代基金會的育成計劃,他們主動找上與時代基金會淵源甚深的 MIT,成為該校海外第一個育成合作夥伴。Rafael Reif 上台致辭表示,希望 Garage+ 能夠集社群之力實踐「透過創新為社會創造美好的生活」的願景。

Garage+ 專案經理盧志軒表示,目前 Garage+ 進駐來自台灣、美國、加拿大七組團隊,九樓屬於早期階段的「incubator」,十樓則有獨立辦公空間的「accelrator」,幫助發展相對成熟的團隊「加速」,已因 WhatsTheNumber 小有名氣的 StorySense 也在 Garage+ 加速器中準備衝刺。

盧志軒說,Garage+ 聚焦的領域包括資通訊(Big Data/Computing)、健康醫療(MedTech)、軟硬整合(IoT/Smart Things/Wearable)、綠能、創意設計等。過去二年,有募資需求的團隊已 73% 成功募得資金。而跟麻省理工學院的合作,則是希望讓台灣的技術長才遠播海外,他舉 KickStarter 上頭許多因為技術困難延遲出貨的例子說,一旦接起橋樑,台灣的團隊就能提供解決方案。

入選團隊在舒適辦公場所可以待上一年,安心實踐夢想。此外,Garage+ 還有 50 名以上的 mentor 為團隊進行啓蒙教育、解答疑難,並且提供 2.5 萬美金到 10 萬美金的種子資金。此外他們也會不定期舉辦「CTO Day」,贊助企業的技術長將親自與團隊交流。盧志軒透露,幾天之後他們就要啟程前往北京、柏林、阿姆斯特丹等地,邀請全球有潛力的團隊進駐台灣「車庫」,彼此感染創新力,一同碰撞出不一樣的世界。

熱鬧喧騰的開幕式告一段落,空間逐漸恢復安靜,剛剛跑到樓上 coding 的年輕團隊坐回自己的地盤,打開筆電,繼續浸泡在一行行程式裡面。桌上擺著 Peter Thiel 的《從零到一》,他們看來已經迫不及待,創造獨一無二的「壟斷」事業。盧志軒說,歡迎創業魂蠢蠢欲動卻缺乏資源的你,帶著點子或原型成為「Garage+」一員,這裡全年收件。

阿里巴巴 IPO 功臣、最神祕人物蔡崇信首度接受台灣媒體採訪

Posted: 11 Nov 2014 11:49 PM PST

阿里巴巴 IPO 功臣、最神祕人物蔡崇信首度接受台灣媒體採訪

世界最偉大市集的掌櫃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一直被外界認為是阿里巴巴最為神祕的人物。這名出生自台灣的美國律師,15 年前加入馬雲的「十八羅漢」,共同創辦被稱之為「世界最偉大市集」的阿里巴巴,1此後一路主導集團的募資、財務與法務,包括阿里巴巴在美國創紀錄的上市過程,蔡崇信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昨天下午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首度接受台灣媒體採訪,除了重申阿里巴巴將持續專注於電子商務,也直接談論對手,並且在稍晚的時候再度到雙 11 戰情大廳發表簡短談話,本文為蔡崇信兩次的發言整理。

為阿里巴巴改變中國經濟感到自豪

首先蔡崇信談到今年的雙 11,他告訴大家,除了關心各種紀錄數字之外,不妨退一步來看整個大局。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已經透過這次雙 11 徹底展示出來,這是相當驚人的,也是為什麼儘管每一年舉辦雙 11 的時候,他都會覺得或許明年就無法繼續成長了,但仍然年年創下新紀錄的原因。

他也談到電子商務以及周邊生態系對整個中國經濟做出的貢獻。他說,在阿里巴巴 15 年間成長的同時,也協助中國的經濟模式從過去的出口導向,逐漸轉換成滿足、擴大內需的模式。「我個人對於阿里巴巴的電商模式能夠改變中國經濟模式感到很驕傲。」蔡崇信說。

蔡崇信於晚間在戰情大廳演講時也提到,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滲透率仍然相當低(只有 9%),換句話說,阿里巴巴的生態系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他指出,中國有 13 億人口,6 億多的上網人口,當中的「電商人口」卻只有三億多,這也是為何他對於未來的成長空間感到樂觀。

生態系才是重點,對手光是把零售工作搬上網是不夠的

阿里巴巴被經濟學人稱作「世界上最偉大的市集」,但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生態系才是真正的關鍵。蔡崇信剖析,阿里巴巴的業務模式可擴性(scalability),今天假如阿里巴巴樣樣都要自己來,自己找貨、自己管庫存、自己做物流、自己賣貨,那麼像雙 11 這麼大的量,即便是阿里巴巴也無法辦到。蔡崇信說,今天許多競爭對手,都說自己在做電子商務,只是將線下銷售那一套搬到網路上來,沒有實踐「互聯網精神」,這樣是沒有辦法跟阿里巴巴競爭的,他相信互聯網精神就是一種包容的精神,而生態系賦予的可擴性是阿里巴巴與對手的不同之處。

另外,蔡崇信特別提到了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夠成長到今天的規模,靠的就是技術能力。他說,無論是數以億計的訂單,或是商家的庫存管理,全都是在阿里的平台上運作。根據營運長張勇在雙 11 落幕後揭露的數據,今年阿里雲計算的雲計算服務處理 95% 雙 11 訂單,去年這個數字是 75%;而昨天下午支付寶技術長程立也提到,在昨天雙 11 的支付部分,支付寶已經能夠處理峰值每分鐘 285 萬筆,遠高於去年的 79 萬筆。

不會併購手機廠

阿里巴巴已經掌握了中國 80% 的行動電子商務市場,蔡崇信認為阿里巴巴未來的行動戰略將聚焦在數據與阿里巴巴的「雲 OS」。數據是阿里巴巴確保使用者體驗的重要參考,使用者透過阿里巴巴旗下各種行動平台瀏覽商品、購物、溝通,要打磨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就是靠數據來改善。

儘管先前曾經遇到一些阻礙,2阿里巴巴依舊堅持全力發展自己的行動作業系統雲 OS,但不像亞馬遜,阿里巴巴無意發展自有的硬體,因此面對記者提問,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不會收購手機廠,「再買一家手機公司對阿里巴巴而言是多此一舉。」

阿里巴巴的併購策略

IPO 之後,阿里巴巴手上有大把的資金,各界都很好奇中國的電商巨人會如何進行投資與布局。晚間蔡崇信在雙 11 戰情大廳也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他說阿里巴巴的收購/投資邏輯有二,一是能夠增加使用者,並且進一步提高使用者粘性的,蔡崇信以最近收購的行動瀏覽器公司 UC Web 為例,指出 UC Web 是中國最大的行動瀏覽器公司,活躍使用者高達兩億。(阿里巴巴在今年三月也重金投資通訊 app「Tango」)

另外一個投資邏輯也是蔡崇信一直強調的使用者體驗,他舉了阿里巴巴與海爾的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在天貓上銷售大型家電,不僅到府送貨、安裝,還會做後續的使用者滿意調查。「大家電不光是送貨的時間,而且還幫你做冷氣裝好,冰箱給弄好,過幾天還打電話來問你這個東西是不是滿意?像這些對我們來說,我們做投資就是要提升用戶的體驗。所以這是我們後面的這些邏輯。」蔡崇信說。

阿里巴巴在投資的腳步早已是外界關切的重點,他們的名字與 Google、Facebook 和騰訊都出現在 Mary Meeker 2014 年網路趨勢報告中——當時他們甚至還沒 IPO。

台灣公司應該抱持積極心態,學習面對終端消費者

來自台灣的蔡崇信也給予台灣企業一些建議,他說過去台灣的製造業很擅長面對國外的大客戶,但是天貓和淘寶的經驗,讓他覺得,或許台灣的公司也應該學習如何面對終端的消費者。事實上阿里巴巴對商家做的事即是「了解客戶的客戶」。

在募資方面有豐富經驗的蔡崇信給台灣新創公司尋求國際資金的建議很直接,「如果能將中國大陸看成一個(目標)市場,這樣消費者變多,投資人肯定也會來追捧。」

韓國市場

除了電子商務,在被問到韓國市場,蔡崇信提到自己對韓國從過去輸出商品,成長到今日「輸出文化」感到相當敬佩,未來阿里巴巴會引進更多來自韓國的內容,但是最重要的,他希望能夠學習韓國培養整個娛樂、流行文化的機制,而不是只向他們購買內容。

保護雙 11 精神

在阿里巴巴大張旗鼓進行雙 11 的同時,對手的攻擊也沒少過,如果讀者在百度搜尋「蘇寧」,「寧」字一輸入完畢,網頁就會出現整頁明顯針對雙 11 的廣告,而且,也在今天,中國部分城市的報紙上也出現了整版蘇寧易購廣告,刊登明顯針對天貓雙 11 的廣告。3

因此,當媒體報導阿里巴巴為「雙 11」註冊商標時,許多人會質疑阿里巴巴的用意,為此,蔡崇信在受訪時表示,雙 11 是屬於消費者的節日,不容遭人濫用、詆毀整個雙 11 節日。阿里巴巴三年前申請了「雙 11」商標的用意正是如此。

沒有所謂科技泡沫

近年有許多新創公司接連完成高額募資,一個比一個高的交易前估值令人不禁擔心:泡沫是否又來了?蔡崇信表示,泡沫的現象不只出現在美國,全球各地,例如東南亞也有相同的情形。

蔡崇信話鋒一轉,之所以會有泡沫,是因為人們對未來感到樂觀,然而他並不擔心泡沫問題。他說,或許一些區域或是公司會有泡沫問題,但整體環境他並沒有看到泡沫的問題,如今新一代網路公司的體質與前一波為人所知的科技泡沫已經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新創公司規模更大、使用者更多,最重要的一點,不少都已經有營收、甚至是利潤。

但是,當我們詢問阿里巴巴在美國的投資策略,他說阿里巴巴在美國有一支很小的投資團隊,目前的策略是先採小額的投資,用少數股權投資的方式去支援當地的創業者和新創公司。

微信要將使用者轉換成電商消費者將遭遇困難

前一陣子,阿里巴巴與微信之間的「戰爭」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蔡崇信說,我們要關注的應該是客戶的質量而非數量,整個阿里巴巴平台有多達 2.17 億的使用者,每一個使用者都是會花錢購物的客戶,而微信的使用者雖然更多,但使用者的主要目的是溝通、聊天,而非購物,他相信微信在客戶轉換方面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然而,阿里巴巴先前力推自家的即時通 app「來往」、馬雲的發言,某種程度上也顯示了自己並未輕忽微信在行動電商方面的威脅。

我們認為,即時通訊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是非常有趣的發展方向,無論是樂酷天併購 Viber、Line 想發展行動電商、Facebook 如何運用旗下的即時通 app、Instagram 與 WhatsApp,當然,還有阿里巴巴的淘寶、來往,以及支付寶未來在社群功能的發展,都是值得觀察、追蹤的焦點。

東京馬路「變聰明」,車禍死亡人數減一半!

Posted: 11 Nov 2014 09:16 PM PST

東京馬路「變聰明」,車禍死亡人數減一半!

原文出自財訊 463 期,作者黃靖萱,Inside 獲得授權刊登。本文為財訊雜誌智慧城市系列報導,建議先行閱讀〈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總匯流,縣市長的終極競爭力〉,

東京 馬路變聰明

車禍死亡人數減一半

東京不僅是擁有全球運量最高的公共交通運輸,也有全球最聰明的公路系統,他們不只實現車與車、車與道路的對話,在不久的未來,他們還要打造出自動駕駛的環境!

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人,2013年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是1928人;但反觀日本,總人口數1億3000萬人,是台灣人口的4·6倍,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才4411人,只有台灣的1·3倍。事實上,日本自1990年代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不斷下滑,甚至創下51年前、2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新低。這項紀錄,不但亞洲少見,連全球各國都嘖嘖稱奇。原因無他,日本的祕密武器就是「智慧交通」。而日本智慧交通的源頭,就是它的首都——東京。

智慧管理》早一步告訴你路況!

東京是一座高度仰賴公共交通運輸的城市。從1927年銀座線上野至淺草段開通,至今87年裡,已有13條路線開通,共有258個車站,平均每日運量逼近900萬人次,堪稱全球最繁忙的地鐵系統。

「東京幾乎每走500公尺就有一處地鐵站,所以連公司社長都搭地鐵上下班!」在東京10年、外貿協會東京事務所所長陳英顯指出。

但選擇開車上下班的陳英顯,一樣可以享受便利的日常交通,因為東京擁有全日本「最聰明」的道路系統,就是在公共道路和首都高速公路已完成實驗的整合型智慧交通系統。

「整合型智慧交通系統,不光是車輛而已,還必須進行道路基礎建設,因此得由政府和民間企業共同推動,」ITS Japan(日本智慧交通系統協會)資深副總裁大見真也指出,整合型交通系統從東京先展開大規模實驗,到10年才開始推展至全日本。

總部位在東京芝公園附近的ITS Japan,是日本和東京推動智慧交通的幕後最重要推手。它成立屆滿20年,全日本擁有242個會員,包括豐田、三菱、日產等重量級汽車業,而ITS Japan的榮譽主席則是豐田前社長豐田章一郎。

「舉例來說,當車輛開到交叉路口,視線可能被障礙物擋住,看不到另外一方的來車,但整合型交通系統會告訴雙方車輛,提醒他們注意來車,」大見真也解釋,整合交通系統一種是把感應器架設在道路上,另一種是讓安裝在車輛上的感應器做資訊交換。

簡單來說,日本車輛除了能和道路溝通,還能和其他車輛「打招呼」,把彼此的位置等資訊,透過訊息交換,降低雙方會車時發生「碰碰車」的機率。大見真也指出,日本高速公路已經設置1600百個整合型資訊交換點,目標將普及至一般道路。

日本道路智慧升級,歸功於將近20年來的準備。大見真也指出,汽車導航已經推行約17年,ETC推動也達13年,兩者搭載數量分別達到5000萬輛和3700萬輛,以全日本汽車數約7600多萬輛來看,比率可觀。這些導航、接收器和ETC,就成為發展整合型交通系統的必備武器。

海量整合》把你的車當移動數據中心!

此外,日本道路平均每2公里就架設一組車輛偵測器,全日本已經架設數十萬組,由VICS(車輛資訊和溝通系統)中心將傳送來的資料,加以編輯、整理資訊後,再播送給駕駛。以無線信號傳送來說,至少可提供給駕駛200公里以內的道路交通訊息。

但東京智慧交通厲害之處,不只是讓車輛之間對話,而是把每一輛車,都變成它的移動數據中心。

到日本買汽車,車廠會詢問車主,是否願意分享車輛資訊,如果車主願意分享資料,汽車所在位置等資料,就會回傳至耗資193億日圓建置、全球最大的日本交通管制中心。「日本主要透過四家汽車廠商和三家計程車公司,取得個別汽車上高精確的數據,」大見真也說。

大見真也進一步指出,從每一輛汽車傳來的數據,經過交管中心整合分析後,可以提供更有用的交通資訊給車輛駕駛。舉例來說,日本311大地震時,東京對外聯絡道路幾乎中斷,但交管中心可以看出哪些車輛還在行駛,藉此判斷哪一條路仍可通車,把資訊傳送給駕駛。

雖然無從得知全日本有多少車參與分享資料,不過,大見真也指著地圖上幾乎散布整個日本、成千上萬的紅藍標示點,笑著說,「但我相信這些數據一定很大。」

未來願景》6年後將實現自動駕駛!

「大數據就是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要做的,」台大土木系教授、台大先進公路運輸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大數據搭配動態即時資訊,不但能告訴你路況,還包括停車場,「往前開多久會有停車位,收費多少,統統都能告訴你。」

張學孔表示,智慧交通的目的,其實就是「讓整個運輸系統安全,讓路網更有效率,還有更環保。」

不過,即使能夠提供再多資訊給駕駛,駕駛也不見得採用,交通壅塞和事故也不一定可以獲得解決。然而,要達成舒適、安全又環保的智慧交通,終極手段就是連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都為之瘋狂的自動駕駛。

13年年底,在尚未開通、連結從神奈川縣到愛知縣的新東名高速公路,日本已完成自動駕駛實驗。他們在卡車前後方加裝雷達和感應器,左右兩側則有監視器,只要前方第一輛卡車司機駕駛,後面3輛卡車就可以自動跟隨駕駛,既不會撞到前方,也不會偏移。

大見真也指出,13年在東京舉辦的ITS世界年會,就把自動駕駛列為最重要的議題,隨後日本政府就訂出自動駕駛開發的跨部門計畫,和各產業共同推動自動駕駛。大見真也表示,根據日產評估,20年就能在高速公路實現自動駕駛。

換言之,在6年後的未來,日本高速公路就可以看見駕駛幾乎不必手碰方向盤、不必看路,就算讀報紙、喝咖啡也能開車。

「造成交通壅塞的主因,除收費站外,就是上下坡路段,各汽車間加減速不一致所造成,」大見真也表示,如同新東名高速公路的卡車實驗,自動駕駛能讓每輛車都能定速行駛,壅塞問題迎刃而解。

此外,大見真也拿出一張自動駕駛卡車的排碳量分析圖表,他表示,每輛卡車以每小時80公里速度行駛,間隔4公尺進行自動駕駛,除了前方第一輛卡車外,其他3輛卡車的排碳量降低了15%,「自動駕駛不但安全,而且環保。」

社會效益》減少社會問題,促進經濟

美國都會區規畫組織協會技術委員會前主席、智慧城市專家焦國安指出,智慧城市不只是為了提升效率和便利,更重要的是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日本和東京推動智慧交通,就把格局拉高到競爭力的層次。

ITS Japan會員、道路模擬測試相關軟體廠商富朗巴(Forum 8),曾與政府單位及各大汽車廠進行交通模擬。「我們現目前和學界共同模擬小型運載工具在道路上的使用,」富朗巴日本總公司國際業務副理何征指出,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正積極推動和測試小型電動車在道路上的應用。

「下一個階段ITS要解決的不只是交通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大見真也表示,日本是一個高齡化社會,因此他們開始推動與規畫小型個人式的運載工具(如類似高爾夫球電動車等),讓老人家也能輕鬆駕著小型電動車,進出商店和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大見真也指出,高齡者能自由外出移動,讓他們身心年輕,保持健康,「高齡者健康,就可以降低健保費用支出,從整體來看,也是降低社會成本。」大見真也認為,智慧交通的附加價值,將能解決更多社會問題。

「智慧交通重要在於有智慧的人,」張學孔表示。所謂「智慧的人」,不只是用路人,還包含各決策單位,做出更聰明的選擇,這是用路人之福,也是整體城市之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