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從愛出發的 Facebook 粉絲團經營術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從愛出發的 Facebook 粉絲團經營術

Posted: 01 Oct 2014 03:13 AM PDT

從愛出發的 Facebook 粉絲團經營術

昨天 Cheers 雜誌舉辦「亞洲人才創新論壇合作」,邀請台大新聞 e 論壇行政統籌彭筱婷、插畫家馬來貘、「直接跟農夫買」社會企業發起人買買氏以「我就是媒體:分享才有影響」為題進行分享,以下為活動記錄:

對新聞的愛——「我只看新聞 e 論壇,因為他們會道歉」

來源:新聞 e 論壇

學運寫下台灣歷史無可抹滅的一頁,也塑造了新媒體典範。

台大新聞 e 論壇從本來僅有幾百名成員的學術性社團,因 318 學運暴增到 9 萬人,一切只因四名學生誤打誤撞進到立法院,秉持新聞人的精神記錄歷史現場,沒地方發文,Facebook 成了最直接便捷的平台,幾乎是「誤打誤撞」成為外界口中的「學運官方媒體」。

狀況很突發,這批年輕學子藉著高度機動性,搭配唾手可得的 LINE、Facebook、HackPad、UrStream 通通派上用場,靈活運用科技,迅速反應,不浮誇不鋪張,簡潔利落的填補學運中的訊息真空。隨著學運戰線拉長,除了即時短訊之外,他們也新增豐富的圖文報導、專題、圖表、以及攝影作品,儼然一家從 Facebook 降生的專業媒體。

這批 90 個人組成的編採團隊,儘管內部對於學運的意見並不一致,但對新聞的處理原則俱有高度共識,「忠實完整的記錄現場」就是他們的最高準則。

他們並非完美無缺,學生衝入行政院當天,身在現場的三名成員陸續回報「警察丟催淚瓦斯了!」守在立法院編輯台現場的編輯們驚慌失措,急忙在 LINE 上瘋狂轟炸訊息只為確認消息的真實性。時間緊迫、兩邊現場全都亂成一團,最後他們還是發了短訊,但三分鐘後,一名編輯問道「我們有人聞過催淚瓦斯的味道嗎?」

再次經過確認之後,新聞 e 論壇馬上發了道歉訊息。彭筱婷以這個看似負面的經驗作結,它像一把利刃,一下子劃開新世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巨大差異,也映射出新媒體的光芒。一名讀者在該道歉訊息下面留言:

我都看他們,因為他們寫錯會道歉。

靈活掌握技術是一回事,這群學生對於「做新聞」的態度,無非是本次學運最令人振奮的現象之一。

誠如彭筱婷所言,社群時代創造新的溝通形式,但是永遠不能忘記的是「信任」,社群的重點永遠都是人,工具只是其次。

幸而,這顆學運衍生的新聞種子藉著群眾募資的力量,將會繼續成長茁壯。服貿爭議暫時冷卻,新聞 e 論壇持續追蹤,已經推出一支影片,短短兩分鐘,帶領大家回顧服貿半年進度,今年底也預計推出大選專題。

對創作的愛——從粉絲團創造個人經濟,馬來貘的祕訣:做自己

馬來貘的粉絲團經營哲學,與他自己的個性,以及粉絲團最終呈現出來的氛圍,全部如出一轍。簡單的筆畫,搭上獨特的幽默感,他只畫自己真正心有所感的事物。因為一幅「汐止雨不停」,粉絲團第一次大躍進,從幾十名親朋好友護衛隊增加到五百多名,後來畫了一篇「台灣 vs. 日本電視新聞台」,引起強烈共鳴,一下子激增到一千多人,現在,這隻黑白擬人動物已經能夠號召數十萬粉絲實踐 O2O,在烈日下抱著大同電鍋排隊,只為得到馬來貘的親筆簽名。

沒錯,馬來貘已經代言無數產品,電鍋、行李箱、亞洲航空、香港誠品、東門捷運站,處處可見它的足跡。

儘管找他代言的品牌接踵而至,但馬來貘說,如果是與他自己個性相斥的產品,創作起來既沒勁,粉絲其實也看得出來,迴響自然相對冷淡。因此,後來他便只接受調性相符,並且尊重馬來貘創作自由的品牌。

開啟粉絲專頁人生是意外,但走上這條道路之後,馬來貘對於「養粉絲」可是有自己的一套。不若有些粉絲團「已讀(不讀)不回」,也不像另外一些粉絲團「必讀必回」,他採取跟追求伴侶一樣的策略,欲擒故縱,有時回應、有時不回,反而帶給粉絲驚喜。說穿了,始終如一做自己,不正是他受到粉絲熱烈追捧的原因?

對在地的愛——買買氏用 Facebook 搭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樑

來源:直接跟農夫買

 

曾經撰寫過《棄業日記》一書,買買氏於 2010 年成立「直接跟農夫買」粉絲團,集結她「棄業」之後認識的農夫,立志牽起農友、消費者和土地的公平關係。2011 年,她出於無意,在粉絲團中寫下一位芭樂老農的故事,沒想到芭樂十分鐘內完售,也曾用文字協助宜蘭有機稻農一週賣掉三萬斤有機米,堪稱善用社群進行「內容行銷」的模範。

自此「直接跟農夫買」知名度漸增,但是粉絲變多的同時,觸擊率卻一路下滑,不過她安慰自己,這樣不盡然是壞處,因為留下來互動的都是主動參與、忠誠度高的網友。買買氏也觀察出「直接跟農夫買」的公式:

觸擊人數 x 1/20 = 按讚人數 x 1/20 = 立即行動人數

若您也是粉絲團主人,您的公式又是如何呢?

最後,買買氏半開玩笑地說,如果粉絲團實在慘淡到不行,只好使出殺手鐧,帥哥正妹牌永遠有效,外貌亮眼的芭樂農往往秒殺,臉孔姣好的檸檬農迴響同樣破錶,「找出生產者最美麗的樣子,會有得救的一天」。

小結

Cheers 這場講題為「我就是媒體:分享才有影響」,能夠讓個人成為媒體,網路社群自是關鍵。如果沒有社群網站,也許台大新聞所那四名學生衝到第一現場的珍貴報導只能在校內流傳,也許馬來貘進入設計公司工作,難以走上自創品牌之路,也許買買氏無法牽起消費者與農夫的聯繫⋯⋯

社群網站為他們創造了可能性,但將可能性實踐成真的,仍是來自他們自身的熱情。他們的本意不在累積粉絲,他們不若大企業大品牌制定精密的行銷策略,沒有太多行銷預算,很多行為都是從單純的熱愛出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新聞 e 論壇從私密學術社團變成最多人關注的學運訊息集散地,馬來貘本來只把粉絲頁當成作品的「倉庫」,買買氏勾勒農友故事意外達成交易效果。

不過即使成果豐碩,他們都依然保有自己的個性。社群網路的便捷與發達,人人都可做自己的媒體,從單純的分享開始,也許你也能在其中開闢出自己的天地,但要記得,你所分享的事物,要先能與自己產生共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