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想要創新?當個實踐者吧!” 與新的 1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想要創新?當個實踐者吧!

Posted: 29 Sep 2014 04:15 AM PDT

想要創新?當個實踐者吧!

本文轉自〈想要創新?當個實踐者吧!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生活在便利的智慧時代,打開電腦,連上網路,任何資源唾手可得,在人人有機會的全民創意時代,你要怎麼讓自己的創新脫穎而出?

MIT Media Lab 總監 Joi Ito 以全球化的眼光,分析當今科技趨勢,強調創新已不再是難以實現的白日夢,最重要的關鍵是你能否把握當下,跨出第一步,實踐你的創新想法。

解決災後問題的創意發想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強烈的規模 9.0 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爆炸,隨之外洩的輻射雲朝東京襲去,東京霎時籠罩在輻射疑慮的陰影中。

但日本政府對於輻射資訊的隱匿閃躲,讓 MIT media lab 的總監 Joi Ito 決定挺身而出,自己尋找真相。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他得以網羅各方專業人士,設計測量輻射儀器,並親自測量各地輻射量,創造了全世界最大輻射測量的公開資料庫「Safecast」,並藉由便利普及的手機應用程式(application)即時公開資訊,而這一切從無到有,都要歸功於現代科技與網路的便捷快速。

網路改變了商業經營模式

災難的發生讓人們團結一心,而網路的力量將資訊連結起來,用嶄新、有效率的方式建構新知識,擴及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現在的你,還記得網路發明之前的生活嗎?

網路紀元誕生之前,事物依循著我們熟知的定律運行。若你想提供新服務,你得先讀個工商管理碩士、找資金,最終可能必須花好幾百萬美元,才能提供服務。然而有了網路之後,過去那套呆板僵硬的流程已然翻轉,以往都是由上往下的授權管理,現在,則轉為由下往上的商業模式,你只需有個新鮮的想法,不需主管同意、不需老師講解,就能幾乎不費任何代價地建立服務。

像是谷歌 (Google)、臉書 (Facebook) 網路公司的創立,或是智慧手機時代的手機應用程式(application)的開發,由工程師與設計師主導,創意想法快速模擬、上線,再從操作中調整,發展出一套全新的商業經營方法。實現創意已不再專屬特定人士,網路提供了即時平台,只要你有創新想法,人人都能立即實踐他們的創意。

即時上手的硬體技術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能夠不靠大企業,利用嶄新的硬體技術,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自行製造產品。

像是近年應用廣泛的 3D 列印(3D printing),除了在生醫、航太領域的使用,設計師更能利用一臺要價不到 2000 美元的 3D 列印機,只需輸入數位 3D 檔案,幾小時內便能將設計模型直接製造出來。就像網路改變了商業模式,製造業也正掀起一股革命,創意的立即實踐已是世界的一股潮流。

深圳的創業風氣

Joi Ito 提及拜訪深圳年輕創業家的經驗:「他們製造新手機的模式,猶如矽谷的孩子創造新網站一般。」工廠由設計師操控,親自調整生產儀器,將自己的創新想法,直接在製造儀器上實現。並透過與市場的直接接觸,再立即調整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如此敏捷的硬體開發模式,正確實在深圳上演著。

生產、硬體的成本都如此低廉,實踐創新已被推往新的境界,過程不再繁複、不再難以觸及。你必須把東西做出來讓這世界看到,Joi Ito 說:「不製造產品就死。」便是這個全民創業時代的最佳註解。

當個專注當下的實踐者

在這快速變化的時代,不管是軟體、硬體,實踐創新想法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妄想。資源就在你身邊,端看你是否懂得應用。Joi Ito 提到《拉力,讓好事更靠近》此書裡「提取資源」的概念,你不需要將所有資訊囫圇吞棗地塞進腦袋,你所需要做的,是從龐雜資訊中,找出想要的資源,並整合運用。

過去總認為,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背景知識、縝密的未來計畫才能著手研發,但事實上,我們上網就有維基百科(Wikipedia),計畫資金不足可以上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籌錢,而只要你上網一搜尋,隨時有各個領域的朋友願意傾囊相助。

創新的關鍵是觀察與實踐

「教育是別人給予你的,但學習是你為自己所做的。」在這複雜快速的時代,你不該再只是按部就班地接受知識,你必須知道「如何去學習」,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並努力追尋;隨時察覺身邊事物,把握每次機會,不要害怕失敗,勇敢地踏出實踐的第一步。

人人都有機會創新,而創新的關鍵,已不再全然關乎知識,而是觀察與實踐;並從過程中學習,依循著自己的信念,抵達目的地。從現在開始起,當個創新實踐者吧!

書蟲們的蟲蟲危機?電子書再掀閱讀模式新革命!電子書界的 Spotify:Oyster

Posted: 29 Sep 2014 03:14 AM PDT

書蟲們的蟲蟲危機?電子書再掀閱讀模式新革命!電子書界的 Spotify:Oyster

根據調查,德國人愛讀書的比例之高,有將近 65% 的出版社推出電子書的服務,近 80% 的實體書店更有銷售電子書,高達五分之一的德國人有閱讀電子書的習慣,2013 年德國電子書的營業額更達將近三億歐元,除因為移動裝置的使用率普及快速上升外,看電子書也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比爾.蓋茲曾預言到 2020 年,美國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出版比例將成為 98:2;而根據 Bitkom 的統計數據調查發現,2013 年的電子閱讀裝置數量增加 22%,達 83 萬 2,000 個,且還在不斷地向上攀升中。在國外,當大家紛紛將目光鎖定在電子書,認為紙本書以死的同時,在台灣,這樣的使用習慣,是否也能高度接受與普及使用?相關產業或裝置設備更是值得關注的一塊市場。

號稱是電子書的 Spotify、Netflix—Oyster 這項新創服務一推出,就引起許多注目目光!除了閱讀界面設計精美清新外,顛覆了以往傳統的閱讀習慣,在國外電子書籍幾乎在被 Amazon 壟斷的情況下,Oyster 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僅月付 9.95 美金,就可享受無限制閱讀眾多書籍,獲得許多好評。如果這樣的服務也可開始大量閱讀台灣書籍,身為愛書人的你是否會買單呢?

在 2012 年 9 月由 Studio SBV 團隊中的 Eric Stromberg、Andrew Brown,and Willem Van Lancker 於美國紐約所創立的 Oyster,一推出就獲得許多注目眼光,Oysyer 平台讓大家輕鬆用各種裝置閱讀書籍,包括 Apple iOS、Android、Nook HD、Kindle 等裝置系統,甚至是各種類型的桌上型電腦瀏覽器都支援,可閱讀包含超過50多萬本書籍,收錄書籍數量更不斷成長當中,參加平台的書商出版商包括了 Harper Collins、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還有美國最大的個人出版平台 Smashwords。為努力成為電子書中的 Spotify,Oyster 更把相當多的心力放在「People Powered Book-Discovery」。這是美國很流行的一種社交閱讀交流社群工具,可聚集許多朋友的閱讀狀態與來自同好的推薦,讓喜愛閱讀的人連繫與互動,內容可說是相當豐富誘人。


就是看好這樣的商機,2012 年 10 月 Oyster 便獲得Founders Fund 300 萬元的資金,更在 2014 年 1 月,獲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1,400 萬資金注入,Oyster 宗旨在希望可帶給大家更好的閱讀體驗,更好的生活品質,創辦人 Eric Stromberg 本身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書人,他表示自己在大學前都是為了某些學校用需求來閱讀,直到大學畢業後才開始發掘到閱讀真正樂趣,因緣際會在 2012 年,與老師的某次聊天過程中所得到靈感,認為何不把自己對閱讀的熱情與專業技術結合,於是產生創立 Oyster 推出的想法。

但光擁有熱情是不夠的,尤其是在歐美相當重視書籍的版權意識,如何能獲得上游的出版商支持與廣大下游讀者付費買單都是很大的問題,於是 Eric Stromberg 用了同樣是以『提供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為共同目標說服取得眾多出版商的支持。從Oyster 的商業模式上來看,Oyster 出發點建立在保護保版商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前提下來談合作,且 Oyster 與出版商結算時仍是按閱讀次數來做計算,這一切更需建立在靠讀者在 Oyster 裡閱讀一本又一本的書維持,對於一個月讀五到六本書的用戶來說,一個月花 9.95 美金算是相當划算的,而 Oyster 所要做的即是建立這樣優質的平台,讓讀者粘著更進階成為深度用戶,沒有障礙地一本一本接著讀下去,根據 Oyster 調查發現,當用戶在 Oyster 讀了一本書後,就會繼續下載另外四本書,也證明在閱讀推動下 Oyster 是具有相當成效。

事實上,就在 Oyster 創立後,書界龍頭 Amazon 也曾推出結合電子書和有聲讀物的「Kindle Unlimited」服務給 Kindle 用戶測試市場水溫競爭,主打只要月繳 9.99 美元將能閱讀超過 60 萬冊電子書,聆聽近 8 千本有聲書並無限次數使用,只不過,Amazon 在推行這項服務上尚面對許多挑戰,除考量到獲利上的衝擊性外,合作的作者與書商尚不一定認同這樣的商業模式, 因此尚面對到相當多挑戰,外界目前也都還在觀察這場電子書的白熱化競爭。而台灣的電子書閱讀市場與商業模式,又是否也會在這場白熱化的國際競爭下產生變化?尚值得我們繼續觀察下去。

資料參考來源:開卷(openbook.com.cn)、科學人雜誌(sa.ylib.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