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像 Uber 這樣的在地服務,要如何少燒一億美元?” 與新的 2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像 Uber 這樣的在地服務,要如何少燒一億美元?

Posted: 23 Sep 2014 04:01 AM PDT

像 Uber 這樣的在地服務,要如何少燒一億美元?

Bill Gurley 最近提出網路產業的「燒錢速度」獲得了廣泛好評,Fred Wilson 甚至還提出:燒錢的速度就是衡量科技泡沫的有力標準。投資人 James Wise 則思考:我們如何不用燒那麼多錢呢?他主要思考像 Uber 這樣的服務型公司,因為這類服務在地生活的公司在不同的地方推廣時會特別需要燒錢。

對於服務在地生活的公司來說,它們的燒錢速度相當快。像 Uber、Airbnb 和 Homejoy 這類公司,原來是創投們避之不及的,因為建立這種公司並推廣起來的成本太高,但是現在已經有數十億美元投入了這類公司裡。

只是原先人們擔憂的理由依然存在,把一項服務推廣到不同的地方本來就很複雜,而且你也看不到明顯的規模效應,這一點也是它們不同於傳統軟體業的地方。簡而言之,人和軟體不同,不能一樣地規模化擴張,所以,由人主導的各種服務本身也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那些已經拿到很多錢的公司也在掙扎,這些資金超過了大多數創投們的風險承受度。

只有少數公司在尋找不用燒掉一億美元的擴張方式,這也是我們最近投資 3DHubs 的原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 3D 列印平台。儘管 3DHubs 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他們已經在著手準備把這項服務推廣到全球,維持像軟體那樣的規模效應,這是我們喜歡這家公司的關鍵點。但是真要維持這種規模效應很難,以下是一些運作模式,有些是我們投資過的,有些不是,這些運作模式能幫助那些服務型公司更容易地擴張:

  1. 找到當地的冠軍:把員工投放到新地方需要很多錢,所以為何不去找那些已經在那裡的人呢? 驅動 3DHub 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它的「地方官」模式,找到當地社區最有影響力的人,這些人是在當地推廣這項服務的致勝法寶,並且這些人很快就變得像全職員工一樣重要。這種方法已經被試用過很多次了,比如 Airbnb 就用過,而且當你找到對這種服務很有激情的人,就會讓這種方法發揮最大的作用。
  2. 建立可行的最小團隊:這種方法很平常,但執行起來卻極難,因為你要在推廣之前在非核心城市試行,這與一直燒錢的模式有很大不同。首先在舊金山試行的服務更容易獲得成功,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裡人口不多,但熱情的普通民眾們是試用這些在地服務模式最好的測試平台。在歐洲,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也有同樣的效果,在你有一個更成熟的發展模式之前,就先在這兩個地方試行某項服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 維繫提供服務的人:打開市場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為由人主導的某項服務打開市場尤其微妙。服務不同於其他產品,比如服裝這種產品,你可以在不同市場同步銷售,而一個人一次只能提供一項服務。讓提供服務的人越來越忠誠很重要,一個方法就是,你要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工具,這種價值足以讓這些人在需求低迷時也能繼續提供服務。很多提供的在地服務的公司還在用電子表格進行管理,所以這種電子工具在這裡特別管用。
  4. 品牌即規模:假設說人就是你的產品,而人又不可能規模化,那麼你就要找到你的業務裡其他可以規模化的部分,品牌化就是最明顯的部分。科技產業現在經歷一場轉變,它們從厭惡轉變為喜歡傳統的廣告手段,比如 Google 的 adword 價格節節攀升。發跡於倫敦的 Y-Plan 是一個發現在地活動的 app,它就精於廣告之道。現在倫敦每一個地鐵商店都貼滿了科技公司的廣告,因為立足在地市場的廣告對於招攬客戶至關重要。
  5. 合作伙伴,還是合作伙伴:大多在地服務一開始都不能說有什麼市場,但是它們一開始就能在幾個大的合作伙伴那裡施展拳腳。所以,在一個新地方找到初始的合作伙伴,能迅速幫你起步,這樣就能少花數百萬美元。但是很難正確地處理這種關系,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平衡,因為合作伙伴也可以是難纏的客戶。但是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合作伙伴,不管是 Airbnb 的房東,還是與 Bookatable 合作的米其林餐廳。

對於投資人來說,在過去幾年裡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儘管推廣在地服務又難又費錢,但是一旦你找到正確的模式,你就會贏者通吃。但是,依靠注資來維持發展在長期來看並不是一個可行的策略,找到更能持久的發展模式很重要。

以上只是幾個建立可行的財務模式的例子,這些例子還表明,不是所有事物都像產品那樣容易生產。我們很期待聽到更多可行的模式。

本文編譯自 medium.com

冷知識商機!靠益智問答竄紅的 QuizUp

Posted: 23 Sep 2014 03:41 AM PDT

冷知識商機!靠益智問答竄紅的 QuizUp

還記得先前風靡好一陣子的 APP 猜謎遊戲 Draw Something 嗎?走到哪畫到哪又猜到哪的情景,創造了許多話題拉近了許久不見朋友之間的距離!現在更出現了有趣的冷知識猜謎 app「QuizUp」,讓冷知識商機引起大家興趣,這些隱身在你我身旁中,原本不被重視的「冷」問題們,現在身價看俏,價值正往上攀升當中!

Quizup 其實早在 2010 年就已推出 iOS 版本,剛推出時問題約有365個範疇,超過 15 萬個題目,而在 2014 更推出了 Android 版本,涵蓋了400範疇與超過20萬個冷知識問題,QuizUp 的母公司即是來自冰島的 Plain Vanilla ,CEO Thor Fridriksson指出冰島近年來嚴重經濟問題,他依然選擇了留在自己的國家內發展遊戲產業,他的遊戲商業模式在於專注於發展與其他品牌的內容合作,這樣即使公司不過度依賴廣告也能尚有營收,他留守冰島更是為了要證明即使國家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問題,公司還是可以做出一些成績。

目前Quizup iOS 版已經有超過 1,000 萬次的下載次數,而且每日都會有 50,000 次的下載量。雖然尚不知道 Android 版的表現能否超過 iOS載量,但自從今年五月 Android 上架之後,已經記錄到超過 10,000 次的下載量,數字並不斷往上攀升中,遊戲清新有趣引發討論流行,更特別的是遊戲凝聚使用者的方式,遊戲內建有聊天與討論功能,在美國獲得許多高參與度的遊戲使用者,有關遊戲的話題每天就超過了一萬個,「這個遊戲成功來得太快,超過了我們原有預估的潛力!」創辦人Thor Fridriksson表示。

「2013 年對我們 Plain Vanilla 團隊來說,是個忙碌與具挑戰性的一年!」該年獲得 Sequoia 和騰訊 2200 萬美元資金,Thor Fridriksson 開玩笑的說,「尤其是對我們公司的 CFO 來說,一年内做三輪融資是非常瘋狂的事情,明年我要给他放一個特別的假期!」QuizUp 一直在美國的遊戲榜上有亮眼的成績,更一直保持在美國的 App Store 中 iPhone 免費榜的前十名,因此獲得投資者注入更多的資金。

而 Quizup 也被許多人拿來與當年的 Draw Something 做比較,Draw Something 在被收購後就一路走下坡,而 Quizup 在 2014 年也面臨到一些挑戰,如何讓使用者繼續黏著遊戲,以確保不會迅速退出排行榜是一大重點,創辦人也表示 Quizup 的社交功能就是讓使用者繼續使用的關鍵!而創造更多的異業合作與品牌內容的置入與合作,持續創造盈利與為玩家創造更多遊戲內容也是一大重點。

歐盟:圖書館可未經同意直接 e 化書本

Posted: 23 Sep 2014 12:11 AM PDT

歐盟:圖書館可未經同意直接 e 化書本

本文原載於地球圖輯隊網站,Inside 獲授權刊登。

德國的出版社要傷腦筋了,因為歐洲法院在日前判決,以後圖書館可以不經同意,就直接把書本電子化,而這等於是讓出版商少了一筆來自電子書的收入。

路透社

1

《德國之聲》12 號報導,歐盟宣布,圖書館可以不用取得著作權所有人的同意,就自己電子化把館裡收藏的書。這項決定將會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書,另一方面也讓出版商和智慧財產權的擁護者感到相當苦惱。

紙本書直接電子化

當學生趕著最後期限寫論文時,卻發現需要的書被人從圖書館借走,這可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歐盟法庭幫學生們找到一個解決方法,雖然這方法會讓出版商氣得跳腳。

11 號的時候,歐洲聯盟法院 (CJEU) 判決,圖書館可以將他們收藏的紙本書電子化,並把電子書放在圖書館裡的閱讀站,開放給人閱讀,電子化的過程不需要再取得版權所有人的同意。

出版社抗議

這個案件,原本是德國的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和尤金烏瑪爾出版社 (Eugen Ulmer) 之間的糾紛,由德國聯邦最高法院負責來審理。出版商抗議這所大學的圖書館沒有購買電子書,就自己把紙本書電子化,放在館裡給人閱讀。德國的法庭就轉向歐洲最高法庭,請他們協助澄清說明。

路透社

2

只有在圖書館裡免費

根據法院的判決,書本的電子版只能在圖書館裡看,如果讀者自己影印書的內容,或是把電子書存進隨身碟裡,就一定要付使用費給版權所有人才行。

至於應該要付多少「使用費」目前還沒有確定,不過法院公布的新聞稿裡有提到費用的多少應該要盡量「公平」。除此之外,使用費裡要分出多少給出版商還需要再進一步討論。

可以用 iPad 看嗎

如果不想在圖書館閱讀站裡看,想要用 iPad 或手機看電子書可以嗎?

關於能不能用 iPad 或是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設備直接連線到電子書,法院目前還沒有下判決。

因為聯邦最高法院並不會審理個人糾紛,這件案子之後會再由德國的國家法院或是審理委員會,根據歐洲聯盟法院的判決進行第 2 次的審查。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EU court strengthens libraries' right to digitize

本文原載於地球圖輯隊網站,Inside 獲授權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