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紐約時報前總編:我來演講的上週被開除了,讓我來為你們分享如何面對失敗!”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紐約時報前總編:我來演講的上週被開除了,讓我來為你們分享如何面對失敗!

Posted: 16 Jun 2014 07:01 AM PDT

紐約時報前總編:我來演講的上週被開除了,讓我來為你們分享如何面對失敗!

紐約時報前總編 Jill Abramson 在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發表畢業演說,這是她今年 5 月 14 日被紐約時報解雇後第一次公開發言,她也談到了「薪水」和「性別」如何在解雇事件中扮演重要原因。Jill Abramson 是紐約時報第一任女性編輯,也是第一位因不明原因下台的總編輯,她相當地優秀,幫助紐約時報獲得了八座普立茲獎。面對人生最大的挫折 Jill Abramson 的演說,似乎也道出自己的心聲。

以下是她的演說全文:

我想今天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們即將從這個優秀大學畢業。首先,恭喜各位。我對你們的優異表現成為眾媒體追逐的鎂光燈焦點,感到印象深刻。當然,你們的表現實至名歸。

我很榮幸能參與這重要的大日子。如今回首自己的大學畢業典禮,我仍感振奮。事實上,我今天早上才與我的一個大學同學 Barclay Rives 一起吃早餐,現在正坐在底下,以自己即將畢業的孩子為榮。(話題轉回我的畢業回應)我最愛的家庭照片之一是我爸爸在哈佛拍的,我爸爸大學輟學,所以他沒有機會穿自己的學士服和學士帽,180 公分的他硬是塞進我的學士服和學士帽拍了照,看起來很蠢但神采奕奕。我希望 2014 年畢業的你們都很幸運地擁有至少一位家人到場參與。我也要對現場所有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的觀眾喊話,我自己的孩子也是大學剛畢業,所以我可以感同身受當自己的孩子如此努力並達成如此棒的成果,你們今天的喜悅有多麼無法言喻。

Hatch 校長建議我今天以「適應力、面對挫折的彈性」(resilience)為題演說,我決定採納他的建議。不過我關於家長的部分還沒有說完。

上個星期四大清早,我妹妹打電話給我說:我知道爸爸今天也一樣以妳為榮,就像妳當上紐約時報總編輯那天一樣為妳感到驕傲。我前一天被紐時解雇了,所以我知道她想跟我說什麼。對我爸爸來說,看到我們處理挫折並努力站起來比看到我們的成功更有意義。他會這麼說:「讓他們看看妳的本事」。

從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畢業,意味著你們已經嘗過成功的滋味。我特別想要和你們之中某些人說話,尤其是那些還沒有獲得真正想要的工作機會,或者被研究所拒絕的人,你們已經明白失去或得不到真正想要的東西的沮喪與失望感覺。當那些失望或沮喪的事發生,就更要讓其他人看見你的本事。

近日我在中國,你們某些人應該知道紐約時報網站已經被審查機構封鎖一年以上。意思是在中國民眾無法閱讀有關他們國家最權威性的報導。每一次我試圖打開紐約時報網站,我就會收到「Safari 打不開這個頁面」的訊息,讓我越來越火大。

當我在北京時,其中一位中國記者 Patrick Song 被中國官方拘留數小時。政府意思是要嚇唬並恐嚇他,為什麼他被居留呢?單純是因為他把事實真相都報導出來。那麼他到底做了什麼呢?在經歷苦難之後,Patrick Song 馬上回來上班,悄悄地處理好一切,他告訴我:我做了我所相信的事情,而這讓我無所畏懼。

你知道,紐約時報的記者經常冒著生命的風險提供最好的報導。這也就是為什麼它是如此重要且不可取代的新聞機構。而可以領導新聞室是我一生的榮耀。

昨晚我和幾個學生再聊天,他們知道我擁有幾個刺青,其中有一人問我:您會把背上代表紐約時報的「Times」的「T」去掉嗎?我的回答是絕不可能。

不久之前我面臨一些挑戰。我在時代廣場被卡車輾過,差點送命。你可能會開始叫我「災難 Jill」(Calamity Jill),但那次意外的七年後,我和曾經被撞受傷的三位紐時同事共同撰寫了一篇有關路上行人安全的報導。報導中我們提到一位九歲的男童在早些年被一輛計程車撞擊死亡的事件。在故事發表的幾天後,我收到一封署名 Dana Lerner 寄來的電子郵件。郵件是這樣開頭的:謝謝你上個星期日在紐時的文章。我是您文章裡提到的那個男孩是我的兒子 Cooper Stock」 ,我上星期四和 Dana 見面,而你知道 Cooper 一月分才剛過世,但是 Dana 與她的丈夫和其他人已經著手推動讓街道更安全的新法律。她承受了失去親人的痛楚,不過她很快就開始試圖做一些建設性的事情。

人類這樣的生物遠比我們自己認為還有適應力。許多例子都可以證明人類的適應彈性與堅忍。於我而言,在專業領域中,創新的紐時記者 Nan Robertson 與爆料水門案的華盛頓郵報的出版者 Katharine Graham 是我的英雄。她們都在當時男性主導的新聞產業中受到歧視,她們最後皆獲得普立茲獎的殊榮。

而我起身反對不公平的華盛頓洩密調查的同事 Jim Risen 也是另外一個英雄。

我合著一本關於 Anita Hill 的,過去 Anita Hill 曾經擔任美國最高法院法官 Clarence Thomas 的助理,她指控上司性騷擾的案件成為經典,這個案例揭露在 1990 年代幾乎都是白人、男性主導的美國司法委員會的性騷擾狀況。Anita Hill 的反對者之一:美國國會,形容 Anita Hill 為「有點瘋狂、有點放蕩(a little bit nutty and a little bit slutty)」;她則反向將這潛在的羞辱言語化成她在 Brandeis University 最棒的生涯教育教材,並將面對權貴直言不諱的精神寫成書。 Anita 是上週寄信給我告訴我他們為我感到驕傲的許多人之一。我真心感謝那些信件。

你們某些人可能已經面臨危機,甚或焦炙靈魂的損失,但大部分的人還沒有。離開學校的保護到職場似乎很可怕。您將會獲得許多不同的工作,也將會嘗試許多不同的事情。的確,丟掉你最愛的工作很傷人,但那份工作仍是我所景仰的,新聞擁有強大的組織與人員在負責,這也是我們的民主如此有彈性的原因。而我未來也會留在新聞這一行。

我本來對今日出席有點猶豫的原因是我不想要讓跟隨在我身邊的記者群們搶了你們──2014 畢業生──的風采。你們真的很出色。

我的下一步是什麼呢?我不知道。所以我和你們許多人一樣在同一條船上,就像你們,我對未來也是有點緊張,但也有點興奮。你們知道,我不覺得 Manning 教練(Danny Manning 為目前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籃球隊教練)可以幫我什麼,不過我已經預訂 Andy Chan(為Wake Forest University 人力與職涯發展學系副教授)的職涯諮詢了。

當最後一次離開我的辦公室時,我從我的書架上拿下一本書《 Robert Frost Speaking on Campus》。在最後尾聲,我將要分享偉大詩人 Robert Frost 在 1956 年在 Colby College 的畢業演說的智慧。他將畢業後的人生形容為需要繼續編織的毛線;他的意思是說生命永遠是未竟的事業,就像是打毛線的女人會把毛線帶在身上,在空檔時繼續編織。而那些從未編織毛線的人,也可以把生命想作像是你的 Tumblr:你可以不時拾起的東西。我媽媽也是一個很擅長織毛線的人,而她創造出一些真的很棒的作品
。但她也創造了幾件使人發癢,坦白說有點醜的毛衣給我。她留下一些未完成的作品。因此,今日美麗、聰明的你們,繼續編織你的作品吧!

演講影像:

資料來源:

Watch Jill Abramson’s commencement speech at Wake Forest

複製完整小米經驗,PChome 開賣紅米Note

Posted: 16 Jun 2014 04:33 AM PDT

複製完整小米經驗,PChome 開賣紅米Note

今天下午,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與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總裁林斌共同宣布雙方合作,小米將於 6 月 27 日在 PChome24h購物首賣 10,000 支紅米Note 加強版,售價新台幣 4,999 元,6 月 20 日中午開放預購資格登記。(詳情請參考這裡


先前,華碩與國內電子商務平台 Uitox 合作,合資成立電子商務公司 ASUS Digital International(後稱 ADI),於四月初開賣 ZenFone,一直被認為是對小米模式的一次效仿。然而卻在開賣後不久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包含高層認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決定更改售價和規格釀成公關危機

詹宏志:我們要做真正完整的小米經驗

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大大地讚美了小米的團隊和這個年輕品牌顛覆傳統的「互連網思維」經營方式,他說小米小米手機提出的『高性能平價智慧型手機』,迅速地將全球智慧型手機帶往全新領域,這樣破壞式的創新,未來會促使全球一線品牌都必須加入競爭。「你看,都到了對手在開賣前還要改規格、改價格的地步。」詹宏志稱小米經驗已成為全球典範,讓許多硬體廠想要複製,他說這次 PChome 與小米合作,目的就是要完整複製一次「真正的」小米經驗。一番發言值得玩味。

詹宏志說:「PChome24h購物和小米此次的合作,是把小米在中國首發的模式和流程完整在台灣重現,儘管我們已經具有了 14 年的電子商務經驗,但為了因應小米多次創下的秒殺紀錄,我們也非常惶恐,特別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全都嚴陣以待。」「我們的金流一秒內可以承受三百筆交易完成——理論上啦,我們過去還沒有機會達到這個數字。」詹宏志打趣說。

小米科技總裁林斌說他們非常佩服 PChome 可以在台灣做到全島 24 小時到貨,在各種網路商店的評價上都有相當好的成績(例如獲選資策會調查 2013 年最受供應商歡迎的網店平台),認為 PChome 非常適合小米。目前,小米在台灣市場只專注於推手機產品,台灣市場也一直是小米新產品推出後第一個中國以外的市場,年底前還會完成台灣第一家的「小米之家」開設,未來也有可能會繼續推出其他種類的產品。今年小米的主要目標是國際市場,預計在今年進軍 10 個新市場。

他接著說,小米其實一直以來都密切地與台灣公司合作,例如這次銷售的紅米Note 增強版就是搭載聯發科的晶片、友達的面板。林斌也在今天的記者會宣佈小米三將推出暑期特價,新台幣 7,199,本週末在 PChome 開賣。

「我們這次就準備 10,000 台紅米Note,別再說我們飢餓行銷了。」林斌笑說。

旁觀者

Posted: 15 Jun 2014 06:41 PM PDT

旁觀者

天下最可厭可憎可鄙之人,莫過於旁觀者。旁觀者,如立於東岸,觀西岸之火災,而望其紅光以為樂。如立於此船,觀彼船之沉溺,而睹其鳧浴以為歡。若是者,謂之陰險也不可,謂之狠毒也不可,此種人無以名之,名之曰「無血性」。嗟乎!血性者人類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無血性則是無人類無世界也。故旁觀者,人類之蟊賊,世界之仇敵也。』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卷五》之〈呵旁觀者文〉

台灣人有個相當特殊的喜好。1990 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接著景氣低迷、GDP 成長率停滯、大型銀行倒閉、零利率政策等負面消息不斷。反觀當時台灣正值股市萬點的呼風喚雨期,「日本的經濟沒救了」、「日本快完蛋了」、「日本人只有苦日子可過了」等論調時有所聞,誰會想到多年後台灣也有掉進 22K 漩渦的一天?

此外,近年來日本老牌科技公司陸續在國際競爭舞台節節敗退。2000 年初期 iPod、iTunes 問世,沒幾年便迫使 SONY 不得不將執牛耳已久隨身聽市場拱手讓人。2007 年 VIZIO 崛起,再加上韓國勢力的大軍壓境,也是沒幾年就把夏普、Panasonic 視為當家絕活的面板與薄型電視產業打得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此外,來自台灣、韓國的低成本攻勢,也讓日本的 DRAM 產業難以自力更生,爾必達自 2009 年必須仰賴政府金援背書與銀行團聯貸起,營運績效每況愈下,最後只能賣身並寄人籬下。

當日本老牌科技公司在消費性電子、面板與 DRAM 等市場慘遭圍剿而艱苦奮戰的同時,台灣科技業則沉浸在勝利的掌聲中。2007 年小筆電誕生,並成為當時 PC 產業中被寄予厚望的產品。2008 年 Acer 順勢推出小筆電,雖然動作比 ASUS 晚了半年,但 Aspire One 的銷售量很快地便超越 Eee PC,Acer 的全球市占率快速衝高,2010 年 8 月時直逼 HP 的龍頭寶座,成為世界第二大 PC 品牌。隨著 iPad 的問世,小筆電的生存空間嚴重受到平板電腦的威脅,2011 年宏碁出現虧損,執行長兼總經理蘭奇遭到解雇,並成為台灣產經界的大新聞。

宏碁開始走下坡,而 HTC 適時的為國爭光剛好足以粉飾太平。2006 年正式擺脫代工走向品牌後,2011 年來到巔峰的全盛時期,囊括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 15% 以上的市占率,躍昇為世界知名手機製造商。另一方面,由於幾年下來的積重難返,SONY、Panasonic、爾必達、夏普於 2011 年度的鉅額虧損震撼彈,在 2012 年開春後的財報發表陸續引爆,並受到媒體的大幅報導。接著,台灣的網路論壇竟然出現「日本根本不配做為 G7 成員」的言論。袖手旁觀看別人笑話,殊不知下一個出糗的就是自己。2012 年底 Gartner 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 HTC 的市占率大幅滑落至 2.89%,排名更掉出十名之外。HTC 的股價在 2011 年 4 月來到最高點的 1,300 元後便一路跌跌不休,到了 2013 年下旬變成少一個零,市值蒸發了 9 成之多,從破兆萎縮至千億。而 Acer 在 2013 年 11 月發表有史以來幅度最大的單季虧損後,股價從 105.5 元跌至 20 元左右,前景堪慮。

再者,不少台灣人認為日本人缺乏主見、老闆說往東員工不敢往西,對政府施政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因而思考僵化缺乏競爭力,卻壓根忘了你我身邊無所不在,易受政黨或媒體操控的順民。至此,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 台灣人的特殊喜好之一,便是隔岸觀火、幸災樂禍,且渾然不知背後早已竄起濃煙。

隔岸觀火者對他人的落難拍手叫好、批判他人的下場是活該罪有應得。在看戲的同時,有多少人心生警惕,將他山之石做為借鏡,並謙虛地自我檢討?風水輪流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蹲得低,也許是為了彈得更高做準備;不說,也不代表什麼都沒做。唱衰別人並不會讓自己進步。台灣人什麼時候才能戒掉袖手旁觀的習慣,變得稍微有血性一點呢?

(圖片來自 Carsten ten Brink, CC license)

聊聊我在 Google 無人車研究組的那些事

Posted: 15 Jun 2014 06:07 PM PDT

聊聊我在 Google 無人車研究組的那些事

本文轉自中國合作媒體 36 氪。36 氪編者按:本文作者田淵棟,2005 年及 2008 年獲上海交通大學電子資訊及電氣工程計算機系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2013 獲得 Carnegie Mellon 大學機器人系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電腦視覺,機器學習及最優化方法,在頂級會議上發表過多篇會議及雜誌論文,曾獲 2011 年微軟博士研究獎學金,獲 2013 年國際計算機視覺會議(ICCV)最佳論文提名獎。現供職於 Google X 實驗室 (Google X Lab) 無人駕駛汽車 (Google driverless car) 研究組,任研究員 / 軟體工程師職位。本文寫於 2014 年 1 月。

到 Google 無人車組全職工作已經有四個月了。寫一下感想。

鑑於專案的高度機密性,很多話不能說,我唯一能透露的,就是兩條:同事們都是強者,然後都非常努力。老闆不怎麼主動管,但大家都明白如果事情做不完就得加班,因為一個一個小發布(release)的最後期限(deadline)擺在那裡。節奏很快,不像是在大公司裡工作,反倒更像是在一個新創團隊裡忙碌。

這四個月感覺下來,Google[x] 實驗室有幾個很有趣的特點。其一是軟硬體結合極其緊密,這一點從已有的報導裡可以看出,不論是無人車 (Self-driving car),眼鏡 (Google Glass) 還是最近公佈的氣球無線網絡 (Loon) 及能測血糖的隱形眼鏡 (Iris),都是軟硬結合的產品。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問題和之前在學術圈時思考的完全不同。

在學術圈,問題的已知條件和數據集都是給定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像解數學題一樣,鑽進去找到更好的解法,並在已知的數據集上和前人對比證明其有效性。但在 Google[x] 則完全不同,大專案(比如說開發無人車)擺在這裡,但已知條件、解決方案、使用何種硬體、如何分配資源,都是不確定的;唯一確定的,是要以最快的方式和最小的成本把它實現出來——讓一輛車能安全地自行其道,同時生產成本又最少。

在這樣的特定背景下,碰到一個難題,首先想的不是如何把它不計成本地解出來,而是問自己有沒有必要解它,能不能繞開它而實現目標?事實證明,在這樣高自由度的空間裡尋找一個特定的解決方案,幾乎總是能繞過學術界的難題,找到簡單易行的實用方法。這就像要發明能在道路上移動的機器人,不是絞盡腦汁去研究人類兩足的肌理,而是用容易控制又廉價的輪子代替;要設計飛機,不去模仿鳥類形態優美卻機理複雜的撲翼,而是使用固定機翼加噴氣動力。

其二是幾乎沒有專職的研究職位。所有人既是研究員 (Researcher),又是軟體工程師 (Software Engineer)。基本上每個人負責一個具體的方向,對這個方向自主地分析現存的問題,並不斷通過和同事討論提出新方案,最後評估方案的效果。就算是組裡的老闆(Manager),甚至是老闆的老闆,也要寫程式查錯誤完成具體工作,唯一的不同點,是他們對系統有更整體的理解,遇到問題能幫忙找到下屬找不到的角度。碰到許多任務同時需要完成的時候,能分清主次,棄卒保車,確保整個組的大方向正確。

對於從來沒有碰到過的新問題,思考新思路和寫程式開發是同時進行的,C++ 程式寫完就直接上產品去測試看效果如何,不行就分析研究再換一種,如此快速迭代直到找到好方案為止,如果一兩周里找不到好方案,那就認為這個問題是困難的,於是就要退一步思考,想辦法繞開它。

因為這個原因,諸如「寫程式和做研究的時間比例是多少」之類的問題就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完全看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寫很多格式漂亮架構清晰的程式卻不能解決問題沒有意義,天馬行空地思考不在實際數據上跑也沒有意義,最重要的只是「解決問題」這四個字。

這種思路決定了研究風格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式的,有額外條件和額外資訊就盡量用上,不會花時間思考一般情況;「崇尚簡單方案快速出結果」式的,而不會使用精巧複雜卻不太直觀的數學理論,也不會花幾個月賭一個萬能算法。這種研究方式的缺點顯而易見,就是沒有辦法產生深遠及本質的成果,但是既然目標是利用人類現有的技術,去完成一個舉世矚目的新系統和新產品,我想不出來有其它更好的推動方式了。

其三是組內資訊交流的極端重要性。學術界強調鑽研問題,獨立工 ​​作和原創性成果;業界強調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一個人,特別是剛進來的新人,對整個系統的組成沒有深刻理解,也不去詢問同事,老闆給一個問題就按自己的想法單幹,結果發現三分之一工作和無人車目前急需解決的難點無關,三分之一工作已有人做出過類似工具,還有三分之一工作聽起來很有道理,自成一說,但是在實際數據上一跑效果很差。這些情況 ​​是完全可能的。按學術界的思路,這些工作都可以成為不同風格的學術文章,但在我們這裡,全都是沒有用的。

而充分交流討論就能避免這類情況。有越多來自別人的資訊,就越能明確目標直入主題;越知道系統的優劣和目前的可用工具,就越能藉風使力,提高效率。有時候跨組間不經意的一兩句對話,少則抵得上幾小時或者幾天的辛勤勞作,多則改變整個組的行進方向。無人車組裡中國人非常非常少,因此英語的地位相應提高,實在是需要在業餘時間多加訓練才好。

對於這樣一個開創性專案,雖然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還是有很多棘手的具體問題需要解決,每一個細節都決定成敗。並且,越接近最終目標就越為艱難,有時候為了有百分之一的效果提升,是不惜從頭再來,將原來的工作全部推翻的。所以說這個專案最後是否成功,還要看全體同事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及一點點捉摸不定的運氣。

希望運氣​​在我們這邊。

田淵棟 2014 年 1 月 23 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