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在新消費社會發光:台灣設計商品平台 Pinkoi 創辦人專訪”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在新消費社會發光:台灣設計商品平台 Pinkoi 創辦人專訪

Posted: 14 Apr 2014 06:09 AM PDT

在新消費社會發光:台灣設計商品平台 Pinkoi 創辦人專訪

9781846074585 來源:The Wonderful World of Albert Kahn

歷史學者 Niall Ferguson 在著作《Civilization:The West and the Rest(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第五章「消費」中談到消費社會的誕生時,用了 1909 年法國猶太裔銀行家與慈善家 Albert Kahn 的計畫作為開頭,這個富翁的計畫即便以今日的角度來看依舊相當龐大,其目標是利用新發明的彩色照相底板「以攝影的方式將二十世紀出人類在地表居住與發展的景象記錄下來」。1這份「行星檔案」跨越超過五十個國家、一共拍了七萬兩千張照片,顯示出不同國家、形形色色的人身上的各種穿著。但很快地 Niall Ferguson 話鋒一轉,寫道:
今日,一個世紀之後,卡恩的計畫已然缺乏意義,因為在現今世界,人們的穿著大體相同:相同的牛仔褲、相同的運動鞋、相同的 T 恤。
這位歷史學家繼續探討為什麼大家都穿相同服裝的種種原因:透過音樂、電影和速時文化傳播的流行文化、自由(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服裝,哪怕到最後每個人都變得一模一樣)、民主——只有民眾喜歡的商品,廠商才會生產,更不用說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
工業化的魔力(雖然當時的批評者普遍忽略了這一點)在於工人在生產的同時,自己也成為消費者。「薪資奴隸」也能購物;最底層的無產階級不只擁有一件襯衫,他們還想要第二件、第三件襯衫。
我們很難否認,全球化現象在邁入二十一世紀後一點也沒有衰退的趨勢,透過網路搭配運輸系統,企業逐漸將過去無法觸及的市場如今也一一被攻克,那怕是只想好好經營在地市場的公司也得面臨來自全球的競爭。人們不僅要比價格,還要比送貨的速度,甚至還有公司試著在消費者還沒下單就先送貨。2 不過就在這個每年只有一款新 iPhone 的年代(well,你也可以說有兩款),高度客製化、個性化的商品其實也是隨處可見,而且同樣擁有行銷全球的能耐——因為當今的製造技術和電子商務發展實在太神奇了。 現在台灣有一個網站,他們的使命是協助台灣的設計師,讓他們的作品更容易在台灣、在世界在新消費社會發光。

新的時代

大量製造、單一商品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商品固然暢銷全球,但是不希望「撞衫」、「撞包」的也大有人在——看看那千變萬化的手機殼市場:人們或許都穿 Uniqlo 的羽絨衣,或許拿的是 iPhone,但是上頭的保護殼幾乎都不一樣,在 Amazon 輸入「iPhone case」,得到的結果超過 550 萬筆。

800x800-v4

相信各位多多少少曾聽身邊的朋友提過,像 Amazon、淘寶或 Y 拍這樣的網站好逛、好買到讓人想切手指欲罷不能,Pinkoi 也屬於這一種。但是不同於一般線上購物網站賣的是大量製造的商品,Pinkoi 有點類似 Etsy 或 Fab,是專為設計師打造的銷售平台,設計師在這裡上架自己設計的商品,Pinkoi 抽取銷售的 10%,而使用者則來這裡探索別出心裁的設計、尋找那麼一點點不同於主流商品的況味。

10171873_10152421297633013_171992418082655130_n 10262002_10152421302558013_2047706007580275055_n 圖片來源:ハンドメイドとデザイナーズの垣根がよくわからなくなってきたマーケットプレイス界隈も面白い

號稱是亞洲最大設計商品網路購物商城的 Pinkoi,目前擁有超過 14 萬件的獨特商品在網站上開賣(注意,Pinkoi 的用詞是「獨特」商品),成長相當快速,2013 年會員成長了兩倍,今年有望突破百萬會員。今年在 iOS 與 Android(Android 版本是 Pinkoi 與 Sleepnova 共同開發)先後推出 app 後也分別獲得 4.5 與 5 顆星的評價。(Android 版本剛於上週上架。)

iOS 介面

Android 版介面

假如使用者重新整理 Pinkoi 首頁,會發現左下方八格產品產品縮圖不僅會改變,還是按照色系地變化,相同色系、不同品類的商品會一起呈現;在「找靈感」的頁面下 Pinkoi 打了破傳統商品分類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按照色系瀏覽商品,這個功能當初在推出後讓流量成長了七倍;在「逛櫥窗」使用者可以成為策展人,展現自己對 Pinkoi 設計商品的喜好;Pinkoi 編輯們「讀設計」與使用者分享各式資訊,例如平面商品的拍攝技巧。

Pinkoi 首頁

Pinkoi 除了是一家獨特的電子商務平台,同樣地他們也有一支很不一樣的團隊。賦予網站生命的固然是位元和像素,但是賦予網站溫度的,是人。Pinkoi 全部 17 人的介紹都可以在網站上「關於 Pinkoi」找到,上面寫的不是簡單一句話交代工作職稱而已,而是能夠讓使用者更加了解,是什麼樣的一群人打造了這樣的一個網站。更不用說其他像是「Pinkoi」該怎麼發音、為什麼 Pinkoi 的 logo 是一條紅色小魚等等3種種資訊之詳細,讓 Inside 幾乎可以省略介紹的功夫。

1603735_10152232790568013_1919826981_o Pinkoi 在創立方的辦公室

我們認為三位創辦人與 Pinkoi 為台灣的新創公司做了一個不錯的遠端工作示範。如果不說出來,或許大家很難相信,Pinkoi 的創辦人其實沒有「在一起工作」。共同創辦人之一的林怡君甚至到了去年才回台灣,三位創辦人至此才真正第一次見面。最近我們有機會採訪了 Pinkoi 共同創辦人顏君庭(執行長,下文簡稱顏)、林怡君(創意長,下文簡稱林)和李讓(技術長,下文簡稱李),請他們跟大家聊聊 Pinkoi 與他們最近推出的 app。

由左至右分別是顏君庭、李讓和林怡君

目前團隊人數與成員配置? 顏:目前團隊人數 17 人,主要分成技術、 產品設計和行銷客服部門。技術團隊中,網站工程師有五人,負責 app 開發有兩人;設計團隊有四人;行銷客服團隊有五人、另還有財務會計一人。成員的介紹都已經列在網頁上繁中、簡中與英文網站的使用量大概是? 顏:我們在去年 12 月初推出簡體中文網站,除了支援微博快速登入外,還整合支付寶的金流服務。目前繁中大概佔 90%的使用量、簡體和英文加起來是 10%,目前英文比簡中多。 現階段 Pinkoi 的中國會員主要來自上海與北京,我們觀察到部分中國會員的電腦預設是英文版介面,他們其實蠻習慣看繁中的網頁,這些優質的中國客人大部份都是曾經在國外受教育和生活,很貼近我們的主要客群。英文網站的用戶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更有少部分來自歐洲。 流量來源主要有哪些? 顏:流量主要來自於社群網站,其中 Facebook 是我們重點經營的社群,大概帶來 網站 35% 的流量,其餘為直接流量或從搜尋引擎來的。 桌面版、平板與手機的流量比例? 顏:桌面、手機和平板的比例為 67%、27% 、5%。Pinkoi 在 2013 年五月推出行動手機版,隨著不斷調整功能和改善行動用戶的體驗,我們讓手機的使用比例從原本的 16 % 成長到 27 %,網站停留時間也成長兩倍以上。有趣的是,儘管在去年五月之前我們沒有任何手機網頁版,仍然有 16% 流量來自手機,我們很感動有這樣一群愛我們的會員,很謝謝他們的支持。今年一月我們推出全新的 iOS app、四月推出 Android app,希望讓會員輕鬆將設計師精彩創意隨身帶著走。來自行動版網頁的流量我們花了七個月的時間從 16% 努力到 27%,沒想到 iOS app 上線後,從 27% 到 39% 為止只花了兩天。 現在有超過 14 萬件商品,那麼有多少設計師或品牌?每個月大概有多少設計師/品牌想加入? 目前在 Pinkoi 上有將近 4000 個設計品牌,多達 8000 位來自台灣及國際設計師,每月有將近六、七百個品牌申請加入 Pinkoi。Pinkoi 是採審核制,錄取率大概只有 30% 左右。我們希望讓每個人在 Pinkoi 都能有最好的購物體驗,所以嚴選充滿質感的原創設計商品,用高標準鼓勵更多優質設計師加入,讓大家在 Pinkoi 購物時,無論是送禮或自用,都能感受到設計師的用心,每次收到包裹都像拿到禮物一樣感動。 營收中台灣與外國的比例是? 顏:大概是 80% 比 20%。 流量與營收的前五強國家? 顏:台灣、美國、香港、日本、中國。 使用者最常用的三種付款方式是? 顏:信用卡(包含支付寶及 Paypal)、超商繳費和 ATM 轉帳。 目前的營運狀況?每個月的營收? 顏:目前營收離目標還很大段的距離,團隊仍然努力的朝目標前進。2013 年的營收相較於 2012 年有倍數的成長,隨著今年行動和海外市場的持續擴展,我們相信會是更具挑戰但有趣的一年。 今年的主要目標? 顏:今年主要目標就是持續強化 Pinkoi 網站的功能和改版,並將專注在國際和行動市場的擴展。國際市場以日本和中國市場為優先,我們希望能夠將 Pinkoi 很多很棒的設計商品和設計師介紹給更多人知道,同時吸引更多優質的日本和中國設計師一起加入 Pinkoi 社群,透過國際市場的交流,讓設計師們有更多國際發展與合作的機會。 「櫥窗」設計是何時加入的? 林:其實「櫥窗」這個功能在我們一開始網站上線時就有了,只是當時它是另一個名字,介面也不太相同,現在的「櫥窗」其實是一路演變而來的,只是設計「櫥窗」這個功能背後的想法卻是始終如一。Pinkoi 個人櫥窗的設計概念,是起源於我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美學,也許有時候只是苦無發揮。我們希望提供像「櫥窗」這樣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利用設計師的商品來搭配出自己的風格,分享自己的獨特搭配,也增加 Pinkoi 使用者在網站上的黏著度。 請提供一些你們觀察到 Pinkoi 使用者一些有趣的數據?
  1. 在我們還沒有推出手機版前,仍有 16% 的流量是使用者用手機瀏覽我們的網頁版。
  2. 推出手機版後,原本瀏覽的頁數增加一倍,網站停留時間也成長一倍。
  3. 使用 Chrome 瀏覽器的比例已經超過 50%,第二名則是 Safari 14%,第三名才是 IE family,建議大家愛用 Chrome 及 Safari 瀏覽器來逛 Pinkoi,享受最好的使用體驗。
  4. 手機上 iOS 和 Android 兩個作業系統的比例幾乎一樣,而 Android 有稍微超越 iOS 的趨勢。
使流量不斷成長的關鍵是? 顏:專注在產品設計和開發,永遠堅持用最高標準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永遠努力讓下次比這次好,不斷進步,並且持續傾聽社群的意見及真誠的溝通。我們用收入來支撐 Pinkoi 打造更好的服務。 網站設計上是為何捨棄 Responsive Web Design(RWD,響應式網頁設計)? 李:我們希望永遠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給他們最好的使用體驗。RWD 的設計概念在於用一樣的內容,提供給來自於任何裝置的使用者,但基本上,Web 和 Mobile 是完全不一樣的傳播媒介和使用環境,Web 有很大的螢幕可以顯示更多的畫面、有順暢的網路可以快速載入更多的內容,Mobile 則只有一個小螢幕和比較慢的網路速度。如果做 RWD,同時給 Web 和 Mobile 使用,豐富的網頁內容會讓 Mobile 載入速度變慢,簡單的網頁內容則會讓原本可以有更豐富內容和功能的 Web 有所犧牲,所以做 RWD 一定會有取捨,在取捨下總會衝擊部分使用者的體驗,這不符合我們想盡可能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理念。 目前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顏:主要是國際市場的擴展和經營,包括不同的文化、語言、金流付款方式、不同物流系統及非常大的投資門檻,都是我們團隊今年要面對的挑戰和努力解決的問題。在行動市場,我們推出了 iOS 與 Android app,如何持續進攻行動市場,滿足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不同解析度上的需求,也是在產品設計開發上的另外一個挑戰。不過我們相信,只要努力的做好每一個細節,謙虛的傾聽社群的聲音,努力求進步, 每個問題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能不能請你們談談現在開發新功能的流程? 顏:我們根據不同專案的屬性坐規劃,例如 iPhone app,因為是個全新的設計、全新的產品線,需要很多新的系統支援,整個流程從設計、開發、測試就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其中最後的 UX/ UI 的調整就整整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從八月每週一版的測試版(testflight)到最後上線前每天一個測試版,我們終於在第 100 號版本完成上線送審。在堅持很多細節的背後,我們希望更多人能因為 app 更認識 Pinkoi,更喜歡 Pinkoi,更享受在 Pinkoi 上的購物體驗,進而讓更多好設計被看見。 app 改版耗時多久?多少人在做? 顏:請見前面回答。核心人員總共有五人,由創意長 Mai 帶領團隊成員負責產品設計及UX/UI,iOS 團隊兩人負責主要開發,技術長 Mike 負責系統支援,但其實整個團隊都很努力一起協助執行。 會推出 iPad 版嗎?之後會不會也有「賣家專用 app」? 顏:有的,兩個都會推出,敬請期待。 對於 Fab 的大起大落,您有什麼看法? 顏:關於 Fab,我不確定他是不是真的大起大落,這是媒體認為的,資本市場本來就是這樣,當你很瘋狂的大舉募資,整個市場跟你起立鼓掌,當你做錯一件事情,沒辦法重新複製你的成長時,市場就大肆的落井下石。就我個人想法,我自己對於他們的商業模式採比較保留的態度。在 Pinkoi,如果你看過我們公開說明,我們很少打折,堅守品牌的價值,並且回饋 90% 給設計師、創作者,平台只拿 10%,甚至犧牲我們的利潤來做行銷,這樣設計師會有資金和能量繼續把好的創意做出來,一旦環境裡有了資金,產業會慢慢形成,才有辦法扶植很多的微型創業家,而我們做的就是讓利和回饋。Fab的模式是大舉大量折扣的行銷模式(類似 Groupon),試想 1000 塊的東西,打了五折,對消費者拿到了優惠,Fab 本身也需要營運,那砍的是誰的收入,供應商啊!哪一個供應商甘願把本身 1000 品牌價值的東西,賣 500 元給消費者,分給平台 350 元,然後自己只拿 150 元(原價的 15%),當然這樣東西很令人興奮,但是你給消費者錯誤價值觀,他會永遠期待你打五折,而平台和供應商彼此會角力,最後供應商就會離開,剩下平台,吃虧的還是自己.市場是很理性殘酷的,大家知道各取所需,禿鷹來了,久了就只剩下骨頭。 經營 Pinkoi 至今,遇到最嚴重的挫折是什麼?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 顏:可能很少人知道 Pinkoi 在 2012 曾經上線一版 iOS app,那時候負責設計和開發就三個人,我們三個創辦人,那時候因為事情很多,所以我們在很緊的時間和很少的資源下完成了第一版的 iOS app,上架後發覺這個 app,雖然也獲得不少使用者五顆星好評,但是我們心裡面都有一個小小的聲音,app 好像用起來不是很順,缺少很多直覺的功能,沒有搜尋找不到東西,不好找的分類等等,當你花了時間,做的東西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這是一種很大的自我壓力。有了這次經驗,我們重新審視了 Pinkoi 產品發展,排出優先順序,慢慢的把我們要的東西一磚一瓦建立起來,並且規劃新一版的 iOS app,這個 app 花了半年的時間,上線後的第一天下載數就超過舊版累積一年多的總下載數。這是一個很昂貴的經驗,一個好的產品,有了穩固的基礎,才會是一個好的產品,就好像你有了漂亮的車子外殼,但是引擎跑不快,就幻想要做一台 Tesla,是不可能的。

1493097_10152232790608013_819414688_n

相關連結

一周只上四天班卻創造 120% 營收的秘密

Posted: 14 Apr 2014 03:25 AM PDT

一周只上四天班卻創造 120% 營收的秘密

5120859921_24064343e9_b如果一週只要上四天班,就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我們所愛的人事物上。

本文編譯自線上程式開發學校 Treehouse 創辦人兼 CEO Ryan Carson 發表在 Quartz 的文章 《To grow your company and make millions, start working four days a week》
有沒有可能整個公司一星期只上班四天,公司年營收卻成長 120 %,並擁有好幾百萬的銷售額呢? 當然有。 在 Treehouse──這家我在 2010 年創立的線上學校,我們有了解答。 我們一星期只上四天班,合計每週 32 小時的工時,我們很幸運地達到以下績效:
  • 年銷售超過美金 1 千萬(約台幣 3 億元以上)
  • 公司擁有 70 位全職員工
  • 年營收成長 120%
  • 風險投資募得 1 億 3 千萬美金(約台幣 39 億元)
  • 7 萬名付費使用的學生

Chirp Hack DayRyan Carson 每週都有三天的優閒時光。圖片來源:Scott Beale

到底怎麼辦到的呢?

Treehouse 擁有 7 萬名學生,卻僅有 70 名員工──而且我們一個禮拜只上 32 小時的班。事實上,我在 2006 年的時候就已經落實一個禮拜工作四天,因為我想要將時間花在我所愛的人身上。很多加入剛 Treehouse 的員工常常都很好奇──這個制度是真的嗎?他們原本預期他們需要每週工作 40 小時──但最後驚喜地發現根本不需要。 究竟我們是如何一週上班四天,而 1 個員工平均處理 1000 個顧客的高效能呢? 我們是這麼做的:

一、公司沒有對內的電子郵件(No internal email)

我們禁止內部的電子郵件交流。因為電子郵件是一個推送的系統。我不花時間向外我尋找所需的資訊,當我需要時,電子郵件讓其他任何人可以推送那些我根本不需要閱讀的資訊給我。因此,我花費大多數的時間試圖清空收件箱,幫忙其他人的重要事務,而不是將自己的優先事務放在前頭。 因此,Treehouse 使用兩種簡單的工具取代電子郵件的推播模式:Convoy 與 Flow。 Convoy 是一個簡單的論壇,它是一款很類似 Reddit 的服務,不過只限定我們的員工使用。員工可以在 Convoy 張貼想法、為工作成果喝采、討論公司的競爭對手、說生日快樂或張貼有趣的影片──什麼事情都可以作。若某個人有時間消化這些東西,他們就會上 Convoy 去。這些所有「干擾」(儘管是健康的干擾)不會塞滿員工的收件夾。 當員工想要這些資訊時,它們再到 Convoy 上閱讀。 我們還擁有 @人名的標籤功能,所以員工可以標記某人讓那個人注意到訊息。然而,標記功能不會寄信給被標記的人,只有當使用者登入 Convoy 時,會在上頭出現小提醒。 我每天總共收到的電子郵件只有 10 到 20 封,而幾乎都是公司外的人寄來的。 真是太讓我驚豔了。 此外,我們以我們自行開發的工具──Flow──處理專案。以下是它的運作方式:
  • 員工倡議一個其熱情所在的專案,包含專案的名字、描述與衡量專案成功與否的標準。
  • 專案加入「角色(roles)」。舉例來說,如果專案是「在某個網頁增加一個新的頁面」,員工就必須要加入一個設計師或工程師的角色。
  • 按下「提出專案」。
  • 公司裡的每一個人會轉寄 Flow 裡面所有提案的大意(這只是我們公司需要用到電子郵件的少數幾件事情之一)。
  • 若員工認為自己可以在該某個提案中擔任某個角色,就可以到 Flow 系統內按「加入」標下想做的工作。
  • 當提案所需的角色都有人選以後,某個人會按「開始」並挑設定好完成日期,工作便開始進行。
  • 在每一天的結尾,專案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回到 Flow 系統填上當日完成的工作內容,並填上所完成工作佔整體任務的百分比。
  • 如果員工需要與專案的其他角色討論某件事情,則可以在討論區開啟一個新的討論分頁(很像論壇)或是到 HipChat 上面與他人聊聊。

二、非同步性的溝通(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Treehouse 95% 的溝通都是書面的。我們盡可能避開 Facetime 會議與電話。讓保持以書面型式溝通,可以讓人們在最方便的時候給予回覆。 眾所皆知,當某個人到您的辦工桌前拍拍您的肩頭與您說話或者把您拉進一個會議討論當中,是非常沒有生產力的舉動。因為您必須放下手邊工作加入討論,不管是不是真的有此需要。 然而,在 Treehouse 如果我在 HipChat 敲員工,他們可以在覺得最好的時間回覆我。 Treehouse 我決定刪去「需要您盡可能馬上回覆!」這種類型的溝通,這樣的溝通在現今的公司中真的很猖獗。 是的,我們有時候會使用 Google Hangous 視訊開會,但我們儘可能地不用它,而且員工可以決定是否要參與會議。

三、藍圖(The big picture)

最後一個秘訣:在 Treehouse,我們沒有經理(Manager)一職。 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我們將員工視為有責任心的大人。我們讓人們自主安排工作事務的優先順序,並且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最方便的時間和他人溝通。

超乎想像的效益

每週上四天班的好處多多。
  • 很容易招募到員工(我們仍然付全職的薪水也提供許多慷慨的福利待遇)。我們定期都會有從 Facebook、Twitter 與其他頂尖的科技公司的員工來面試。
  • 「員工留在公司(retention)」的機率也提高。其中一個團隊告訴我,他定期收到從 Facebook 寄來的電子郵件,試圖想把他挖角過去,但他總是反問:「那你們一週只工作四天嗎?」
  • 激勵員工士氣。每到星期一大家都是神采奕奕、興奮地來到公司──而不是帶著假日還要工作的疲憊而來。
  • 和家人和朋友相處時間增加 50% 以上。我一週可以花費三天而不是兩天的時間和我的家人在一起。50%,這真的很不得了。而團隊裡面尚未組建家庭的人,也能花更多的時間從事興趣或與所愛的人在一起。
我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夠促使您去考慮一週只上四天班的生活。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知難行易,真正付諸實行後您就不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夢想。

聯合報邁向新媒體之路(5)聯合報攝影棚運作實況

Posted: 14 Apr 2014 02:41 AM PDT

聯合報邁向新媒體之路(5)聯合報攝影棚運作實況

〉〉聯合報邁向新媒體之路(1)聯合報轉型發展新媒體的契機 〉〉聯合報邁向新媒體之路(2)攝影棚建置工程

原文 〈 聯合報邁向新媒體之路 (5) 聯合報攝影棚運作實況 〉 於 2012 年 6 月刊登在 Phimedia 通泰媒體部落格。按此閱讀〈聯合報邁向新媒體之路(1)聯合報轉型發展新媒體的契機〉。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讓我們來看看攝影棚建成後的實際運作狀況吧! 攝影棚已經準備好,等待新聞團隊披掛上陣。 udn01 udn02 udn03 udn04 udn05 自動攝影機也在原地待命。 udn06 udn07 udn08 燈光也已經點亮。 udn09 監視攝影機也準備好了。這是副控室用來監控攝影棚狀況,例如攝影機 Robotic 是否一路平順的利器。 udn10 副控室外的走廊也拉上厚厚的窗簾,避免陽光影響攝影棚和副控室。 udn11 另一條走廊採落地窗設計。 udn12 最近更加上地毯,讓整個環境更舒適安靜。 udn13 It’s Show Time! ON AIR. 為了不讓燈光影響顏色的判讀,副控室運作中總是微暗。眼尖的你可能已經猜中,這張照片拍攝於今年總統大選日。這種日子新聞單位就像是在打仗一樣。 udn14 udn15 udn16 udn17 在攝影機沒拍到的角落,仍有許多工作人員忙著準備資料,要讓新聞直播不開天窗,得仰賴所有人的齊心協力。 udn18   udn19 udn20 udn21 udn22 udn23 副控室內也是一刻不得閒,工作人員隨時跟隨導播的指示,切換聲音跟影像訊號。 udn24 udn25 udn26 主播挺直著上半身,戰戰兢兢的面對現場直播。因為攝影機架設在 Robotic 上,所以並不需要攝影師。 udn27 主播並不輕鬆,也不是單純的念稿而已。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來,播報新聞時必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除了看著字幕機,還要注意其他訊號,以免畫面回到攝影棚,主播還在恍神就糗大了。 udn28 同一時間在訊號中心內,幕後工作人員關心的是各種訊號的是否能正確傳送到對的地方。同時監看好幾個畫面,確保每一個訊號都保持在最佳狀態,能夠隨時切換播出。 udn29 udn30 機房內也是隨時有影音工程師待命,確保串流訊號能順利送出。 udn31   udn32 從空曠的頂樓,到現代化的數位攝影棚,最後變成上軌道的專業新聞攝影棚,除了硬體建設之外,還有許多觀念的溝通與設計規劃,才能成就這一切。 下一篇將為各位介紹為什麼我們幫聯合報規劃了整合型的影音串流平台。

ASUS 悲劇的公關與行銷策略

Posted: 13 Apr 2014 09:47 PM PDT

ASUS 悲劇的公關與行銷策略

本文轉自 Circle,作者為 Muzik Online 副營運長 徐有鍵。網站營運與社群經理人。熱愛品牌與擁抱消費者。2000年接觸上行銷學以後欲罷不能。曾就職於遠傳電信集團,某公關集團、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網路事業部經理、數位公關新時代 iDigital PR.,並為五家中小企業及新創團隊顧問。
「華碩 4 月 8 日在台灣舉辦千人體驗的 Zenfone 發表會過後,稍早在中國北京也同樣辦了同樣機種的發表會,只是在活動現場所發表的產品處理器相同,但是儲存空間、記憶體都好上一倍,價格卻幾乎相同。對此,華碩同步發出聲明,指出將補償台灣預購者皮套,並開賣相同版本,但是價格卻貴了一些….. 」當下看到我非常的傻眼,怎麼會犯到如此低級錯誤?

asus01圖片來源:小丰子 3c 俱樂部的專頁

從「重蹈覆轍!華碩 Zenfone 5 陸版優於台版但價格不變」這件事開始全面分析這悲劇的公關與行銷的優與劣。(其實原本應該要罵白癡的,但事情到現在已經演變成悲劇了。)

低級錯誤一:社群力量似懂非懂

前些時候跟網路圈新生力軍 UITOX 大張旗鼓的合組新公司,讓大家覺得 ASUS 往下一個世代改變了。誰知道這次的事件後,雖不知道誰主導行銷與公關策略,但就我觀察,ASUS 立刻被打回原形!找機會在說 ADI 粉絲團上流浪狗募讚捐錢的討讚行為了 (你要做社會企業的形象不是在新的合資公司上做好嗎?),ADI 粉絲團被打到毫無招架能力,很顯然的逃避社群上的攻擊,想以冷處理形式躲過攻擊,最佳的失敗案例就是 MAZDA 在車展因為出去哥造成多久的品牌傷害。我想起來曾經寫過的社群時代的大格局中的:公關危機親上火線。但看看 ADI 用什麼方式在社群上發表?就是最消極的轉貼新聞稿,如下圖: asus02 我不禁想問個問題,請問所謂的 ADI 小編在哪?下方留言回應叫罵成一片了沒人要出來安撫。這在社群上的客服處理是零分。而當初喊說要當小米的口號光在社群上就蕩然無存了。

低級錯誤二:危機處理半調子,有前車之鑑還犯賤

  1. 全台灣都知道 HTC 犯過錯誤國外賣比國內還便宜、還好。現在社會氛圍正值服貿與大規模仇中的風頭上還不知道這一點小小的眉角?我不相信以台灣的出貨量會造成已經沒利潤這種話喊出來,那為何不在中國只是稍微便宜一點?五千多塊的手機價差五百,可是將近一成!
  2. 十分小器:在行銷上的補償方案,你會花了大錢辦了記者會,花了大錢找了蕭敬騰代言,卻在消費者補償方案提供好禮三選一?何不大器一點除了直接升級或降價外,再送皮套等贈品,選都不該選。ASUS 完全沒了解到網路上的消費者非常精之外,還更重視 "奇檬子"。
  3. 拖人下水:在公關的發言人訓練中,非常強調統一的口吻,且不能顧左右而言他,需切中問題核心。但貴為華碩創辦人的童子賢卻又喊出來 HTC 也犯過錯,認為這是小錯誤?難不成童董認為 ASUS 已經與 APPLE 一樣大了?(來源:ZenFone 台灣卡貴 童子賢:蘋果 hTC 也曾失誤
  4. 2014 年 04 月 11 日 16:52 蘋果第一篇新聞報出來後,ASUS 提供的還是繼續這樣無關痛癢的補償方案,看了周末兩天,應該是想說放假就不打算回應了?是太過傲慢還是手足無措?

低級錯誤三:媒體策略走老路,只好靠背沒口碑

2010 年的尼爾森報導就指出影響網路購物決策的因素 (去年有一份資策會的簡報數值更高,但目前沒找到),如下圖: asus03 ASUS 大張旗鼓找了幾個論壇,網路媒體幫忙撰寫一堆搶先體驗文,完全掌握不住媒體的幾個特性: 求快:這些網路媒體要的就是第一手資訊,要的就是你拿機器給他,拿錢給他,但這種曝光也最沒意義,最後只是淪為消費者好查規格。 嗜血:網路媒體很中立 (X),很嗜血 (O)。看到你出這麼大包,一定有超大流量,管你三七二十一,這時保持中立的再踢你一腳。站在消費者立場,我不能說有什麼錯,但站在行銷人員立場,這種媒體慎之,保持適當距離吧! 部落客:值得讚許的是部落客這份行銷力道加入 ASUS,以往只有在 MB 或 NB 才看得到的評測,這次在 ZENFONE 也有部落客評測 (上圖三) 了,但是否能延續下去,影響更廣,還要需要考驗 ASUS PR 的智慧。但很不客氣的說在這點,ASUS 已經敗給 HTC M8 不少,我覺得 ASUS 還很多要學,但就看 ASUS 願不願意力挽狂瀾。

結論:ASUS 在網路世代你的公關與行銷零分

在這場網路世代的戰爭,EC 平台是基本功,行銷與 PR 才是在這場戰爭的武器!雖聽說銷售量在這次沒掉多少 (可能退單潮還沒爆發),但既然 ASUS 想從網路再出發,想成為小米,除了產品好用便宜外,請先把零分的社群、零分的危機處理、零分的口碑給重新修練!否則在這麼大品牌底下這麼多產品,恐怕這一招打出去會將七傷拳全打在自己品牌的其他產品上。 asus04

Rails Girls 創辦人 Linda Liukas、g0v 成員唐鳳暢談程式女性新勢力

Posted: 13 Apr 2014 06:17 PM PDT

Rails Girls 創辦人 Linda Liukas、g0v 成員唐鳳暢談程式女性新勢力

photo-main 在全球掀起女性學習程式浪潮的 Rails Girls 創辦人 Linda Liukas,四月底受邀來台參與「Ruby Conf」,由於 Ruby Conf 屬於較為技術性的座談,主辦單位特別另闢會場與時間,邀請 Linda Liukas 以及 g0v 零時政府成員、素有台灣「程式神人」之稱的唐鳳對談,廣邀對程式科技有興趣的大眾一同聆聽兩位分享他們的程式生涯,並且探討女性與程式之間的關係,鼓舞有心向學的參與者無所畏懼,勇於往程式之路邁進。活動將於 4/27 下午兩點於 TEDxTaipei 舉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此連結報名。 活動新聞稿
每天與自己相處最長時間的事物,跟十年前已經大相徑庭,書本、鉛筆已經變成休閒用具,電腦、手機、平板成為工作的必需,身邊都是資訊產業的產品,生活早就跟資訊科技密不可分。但是「會使用」已經不再是優勢,面對全新的生活形態,必須了解背後的原理、原因,才不會被世界拋在後頭,各式不同的程式語言系統正是這一切轉變風暴的中心。 佔社會人口一半的女性,未來三十年是社會進一步前行的主要力量,了解趨勢,投入學習,才擁有創造能力。但許多人依舊會疑惑,程式語言與未來究竟會有多密不可分?對於女性族群的影響力與重要性有什麼樣的分量? 為了讓更多女孩們了解這樣的趨勢,邀請Linda分享他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與時空背景創辦RailsGirls,以及國內程式語言神手唐鳳,分享他在業界的所見所聞。

講者介紹:

Linda Liukshttp://lindaliukas.fi/ RailsGirls社群創辦人,在美國念大學期間接觸程式語言,喜歡上共同學習的歸屬感。後來回到芬蘭後,有感於當地學習資源的缺少與社群力量的不足,發起了女孩們一起學程式的計劃。隨著資訊化社會的普及,RailsGirls社群也散佈到世界各地,即將回到芬蘭定居的她,開始另外一項計劃–給孩童的程式語言童書。 唐鳳https://github.com/audreyt 台灣的自由軟體程式員,Pugs專案的發起人,領導Haskell和Perl社群協力開發Perl 6語言。唐鳳也致力於自由軟體的國際化工作,包括設計Kwiki、RT及Slash等系統的國際化架構,並發起多項開放源碼書籍的翻譯計劃。在CPAN上,唐鳳負責維護100餘項的Perl相關專案,包括Perl Archive Toolkit (PAR) 這項跨平台封裝及建置工具,以及CPAN的自動測試及數位簽署系統等。

活動概要

報名連結:http://www.accupass.com/event/register?eid=835134742299182 日期:4/27 地點:TEDxTaipei Space(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9號4樓) 流程: pm 2:00 報到 pm 2:20 活動開場:台灣RailsGirls紀錄片 pm 2:30 Linda Liukas:生命經驗與程式語言的交織 pm 2:50 唐鳳:台灣女性與程式語言的關係 pm 3:10 交流時間 pm 3:25 主題討論時間 pm 3:45 Q&A 注意事項:本活動全程以英語講演與交流,現場未提供同步翻譯服務,當天攝錄影片會於會後製作搭配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