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微信搶紅包,手機版逆襲的珍珠港!”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微信搶紅包,手機版逆襲的珍珠港!

Posted: 18 Feb 2014 12:51 AM PST

微信搶紅包,手機版逆襲的珍珠港!

作者為 MamiBuy 創辦人、執行長雍承書,近期來往中國企業參訪,看到中國創業家的創業魂與態度,很希望透過中國年輕創業家的熱血,台灣創業家也能擁有新創業精神。原文刊於 MamiBuy 部落格
2014 年的春節,您在做甚麼? 看看電視,想著過年期間要去哪裡玩,躺在家裡補眠,大家大概都是這樣吧! 但是在這個期間,對岸的網路圈,正上演了一場他們稱之為「手機版逆襲的珍珠港」活動 - 微信搶活包活動。 從除夕開始,整個 WeChat 就出現了一個紅包圖案,全部的群組組裡都在互相分享著騰訊微信的「新年紅包」活動。根據官方數據,除夕夜間有 482 萬名使用者參與了這個大型的活動,而最高峰每分鐘有 2.5 萬個紅包被拆開,搶最多的人搶了 869 個,每個使用者平均搶到 10.7 元......。這些數據後面代表的意義是甚麼?當然是,龐大的現金流正在移動。 為什麼對岸網路圈稱呼這次的活動為「手機版逆襲的珍珠港」? 原來上面那些龐大的現金流數據,是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花了八年才達到的數字,大陸業界戲稱:「『微信紅包』火了,馬雲哭了!」這個簡簡單單的小遊戲,掌握的是人人都喜歡領紅包的心理,加上推出的時間正確,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不是過年,大家可能不會這麼愛玩;如果不是手機發展正紅,傳遞的速度可能不會這麼快;如果不是微信,烈火燎原的機會也可能不會這麼高。 而這個好玩的小活動,也正好跟大陸現在網路圈講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見一般。整個活動,由十多個人,在二十天內開發完畢,其中活動進行還一度當機,超出的使用者數讓這個小團隊既高興也痛苦,不過,在他們的心理,相信絕對是度過一個超難忘的新年。 整個過年期間,我的手機,就是被這樣瘋狂的活動一直推播著。可惜的是,台灣還不能跟著大陸同胞一起搶這個紅包,因為要綁定中國的銀行卡,才可進行。我也跟著加入了這個活動,搶一搶紅包,過過乾癮(可搶但無法兌換)。以下是微信紅包的相關畫面,跟大家分享一下當時跟大陸好友李洋搶紅包的盛況。
w01

感恩大陸好友李洋把我拉入群組

w02

一則小小的短訊,裡面就一堆人開始搶紅包,而且分享自己搶到的數字。

w03

w04

點進去之後,非常沮喪阿~~ 幾乎是秒殺的被領光了。於是大家拱李洋哥再發一下。

w05

中了中了,金額少少,但心裡還蠻爽的!

w06

李洋哥大手筆,總共過年期間發了 8000 個紅包,失血不少,但人氣扶搖直上啊!

w07

 

w08

查看領取詳情,感覺能量上升! XD

w09

施比受更有福,除了領紅包,還有發紅包,這一層的心裡意義更寬廣, 搶紅包是一個噱頭,但是能發紅包則是更上一層樓,代表自己新的一年很闊綽啊!

w10

w11

w12

沒錯,要兌現或發紅包,馬上要你綁定銀行卡,UI 設計的絕不拖泥帶水。

w13

決定發紅包的數量以及金額,按照中國人的習俗, 真的很多人都發 88 個,每個人 8.88 元。

w14

以上就是大概的過程。這樣的活動有商業利益在裡面嗎?腦筋動得快的企業就馬上跟上這樣好玩的活動。大陸聯建光電的劉虎軍,向 153 個群 1.3 個網友派發了 48 萬元的大紅包,所有的費用全由行銷活動支出,除了引起廣大的注目之外,股價還一度漲停! 愛曬鈔票的光標哥也跟上這個活動,不過本人已經出來否認了,詐騙看來跟得也很快啊! 這個微信紅包的活動,其實最大的意義都不在誰拿到了這一點點的紅包,而是具有五億會員的微信,在這個活動中有近五百萬用戶 (官方數據有兩億!) 都將自己的行動支付權交出,綁定了銀行卡。靠得不是別的力量,就是一個社群! 小結:
  1. 紅包活動的背後意義是綁定銀行卡,透過活動讓大家除了線上遊戲玩虛寶之外也能交出信用卡資料。
  2. 社群 + 電子商務是門生意,社群 + 行動支付是門大生意!
  3. 社群是王道中的王道,所有的東西自己推沒有用,要靠社群幫你推才更大!

新創公司死亡筆記本:最後一輪融資後只存活 20 個月就宣告夭折

Posted: 18 Feb 2014 12:23 AM PST

新創公司死亡筆記本:最後一輪融資後只存活 20 個月就宣告夭折

medium_2994821964photo credit: josefnovak33

歷史是由成功者書寫,然而若只關注那些光鮮亮麗的成功故事,卻容易使人陷入過度自信的盲點。CB Insights 公佈了「新創公司死亡筆記本」1,以好不容易搜集而成的數據,分析了自 2010 年到 2013 年期間,幾項關於「新創公司之死」的發現。 數據不好搜集,其一就是上述的,媒體報喜不報憂,公司創辦人也不會大張旗鼓地宣告「我們死翹翹了」,所以很難找到相關資訊。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許多新創公司選擇硬撐「拒絕拔管」,宛如喪屍半死不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Shikhar Ghosh 研究新創公司消亡時寫道:「創投們總是悄然無聲的埋葬他們的屍體」,因此定義新創公司的失敗又更難了。 不過 CB Insights 仍然找到了一些關於新創公司的往生數據,以下是一些有趣的要點:

網路題材失敗比例佔所有科技公司 70%

自 2010 年開始三年,70% 失敗的科技公司都屬網路範疇,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網路創業當道,絕大多數資金與交易都流入該領域。因此死亡佔比高也是理所當然,這三年來網路公司的失敗比例都維持在差不多 70% 的區間。 行動公司的震盪相形劇烈,雖然近來在行動優先的趨勢之下,行動領域相關人才成為各大企業覬覦的目標,行動新創公司人才收購的新聞不絕於耳,不過也由於投資人一擲千金追逐這些公司,它們的失敗比例即使攀高也不足為奇。 death01

大部份公司在募到 100 萬美金之前就夭折了

55% 失敗的新創公司募集的資金少於或等於 100 萬美金,將近 70% 在融資 500 萬美金前就宣告不治。畢竟早期階段的新創公司資金流動有限、產品不成熟、商業模式不清、他們想像中的市場需求也還處於很模糊的狀態,因此體質脆弱而不堪一擊。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 CB Insights 的數據中,死亡公司平均募到 1130 萬美金,但在檢驗失敗公司的條件下,比較中肯的衡量指標——中位數(midian),卻僅有 130 萬美金。 death02

最後一輪融資可再存活 20 個月

71% 失敗的公司進行最後一輪融資後只存活不到 2 年,不過有些公司卻可以苟延殘喘到 5 年才正式宣布倒閉。平均而言,失敗的新創公司在最後一次融資後可再存活 20 個月,中位數是 16.5 個月或少於一年半。假如 15 個月內沒錢進帳,也無人垂青,那事情可能就不妙了。死亡與被收購,只是一線之間。 death03

打算進軍社交領域嗎?不妨再考慮一下

至於哪種領域最容易死呢?以下是過去四年以及 2013 年的比較排行榜,長江後浪推前浪,社交、電商當紅,但敗績相對也多。 death04   上述類別依序為:
  • 社群
  • 電商
  • 廣告、銷售與行銷
  • 音樂
  • 影視
  • 拍賣與分類
  • 衣飾
  • 會計與金融
  • 新聞與討論
  • 商業策略、績效管理
  • 資料儲存
  • 人資與職場管理
CB Insights 將這些資訊編纂成「瀕死科技公司榜單」,開價 7000 美金賣出,他們表示這份榜單對任何急切尋找潛在員工或產品或專利的企業來說很有價值2。 搞不好 Yahoo! 會很有興趣?

工程師提高工作效率的妙招:學畫畫

Posted: 17 Feb 2014 11:14 PM PST

工程師提高工作效率的妙招:學畫畫

今天,來自 WORLDS DEVELOPMENT BLOG 的俄羅斯籍部落客和我們共享了他近三個月以來神奇的生活經歷。作為一名工程師,他的工作狀態被一項全新的愛好改變了,那就是繪畫。

人人都是小畫家

曾經,他是一個只能隨手塗鴉的門外漢。 現在,他告訴大家,只要你能畫出下圖,你就能畫出所有你想畫的東西。

tumblr_inline_n138hxd3Nu1sp19keIf you can draw this, you can draw anything.

而在經過了一本神奇的書「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培訓之後,他已經可以畫出以下的作品了。現在他一天會在一至兩次 20 分鐘的休息時間著手繪畫,下圖的青蛙素描便是他在兩次 20 分鐘的休息時間內完成的作品。

tumblr_n067erkvX61sl4lapo1_1280 拷貝-7202 breaks x 20 minutes = this pic and a less tired mind

這位部落客說,這本書不像其他的教學書籍一樣,只是一味地展示各種不同的繪畫技巧,而是透過一個個練習來不斷提高學習者的自信。雖然在學習之前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在完成整個教學過程之後,卻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繪畫水準早就超出了期待,並且開始相信自己將能夠畫出所有想像中的圖案。

繪畫和寫程式有什麼關係?

寫程式在很多人看來,只是敲敲鍵盤的事情。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起寫程式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而在長時間的思考過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始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時間總是在瀏覽網頁、檢查郵件中不知不覺地流逝。另一方面來看,儘管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可是想要準確捕捉到問題的關鍵、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卻不只是簡單地堆砌時間就能搞定的。有時候想得越多反而容易陷入鑽牛角尖的窘境。 在他看來,比起玩遊戲、聽音樂或者睡覺,繪畫在改善工作狀態這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首先,在繪畫的過程中,實際上還是處於一種「工作」狀態中,透過繪畫能更有利於重新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中。而另一方面,繪畫的過程中多是利用大腦的右半部,而不是我們工作時常用的左半部。儘管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但是他認為這正是繪畫改變了他的工作狀態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工程師朋友發表了不一樣的看法。有些人認為,對程序員來說每天有超過十六個小時對著電腦螢幕,在休息的時候還是不要再繼續高強度的使用眼睛,聽聽音樂、做些運動或許更能調節自己的狀態。也有些人讚成他的觀點,並且對「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這本書大為讚賞,認為這是一本能讓人從零開始學繪畫的書。 提高工作效率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或許畫畫對於某些人來說恰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可能也不適合我們每一個人。但是從自己的愛好著手,勞逸結合地工作學習,確實能發現一些別具一格的美好。

分享文章前,您有自己先讀過嗎?

Posted: 17 Feb 2014 06:14 PM PST

分享文章前,您有自己先讀過嗎?

facebook like button redesign

「我們發現,『社群媒體分享』與『人們是否閱讀此文』之間沒有相關性。」
這是閱讀分析機構 Chartbeat 的 CEO Tony Haile 在 Twitter 上的公布的研究結果,讓人有點驚訝,但是在意料之中。 驚訝是因為,媒體們都已經將「讚」、「轉發」和「評論」都納入了員工績效評估體系,也就意味著他們也默認社群媒體和讀者對內容的接受度呈正相關性。因此我們有了專門的 Facebook 粉絲團/Twitter 帳號編輯,增強在社群網站內容的傳播程度。讓人驚奇的是,我們把這些事情做了一遍又一遍,居然鮮有人質問這件事的邏輯。 而 ChartBeat 的調查數據也說明網路文章可能會產生兩種極端情況:一篇文章可能被閱讀上百萬遍,但是沒有人想到要分享;另一篇文章在社群網站上轉發無數次,但其實大家都沒怎麼讀。 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很多時候,「分享」、「轉發到朋友圈」代表的並不一定是「傳播我看到的好內容」的意思,還有可能上升為一種個人形象標簽:「我關注的內容都很有價值」。所以說,壓根兒這篇文章您只看了標題和開頭的第一段,但是因為內容「看起來」高大上,所以轉發到朋友圈/微博有種很爽的參與感。 ChartBeat 的數據還顯示,人們最多轉發的內容為「搞笑」和「懷舊」,那些可以引發周遭朋友情感的內容,其次是「突發新聞」,可以表現出對時下熱門話題的關心。 難道是我們已經步入了難以閱讀深度內容的浮躁時代?只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存在感增至最大值?

upworthy_attention_minutes_and_sharing_560

先前 Upworthy 也有類似的數據支持這一結論,這張圖片說明,在看了文章前 25% 的時候,很可能您就會放棄文章,然後將連結丟到社群媒體上,當然,如果您先看完內容,之後再分享到社群媒體上的百分比也很高。 BuzzFeed 的數據也顯示,大部分人看一個網頁,在約 3.5 分鐘的時候就會放棄;而如果您使用手機來看網頁,注意力時間就更短了,2 分鐘後,大部分人就會跳出此頁面。 對這情況最著急的其實不是想要挽救人類注意力缺失的心理學研究者,而是花錢的廣告商。您的注意力時間越來越短,而他們精心投放的品牌推廣內容卻還沒講到正題呢。

LinkedIn 專案經理教你建立人際關係六大絕招

Posted: 17 Feb 2014 05:35 PM PST

LinkedIn 專案經理教你建立人際關係六大絕招

Young_Chamber_Networking_Function照片來源:Wikimedia

編者按:本文來自 First Round Review,他們準備的文章既講故事,還同時向創業者提供可操作的建議,以助力打造優秀的公司。
LinkedIn 早期專案經理 Patrick Ewers 現如今的工作就是幫助科技界人士透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完成他們的目標,相比那些喝膩了的心靈雞湯,他的建議更簡單、更真實、更有效。 不管你是否承認,多數人對「人際關係網」的概念都感到不自在,即使是成功人士,佇立在雞尾酒會的人海中時,或是向老同事求介紹時,都會感到壓力與焦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 Ewers 看來,訓練是必需的,同時也應消除心理阻隔,讓你抓住機遇。 史丹佛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的研究表明,人們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前者認為人的性格與能力無法改變,一旦遭遇挫折,也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後者則恰好相反,認為透過努力便能不斷提高——這也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所需要的。 Ewers 認為,只要你接受自己無法在每次人際交往中都做到完美,主動與他人交流就容易多了,從而從中創造價值。

1. 創造機遇

不管是為了找工作還是找投資人,首先你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另外,你在人際關係網中越活躍,就越有可能在正確的時間找到正確的人,在交往對像以及表達清晰度方面多用點心思,好運就能更快光臨你。 Ewers 表示,很多時候人們是樂意幫忙的,但我們總沒能讓對方知道我們想要什麼,請求總是埋沒於客套話以及閒聊中,甚至從未表達出來,事實上,你把你的需求告訴越多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如果別人碰到了一件與你相關的事情(工作、交易、介紹或技術)然後想到了你,你的機遇就來了,你不能控制別人何時找到機遇,但能確保他們首先想到你,這也正是多數人大有提高空間的地方。 Ewers 將這稱為心理佔有率(mindshare),即在特定時間點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心理佔有率越大,獲得的機遇也就越多。同時這也再次說明了清晰目標的重要性,因為你很難同時在多人那裡得到較高的心理佔有率。

2. 提高心理佔有率

兩種方法:
  1. 經常互動:推銷員就是如此,他們一次次出現在你面前以防某種需求增加,但你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你所關心的人,因為這讓人掃興,別人也沒那麼多時間。
  2. 創造良好體驗:如果你能不斷給人們帶來積極正面的體驗,他們便會記住你,從而助力成功。體驗越好,你們就可以聯繫得越少。
Ewers 說,在體驗經濟時代,如果在每次互動中你都能讓對方感到有意義有價值,你就贏了。但是,良好體驗遠非愉快體驗,別人喜歡與你交談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想到你或者引薦你,所以你需要創造真正的價值,分兩步走:
  1. 找到他人的需求
  2. 想方設法滿足這個需求。Ewers 建議在第 1 步中與他人面對面交談,隨後就可以通過面對面以外的其它方式跟進下去。

3. 用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價值

為了為他人創造價值,你無須投入太多精力,很多時候只須在日常交往中注意舉止,多關注別人的需求,養成習慣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價值。 把他們介紹給其想見的人,或是關於他們遇到的問題的文章,或是告訴他們你把其作品發給了其他人。很多時候只需發一封 email 就行了,容易養成習慣,別人也會對你滿懷感激。 最容易創造的價值是基於情感的,它不需要你花掉任何東西,你只須給予別人即時的積極反饋。很多人在表揚別人時都會顯得過於謹慎,想想你可曾因為別人在會上的精彩演講而當場甚至在會後讚揚 ta?如果你看到了別人的閃光點,就說出來吧,你又不會掉塊肉,這會讓他高興,尤其是當著他同齡人的面說出來時。 Ewers 見過了很多人,他們在工作中都十分焦慮,沒有時間也沒有意識給予他人正面反饋,但這也讓時機愈加成熟,試想,當你對跟你一樣焦慮的人說些讚美的話時他們會有多麼高興,這樣做也能極大改善工作環境。 有些人之所以不願為別人創造價值是因為他們把成功看成了零和博弈,別人的成功只會讓自己感到更不成功,這種思想無疑應當被拋棄,要記住讓別人成功也能讓自己成功,這不僅是積極的,也是正確的。 再送你兩招:
  1. 建立共同語言人們天性就想成為集體的一分子,所以在與人交往時,應該融入對方的圈子,比如一句「我也喜歡那個 APP/部落格」就能讓對方感到你與自己相似,而有研究表明相似就能帶來好感。
  2. 真誠溝通你不應該假裝自信,而應該真實地表現出好奇,通過詢問對方,你能獲知他們的需求,你的真誠能留下一個好印象。

4. 養成習慣

Ewers 把習慣定義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自動化行為,以致於你都不需要思考它,這就像是刷牙,日曆上沒有寫明,但你每晚睡覺前總會去做,即使不能從中得到即刻的快樂。 要形成一個習慣就得在一段時間內有意維持這種行為,在它變得自動化之前記得回報自己,將它與積極事物聯繫起來,你定會愛上它。 所以,Ewers 建議每天給你圈子中的人發至少一封 e​​mail,也許就能得到對方的感謝,這也激勵你繼續發下去,形成良性循環,甚至能改變你自身,與人聯繫也不再只是關係管理了,而成為了獲得滿足與快樂的源泉。

5. 與恩人保持聯繫

Ewers 建議你每月或每六週與那些曾幫助你的人聯繫一次,他們或者推薦過你,或給予你建議、指導以及各種機會,所以,時不時跟他們打聲招呼是遠遠不夠的,你應該盡力去幫助他們,這能讓對方感到被認可,為曾給予你的幫助而自豪。 作為 LinkedIn 的重度用戶,Ewers 也推薦你使用像 Contactually 那樣的關係管理工具與身邊的人保持聯繫,這對於聯繫你的恩人而言尤為重要,他們或是老教授、前老闆、朋友的父母,在這方面你要做得系統化,不要錯過了未來他們可能給予你的機遇。 然後就是聯繫方式的問題,只須記住不要擾亂別人的生活,鑑於此,除了面對面交談外,email 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做到了以上這些,以後你一旦需要幫助找他們就容易多了,比如你若是一位在苦尋種子輪融資的創始人,你就能請他們幫助你完成接下來的若干輪融資了,甚至還能幫你解決招人問題。

6. 大膽尋求幫助

Ewers 說,如果你與他人有一段積極的體驗,以後請他們幫忙就容易得多,尤其是在請別人幫忙介紹工作時,對方會感覺很熟悉了解你,所以會把你介紹給重要的人。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願向年長的人尋求幫助,不想給對方留下一個沒有能力或在利用人際關係的負面印象,要解決這點很容易,忘掉它,那隻是你的想法罷了,大膽尋求幫助。在 Ewers 看來,向他人尋求幫助也能創造價值,當你請別人幫忙時,對方其實會很樂意,因為這表明你認為對方是專家,你認為他們在這個領域裡有見識有影響力,關鍵是你要表現得真誠,假腥腥地尋求幫助只會給你的事業帶來不利,所以,如果你相信某人能給你帶來幫助,就大膽告訴他吧,對方一定會積極回應。 為了說服對方幫助你,你應該就為什麼你需要他們的幫助給出誠心誠意的解釋,或者承諾給他們相應的幫助。當然了,措辭也應得當,你不能說「你能把我介紹給某某嗎?因為我想把某產品賣給他們」,而應說「我想與某某聯繫聯繫,因為我想了解某產品的相關情況」,真實而文雅,對方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請求。 在你尋求介紹時,你需要表明你對他人具有同樣的價值,比如,你說你願分享自己的見識,或幫助他們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或者你知道有個人十分適合他們的招聘崗位,再或者你熟悉某個出色的導師等等,雖然需要花點功夫,但這無疑將會給你帶來機遇。 總之,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係只須把天平朝有利於你的這一邊稍稍傾斜即可,用不著做多少,你就能得到很多。 [ 本文編譯自:firstround.com)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