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挾 1700 萬使用者,LINE 台灣今年將踏足電商與行動支付”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挾 1700 萬使用者,LINE 台灣今年將踏足電商與行動支付

Posted: 28 Jan 2014 05:33 PM PST

挾 1700 萬使用者,LINE 台灣今年將踏足電商與行動支付

照片 5 ▲ 由左至右分別為 LINE 事業部總經理姜玄玭、 LINE 台灣副總經理陶韻智與 LINE 台灣商務總監陳家聰

全球擁有 3.3 億使用者的 LINE 昨晚舉辦 2014 LINE Taiwan New Year Party,除了重申今年要達到全球 5 億使用者的雄心之外,更是宣布了多項與台灣有關的計畫,不但要推行動電商、行動支付、在地商家帳號,甚至還要設立實體商店銷售 LINE 周邊商品。

照片 4

在台經營有成

去年 1 月底 LINE 宣布在台灣突破 1200 萬使用者,如今已經突破 1700 萬(其實八月時就達成了),透過推陳出新的貼圖與遊戲)增加使用者黏度,並建立起企業/政府官方帳號的行銷網絡。隨著觸角逐漸深入人們的行動生活(行動通訊、遊戲、拍照),LINE 也開始加強在地化工作。

1013164_10152198260504728_2086468931_n 1782085_10152198260624728_360927069_n ▲彎彎與馬來貘

LINE 持續不斷的熱度來自於使用者的高度參與,企業贊助貼圖在 LINE 上的成績也相當亮眼——47 組贊助貼圖在台灣一共被下載了 1 億 8000 萬次,被傳送超過 20 億次。自家的貼圖更是不在話下,今年更是引進了台灣本土的插畫家彎彎與圓仔宿敵馬來貘所繪製的地區限定貼圖(兩者的貼圖分居排行榜一、二名),LINE 台灣副總經理陶韻智更是在會中透露,目前正在洽談的知名插畫家幾米(圖都秀出來了應該是確定要推吧XD),其貼圖也將會推廣到其他國家。

照片 4

35 個企業帳號一共在台灣交到了 6100 萬的 LINE 好友,前三名分別是樂天市集(680 萬)、統一7-ELEVEN(570 萬)與大同(470 萬),朋友數達百萬的企業帳號有 19 個。因此品牌透過 LINE 帳號舉辦的活動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 UNIQLO 就曾分別在 9 月、11 月與 12 月分別舉辦過多次「LINE 好友」特惠活動。不只品牌,五都與桃園縣政府都在 LINE 成立了官方帳號公布市政訊息、行銷地方。除了線上的行銷,線下的活動 LINE 也沒忽略,過去一年他們陸續舉辦過 LINE Game 體驗屋活動、LINE LUCKY TRUCK 等等,以及最近剛跟聯合報系共同舉辦、吸引萬人參觀的「LINE FRIENDS 互動樂園」。

服務擴張、在地深化、連結世界

在成功的基礎上,陶韻智表示今年 LINE 台灣將會朝「服務擴張、在地深化、連結世界」努力:擴大 LINE 在台灣的服務範圍,持續增添在地化內容,不僅立足台灣,也要走出去(今年問世的幾米貼圖即是一例)。2014 年,LINE 在台灣將會開始嘗試行動電商與行動支付,並進一步拓展數位內容服務,甚至推出實體商店銷售 LINE 周邊商品。

與 uitox 合作推閃購服務

在日本市場,去年底 LINE 按照著原訂的計畫推出 C2C 行動電子商務服務「LINE Mall」,台灣的部份 LINE 則計畫與 uitox 合作,從「閃購」切入,推出特色商品供使用者搶購。LINE 將負責品牌與流量導入,至於庫存及運送交由 uitox,後者強力主打台北地區下單後 5 小時內到貨服務。LINE 事業部總經理姜玄玭指出,LINE 在泰國、印尼皆有推出過閃購服務作為初步的電子商務服務,而女性比起男性對於這樣的活動更加感興趣,商品推出後幾小時甚至數分鐘內售罄的紀錄都有過。LINE 台灣商務總監陳家聰則表示,雖然閃購與團購都是一檔一檔做,但比起以量制價的團購,LINE 的閃購會更加著重於現實限量的特色商品。
關於 uitox,各位讀者可以參考我們的專訪 〈 uitox 要成為全球電子商務能量工廠——創辦人謝振豊專訪

將推行動支付與在地商家帳號「LINE@」

既然要涉足電商,支付的部份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這似乎是大型即時通訊服務的趨勢。LINE 也要在台灣打造行動支付,並且推廣在地商家帳號「LINE@」服務。去年十月 LINE 正式在台灣與智冠合作推出 MyCard 點數卡銷售,讓沒有信用卡的使用者也能購買貼圖,而今年的目標則是在台灣打造行動支付,陶韻智說明現在正與銀行、電信商洽談,並強調一定配合台灣相關法律規範。「LINE@」已有茉莉二手書店、大魯閣和魔法咖哩等商家開始試營運,預計第二季正式開放店家申請,「基本免費,但也會有付費的進階服務」陶韻智說。

數位內容與 LINE 實體商品

LINE 矢志成為全球共通語言、成為使用者行動生活中心,因此不僅即時通訊、購物與支付,還計畫在台提供更多數位內容服務,例如英語學習,陶韻智舉例現有的 LINE 每日英文帳號將會提供更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模式,同時他也暗示音樂可能也在 LINE 的計畫之中。

照片 3 拷貝 照片 2 拷貝 照片 1 拷貝 照片 3

昨天 LINE 也宣布了一項會讓使用者興奮無比的消息:LINE 預計在台灣開設實體店面進行銷售。在昨天的活動現場,最受與會人士歡迎的莫過是提供 LINE 周邊商品的小遊戲與抽獎單位,足見 LINE 相關商品的熱度。

照片 2 IMG_4064 照片 4 拷貝 照片 5

去年底剛搬到新辦公室的 LINE 台灣團隊目前共有 13 人,未來將會因應業務量的需要持續擴充團隊規模,「各式各樣的人才我們都需要」陶韻智說,龐大的業務量不僅考驗著現有團隊,也考驗著 LINE 在台灣的人才招募。農曆新年將至,LINE 會在新的一年完成多少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Google Glass 推新鏡框,近視族也可體驗科技感

Posted: 28 Jan 2014 02:40 AM PST

Google Glass 推新鏡框,近視族也可體驗科技感

001 雖然不能保證你不會在步出電影院時被 FBI 盤問,但今天的新款 Google Glass 離大眾又近了一步。 對於四眼一族,除了價格,可能最關心的是何時 Google Glass 能夠支援普通的處方鏡片?這個疑問終於有了不算是完美,但總算是進一步的解答:今天 Google 發表了新款 Glass Titanium Collection(鈦合金版)。 本來Google Glass 其實更像一隻投影儀架在鼻樑骨上,而鈦合金版的Google Glass 嚴格來說才是真正的眼鏡:Glass 本體附在一副真正的金屬邊框眼鏡上,使用者能夠像所有普通眼鏡一樣配套處方鏡片。採用鈦合金這種堅固、輕盈的材料,相信也是出於減低使用者負擔的考量。 shades_edge 目前鈦合金版本的Glass 提供了四款不同設計、不同顏色的框架供你選擇,加上高貴鈦合金材質,Google 相信能夠滿足各種遠、近視潮人的高端口味。因此價格也非常高檔,除了Glass 本體 1499 美元的入門價外,每支特殊設計的鈦合金眼鏡框要價 225 美元,配鏡片的價錢當然是另計。 split_glass 目前支援處方鏡片的 Google Glass 鏡框由 Google 美女設計師 Isabelle Olsson 率領的團隊設計,但是我們發現 Glass 與傳統眼鏡結合的難度並不大,只需要眼鏡框一隻支架做適當的改動,Glass 的本體就可以輕鬆安裝上去了。因此預計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來自其他品牌的 Glass 眼鏡架了。 據報導,Google 已與全美最大的眼科保險公司 VSP 合作,結合美國國情,這代表了將來只要得到 Google 授權,第三方就可為 Glass 設計不同的鏡框。 特製鏡框顯然是為今年 Google Glass 以眼鏡的身為投向大眾市場做準備,如果計劃不變的話,Google Glass 將在今年投入大眾市場。說不定以後Google 會繼續埋首下一代 Glass 硬體的研發,眼鏡框這些小事,交給眼鏡廠商就可以了。

史上最強 app 控制胸罩,無真愛休想開

Posted: 28 Jan 2014 01:37 AM PST

史上最強 app 控制胸罩,無真愛休想開

001
本文轉自〈戴谷歌眼鏡愛愛算什麼!史上最強App 控制胸罩,無真愛別想開!
日本一個內衣品牌商家推出一種特殊胸罩。女性戴上這款會自動上鎖的「真愛測試器」胸罩,若女主人遇到真命天子,心跳加​​速時便會解鎖。 002 這款另類胸罩名為 True Love Tester(真愛考驗)由日本內衣品牌 Ravijour 推出,是慶祝公司成立 10 週年的活動之一。Ravijour 標榜它是「革命性胸罩」,能知道女性的真正感覺。

003

胸罩內建感應器,能測量使用者的心跳次數。從圖中我們能夠看到,女性在慢跑、與異性調情、收到驚喜禮物、購物、吃辛辣食物和觀看恐怖電影幾種狀況時的心律時不一樣的。感應器會透過藍牙把數據傳送到手機內的相關應用程式,程式會分析並按過去一段時間的心跳次數計算「真愛率」。 若心跳達到預先確定水平,胸罩便會自動解開。

英國小學生如何使用 iPad 學寫程式

Posted: 27 Jan 2014 05:27 PM PST

英國小學生如何使用 iPad 學寫程式

6262296086_ba0b3dab16_ophoto credit:BarbaraLN

iPad 走進課堂已經不是新奇事了。借助於最新的電腦技術,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可以變得更為生動、​​有趣。英國劍橋區的獨立學校 Stephen Perse Foundation 在 iPad 的使用上更進一步。在那裡,孩子們不僅用它學習知識,還用來練習自己的程式技巧。 Stephen Perse Foundation 在設立課程上有充分的自由,也有足夠的資源來為學生配備 iPad。它甚至有一位電子策略主管 Dan Edwards,屬於全球 2000 多位蘋果傑出教育工作者(ADE)中的一員。 學校配備 iPad 的過程是很普遍的模式:首先讓教師使用裝置,然後在孩子中進行試用,最後推廣到全校。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培訓,應用需要評估,還要根據 iTunes U 服務來安排課程。他們的策略也需要經常調整,因為學校設定的某個挑戰性的課程,可能被學生提前突破,並且要求下一個層級。 「規劃下一年計劃的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會達到什麼水準」,Edwards 接受衛報採訪的時候說,「當你移除阻礙後,事情發展的速度讓人吃驚。」

001photo credit: Hopscotch

教師們要求學生使用 iPad 來創造,而不僅僅是消費內容。學生們使用平板上的應用,比如 Hopscotch、Move the Turtle、Kodable 等來練習寫程式。學校裡還有一個 App 俱樂部。成員們學習 Objective-C 語言,開發應用。 App 俱樂部的四位成員,Trinity、Michell、Laura 和 Emi,已經做出了一個 iOS app,是一個幫助教師們追蹤「獎勵點數」的工具。 「程式遊戲和 Scratch 很不錯,但是到最後,你要做出一些高品質的東西,讓其他人能夠使用和享受,」 俱樂部的管理員 Percival 說,「一開始的時候,大家的熱情很高,因為他們都有些想法,而且覺得它們很酷、很有趣。但是,當真正坐下來開發 app 的時候,事情就變得困難起來。會有熱情高漲的時刻,也有些情緒非常低落的時刻,但是一旦他們設法闖過去了,就能夠做成一些事情。」 技術的進步正在改變教育的面貌,但是人的因素不可忽視。Stephen Perse Foundation 學校的變革和實踐,離不開校長 Tricia Kelleher 在資源調配和改革上的努力,離不開電子策略主管 Edwards 在新裝置使用上的探索,更離不開每日使用裝置的教師們。 「我們不能變得專注於技術,以至於忘記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那是學習的一部分。維繫這一切的人是教師。」 Kelleher 說。 延伸閱讀:

「台北食記」app 開發、衝榜紀實

Posted: 27 Jan 2014 04:27 AM PST

「台北食記」app 開發、衝榜紀實

編按:本文為客座投稿文,作者的部落格筆名為 St. Threath,以網路領域為自己的志業,同時喜歡科技和人文這兩個極端,夢想是到矽谷的偉大航道創業。目前任職於網路公司Genie Capital。 原文刊載於作者的個人部落格「St. Threath」。

「台北食記」是我和朋友們一起規劃、開發的 App 服務,在上個星期衝到 App Store 排行榜第二名。這對我來說是個難得的經驗,因此想把整個過程記錄起來,分享給同樣是開發者的人們。

而還沒有下載「台北食記」的讀者,可以下載來體驗看看,讀起來或許會更有感覺~
  • [iPhone 下載連結](http://bit.ly/tpeBlog_iphone)
  • [Android 下載連結](http://bit.ly/tpeBlog_android)

1473882_10153719186990635_1598092556_n

先說說「台北食記」這個App的規劃和開發過程吧! 一開始它其實只是一個小App,蒐集了網路上的知名部落客所寫的台北食記,將它們定位到地圖上,所以只要一打開App就可以看到周圍的食記,也可以搜尋特定地點。這個版本(1.0版)可以參考PunApp為台北食記所寫的介紹
【台北食記】整體來說速度是頗快的,在讀取網誌時反應不慢,而操作上也讓人直覺使用,算是簡單方便的APP。 可惜的是功能十分的少,而其資料量的關係,亦不如愛評網的美食APP或是鄉民美食地圖等等,再加上地區受限,讓這APP變的有些無用,大約只能當作是台北美食網誌搜集器吧。
PunApp 給予的建議也是很多 1.0 版使用者的建議,最多人給我們的意見回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1. 希望有餐廳種類分類 2. 希望有收藏到最愛功能 3. 希望有Line、Facebook分享功能。經過整個團隊的討論,覺得這三個功能確實有用,並且分別可增加「瀏覽量」、「黏著度」以及「擴散度」,因此我們2.0版的台北食記便朝這個方向改進。

IMG_3111

聯絡部落客

由於我們團隊裡面大多是工程師背景,因此沒有想到將網路上的部落格定位到地圖上可能會有版權的問題(對我們來說,就像是Google Index網頁一樣,沒有偷取內容,只是增加網站流量),但其實只要有使用到文章的"標題"、"圖片",便有可能侵犯到著作權。即使法律上可能沒有定義清楚,但許多部落客其實對這樣的行為是很感冒的。 有使用者提醒,「台北食記」若沒有徵求部落客的同意就收錄文章,之後可能會因此而下架。聽到這個可能性後,我們便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馬上開始聯絡各個部落客,一方面希望獲得大家的同意授權,一方面又害怕因為之前曾經未經通知收錄他們的文章而被罵到臭頭。最糟的結果就是 -- 沒有部落客覺得這個點子是好的,那這個App裡面就將沒有文章,換句話說「台北食記」就完蛋了。 結果是有一些部落客覺得這樣的點子很好,願意將文章放在App中讓大家觀看,但也有些部落客覺得之前未經知會使用他們文章的行為十分不妥,因此不願意放入文章,而我們也對他們解釋我們的想法和對這些過錯道歉。這樣和部落客聯絡的過程大概花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隨著5個、10個、20個部落客的同意,我們原本擔心App會完蛋的疑慮才逐漸解除。 在這邊要感謝所有願意將精心撰寫食記放上「台北食記」的部落客們,因為有他們的無私分享,台北食記才能提供這樣的服務給大家使用。

第一批使用者

原本我們以為用心做完一個App後,只要放上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就自然會有十幾萬的使用者下載 --- 很明顯的,我們太天真了,只是把App放上去的話,每天大概只會有30~100的下載量。 我們的第一批使用者來自於BBS的iPhone、Android版,以及在Mobile01的iPhone軟體Android軟體討論區。根據後來的統計,在這兩個地方分享自己製作的App,當天大約總共會幫iPhone和Android各別帶來300~600的下載量。而這群早期使用者(Early Adopters)也都會給予非常中肯的建議。 而在這樣第一波宣傳之後,iPhone曾經短暫的到達美食分類排行榜前十,成效也算不錯。但事後看來,這群早期使用者比較像是精實創業(Lean Startups)裡面,給予反饋,幫助產品找到正確方向的人們,從他們的行為中,我們發現其實大多數使用者用「台北食記」的方法是在平常閒暇無事時「瀏覽和探索食記」,而不是在路上臨時起意打開App搜尋美食,這也成為我們2.0版本推出的重點。 這段前間我們主要使用Google Analytics來驗證使用者的行為和我們的假設是否一致,也可以觀察回訪者和新使用者的使用比例,非常實用。

_2014_01_25_7.11.26

2.0改版

根據使用者的回饋還有團隊的內部討論,我們決定增加「收藏食記」、「分享食記」、「分類搜尋」的功能,希望能夠讓使用者更容易的瀏覽、探索自己想吃的餐廳。另外2.0版的設計也讓第一次使用「台北食記」的使用者,能夠不用去指定地點搜尋(對第一次使用的人來說是很高的門檻),才能了解這個App內有多少食記。 簡單的來說,2.0的版本讓使用者更容易感受到「台北食記」的豐富度和設計風格,也更加實用,我們希望這樣的改版能夠讓第一次接觸App的使用者快速的感覺到,「這個App裡面有很多東西,而且未來它可能可以介紹一些不錯的餐廳給我」

_-3

挑戰App Store排行榜

在1.0版的時候,「台北食記」iPhone的下載量只約在1000左右,可以說是非常慘烈。我們團隊花了許多時間規劃、設計、實作App,只有這樣的成績我們認為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宣傳的方式不對。因此我們向曾經有衝進App Store排行榜經驗的朋友請教,他所製作的英文腦速測驗在2.0改版後的一星期內,衝進了總排行榜的前十名。 根據腦速測驗的經驗,要讓App進入App Store排行榜前十名,每天大約要有1000以上的下載量,而從「台北食記」1.0的經驗看來,在BBS和mobile01宣傳加起來也只能帶來約600的下載量,這對於要衝進排行榜來說還遠遠不夠。 因此我們下了Facebook的廣告,讓使用者有機會看到並安裝App。我們連續投放了約3天,每天金額約為$100~$150美金,每個安裝所花費的金額約為$3~$4(台幣),因此每天由Facebook過來的使用者約為1000名,投放四天總共約4000多名。

螢幕快照 2014-01-25 下午8.57.22 ▲ Facebook廣告宣傳

在這樣的宣傳下,「台北食記」由美食分類的20多名開始往上爬,第一天到美食分類第三名,第二天到分類第一、免費總排行50幾名,第三天到達總排行榜第五,第四天到總排行榜第二。到了後期,其實在推著App前進的不再是Facebook廣告,而是上排行榜所帶來的下載量,在總排名前三的時候,Facebook廣告帶來的下載量約為1000,但一天的下載量卻能到達7500左右,這都要歸功於上了排行榜後所帶來的曝光。

_2014_01_25_9.02.25 ▲ iPhone App下載量

而在上了排行榜後,我們也有投稿數位時代電腦玩物,並且獲得了app01的介紹,由於有這些用心介紹App的媒體報導,「台北食記」才能被更多使用者看到,並在排行榜上停留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

追蹤宣傳效益

在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有向AppWorks的團隊請益如何宣傳App,琅茶的創辦人DY給了我們很多建議,並且推薦我們使用bit.ly來追蹤App的宣傳效益。 bit.ly有很好的使用者介面,並且可以自訂短網址。透過它,我們可以追蹤在各個地方的宣傳所帶來的效益有多大,這讓我們假若要推出下個App或是要做下次宣傳時,更知道要如何使力,推薦給大家使用看看!

總結

這算是我和朋友們第一次從頭到尾的規劃、實作、宣傳一個App,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懷疑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使用者是不是喜歡、需要這個App?會不會到頭來整個團隊所花費的心力全部都白費掉? 曾經有國中的小朋友在職業訪談時問我:「從事工程師的職業,最大的樂趣是什麼?」當時我的回答是:「最大的樂趣就是做出來的東西有很多人使用,很多人喜歡,這對於我來說會很有成就感!」 雖然這次「台北食記」的製作不但沒有收入反而還花了不少經費在宣傳上,是個賠錢的東西(目前啦),但整個過程接觸了部落客、衝了排行榜、和使用者互動,看App下載數從每天30人到每天7000人,同時上線人數從2~3個成長為70~100人,整個過程其實非常有趣和刺激。

bitly-2 ▲ iPhone每日使用者變化圖(18日開始App宣傳)

希望未來「台北食記」能夠服務到更多的人,讓這個App能夠有能量繼續生存成長下去。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App的開發者們,讓大家在做出自己得意的作品後,能夠評估怎麼樣的宣傳成本能達到怎樣的下載效益,彼此共勉之,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