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DOIT 青年共創日:談開放、空間、人” 與新的 4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DOIT 青年共創日:談開放、空間、人

Posted: 19 Nov 2013 05:05 AM PST

988757_628800443832540_1037112105_n照片來源:DOIT 共創公域 Facebook

「第三波工業革命」號角吹響,DOIT 共創公域上週三首先邀請「自造者運動」代表人物、3DRobotics 共同創辦人 Chris Anderson 演說,後又於週六於松山菸廠舉辦「亞洲青年共創日」,來自六國、橫跨藝術與科技領域的青年自造者齊聚一堂,數十名講者在舞台上侃侃而談他們想要創造的未來。

人、空間、社群

DOIT 幾十名講者,無論來自哪個領域,「人、空間與社群」是三個不斷反覆提及的字眼。人,是自造者革命的靈魂,他們可能是在網路中激盪火花,也或許是聚集在以 Fab、Maker、Hacker 之名的實驗工作坊,與其他人共同探索新事物,而且不止在心中刻畫藍圖,還要一同把抽象的夢想化作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

數位製造「DO WITH OTHERS」的精髓,與我們應該都很熟悉的 TEDx 一致。當天首先站上舞台的是在日本推動 TEDxTokyo 的 Todd Porter,他不斷強調「建立生態系」,即是希望藉由一小群身懷不同才華、但有著相同熱情的人共創平台,從而感染大眾。

螢幕快照 2013-11-19 下午8.43.25Loftwork Lab。照片取自 Loftwork.jp

同樣來自日本的林千晶,以溫柔的聲調訴說遠大的願景,她所創辦的 Loftwork 一年完成 300 個專案,並且成立 Loftwork Lab,不只邀請工程師、設計師在此創作,而是所有大人、小孩全都可以在這個窗明几淨的偌大空間,自由揮灑創意。林千晶特別提到最近的大型專案「Fab Cafe」,一個結合 3D 列印機與咖啡點心的開放空間,讓一般人在輕鬆的氣氛下動手 DIY。

這類實驗工作坊其實早在全球遍地開花,近年來也陸續於台灣萌芽。Inside 先前已親訪洪堯泰成立的 FabLab Taipei ,它孕育出近來紅遍媒體的 ATOM 3D 列印機。而在 DOIT 年會上我們才發現,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開放空間,就在你我身邊,唾手可及。

早在 2002 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Neil Gershenfeld 開啓第一間 Fab Lab 工作坊,而後衍生出 Fab Lab Dynamic、Fab Cafe 等等組織,提供電腦與各種器械機具,讓小市民以低成本的方式製造自己所需的物品。今日,「自造者革命」的口號喊徹雲霄,此刻台北各個角落的自造場域,也正人聲鼎沸。

踏進位於重慶南路小巷的 FabLab Taipei 或者士林的 FabLab Dynamic,可以看到有人站在鐳射切割機、CNC 前準備,另外還有五、六台 3D 列印機同時運轉;到了太原路上的 Hacker Space,有人向我展示他在此地研發、現在已到中國進行商業化的小型溫室農場。而 OpenLab Taipei 以及 Maker Bar,有著濃厚的設計與藝術氣氛;希望輕鬆享受創作樂趣,台北亦有 Fab Cafe 這樣的場域。

無論是在哪個地方,既有如我一般,從高中開始就幾乎沒再做過科學實驗的菜鳥對著 3D 列印過程嘖嘖稱奇,也有「資深」的自造者專注地穿螺絲或 Key 參數,或者盯著 YouTube 影片思索畫面中齒輪如何牽制彼此,還有突然造訪的陌生人來此尋求實踐藝術計劃的意見或協助。所有空間的共同點是「DO WITH OTHERS」,以社群凝聚自造者的力量,在創造未來的道路上,沒有任何人落單。

實驗與實用的交叉口

對我來說,「數位製造」其中一個迷人之處,是它正處於實驗與實用的交叉口,它具有無限的可能性,藝術家或商人與工具擦出不同的火花,但大致上來說,無論是商業化或純創作,當下幾乎所有人,都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社會而「自造」。

OLYMPUS DIGITAL CAMERA福島之輪重新轉動希望

當天應該有許多聽眾對日本山寺純先生踩動「福島之輪」,閃現絢麗奪目的光彩印象深刻。這台結合智慧型手機、LED 與環境感測器的腳踏車,是他從日本傳統陶瓷器修繕技法「Kintsugi(以黃金修補破碎的器具,重現並增加瓷器價值)」得來的靈感,重現因 311 大地震傾頹的家園之美。監測濕度、溫度、輻射量與二氧化碳等資訊,隨著輪胎轉動顯現出來。騎上單車,山寺純先生希望自己的家鄉擺脫陰霾,迎接明亮燦爛的未來。

OLYMPUS DIGITAL CAMERA為寄居蟹印出一個家

充滿活力的香港講者 Shwan Frayne 來頭不小,曾躋身 Inc Magazine「30 歲以下正在竄起的商界領導人前 30 名」。他於 2006 年創辦 Haddock Invention 清潔科技公司,致力於研發各種新型平價的環保用品;而台灣的自造者不落人後,Fab Dynamic 創辦人李柏廷用 3D 列印技術為找不到殼寄居蟹建造家園,或為狗狗製造義肢,讓牠們得以重新奔跑起來。

以人為本,自造夢想

談到製造業,機器的形象比人先浮上我的心頭。那是摩登時代巨大冰冷的齒輪,是富士康一座座巨大的工廠,裡面坐著一排排面無表情的工人,為人們組裝一部部手機,為企業印出一張張鈔票,小人物木然地為這時代複製一張張標榜創新的標籤。大量製造的同時,人性大量流出。

幸而,我們生逢正要開啓新頁的「自造」世代,人文精神終於重新凌駕於機器與工具之上,看著 DOIT 舞台上六國青年神采飛揚的談論自己的故事與計劃,我的感受尤其深刻。Chris Anderson 來台演講不斷提及與他合組公司的青年來自墨西哥,也許就是想強調,科技創新不再是美國專屬,任何角落的小人物勾勒出來的奇思異想,不再需要找上大企業合作或敲開中國工廠的門才能生產。距離「20% 的家庭都有 3D 列印機」的未來或許仍然遙遠,但或許旁邊巷弄民房內已經有著各式各樣的機器等你親自轉動,還有一群人迫不及待與你一同進行前衛的實驗,或者完成實際的夢想。

如同 g0v 零時政府以寫程式發起鍵盤革命,台灣的「自造者」也正嘗試使用自己的雙手,在第三波革命中遍佈全球的小工場中,從一只戒指、一副面具,或者一組傢俱、一台自我繁衍的 3D 列印機開始,一點一滴的撼動「大象企業」。

DOIT 青年共創公域宣傳影片

image003

Inside 為本次活動媒體伙伴

2013 創業之星 Neo Star 名單出爐,12/12 展現創新服務

Posted: 19 Nov 2013 12:13 AM PST

螢幕快照 2013-11-19 下午4.12.09

已連續舉辦多年的《數位時代》NeoStar創業之星選拔,今年度名單出爐,總計有32組創業團隊入選,其中25組將出席12月12日「2013 Meet Neo Star創業之星Demo Show」分享創新服務。

NeoStar創業之星,是由《數位時代》從近三年所訪談的創新創業公司中選出,涵蓋社群服務、企業效能、App行動應用和軟硬整合等領域,《數位時代》12月號雜誌將對「NeoStar創業之星」有完整的專題報導。

2013年NeoStar創業之星32組團隊名單如下:(按服務名稱的英文次序排列)

  • 3I Health Tech/三艾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Clipick/酷比客股份有限公司
  • Eagleeye/紅門互動股份有限公司
  • Fandora Shop/映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Fiito/飛圖科技有限公司
  • Happycloud/智慧社區雲管家
  • HeartWave/博晶醫電股份有限公司
  • Hope Bay/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iCHEF/資廚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iFit 愛瘦身/艾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inWedding/天橋科技有限公司
  • Jome/奕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LongGood/龍骨王有限公司
  • MoneyCoin/暘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Musicplayalong/可來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 MY83保險網/上恩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Phind/凡淂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 Pingluweb/評律數位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POP/五木一子股份有限公司
  • Serafim Tech/碩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Speedpass/史畢派司有限公司
  • THLight/太和光股份有限公司
  • Thunder Sensing/瑞德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Tiny Finder/尋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VoiceTube/紅點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25組團隊,將出席12/12 Meet Neo Star創業之星Demo Show活動)

  • Golface/綠夾克運動事業有限公司
  • WhosCall/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
  • Lucent Sky
  • Mercue/默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91mai/九易宇軒股份有限公司
  • Orangenose Studios/易銘有限公司
  • Q.L.L/快速語言學習系統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2013 Meet Neo Star創業之星Demo Show」除有25組創業之星站上舞台,以6分鐘Demo的形式,說明其創新服務與商業模式;現場則有邀請15位評審團,決選出評審團大獎前三名、創新商業模式新秀獎等。以下為本屆 Neo Star 講者與評審陣容:

872d6274-44f7-427f-ad9d-c7c7900bc0bf

此外,當天另有2場專題演講,由《獲利世代》叢書監製、Business Models Inc.執行長Patrick van der Pijl分享「創新創業與商業模式」,以及連續創業家、優必達及曜碩科技創辦人郭榮昌分享「挑戰巔峰,實現創業藍圖」,提供新創事業經營者、企業經理人、專業工作者及青年學子更多的創新啟發。

延伸閱讀1:

2012 Neo Star創業之星 連結
2011 Neo Star創業之星 連結

延伸閱讀2:

【2013 Meet Neo Star創業之星Demo Show】早鳥票11/20截止
時間:12月12日(週四) 9:30-17:30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徐州路2號2樓

活動議程

螢幕快照 2013-11-19 下午4.11.00 參加方式:
◎11/20前報名,享早鳥票65折優惠=1,300元
◎學生持學生身分證明,兩人同行享報名優待=2,000元
◎創業小聚「創業團隊」夥伴優惠價=1,000元

詳見活動網頁

Inside 為本次活動媒體夥伴。

OpenRice 進軍台灣,愛評網:我們準備好了

Posted: 18 Nov 2013 09:13 PM PST

peen.jpg

香港老字號美食評分網站「OpenRice」七月在台悄悄上線,歷經四個月試營運後,上週於象徵台灣小吃發跡地的台北圓環正式「開飯喇」。面對這名新的競爭對手,不免讓我們好奇,目前穩居台灣生活消費評價網站之冠的「愛評網」有什麼看法?愛評網執行長何吉弘在 Facebook 上作出回應。

何吉弘表示,他「歡迎 OpenRice」進軍台灣,但更強調愛評網在地深耕的品質與信念,他強調,除了美食評價平台的客觀、公正、實用等基本元素外,愛評網更不斷試驗新模式迎合使用者需求,例如首創「口碑券」,雖由店家付費,但網友仍可以客觀撰寫用餐感受,這種模式也受到中國生活消費網站龍頭大眾點評網讚賞,未來也將持續營造更好的使用體驗。以下為何吉弘 Facebook 原文

螢幕快照 2013-11-19 下午1.04.47

兩相對照,OpenRice 開飯喇在香港從 1999 年開飯至今,每個月有 300 萬使用者造訪,締造 5000 萬頁瀏覽量,業務範圍擴及東南亞地區,以「先審核後刊登」聞名;而愛評網每月不重複訪客約有 600 萬人,月流量逾 6500 萬,除了美食餐廳以外,更擴及 3C、美妝等消費性產品,朝全面性的生活消費平台發展。台灣美食家,您會選擇哪一個網站作為為您舒展味蕾的開路先鋒?

從世界的邊緣創業

Posted: 18 Nov 2013 08:59 PM PST

LOST_Full_Cast___Textless_by_Wolverine080976 拷貝

作者簡介:XDite,臺灣的 Ruby on Rails 框架專家,也是知名部落客,曾在城邦出版集團以及宏達電擔任過開發技術主管,現在自行創業,成立了獨立技術顧問公司 RocoDev,今年六月時團隊開發出部落格平台「Logdown」(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Inside 的專訪),最近對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很感興趣,未來也會常在部落格討論。本文 〈從世界的邊緣創業〉 轉載自 XDite 的部落格

最近閱讀很多 SaaS 相關的 newsletter、blog、書等等,蠻上癮的。有一個影片看完以後我蠻想分享其中重點,這個故事也許可以給台灣的創業家一點激勵。

這個主題就叫「從世界的邊緣創業」。這是我當初在 Bussiness on Software Conference 翻歷史影片,看到的一場主題蠻吸引人的 talk:〈 Going global from the edge of the world 〉。

講者是來自「南非」開普敦的創業家 Adii Pienaar。他的公司就是赫赫有名的 WordPress Theme 公司:WooThemes。

「從世界的邊緣創業」這個主題真的非常吸引人,一般人對於要作全球生意的印象都是網站創辦人非得是美國人,否則這生意怎麼做的起來。這也是吸引大家來參加這個 talk 的原因。

WooThemes 的背景

  • 2008 年創業。花了 13 個月,賺到第一個一百萬美元。
  • 總部一直在南非開普敦。其他人在英國和挪威。
  • 員工 25 人。
  • 用戶 30 萬人。
  • 平常都是遠距工作(working remotely)。
  • 沒有收過任何創投資金,100% Boostrapping(不募資的創業模式)。
  • 開 WooThemes 之前,是一間三人的設計工作室

第一件事:公司在哪個國家並沒有太大關係

要比慘的話。Adii Pienaar 說南非開普敦作為一個科技創業的地方,其實不是什麼太優的位置。

開普敦一如非技術城市的一樣。沒有這些東西:

  • Networking 人際網絡
  • Mentors 導師
  • Advisers 顧問
  • Investors 投資者

當地沒有新創公司文化,公司更很難請開發者,因為他們都寧願去當地的銀行上班。而且物資還缺乏....XDDD(什麼東西寄到南非都要拖三四個月)。

這是他們公司為什麼以雇用遠距工作者(remote worker)為策略的關係。

從哪裡出發並不重要。Adii 賭他們公司的客戶應該 99% 以上都不知道他們公司其實在南非。客戶根本不會關心這間公司真實的地址在哪裡。

第二件事:不要因為潮所以去創業,不要因為潮所以去募資。決定必須基於生意決策

Adii 在演講裡面談到他在該 talk 前幾個禮拜寫的一篇文章 〈 Startups Shouldn't Follow Trends 〉。

最重要的原則是:Stop doing things just because they're trendy and mainstream media seems to reward it with publicity 不要因為趨勢以及主流媒體激賞這些行為,你就去追逐。

  • 可以 bootstrap 就不用去募資。
  • 不要因為 Eric Ries 講 Lean Startup(精實創業),你就跑去用。如果你的生意這樣幹才適合才這麼用。
  • 大方的用 .NET 技術作網站,只要你認為這是對你生意上最合適的決定。

第三件事:從技術社群和客戶裡面挑員工

現場有人問 Woothemes 的員工幾乎都是 Remote 的。雇用 Remote worker 似乎是一件嚇人的事。他們去哪裡找到值得信任的人可以雇用。

Adii 的回答是從社群和客戶裡面挑選。因為他們公司是在賣 Themes 的。所以客戶蠻多都是開發者,所以最後就問其中幾個能不能來上班。也因為打過交道彼此認同也熟悉產品了,這件事來得容易一點。

第四件事:比任何人努力工作

Adii 深信的兩件事是:

  • "The more in practice, the luckier I’ll get."。(雖然它們可能不會同時發生)
  • There’s no way to exceed unless you actually work harder than anybody else.

他很羨慕 Ryan Carson 推行 4days a weeek 運動。不過那福利是給員工的,Bussiness Owner 可能永遠不會有這種機會 XD

編按:Ryan Carson 是程式教學網站「Treehouse」創辦人,他從 2006 年起在公司實施一週工作四天的制度。

第五件事:用國際級的水準建立國際產品

從開普敦打造國際級產品,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拿國際級的實力,上台競技。網際網路允許你這麼做,而且沒有理由你不去奪取這個機會。

第六件事:作 B2B 生意

Adii 會創業的原因是,是他在開 Woothemes 時前是做設計顧問。他幫客戶作一個案子是收大概 $3000 美金(from design to deployment)。他意識到可以把 Theme 做成產品。當然,做成一個變成只收 70 塊。但是你可以省下客戶很多時間和金錢,讓客戶原先的本業做得更好。而且你可以創造一個「Bussiness Model」,而不是只「僅」得到一個「Bussiness Customer」。

<題外話>

我在另外一篇 SaaS 文章,也看到勸 Founder 作 B2B 的產品。因為 B2B 的產品顧客,更願意付錢。他們願意付錢讓 Things Get Done。付這樣的小錢,目的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B2B 收費模式會比較容易擴展且穩定。

第七件事:到世界各地去旅遊參加研討會

這是他的 Talk 裡面分享的最後一件事。到世界去旅遊,去見不同的人。到世界去旅遊見不同的人,可以為你充電。帶給你不同的靈感,得到不同的機會。甚至可以有機會在不同的城市認識到厲害的導師。

特別是如果你不住在科技重鎮,或者是一個熱鬧的城市。旅遊是你要找到 mind-liked 的人的唯一的機會。

而要找到 mind-liked 的人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參加研討會。

小結

這是一個 60 分鐘的 Talk。Adii 的演講當然不只以上內容,但最重要的是,他想展示的是,不住在矽谷,也是可以打造一個國際企業的。而這是他個人的親身經驗。

我也是到昨天看完這個 Talk,才發現 WooThemes 竟然是從南非的公司。而且那些 37signals 分享的部份經驗,也不是傳說。Woothemes 的經歷也蠻多相似的地方。

Adii 還有一個部落格 http://adii.me/ 。如果你是創業者的話,我強烈建議你訂閱 Adii 的部落格與電子報。他在裡面分享了很多關於 Startup 與 SaaS 的文章。

過幾期,我們將在 Tearhour 作一期關於 SaaS 的節目,屆時也歡迎各位指教。

別讓群眾募資把硬體革命玩壞了

Posted: 18 Nov 2013 05:42 PM PST

C01

本文作者 Scott Miller 是 Dragon Innovation CEO 兼創辦人。

硬體革命的號角已然吹響

還記得從前的硬體產品是怎麼出爐的嗎?流程大致如此:公司往往會花上幾年、幾百萬美金默默研發新品; 為了檢驗市場、更好定位產品功能和合理定價,公司依靠專門的團隊作測試、調研,而這一切燒的都是錢。

而最終決定產品成敗與否的還是市場,但整個過程中的現金和機會成本太大了。假若市場反應冷淡,策略調整不僅是難的問題,而且代價高昂。這樣的流程漏洞明顯,而且最終會扼殺創新,不過直到最近它還是新產品問世的標準流程。

所幸的是,情況正在改變;硬體革命的號角已然響徹雲霄。創新也越來越平民化:精明的創業者團隊正在前所未有的領域裡創造著新的硬體體驗。Pebble、MakerBot、GoPro 和 Nest 等不勝枚舉。

是什麼在驅策這場革命呢?且過目:

  • 越來越平價的套件,如 Bluetooth 和 Wi-Fi、加速計、電池等。
  • 真實大數據收集和雲端數據的精細加工和社群分享,刺激新式商業模式湧現;
  • 支援快速、低成本生產原型的開源硬體平台 Arduino、Raspberry Pi 和Beagle Bone(以及越來越多的專業晶片 Spark Core 和 Electric Imp)
  • GrabCAD、GitHub 和 Upverter 提供了許多高端模組,公司也就無需「自造車輪」了。
  • 藉由 3D 列印(如 MakerBot) 可實現低成本機械成型,快速機床安裝(如 ProtoLab)。

然而,拿出一個能用的原型不過是個起點, 公司還是需要花錢做宣傳、市場研究和生產產品。對小公司而言,從原型和投產的關鍵一步是群眾募資。在上生產線之前,消費者就可以預訂或捐助自己喜愛的創意產品。這比「勞力傷財」的研究獲得的市場反應更加真實可靠,比起著急上研發專案節省大量成本。

C02

但對於電子產品而言,群眾募資之前的功課做不足的話會造成很大弊端。許多群眾募資專案因缺乏對生產流程的理解最終無法實現產品交付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腦子裡現在想的就是這個問題,因為近來我就在帶客戶團隊考察中國的工廠。整個過程對他們而言可以說大開眼界,包括機床裝備、塑型、組裝、檢測和裝運。缺乏對這個過程的了解,大可想像他們的群眾募資專案會怎樣。

如果群眾募資生產的思路還是一成不變的話,硬體革命被毀在路上的機率是非常大的。

群眾募資貼近人們才能活下來

群眾募資「光天化日」的特點很難掩飾整個流程設計的缺陷。成功地推出一款產品,乃至創辦一家公司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發起專案」那麼簡單。

過去一年中,我們見過許多成功群眾募資,卻不足以支撐基本生產成本的創業團隊。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他們無法向群眾募資支持者交付產品。由於從一開始缺少投產規劃,實現了設定的群眾募資目標也是枉然。

在發起專案之前,對各項物料成本條分縷析十分重要,每款組件的批量定價、人力成本、包裝成本、利潤、日常開支都要算進去。此外,安裝機床會花費不小的開支,而這部分常常會被忽略。

創業者得搞清楚所謂的原型離可投產、組裝的設計相差多遠。是焊接缺陷嚴重的 3D 零件嗎?原尺寸加工生產共需要多少個步驟?每個步驟需要多長時間?

如果運用得當的話,群眾募資作為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為創業者和投資人避免不少風險。有意吸引投資的創業公司也可憑此向投資人證明用戶願意為產品買單,並以清晰的生產流程、群眾募資資金預算規劃告訴他們產品能順利生產且成功交付。

這個流程有三個目標要實現:

  • 大大降低生產沒有市場的產品這一風險;
  • 以比廣告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做好產品宣傳,為促進未來產品銷量唱好前​​戲。
  • 幫助公司獲得更高的估值。

群眾募資不過是輔助下一代創新公司崛起的工具之一。像所有的工具一樣,如果被得要領的人錯誤使用,也會危害無窮。我們正站在硬體革命的起點上,歷史還有待我們來書寫。

[消息來源:gigaom.com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