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Chris Anderson:3D 列印機不會傷害台灣的製造業” 與新的 1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Chris Anderson:3D 列印機不會傷害台灣的製造業

Posted: 13 Nov 2013 02:09 AM PST

OLYMPUS DIGITAL CAMERA左起資策會MIC創意產業中心主任張文櫻、3DRobotics 執行長 Chris Anderson、
今周刊社長梁永煌、今周刊顧問林宏文

長尾理論發明人、Wired 雜誌前總編輯 Chris Anderson,經歷洋洋灑灑,最新的職稱是 3DRobotics 執行長、「自造者運動」代表人物,今天他受今周刊之邀來台演講,因時間緊湊,上午舉行記者會,除了發表一小段談話之外,也在現場回答了幾個媒體的問題。

台灣應在自造世代中,重拾創新能量

Chris Anderson 首先談到他與台灣的淵源,他曾於 1999 年擔任經濟學人記者時來到台灣進行調查報導,當時他對台灣經濟與產業印象深刻,也對台灣的前景感到樂觀。然而時過境遷,當 Chris Anderson 再度踏上寶島,過去以 PC 產業創造榮景的台灣,活力已然消沉。

而主要原因就是 90 年代個人電腦的時代逝去,在行動運算興起的浪潮中,台灣找不到一席之地。他強調,台灣的問題不在政治,就 Chris Anderson 幾次來台與訪中的觀察,隨著海峽兩岸經貿密切整合,台海戰爭應該不致成為憂慮,台灣人的當務之急是思考如何重新以經濟實力與創新能力站上世界舞台。

因此,能否掌握「第三波工業革命」,是台灣能否重新綻放光采的關鍵。Chris Anderson 口中的「數位與實體」的整合,便考驗年輕世代將數位世界中的創新精神帶進實體製造的能力。而 3D 列印、CNC 等機器的崛起,無疑降低普羅大眾進入實體製造的門檻。這將成為全世界每個角落都能做到的事,就看台灣是否能夠把握人人自造的契機,重拾創新能量。

讓 3D 列印機進入校園

Chris Anderson 今天上午也與馬英九總統會晤,他稱讚馬總統對於這波新工業革命「懂不少」,也相當理解未來的趨勢,但同時也建議「每所中小學、圖書館都該擺放一台 3D 列印機,從小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3D 列印機不會傷害製造業

面對記者提問 3D 列印機的普及會不會傷害台灣的製造業,Chris Anderson 指出,過去對於創新者來說,實踐創意或是商品設計主要有兩個障礙,一是將點子發展、製造成原型,二是將原型改善後投入大量生產。越來越便宜的 3D 列印機排除的只是第一階段的障礙,目前我們所談論的 3D 列印機只是讓點子轉換成原型變得更容易,並不是用來進行大量生產的理想工具。Chris Anderson 用過去 2D 印表機剛普及時,也有人擔心是不是這樣一般人就可以自行印製報紙與傳統媒體競爭,結果我們都很清楚——沒有人用印表機印報紙做大量發行。

(其實台灣也已經有業者明白這一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3D 列印浪潮來襲,台灣「自造者」聯盟要走自己的路〉 這篇文章。

你不能限制機器可以做什麼

不過 3D 列印機既然可以製造模型、零件,那是不是也有可能製造槍枝、武器呢?事實上國外已經不只一次出現利用 3D 列印機製造出槍枝的新聞1

面對社會這樣的疑慮,Chris Anderson 明白表示,他不認為我們可以限制像 3D 列印機這樣的工具「什麼可以製造」、「什麼不可以製造」,就像沒有人會限制 2D 的印表機可以印什麼,一旦你列印了非法的東西被發現,那麼法律會懲罰的是人,而非印表機本身。Chris Anderson 認為掌握科技的關鍵還是在人,以電腦為例,有人用電腦創作詩文,也有人用電腦寫病毒散播。

未來將有 20% 的家庭擁有 3D 列印機

我們向 Chris Anderson 提問,已成為熱門話題的 3D 列印機,究竟已經發展到何種程度?是上世紀 70、80 年代剛起步的個人電腦嗎?未來又會如何發展?Chris Anderson 同樣以 2D 列印機舉例,他說 3D 列印機的零件其實跟我們熟悉的 2D 印表機沒什麼不同,只是多了一個維度。目前速度還是很慢的 3D 列印機有點像是處於 1983 年點陣式印表機的發展階段,但未來會以兩倍於過去 2D 印表機的速度發展。

至於 3D 列印機會不會像紙筆或智慧型手機一樣人人都可以上手、操作,Chris Anderson 表示未來 3D 列印機可能會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像今日我們在辦公室常見的,集掃描、傳真和列印於一身的多功能事務機,或是像縫紉機一樣,你不會常常使用,但有一定的普及程度,或是普遍出現在校園中:每個學校都有圖書館,每個學校都有 3D 列印機;另一個方向則是工業用的專業機種。Chris Anderson 估計,未來會有 20% 的家庭擁有 3D 列印機。

「也可像家家戶戶都有的微波爐那樣普及,誰知道呢?」

為什麼日本人設計出來的網站如此擁擠?

Posted: 12 Nov 2013 10:39 PM PST

P1080873

 

(photo by randomwire

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想了很久,那就是為什麼設計感如此出眾的日本人,他們的網站設計得如此難看。實際上,不獨日本人,幾乎是使用方塊字的地域,好像都有這樣的問題。看看日本、大陸還有台灣這邊的主流網站設計,簡直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剋星。

這個疑惑埋在我心中很久。難道是因為東方人天生在網頁設計上不如西方人嗎?應該不是,孔子都認為教育要因材施教,沒有人天生駑鈍,顯然智力、以及對美的追求上,東西方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那麼問題出自哪裡?最近閱讀了Randomwire的文章,才知道是為什麼。

先讓我們看一下東方人設計的網站有什麼人神共憤的地方。以日本樂天、雅虎日本等網站為例,可以發現他們的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 密密麻麻的文字;
  • 又小,品質不好的圖片;
  • 數量多到數不清的排列;
  • 刺眼的顏色,以及閃動的橫幅廣告;
  • 大量使用已經過時的技術,比如Flash。

日本人崇尚殘缺的意境,但網頁設計卻感覺不到這樣的文化。這背後的原因是——

語言不同

東方人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與西方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同。象形文字不光字形比拉丁文字更複雜,而且一個字往往表達多個意思。長期在這樣的文字訓練之下,日本人都擁有同一段時間內處理多種信息的能力。

缺乏重要性。和拉丁文字不同,象形文字,比如說日本文字裡,缺乏斜體、大寫這樣的視覺手段,來強調句子中某一部分的重要性。這使得他們的設計師需要為原來的訊息增加修飾,才能使某些內容突出。

語言籬笆。不管是網路還是程式語言,都基於英語,他們都基於西方國家的習慣,而主要的文件資源還有教育資源也同樣是英文的。這使得新技術不會那麼快就傳播到東方世界中去。

文化不同

  • 風險規避。日本文化一般不鼓勵冒險,或者是表現比別人突出。一旦有了先例,別人就會自覺的跟隨,而不管是否具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甚至日本的次文化圈子裡,也確認有自己的風潮和規則。
  • 消費行為。人們在作出消費決定之前,需要水準很高的保證——這意味著,長篇累牘的描述,以及細緻的規格參數。他們不會因為標題,或者是一張漂亮的圖片而衝動。「少即多」在這裡並不通行。
  • 廣告。對於網路,日本公司往往認為那是另外一個廣告平台,可以更好的傳遞他們想表達的資訊。最終網站被塞滿資訊,就好像小小的宣傳手冊一樣,而不是一個用於互動的工具。
  • 城市景觀。在東京漫行,處處是五光十色的廣告牌,吵鬧的遊戲機台,擠著穿著正裝的上班族以及放學小孩的喧鬧聲,混亂無比。這樣的城市景觀看上去從現實蔓延到了網頁上。正因為日本文化如此重視物理空間,那麼具備同樣功能的網路空間,他們也不可能浪費。
  • 工作角色。在日本的人力網站上,還能看到許多類似「網頁專業人員」等之類的招聘公告,這讓人不禁想起以前公司需要招聘專門一個人為網站編寫程式的日子。但的確,在日本許多公司仍然如此。另一方面,因為日本公司很難滿足對自由發揮空間有所要求的創意人士,因此這些人都去了別的地方。

技術不同

行動遺產。在iPhone 流行之前,日本人使用自己專有的先進的行動網絡,以及自己品牌的手機,而且比用電腦更加頻繁。那個時候,手機螢幕尺寸十分小,因此網站的設計也趨向在狹窄的空間裡塞進更多的內容。這種做法仍然影響今天的網站設計。

網頁字體。對於非拉丁文字來說,網頁字體資源是匱乏的。原因在於,象形文字裡成千上萬個字都需要單獨設計,這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更長的時間,還有更長的下載時間。基於這些原因,設計師傾向使用表達更加靈活的圖片,而非文字來表示非標準的字體。

Windows XP & IE 6。仍然有許多人在用這些軟體裡的“恐龍”,尤其在企業裡。一句勝千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