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智慧型行動裝置市場飽和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南韓將會為我們解答” 與新的 3 篇文章 - Inside 網路趨勢行銷與開發

Link t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智慧型行動裝置市場飽和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南韓將會為我們解答

Posted: 15 Oct 2013 05:22 AM PDT

large_300928932
照片來源:Trey Ratcliff

自從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推出、2008 年推出 App Store、2010 年第一代 iPad 問世,以及後來居上的 Android,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在全球大多數地區市場上的表現出現高速成長,根據 IDC 今年七月發表的報告,今年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 52%1。然而,才不過幾年的光景,根據 Flurry 的資料,或許我們即將看見第一個智慧型行動裝置呈現「飽和」的市場——南韓2

Flurry 在八月偵測了南韓超過 3300 萬使用中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實用情形,並於 〈 The South Korea Report: Device and App Trends in The First Saturated Device Market 〉 這份報告指出,南韓對智慧型行動裝置的發展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以下三點:

  1. 南韓是第一個智慧型行動裝置呈現飽和的市場。
  2. 這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龍頭三星的母國市場,這個市場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者用的幾乎都是本國廠商的產品。
  3. 南韓同時也是消費者最喜歡「Phablet(平板手機,結合平板與手機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市場。

成為全球第一個飽和的市場

過去,在 2011 年、2012 年年初這段時期,南韓市場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成長率還高於全球表現。三星於 2011 年年底推出第一款可稱為是「Phablet」的 Galaxy Note 與其後續機種更是創造了該類型產品的成功,如今三星在南韓市場的市佔率已經超過六成。

SouthKoreaReport_Pioneering-resized-600.jpg
圖片來源:Flurry

然而 Flurry 指出全球智慧型行動裝置在今年八月的成長率是去年同期的 81%,然而南韓卻只有 17%,出現成長明顯和緩的情形,在過去一年的某幾個月份,甚至還有負成長的情況,Flurry 認為這樣的趨勢暗示南韓市場將很快達到飽和。

Flurry 在這份報告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南韓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市場飽和後會發生什麼事?由於南韓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始要經歷這個情況的地方,因此可以作為大家觀察的對象。

南韓——被三星、LG、蘋果與 Pantech 盤據的市場

SouthKoreaReport_ShareiOS-Android-resized-600.jpg
圖片來源:Flurry

在 Flurry 於當地隨機取樣的 3,124 個智慧型行動裝置中,三星、LG、Pantech 這三家南韓本國公司分別佔了 60%、15% 和 10%,蘋果則是 14%,屬於其他 Android 裝置製造商總計只有 1%。

SouthKoreaReport_Phablet-resized-600.jpg
圖片來源:Flurry

如同前面提到,三星的平板手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帶動了成長,因此我們也不意外地發現這類型的產品在該國智慧型行動裝置佔有相當高的比例。Flurry 於全球取樣 97,963 個 iOS 與 Android 智慧型行動裝置,平板手機只佔 7%,在南韓卻佔有高達 41% 的比例。平板手機在南韓受歡迎的程度已經擠壓到平板電腦在南韓的市場,Flurry 的全球樣本中,有 19% 是平板電腦,然而在南韓,平板所佔的比例僅區區 5%。

市場飽和後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值得觀察的是行動支付。南韓是行動支付的領導市場之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 NFC 功能的裝置在當地很普遍。舉例來說,SK 電信旗下的 SK Planet 擁有一套支付系統「T Cash」,被用於 54% 的 app 購買,還能被用於支付鐵路和計程車費用。而 Flurry 也指出,另外有三分之一的 app 購買,透過的是點數卡,這顯示了該機制在南韓智慧型行動裝置市場的潛力。同樣地,既然使用者可以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付款,商家當然也能以智慧型行動裝置收款、行銷推廣甚至管理庫存。

Flurry 所指出另一項需要注意的是「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由於南韓的大廠擅長製造各種電子產品,像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視、電腦、數位相機甚至家電等等,這些裝置彼此間的整合與互通性在人人都有智慧型行動裝置後,會出現何種變化,也值得我們觀察。例如三星已經推出智慧型手錶 Galaxy Gear,嘗試將手錶這樣的穿戴式裝置與智慧型手機結合。

另外一項 Flurry 的報告沒有提到,但應該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關心的是,南韓具備全球覆蓋率最高、速度最快的高速網路,在「終端裝置」,也就是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裝置達到飽和後的市場,如果要推出各種創新的服務,取得使用者回應與擴散的速度應該也會特別快,同時成為各大企業實驗、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的最佳場所。舉例來說,南韓已經早日本一步開始 4K 畫質的電視轉播服務。3

台灣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程度也不低,甚至可以說是成長快速,只可惜我們仍在等待其他方面的條件也追上來,但無論如何,我們的鄰居會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對象。

紀錄片「Mission to the Edge of Space」在音樂串流服務 Rdio 免費播出

Posted: 14 Oct 2013 08:27 PM PDT

large_8367123126
照片來源:MATEUS_27:24&25

還記得去年去年的今天發生什麼事嗎?一位奧地利極限運動選手、高空跳傘/定點跳傘好手 Felix Baumgartner 搭乘加壓艙,藉氦氣球上升至距離地面 39 公里的同溫層,然後縱身而下,並成功放出降落傘安全著地,創造了人類搭乘氣球抵達的最高高度(39公里)、人類自由落體最高時速(每小時1,173公里)兩項世界紀錄,而且在自由落體的過程中極速還突破了該溫度下的音速。1

以下是 Felix Baumgartner 跳傘過程最後一部分的影片:

這整個計畫叫「Red Bull Stratos(紅牛同溫層計畫)」,大家可以到贊助者 Red Bull 的 YouTube 頻道觀賞相關影片。其實 1960 年代已經有一位美國空軍上校 Joseph Kittinger 做出類似創舉(他也是上一個記錄保持者,也是紅牛同溫層計畫的顧問)。而拜科技所賜,去年 Felix Baumgartner 的創舉可以透過 YouTube 全程直播,全球一共有超過 800 萬的觀眾同時看著他從距離地面 39 公里的高度一躍而下。

mission to the edge of space

計畫完成後一週年的今天,大家可以在音樂串流服務 Rdio 上免費觀賞這部紀錄片「Mission To The Edge Of Space: The Inside Story Behind Red Bull Stratos」。讀者們或許很好奇,Rdio 不是串流「音樂」服務嗎?為什麼要播紀錄片?其實今年四月 Rdio 在美國也開始經營串流影片服務「Vdio」。想要了解 Rdio 這項服務的讀者,可以參考 Inside 本月稍早的這篇文章:〈 Rdio 即將加入台灣線上串流音樂大戰?

很可惜的是,因為 Rdio 尚未在台灣提供服務,因此只能觀賞紀錄片的預告和任務的問答影片(有帳號的免費會員是可以觀賞的喔)。下方是紀錄片的預告:

還不是會員/無法加入 Rdio 會員的讀者,可以點擊網頁畫面下方的「▲ EXPAND」,試聽看看紅牛同溫層計畫所準備的播放列表「Mission to the Edge」。Rdio 快來台灣吧~

一窺行動支付服務 Square 新總部

Posted: 14 Oct 2013 06:05 PM PDT

squarehq

2009 年成立、發展迅速的行動支付服務 Square 最近搬入新總部,同時宣布在紐約與加拿大 Kitchener-Waterloo 進行擴張。Square 的新辦公室佔地 150,000 平方英呎(約 14,000 平方公尺,超過 4200 坪),約是原本的三倍大,可容納 1,000 人,比現有編制多出 400 人的空間,而且只用了四層樓(6、9、18 和 19 樓)1

One on One with Jack Dorsey
▲ Square 共同創辦人 Jack Dorsey,他同時也是 Twitter 共同創辦人。
(照片來源:The DEMO Conference

儘管從事的是看似嚴肅的支付服務,但 Square 其實是一間非常重視設計的公司,共同創辦人 Jack Dorsey 對 Wabi-sabi(侘寂)美學的熱愛向來不是新聞。2Square 新辦公室採用極簡風格,幾乎將所有線材都設法隱藏起來,看起來相當舒適,也難怪 Jack Dorsey 會在接受採訪時說出:「難以想像我們會在我有生之年搬離這裡。(I can’t imagine us moving from here as long as I’m alive.)」3

外國科技媒體 Mashable 也在最近參觀了 Square 新辦公室4,一起來看看吧:

img_0140
▲ Square 創意總監 Robert Andersen

Square 有各種桌椅和工作桌,除了自己的桌子,員工可以用自己覺得舒適的方式辦公:找張可以站著辦公的桌子,或是去別處挑一張舒適的椅子坐著。

每個人在 Square 都有一張自己的桌子,但是沒有人——包括 CEO Jack Dorsey,擁有自己的辦公室。這種開放式的辦公空間應該是網路科技公司素來喜歡的辦公室風格,大家所熟知的 LINE 東京渋谷總部也是如此,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喜歡這樣。

img_0147

Square 的新辦公室有一側是整排的落地窗,沿著落地窗擺放一般的桌椅。有趣的是,每個人自己的桌子旁邊都沒有窗戶,換句話說,想要吸收陽光、看看戶外風景,就必須離開原本的座位,這樣的設計或許可以讓員工在「換位子」的過程中與其他同事「偶遇」,促進同事之間的交流。然而這些看起來像是可以隨時坐下來聊天的區域其實並不對外開放,訪客並不能進入這個區域,以免干擾員工專心工作。

img_0136

環繞著主要辦公空間的,是 27 個半封閉式的「小屋(Cabanas)」,提供給員工講私人電話、開小型會議的空間,這個設計 Square 上一個辦公室也有。Inside 曾經介紹過的 37signals 辦公室也有類似的設計(數量沒那麼多)。

img_0141

如同前面所提,Square 的新辦公室將地板提高,極力隱藏各種諸如電源、網路等線路,透過桌腳將線路「伸」進地面。

img_0115

在 Square,所有的會議室都是以舊金山當地的街道名稱來命名,這種作法很常見,例如 Google 台灣就是以台灣的景點命名。

img_0133

Square 的主要業務是支付服務,因此有 20 間小辦公室都是以幣值來命名,順便與會議室做出區隔,這些以幣值命名的小辦公室主要是作為面談或面試之用。

square2
▲ Jack Dorsey 的手稿展示。

square4

Square 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那個裝在手機耳機孔上、小小的方形刷卡裝置,新辦公室有一面牆將這個小裝置的演進歷程都展示出來。

square3
▲ Square One。

square card reader
▲ 現在的 Square 刷卡裝置

最原始的「Square」長得跟我們今天看到的不大一樣,只是先將所有需要的零件先湊在一起。

img_0119 square5square7

食物區當然也是必備,這方面 Square 走的是健康風。此外 Square 也在許多公共空間的標示上捨棄文字,改為圖示(與點字)。

squarehelp

值得一提的是 IT 部門的設計。Square 採用類似 Apple Store 的「Genius Bar」設計,如果員工有任何 IT 上的需求或問題需要處理,看到這張桌子後面有人的話,表示 IT 部門的同仁可以立即提供服務,反之,如果不見人影,表示他們有其他工作要忙。這個設計是基於 IT 部門員工的意見反映而設計,讓他們為同事服務的同時也能兼顧自己的工作。

img_0151 img_0157

跟許多有名的科技辦公室一樣,Square 也會源源不絕地供應咖啡——而且是自助的咖啡吧。

img_0156

結帳的櫃檯正是 Square 收銀機組,通常這裡也是測試新功能的地方。

squarefoodz

除了咖啡吧,Square 也設置了一個絕佳的產品測試區——員工餐廳,每當 Square 服務增添新功能後,便會發出 E-mail 通知所有員工,請大家去試試看。

不同於其他科技公司免費提供午餐,Square 的早餐和午餐是要付費的,反而晚餐免費。(然而 Mashable 也提到,Square 員工在餐廳的消費會被公司加進薪水中,這應該是某種節稅的操作,因此員工們在公司用餐花費的錢其實就是所得稅的一部分)

各位讀者可以到 Mashable 看更多照片。

圖片來源:Mashable

Rails Girls 為高科技冷感女孩注入熱血

Posted: 14 Oct 2013 05:35 PM PDT

9698784100_dfb2afc625_c

八月初 Inside 刊登了一則 Rails Girls 女生快樂寫程式的活動訊息,出乎意料獲得熱烈迴響,什麼 Yahoo! Hack Day、AAMA 創業競賽等等行之有年的活動,在網站上的流量或分享數據指標,全都不敵這個打著「女孩」名號的課程。首先,「女孩」這個字眼出現在調性偏剛硬的網站已屬特殊景象,再加之其與「程式」兩者的衝突性,不引人注目也難。

the_social_network_computer_picture電影《社群網戰》劇照

不過,「女孩」與「程式」真的這麼格格不入嗎?或者擴大範圍,女性與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為何相看兩相厭?從事科技產業的女生其實並不罕見,走一趟行銷或財務等部門,可以看到不少幹練女性的身影,然而真正在第一線創造產品的女性,屈指可數。《社群網戰》中在電腦前風馳電掣咻咻咻敲出一行行程式碼的幾個人全部都是男生,描寫駭客多神的電影幾乎從來不是女生當主角。我們從大學開始流行的「好人」直覺聯想到的全是男同學,您或許也曾聽過主修電機或資工的朋友抱怨陽盛陰衰。文法商是女生為多,但徒經理工學院,只聞濃濃的雄性氣息。

這似乎是一種「常態」,大家習於歸因男女天生擅長的事物本就不同,或者傳統社會壓力、缺乏同性友人,但其實女性本身對數理科技缺乏自信心才是關鍵1。猶記得高中當年想必有一些人跟筆者一樣,也不是對社會組特別有愛,但因自認「數學白癡、物理智障」而毫不猶豫的放棄自然組。「男理工女社會」的印象深植人心,我們的潛力與興趣沒有真正被發掘就在 16、7 歲鑄下未來的道路;這種現象當然並非台灣獨有,美國拿到 STEM 大學文憑女生人數不到男性一半,而女性佔資工(computer science)領域的比例更只有 27%。2

不過,近幾年來隨著網路無遠弗屆,鼓勵女性踏入理工領域的聲音愈來愈能被聽見。比如我們先前採訪過的邱慕安,其所任職的 GitHub,就定期邀請科技圈傑出女性演講,鼓勵更多年輕女子卸下心防。而 2010 年誕生的「Rails Girls」更在全球城市辦起免費的工作坊,開門見山告訴妳,寫程式沒有那麼難,直接幫助女性破除那道跨不過的門檻。2013 年九月,台北有了第一場 Rails Girls,三位男性推手鄧慕凡、高見龍、蘇泰安與 Inside 讀者分享舉辦活動的心得。

舉辦 Rails Girls 的初衷

OLYMPUS DIGITAL CAMERARails Girls 台北三名主辦人由左而右:高見龍、鄧慕凡、蘇泰安

三位男性主辦者異口同聲,其實一直以來,程式的世界都非常需要女性加入。但是,即使 Ruby 的社群活動再怎麼蓬勃熱鬧,永遠都是男性獨 High,縱有女性也是小貓兩三隻。已辦過幾次大型 Ruby Conference 的鄧慕凡說,上百人的參與者中,有三個女生可能就要偷笑。

直到今年他們舉辦「有心人課程」,希望藉由免費課程為公司尋找並培養有潛力的工程師,發現學員竟有四分之一是女性。以往的「常態」似乎有了波動,觀察到這個令人驚喜的現象後,高見龍恰巧又在日本巧遇「Rails Girls」活動,如獲至寶,返國找齊夥伴,著手籌辦屬於台灣女孩的 Rails Girls。

但是,為什麼是 Ruby On Rails 呢?程式語言百百種,為什麼不是 PHP Girls、JavaScript Girls、還是 C++ Girls?Ruby On Rails 是有什麼魔法還是魅力讓全世界一大群人傾力推廣,組織大大小小的社群宛如聚落在全球遍地開花,甚至積極拉攏女生進入程式的世界?

從線上到線下,熱愛分享的 Ruby 社群

鄧慕凡笑說,「Girls」的號召當然非由 Ruby On Rails 壟斷,任何程式語言的熱衷者當然都可以想辦法吸引女生。至於他們首開先例的原因,得從「Ruby」這個語言說起。Ruby 是日本程式開發者松本行弘 1995 年編纂的程式語言。摒棄傳統機械式的思惟,他為程式注入人性,以人的角度出發與電腦溝通,而非一味被機器的邏輯牽著走,提出「我們是主人,他們(電腦)是僕人」的理念,打造出「紅寶石」。

rails1

而真正讓這顆紅寶石變得平易近人的,是美國 37 Signal 共同創辦人 David Hansson 釋出以 Ruby 為基礎編寫的框架「Rails」,精煉簡潔的型態在工程師之間迅速流行起來,早期的 Twitter、GitHub 等看似龐大的網站其實都立基於 Ruby On Rails,而國內的 T 客邦、愛料理亦如是。

從創始人積極打破程式枯燥的刻板印象,到後繼者慷慨分享去除瑣碎環節的框架,Ruby On Rails 成為「人人皆可玩,而且很好玩」的程式語言。後來衍伸出的社群活動都是根植於這種開放精神。鄧慕凡、高見龍都自覺,從前寫程式是一種工作,下了班立刻變身不沾鍋,但 Rails 卻有種讓人主動鑽研的魔力,愛好者甚至組織許多定期聚會,相互交流,堪稱程式界 O2O——把人從線上帶到線下的翹楚呀 XD。

鄧慕凡說,松本行弘自己都經常帶著社群成員賞花泡溫泉(閒話家常外,聊的當然是程式啦),以人為本的開放精神從程式本身渲染到整個群體,Rails 愛好者或許是世界上最熱愛分享的工程師。只是,儘管人味濃厚,女生依舊稀稀落落。但這麼熱愛分享的族群,誕生「Rails Girls」這個別開生面的活動並不令人意外,2010 年從冰冷的北國芬蘭開始,女生聚在一起寫程式的熱烈氛圍一路蔓延到全球各城,今年終於在「有心人」的推動下,來到台北。

Copy & Paste,從做中學

9698787252_194700976a_z

9698685714_1abe26b66b_z中間為 Ruby On Rails 台北場少數的女性教練

9695557151_c29490fc0e_zRails Girls 第一回合實況/照片來源:rails girls tw

本來三位主辦人很忐忑,找了一堆親朋好友讓參與人數好看一點,沒想到後來吸引了 300 多個女生報名(看到 Inside 報導而去報名的請舉手 XD),找樁腳的時間白費了,他們這會忙著從中篩選「看起來跟程式完全不熟」的學員。當然,若能具體寫出自己對程式好奇的原因更是大加分,比方說,一名台大歷史系的同學就因參與網路創意學程,而希望對程式有更深的理解,順利入選。

螢幕快照 2013-10-14 下午10.42.21

一個夜晚又一天,厲害的前端工程師、正在念社會系的學生、時尚雜誌資深記者、遠從花蓮北上的國小老師⋯⋯來自四面八方的 31 名學員與 15 名教練在 CLBC 舒適的協作辦公室中,從安裝到架設網站處女作,中間還安插了個便當盒 mix 網站架構的小課程。小小的空間從頭到尾吱吱喳喳,學員亦步亦趨跟著教練的指令,在終端機和文字編輯器往返敲打,靠著 copy & paste 生出一個網站。

不到 24 小時就能有這樣的成果自是十分令人開心,不過相信大多數人對於 Ruby On Rails 仍是懵懵懂懂。課程終了,渴盼繼續鑽研的學員,怎麼繼續下去?與鄧慕凡、高見龍相比,蘇泰安的背景與程式幾乎風馬牛不相及,他的經歷或許最能激勵大家:大學念的是食品科學,後來擔任電腦雜誌編輯的過程中開始自學程式,最後終於成為 Rails 工程師。他與我們一樣,一步一步跟著預設教程走,逐漸摸清 Rails 的邏輯。

從爬格子搖身一變為程式高手,copy & paste 的學習過程看似速成而盲目,其實時間久了,自己是能摸索到一些蛛絲馬跡的。「先有成就感,才不會自一開始就排斥」,這是 Rails Girls 的策略。而即使愉快的兩天結束,有心繼續向學的學員依然不孤單。

photo (1)他們都是出沒在 Ruby on Rails 社群聚會的熱血工程師

因為 Rails 活躍的社群是最強大的後盾,這或許也是學習 Rails 的獨門優勢,碰壁撞牆永遠有人伸出援手。無論是精通程式的佼佼者還是剛跨過門檻的新鮮人,都可以在定期舉辦的各種 Ruby On Rails 社群找到突破窘境或者更上一層樓的方法。這種獨特的凝聚力無疑是克服恐懼的有力保證。

程式的世界,不能沒有妳

只是,紙上談兵簡單,回到現實世界,還是學生的有談不完的戀愛考不完的試,已在職場打滾的大概也少有時間空自我精進。不過鄧慕凡說,確實有日本人因 Rails Girls 開啓的窗而扭轉人生,從 OL 變成工程師,但仍是極少數。

不過,他們仍期望,藉由 Rails Girls 帶動更多女生進入程式的世界,最好真正踏入業界,當然這不是為了私利啦。蘇泰安形容,寫程式宛如寫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呈現,而自古至今,女性風格一直付之闕如。由男性統治的程式世界,儘管也持續進化中,但若能有更多女性加入,必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女性工程師有多稀缺,從台北 Rails Girls 擔任「教練大大」的兩性比例也可瞧見端倪,15 名老師中只有 4 個女生。類似 Rails Girls 這類活動或許能夠助長女性學習程式的風氣,但是,對於求「女」若渴的美國 Etsy 購物網站來說,還是太緩慢了。

heres-what-the-school-looked-like

Hacker School 上課情形/照片來源:Etsy CTO Kellan Elliott-McCrea 簡報

由於 Etsy 的目標對象是女性,它們汲汲營營尋找女工程師,以打造更貼近女生的產品。歷經三番兩次失敗後,他們決定使出大絕招3——出錢培訓有心向學者,2012 年 Etsy 聯合 37 Signals 與 Yammer 向願意參與 Hacker School 系列程式課程的女性支付每人 7000 美元的生活開支。超過 600 名女性申請,最後有 23 名參與者被挑選出來,占了所有學員一半。後來 Etsy 從中僱用了 8 名成員,其中 6 位是女性。Etsy 的女性工程師自 2011 年的 3 個暴增到 2012 年底 20 個。無論男女,各位工程師說說,這是不是令你們好生羨慕呀!

其中一位幸運入選並成為 Etsy 工程師的女性成員,描述在這間有男有女的教室上課的感覺:

你能想像嗎?原本枯燥的 STEM 領域一下子就湧入了活力!

三位主辦人也透露,當初看到整間教室熱絡無比的反應,真是嚇了一跳。只有單一性別存在的世界,多麼了無生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裡,男女均衡應當也是最理想的狀態,除了就產品面而言有利無害,更重要的是,在兩性均衡的環境裡,才能減少少數性別屈就多數性別的狀況,或者自我弱化在職場上扮演的角色。而為什麼打破科技領域的性別不均特別重要?在網路與程式幾乎全面佔領生活的今天,英國版 Wired 作者 Olivia Solon 的話4,我們應當仔細諦聽:

很快的我們將沒有選擇接受或拒絕科技的權利,因為它正劇烈的改變著每一個產業,不論是幼兒護理、醫療、金融、時尚、電影、或是設計業。若我們選擇不要科技,那我們將一無所有。

目前已有不少組織鍥而不捨的鼓勵女生突破障礙,只是,Etsy 這種願意花錢投資培育女性工程師的企業畢竟少之又少,特別是在台灣。但我們有幸等到免學費又「家教制」的 Rails Girls。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挺身而進」的口號,非常適合放在這裡鼓勵所有想學程式卻因恐懼而裹足不前的女生——如果你無所畏懼,就加入 Rails Girls 的行列吧!事實上,看看上屆「Girls」們認真投入但不掩開心的模樣,妳根本用不著害怕。

報名資訊

第二回合 Rails Girls 將於 11/8(週五)、11/9(週六)舉辦,今天(10/15)中午 12 點正式開放報名。鑑於上次出乎意料的熱烈盛況,這次徵集的 Girls 多出一倍,預計多達 60-70 名女孩可以加入快樂寫程式的工作坊,有興趣的讀者,可按此前往中文官方網站報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投機客的行銷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